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回顧往昔已經成為許多人不自覺的歲末儀式。作為關注科學傳播的媒體,果殼網也重溫了自己見證過的2016。這一年,引力波的大新聞到對撞機的大辯論,不少科技事件走出了科學圈的範疇,在公眾中引發了熱切關注和討論。


延續往年的傳統,果殼網評選出了今年的十大科學傳播話題。過去一年來與科學傳播有關的種種回憶,我們這就一同來喚醒。



傾聽:LIGO兩次探測到引力波


2016年剛開始,一個已被追逐百年的夢想就成為了現實。不足半年,驚喜又翻了倍:


人們探測到了引力波。兩次。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描繪兩個黑洞併合產生引力波的藝術作品。圖片來源:LIGO/T. Pyle


一百年前,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和廣義相對論密切相關的猜想:容納我們所有人的這個「時空」,並不僅僅是萬事萬物的容器和背景。時空也是演員,也參與了這個世界的一切,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在時空中激起漣漪。只不過,這漣漪太過微小,從未有人察覺到。


人們用了40年,才確認引力波是一個物理效應而不是數學遊戲。又用了20年,才找到了引力波存在的間接證據。接下來的20多年裡,研究者設計並建造了激光干涉儀引力波天文台(LIGO);又經過了14年的運行和調試升級,才終於在2015年的9月14日捕獲了一個「顯著性極高的候選對象」。


2016年2月11日,LIGO確認這個候選對象真的是一個引力波的信號;而在6月15日,他們又宣布確認了第二個信號。


這不但意味著我們最終用直接觀測證實了百年的預測,更意味著我們能用這一信號傾聽到遙遠深空的天體事件。在望遠鏡幫助人睜開眼睛凝視夜空四百年之後,人又第一次張開了耳朵。

果殼網科學人相關報道:


引力波,一個世紀的求索


引力波探測:於無聲處聽驚雷


我參與了探測引力波


再次探測到引力波,還是LIGO,還是雙黑洞併合!

LIGO參與者講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對弈:AlphaGo擊敗圍棋頂尖棋手



我們知道這一天終將到來,但沒人想到會來得這麼快。2016年3月,圍棋人工智慧「AlphaGo」在五番棋以4:1戰勝了世界頂尖高手、曾長期排名第一的韓國棋手李世乭。圍棋,這項在不太久之前還曾被認為計算機無法攻克、時常在科幻作品中成為AI局限性象徵的智力運動,在深度神經網路面前倒下了。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AlphaGo與李世乭的「人機大戰」引起了廣泛關注。圖片來源:Google


相比於其他著名的棋類運動,圍棋對人工智慧而言的最大難點在於其天文數字的可能性。下棋的人不需要窮舉,就能夠判斷出有些局面明顯是糟糕的,有些棋步明顯是不好的;但是棋手自己也無法準確地描述出,這些判斷是如何達成的,更無法簡單地將判斷力傳授給他人。但AlphaGo利用兩個不同的深度神經網路合作,分別減少搜索的深度和寬度,得以成功地進行了「局面」和「棋步」這兩個判斷。雖然神經網路的結果依然不完美,但顯然,這已經足以打敗人類了。


但是這不是人的失敗。相反,這是人的勝利。現在它只是一個圍棋軟體,很快這一思路將沿用在醫療等其他人工智慧的熱門領域。也許不久之後我們就能通過它的運行方式,理解人類棋手和人類大腦的思考進程;但同樣可能的是,我們會發現它的運作和人截然不同,從而得以與一種全新的智慧對話。


果殼網科學人相關報道:


面對谷歌圍棋AI,人類最後的智力驕傲即將崩塌


職業棋手輸給谷歌圍棋AI,圍棋界人士都怎麼說?


圍棋天才柯潔:如果AI下贏了我,我還想贏回來


這也許將是圍棋AI的最後死穴


AlphaGo對戰李世乭,計算機科學家怎麼看?


