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蔡元培談子女教育:要注重培養「完全的人格」

蔡元培談子女教育:要注重培養「完全的人格」

蔡元培談子女教育:要注重培養「完全的人格」


蔡元培談子女教育:要注重培養「完全的人格」


1、核心:培養完全的人格


說起蔡元培(1868—1940),他有很多頭銜: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北大老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而最被人稱道的,或許就是他在主持北大時推行了「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原則,現在的北大元培學院就是紀念這位老校長的。


作為教育家,蔡元培認為——要注重培養「完全的人格」,充分發展個性,這就要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來達成。不過,大家都說「教別人的孩子容易,教自己的孩子難」,那麼作為教育家的蔡元培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的呢?

先來說說蔡元培的家庭情況:結過三次婚,原配王昭、第二任妻子黃世振、第三任妻子周峻;長子阿根早夭,次子無忌,三子柏齡,大女兒威廉,小女兒眸盎,四子懷新,五子英多。其中蔡無忌(1898—1980)是著名的獸醫學家,蔡威廉(1904—1939)是傑出的畫家,可能很多人聽說過。


總的來說——面對這麼多孩子,成長於傳統環境的蔡元培,摒棄了「專制家長」的做法,與時俱進,內外一致,在家裡也是從德、智、體、美出發,全面培養孩子的人格,支持他們自由地發展自己的個性。


2、德育:中西倫理道德融會貫通


在做人道德方面,蔡元培是很重視的,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小女兒蔡眸盎依舊記得這麼一件往事—— 1937年蔡元培在南京開會時買了三本精美的紀念冊,題詞贈送給她們姐弟三人,給她的題詞是:「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給懷新的題詞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給英多弟的題詞是:「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慈父、良師、益友——追憶我的父親蔡元培先生》,見《今日浙江》2000年第5期,以下所引蔡眸盎的話,都出自該文)。


這三句格言,無不透露出蔡元培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養成君子一般的人格。可見,清末民初的那一代家長,雖然自己也遊學歐洲,吸收了不少西方知識,生活方式也逐漸西化,但在對子女進行道德教育時,運用的還是傳統文化資源,試圖把儒家的經典修身原則傳承下去,有點「中體西用」的意味。

蔡元培在德國的時候曾編寫了《中學修身教科書》,1912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以後陸續有所修訂。在這本教科書中,他延續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思路,從自身、家族、社會、國家、職業等方面做了闡發,將中西的倫理道德思想融會貫通,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讀讀,現在有很多注釋本可以選擇。


3、智育:閱讀是最好的智育


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歡玩,但有句永不過時的名言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然,科技發達後,「電子書是人類進步的電梯」呢。可以說,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智育的關鍵一步,而這首先需要家長以身作則。


蔡眸盎回憶道: 「父親一生好學不倦,……除非常特殊的情況外,每天總要讀幾十頁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作品他都閱讀,而且作了不少摘記。對於子女,他鼓勵自由閱讀。」


在上海時,蔡元培就為孩子們購買了小學生文庫500冊,供他們閱讀。在那個戰亂年代,蔡還讓孩子們看蘇聯畫報和抗日漫畫,讓他們了解天下大勢。

除了讓孩子們自己閱讀,蔡元培還為他們講述「樹居人」、「穴居人」、「海濱人」等遠古人類的故事。同時,蔡還很重視孩子的語言學習,除了自己給孩子們講《說文解字》,在上海時就請外國教師教英語,在香港時又請北京大學校友余天民先生補習國文。


4、美育:在藝術中學做人


說件前不久發生的事兒——據《金陵晚報》2016年1月22日報道,南京劉女士的女兒樂樂今年上五年級,學習鋼琴已經四年,但近來劉女士對自己當初讓女兒學習鋼琴的事情後悔了:「當初讓她學鋼琴,初衷是陶冶情操,你看那些鋼琴彈得好的姑娘,多有氣質!我家女兒也得像她們那樣。可現在越來越發現鋼琴局限性太大了,沒法隨處施展啊。」隨後記者調查了96名家長的想法,結果發現,只有8人是出於尊重孩子喜好的原因讓孩子學樂器的,其餘的出發點都是根據家長自己的看法來。


由此可見,在當下的美育中,不尊重孩子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家長們還是要多向蔡元培學習。他不像有些新文化運動中的名人,在外面高喊各種「進步口號」,在家裡還是「專製作風」。蔡元培不是強行灌輸,而是通過美育,讓孩子從藝術中學做人,做高尚的人!

早在1917年4月8日,蔡先生在神州學會發表了題為「以美育代宗教說」的演講,他認為,在早期,宗教兼有知識、意志、感情三重作用,但到了科學時代,宗教就不適合了,而且宗教容易擴張自己、攻擊異教。所以,原先附麗於宗教的美術,漸漸有了脫離宗教的趨勢,現代社會也應該用純粹的美育代替宗教。


在蔡元培看來,美具有普遍性,純粹的美育可以陶養人的情感,使人養成高尚粹潔的習慣,從而減少人我之分、損人利已等負面思想。


蔡元培不僅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他與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就可以看到美育的影子,比如蔡眸盎講道—— 父親深信美育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養崇高品德。父母都喜吟詩,時常聯句、唱和,生日必互贈詩。母親還常作油畫,因此我們自幼生活在藝術氣氛濃郁的環境中。……我自幼喜愛音樂,父母就讓我到一位俄羅斯女教師家學琴,當時還沒有條件購買鋼琶,曾到丁燮林先生家去練琴。……懷新弟書畫均擅長,父親去世後還向張元濟先生學習過書法。四弟英多喜愛繪畫,尤愛畫馬。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蔡元培曾在《教育獨立議》中如是說。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五福臨門,指的是哪「五福」
四大名著,中國人的四種修行
國學大師錢穆,為你解讀王陽明《傳習錄》
《亞洲周刊》:20世紀最優秀中國文學名著100部
曾國藩:8個字看透天下人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五條建議培養孩子健康人格!
村上春樹:培養狗型人格的教育體系
中國佛教教育的關鍵是佛教精英人才的培養
從小培養培養孩子的格局竟然如此重要!
兒童關鍵期人格培養必讀!
培養核心素養家庭教育大有作為
育兒知識——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
培養孩子的25個教育法則,用科學方法培養優秀的孩子
《養育女孩》教你如何培養出優雅獨立內心強大的女孩
育兒風格:父母的教養方式,心理上戰略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一步
高曉松教育女兒的啟示:培養孩子情懷比學賺錢的本領重要
培養孩子專註力?注重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
我們的「應試教育」究竟在培養什麼人格?
乙女心的栽培養護
教育應培養學生做君子
幼兒園新教師需要激勵性培養
育兒專家:性格的培養要從嬰兒開始
父母必讀的七本書,教你掌握孩子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