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成醫生健康亮紅燈,急診醫生倒數第一!
生活最「不健康」的是急診科醫生,健康指數連50分都不到,這恐怕與急診科醫生工作節奏快、強度大、任務重脫不開干係……
文 |丹萌
來源 | "醫學界"微信號
中國醫生健康狀況有多差,來看看這篇文章。
《2016中國醫生健康指數年度調查報告》近日正式發布,報告由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文化專業委員會與中國醫學論壇報聯合發起,全國7大區1000餘家醫院的5027名醫務人員參與了這一調研。
結果顯示,超六成醫生健康不及格,35歲以下年輕醫生的健康狀況尤其堪憂。
(中國醫生健康指數總體均值為55.82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方式越健康)
急診科醫生健康指數墊底!
2016中國醫生健康指數年度調查結果並不樂觀。
從年齡分布結果上看,年紀越大的醫生似乎越能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更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年輕人,尤其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仗著」自己年輕,生活方式較為隨意。
不同科室醫生之間也有區別,生活最「不健康」的是急診科醫生,健康指數連50分都不到,這恐怕與急診科醫生工作節奏快、強度大、任務重脫不開干係,別說怕多上廁所不敢喝水,許多急診科醫生忙起來的時候飯都來不及扒一口,更不要說定期鍛煉。
由於這樣不規律的生活,胃炎、結石、女性例假不準幾乎成了醫生的「通病」,焦慮和疲勞感也非常明顯。
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不好好鍛煉!
報告詳細指出了醫生們在吃飯、睡覺和鍛煉三方面的表現,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比如吃飯,有78.2%的醫生飲食健康指數不合格,保持規律飲食的醫生僅有29%。
醫生的蔬菜攝取量勉強合格,但水和牛奶日飲量就離60%的合格線有相當距離了,只有14%的醫生每天喝超過200ml牛奶,有一半的醫生根本不喝牛奶。
睡眠同樣堪憂,逾四成醫生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上,這其中恐怕還不包括下了班回家繼續學習、自修的時間,醫生日均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
最「慘」的是運動狀況,有一半醫生得分率都在50%以下,這數據一方面與醫生沒有良好的鍛煉習慣、愛好及時間有關,另一方面,73%的醫院都沒有提供院內健身場所,53%的醫院從不組織健身活動,相當一部分醫生下了班之後不會「繞道」去進行專門的健身活動,規律的鍛煉也就被擱置下來。
甚至有三成醫生表示,他們從不鍛煉。
煙酒方面嚴格自控!
在該報告中,最令人「欣慰」的數據恐怕要數中國醫生對煙酒的自控力,總體分值幾乎接近滿分!
不過過去有多個研究估測,我國醫生吸煙比例大約在20%-60%之間,此次的高分不知是因為醫生總體抽煙頻率不高,還是在控酒方面有著異常出色的表現,值得進一步探究。
總之,根據調查結果,醫生在叮囑患者「按時吃飯,保證睡眠充足,多鍛煉身體,戒煙戒酒,保持開朗心情」之餘,恐怕最好也能適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既還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也能給患者做出更好的榜樣!
(本文為"醫學界"微信號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在文前顯要位置標註作者和來源。)
過往的君子給我贊~

※你們醫院有這些「潛規則」嗎?
※一位兒科醫生的倡議…看哭無數人
※首推社區醫生年薪制,全科醫生至少30萬年薪
※33歲竟然得了腦幹梗死,她還有救嗎?
TAG:醫學界 |
※超六成醫生健康亮「紅燈」,急診科醫生竟墊底,他們的健康該由誰來維護?
※為生兒子冒險懷第三胎,42歲生產醫生打開子宮嚇呆
※醫生和護士都驚呆了,女子生下30斤重巨型嬰兒!
※寶寶超預產期七天,孩子出生一看,醫生大吃一驚!
※女醫生的多肉養成記!
※金華二胎媽媽生下巨嬰娃娃 醫生都嚇了一跳
※男子肺癌後又現乳糜胸!兩位洋醫生加一根鋼針讓他重生?!
※醫生失業:人工智慧當醫生,診斷結果或可超過醫生!
※預產期已過7天,醫生要求緊急剖腹,寶寶出生後醫生都嚇了一跳!
※二胎來臨,產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相擁而泣
※一野生「害蟲」被醫生養殖後,吸血治病,養生價值太高!
※「二胎」產婦大出血 醫生2天生死救援
※孩子半夜鼻子生疼腫脹 醫生檢查後掏出一巨物!
※女子產下11胞胎,肚子猶如巨型雞蛋!為其接生醫生多達幾十位!
※小寶寶醫院出生少一隻手,醫生怒斥,孕媽放聲大哭!
※孕婦羊水破裂等醫生上班 醫生:等我上班再生
※小醫生夜班生存法則!
※頭胎孩子健康,第二胎定沒有新生兒缺陷?產科醫生:這是誤區!
※「狗狗醫生」幾秒嗅出癌症 已救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