圍棋AI的勝利,也是人的勝利



震驚: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疫苗的預防接種已經成為人類抵禦各類疾病侵擾的常規手段之一。然而,「常規」之處出起問題來更顯駭人聽聞。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從生產到使用,疫苗都需要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進行保存和運輸。這套系統被稱為「冷鏈」。圖片來源:Utpal Sharma


2016年3月,「數億元未冷藏疫苗流入18省份」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據澎湃新聞報道,五年多來,被非法購進的25種二類疫苗在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的情況下流入市場,影響範圍之廣令人震驚。未按要求保存的疫苗並不直接帶來毒害,但就像假藥一樣,「接種無效」是它們帶來的最大隱患。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事件極大地影響了人們對疫苗和公共衛生系統的信任。借著新聞的熱度,一些原本不應該與此事掛鉤的事件,比如疫苗不良反應的案例和純粹的耦合事件,也在網路上傳播開來,這無疑又加重了公眾的恐慌情緒。


目前,疫苗依然是人類預防傳染病最可靠的武器之一,疫苗的質量和有效接種也關乎億萬民眾的健康。這不僅需要政府機構的嚴格監管,也同樣需要科學傳播的介入。在疫苗問題上,真實、客觀的科學事實才能幫助人們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果殼網科學人相關報道:


疫苗斷了冷鏈,後果有多嚴重?



發聲:科學共同體正名轉基因作物



轉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這一話題一直備受公眾關注。誤解和謠傳從未消失,傳達事實的努力也一直持續。這一年,科學共同體頻繁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2016年5月1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以及美國國家醫學院共同發布了一份名為《基因工程作物:經驗與展望》(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Experiences and Prospects)的報告,獨立、客觀地分析了基因工程作物對人體健康、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月,英國皇家學會的科學家們也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對18個關於基因工程作物的常見問題進行了回答。在最受公眾關注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上,報告與小冊子的結論是一致的:食用基因工程作物並不會比食用傳統作物帶來更高的人體健康風險。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長達420頁的報告《基因工程作物:經驗與展望》回顧分析了過去20年有關基因工程作物的研究數據。圖片來源:nap.edu


6月29日,超過10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署公開信對基因工程作物表示支持,並且強烈要求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停止進行反對基因工程作物(尤其是「黃金大米」)的運動。公開信最終獲得了12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聯署。這一舉動也引發了公眾對基因工程作物話題的又一輪熱議。


誠然,科學家密集的共同發聲並不能一勞永逸地消除部分公眾對基因工程作物的疑慮。但一旦公眾想要參考科學共同體的建議,他們能看到足夠明確的態度和足夠堅實的證據。


果殼網科學人相關報道:


百餘位諾獎得主聯署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停止反對轉基因


賈鶴鵬:為什麼綠和反轉基因,而諾獎得主反綠和?



質疑:韓春雨論文陷可重複性危機



韓春雨恐怕是今年最受公眾關注的中國研究者之一。2016年5月,他的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論文,宣稱新發現了一種高效的基因編輯工具。這一論文結果和韓春雨「一鳴驚人」的故事很快被媒體爭相報道。給韓春雨的榮譽與支持紛至沓來,而像「基因編輯」這樣較少見於公眾討論的話題,一時間也成了街談巷議的焦點。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圖片來源:Nature News


但隨後幾個月,全球多個實驗小組試圖重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都遭遇失敗。論文結果的可重複性危機讓輿論也開始發生轉變,一度受媒體追捧的韓春雨開始引來質疑。呼籲韓春雨提供證據乃至指控韓春雨學術造假的聲音持續了半年之久。


期間,韓春雨一直堅持自己的結果是真實的,但並未給出原始論文之外的任何證明。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則一直沒有對韓春雨的研究結果展開調查。到11月底,已有三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的文章反映韓春雨的論文結果不能得到重複,卻沒有一個團隊公開表示自己做出了與韓春雨論文一致的實驗結果。


11月29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稱將為韓春雨團隊提供機會,讓他們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調查。這起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至少要到明年才可能水落石出。


果殼網科學人相關報道:


《自然-生物技術》就韓春雨實驗發表聲明,將按既定流程調查此事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要怎麼「科學解決」?


"《自然》證實實驗可重複"? 韓春雨:此說法不妥


韓春雨:打開僵局的關鍵,仍然拒絕自證清白


三小組未能重複韓春雨論文結果,《自然-生物技術》稱1月公布調查進展



功成:羅塞塔號長眠彗星



9月30日,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探測器主動墜落到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表面,與此前著陸在這裡的「菲萊」探測器一起長眠於此,完成了對這顆彗星長達786天的近距離探測任務。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羅塞塔和菲萊結束彗星探測任務,最終一同長眠在了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上。圖片來源:Calo


羅塞塔和菲萊的故事,早在2014年它們共同抵達67P彗星時就多次登上過新聞頭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菲萊誤打誤撞「多次」著陸在彗星表面,最終卡在一處陰暗縫隙之中,用剩餘電量堅持工作64個小時後陷入沉睡。歐洲空間局官方網站上持續連載的卡通視頻,更是讓這對探測器的擬人形象深入人心。


進入2016年,隨著已經經過近日點的67P彗星逐漸遠離太陽,堅守在彗星身邊的羅塞塔能夠接收到的太陽光照也日漸微弱,無法再負載探測器上所有設備的正常運行。7月27日,羅塞塔不得不關閉與菲萊的唯一通訊方式,令諸多關注這對探測器的網友感慨不已,紛紛向菲萊道別。羅塞塔的這一舉措,也只是為墜向彗星這項最終任務節省最後一點能量。


就在長眠於67P彗星表面前不久,9月2日,羅塞塔在彗星表面拍到了原本認為已經不太可能見到的菲萊的照片。一波三折的意外劇情再次牽動人心,讓人們對隨後羅塞塔的最終謝幕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也把這一結局更多地看成是羅塞塔和菲萊在某種意義上的團聚。雖然使命已經完結,它們留下的遺產卻會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彗星、地球乃至生命的起源。


果殼網科學人相關報道:


羅塞塔確認,彗星上存在生命形成關鍵成分


永別了,「菲萊」!


「羅塞塔」關閉通訊器:永別了,「菲萊」


任務的最終話:羅塞塔要和菲萊匯合了!



飛天:空間探索項目百花齊放



每一年,空間探索項目都牽動著全球無數人的神經。2016年,中國的航天發射次數超過其他任何國家,首次位列全球第一。這其中,除了有推力更大的「長征七號」和「長征五號」火箭成功首飛,還有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升空。包括果殼在內的各路媒體對這些航天活動的連番報道,令這些火箭和航天器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向發射塔轉運途中的「長征五號火箭」首飛箭。圖片來源:航空航天港 BH.Skywalker


在國外,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經過5年的太空航行之後終於抵達木星,已經著手剖析太陽系這顆行星之王的內部結構;「冥王號」探測器也已經從地球啟程,正前往遙遠的貝努小行星「吃土」,打算把樣本帶回地球。歐洲航天局今年則出師不利,「斯基亞帕雷利號」沒有挺過最終的考驗,在著陸火星的最後時刻失聯墜毀。這又一次提醒人們,空間探索是一項風險極高的事業。好在,一同前往的火星微量氣體衛星入軌還算順利。


同樣吸引人們目光的,還有人類探索太空的雄心壯志。SpaceX公司的伊隆·馬斯克提出了宏大的火星殖民計劃,將開發一套「行星際運輸系統」,把人類往返火星的成本降低到人均20萬美元。他希望在2030年前後將人類送上火星——不只是匆匆訪客,還要紮下根來——讓我們成為不止在一顆行星上繁衍的物種。


英國科學家霍金則為俄羅斯富豪尤里?米爾納站台,宣布啟動「突破攝星」計劃。他開通微博發布了這個消息,隨即引起中國公眾的熱切關注。「突破攝星」計劃旨在推動能夠達到光速1/5的星際「納米飛行器」的預先研究,想要在一代人的有生之年裡抵達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並從那裡發回實地探測的數據。巧合的是,歐洲南方天文台今年宣布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比鄰星周圍發現了一顆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當「突破攝星」計劃有朝一日實施之時,這顆行星無疑會成為最優先的探測目標之一。


任道路如何坎坷,我們終將抵達群星。


果殼網科學人相關報道:


長征七號即將首發,新火箭如何脫胎換骨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上天都要忙些啥?


上天的天宮二號,都帶了哪些「法寶」?


冥王號探測器發射,坐看NASA遠程吃土啦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SpaceX的火星殖民雄心


人類史上第一次,我們將能觸碰群星



激辯:超大對撞機該不該建?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丘成桐、楊振寧、王貽芳等科學家先後就「大型對撞機是否當建」的問題發表觀點。圖片來源:CERN


9月14日,針對「中國是否應該在當前建設大型對撞機項目」這一話題,果殼網科學人邀請多位的科學家,在「科學人線上沙龍」中進行了公開辯論。四位持有不同觀點的科學家從項目的科學目標到經費預算,再到對其他學科的影響,直至可能產生的社會綜合效益進行了討論。這場特別的辯論長達3小時,吸引了近千人業內人士圍觀,共引發近2000條留言討論。


此後,隨著其他大眾媒體的不斷介入,「大型對撞機是否該建」的話題逐漸進入公眾視線。在這場由頂級科學家參與其中的大論戰中,普通公眾不僅得以一窺前沿科學的最新進展,還藉助網路直接參与討論。高能物理和對撞機領域的相關科學知識,由此得到了大規模的傳播。


果殼網科學人相關報道:


LHC什麼都沒發現,中國還要建「超級對撞機」嗎?


大型對撞機建還是不建,這是一場理性的碰撞



擔憂:科學家集體就美國大選表態



2016年11月8日,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第45任美國總統。科學界對此憂心忡忡,行星科學家、卡西尼號探測器成像小組組長卡羅琳·波爾科(Carolyn Porco)發推求紐西蘭收留,北大生物學家饒毅公開邀請優秀科學家來中國工作生活,美國物理學會公共事務主任邁克爾·盧貝爾稱川普為「第一個反科學的(美國)總統」,同時表示川普當選將造成嚴重後果。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川普的當選讓眾多科學家大失所望,並憂慮重重。圖片來源:businessinsider.com


科學界如此反應的原因在於,川普在競選期間發表了諸多與科學界共識背道而馳的言論。首先,川普否定氣候變化。他的推特稱全球變暖為「大騙局」、「收高額稅的借口」,還說「全球變暖的概念是被中國人而且為中國人編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美國的製造業失去競爭力。」川普還公開表示過如下觀點:接種疫苗導致了自閉症,風電農場會危害人體健康應取締,環境友好燈泡會致癌,美國應拒絕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回國治療,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很糟糕等等。


科學界擔憂,川普上任後將廢除《清潔電力計劃》,停止支持氣候變化研究,全面削減聯邦撥款的科研經費。同時,由於川普可能會採取更嚴苛的移民政策,許多目前在美工作的外國科研工作者可能必須離開美國。


果殼網科學人相關報道:


川普和科學之間,存在著很深的誤會.....



爭議:陳天橋捐過億美金助力腦科學



2016年12月,慈善家陳天橋和雒芊芊夫婦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捐贈了一筆高達1.15億美元的資金。加州理工學院將利用這筆資金新建含有五個研究中心的「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所」,推進腦機界面、腦成像等多個神經科學方向的研究。



2016年度十大科學傳播話題



雒芊芊和陳天橋給加州理工學院捐贈的資金超過1億美元,在中國引起轟動。圖片來源:Chrissy Luo and Tianqiao Chen/ caltech.edu


儘管許多中國研究者讚賞了陳天橋夫婦的這次捐贈,認為企業家出資支持科學研究將很難得,但捐贈給國外機構的做法卻也引起了爭論:一部分研究者認為陳天橋夫婦應該優先考慮中國的研究機構。另一種觀點則主張陳天橋夫婦對美國高校的青睞其實反映了國內捐贈制度的相對落後。


就「陳天橋應不應該把錢捐到國外」的討論首先在研究者群體中形成規模,經媒體報道後也發展成了公眾熱議的話題。從中國科研機構對私人捐助的需求到相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從中美科研實力的差異到中國腦科學的研究進展,這場捐款爭議最終演變成了關於多項科學和社會問題的公共討論。


(編輯:Ent,Calo,Mo)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新年禮物,是能帶來回憶的東西
啥?我的微信頭像,還能暴露我的真實性格!
我們找到一個侏羅紀的哺乳動物巢穴!發現它們……吃恐龍
活蹦亂跳的病毒直接拿來做疫苗,就問你怕不怕!
玳瑁、虎斑、踏雪……是貓品種?人家明明是花色好嗎!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2016年1-9月韓劇話題性排名公開
2017年6月四六級寫譯補充熱點話題:經濟發展
170704《河伯的新娘2017》首播引發巨大話題 登實時熱搜榜第一
話題:你期待哪部2017年10月新番
2016 年,這 10 個詞代表了日本大眾關心的話題
2016年上半年韓劇話題性排名TOP10,看過哪
《歡樂狼人殺》微博話題閱讀1.6億,上線僅60天日活300萬
再傳喜訊!#2017東博會#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5000萬
2016武器風雲榜:話題戰機T-50
書法,2017年全國兩會焦點話題
Keep 2016年度話題人物,來了!
魔獸官推話題時代變了領袖走了2006vs2016
170201《藍海》佔據TV話題第一位 後勁十足持續發力
2016年1月~9月韓劇話題性排名公開 最熱的果然是?
170426 上周電影熱門話題榜單公布 楊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話題閱讀量勇奪第一
2016年日本影視圈話題小鮮肉盤點
鹿晗再度破紀錄 微博個人話題閱讀量突破1100億
今年網路話題都是他們!2016年10大網紅就是
2017中考英語作文話題預測: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