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料 > 勵志哲理 >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的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的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的
  
  法則一: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是自己。
  
  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於他們使我們看清自己什麼,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
  
  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也等於是發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覺、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
  
  如果你覺得伴侶對你失去熱情,可能是因為你也對他失去熱情;就像一位婚姻專家說的:「如果我們的婚姻變得乏味,可能是因為我覺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這個人很乏味。」
  
  事實上,那些令你厭惡的人是在幫助你,他幫助你了解自己,讓你發覺你的陰暗面。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跟一個人越親密,就越容易產生厭惡,因為他讓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別人最惹你討厭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法則二: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別人是什麼樣。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就會懷疑別人的品德;一個對別人不忠誠的人,也會懷疑別人對他的忠誠;一個不正直的、不正經的人,就會把別人的任何舉動都「想歪」,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一個對別的女人有非份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會猜疑自己的女人。老遇到討厭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討厭的人。喜歡挑人毛病的人,其實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其實自己才是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愛發脾氣,你就會認為別人常惹你生氣,每一件事都可能變成你憤怒的理由。並不是說每一樣東西都是錯的,而是你會投射,你會把隱藏在自己內在的東西投射到別人身上。你會譴責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為你有太多的怒氣,所以即使是一點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同樣,別人對你說什麼,也反映了他們是誰及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批評你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不滿,甚至他們自己就是他們所批評的「那種人」。
  
  當你內心走向良善時,你將停止批評別人和對別人的批評產生反彈。
  
  如果你對一顆長滿蘋果的樹木丟石頭,掉下來的就只會是蘋果,不管誰丟都一樣。一個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對他怎麼樣,他顯現出來的就只會是平和、良善,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
  
  法則三:你內在是什麼,就會被什麼樣的人吸引。你對外排斥什麼,對內就排斥什麼。
  
  一般而言,那些我們相處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們喜歡且接受的內在自我面向;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也反映我們不愉快且不接受內在的自我。
  
  教雙方和諧相處,不如教他們讓自己內心和諧,那樣雙方自然會和諧;教他們如何增進彼此感情,還不如教他們增進自我成長,那樣彼此關係自然會成長。
  
  當有人問我要如何改善關係,我總會告訴他們:「首先你要深入內在,除非你內在的問題先解決,否則你不但無法改善,而且會製造更多問題。」
  
  一個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內在的空虛得到填補,否則就不可能放下別人,也難以解放自己;一個滿懷怨恨的人,除非內在憤懣的情緒得到抒解,否則就不可能停止怨懟;一個愛嫉妒的人,除非內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較,否則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每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都是內在思想的呈現。你如果無法信任自己,就很難信任別人;你如果無法尊重自己,就很難尊重別人;你如果無法肯定自己,就很難肯定別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別人。
  
  當伴侶們沒有了愛而彼此傷害,我不會告訴他們要如何努力愛對方,而是要求他們先學會愛自己,因為傷害對方其實就是傷害到自己。
  
  你與每個人的關係,都反應出你與自己的關係。如果你不斷與自己的內在衝突,那麼你也會不斷地與別人衝突;如果你自己內在的情感掙扎,那麼你也會與別人在情感上發生掙扎。我們在感情中所遭遇的問題,就是我們內在的問題。
  
  我們吸引的關係,都反映出我們擁有的特質,以及呈現我們的內在自我。所以,關係處問題的人,不僅要檢討你跟別人的關係,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關係。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自我檢視的問題:
  
  1、當我觀察你所反映的我,我感到?諸如憤怒、恐懼、失控、困惑之類的感受。
  
  2、你反映了我的哪個自我?
  
  3、「外在」困擾我們的問題,正是我們「內在」無法整合的部分。如果你想改善外在的一切,就必須從改變內在開始。
  
  法則四:你約束別人,自己也會被約束。你越恨就越束縛,你越愛就越自由。
  
  當你掌控別人時,你同時也被掌控;如果你綁住別人,別人也會綁住你。(

為人處世

)你想想看,當你控制別人,不准他們做這做那,那如果他們不照你說的話去做呢?你會怎麼樣?你就會不高興,對嗎?你的喜怒哀樂是由別人來決定,你認為他們是被你掌控的嗎?不,其實你才是被掌控的。
  
  以眼還眼,結果是大家都瞎了
  
  如果你不斷在記憶中反芻舊傷痛,你就是給了最初導致傷痛的人、事一再傷害你的力量。那就是我為什麼說,當你怨恨別人時,表示某種程度上,你也怨恨自己。
  
  要怎樣徹底消滅敵人?把敵人變成你的朋友!
  
  你會發現,那些最難得到原諒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諒的人;最難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法則五: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須學習的課題。如果你很欣賞,它就可以蛻變成愛。
  
  我們主要的人際關係,不斷地反映該學習的課題是什麼。
  
  無論是你的老闆、同事、部署、朋友、情人、配偶或小孩皆然,這些人所擁有的你所不喜歡的個性、想法和行為,往往都是你需要學習的部分。他們會顯露你的陰影,會一再地重複你所厭惡的言行來讓你學習。
  
  當有人指出你的錯誤,你很氣那個人,但這是他的錯嗎?不,他只是幫你把「發霉的陰影」拿出來晒晒太陽。
  
  你不會因為別人說你想偷竊海洋館裡的一隻鯨鯊而冒火,因為那是你連想都不會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太太說你旅遊出差是想藉機去「偷腥」,你可能就會辯駁,甚至發火。為什麼?因為這種事有可能發生,或曾經甚至已經發生了。沒錯,一般而言,越接近事實的指控,你越有可能起而辯護和發火。
  
  所以,以後當別人指責你的時候,不要再像以前一樣,立刻去攻擊或反擊,你要開始反問自己,因為他們說的很可能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又何必那麼」當真」,對嗎?
  
  他們之所以會安排在你身邊,都是「有原因」的。因此,不要說不喜歡就排斥或試圖逃避他們,因為他們都是「天賜的良緣」,你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機緣來蛻變自己。
  
  去愛一個喜歡你的人,沒什麼了不起。
  
  去愛一個愛你的人,你什麼分數也得不到。
  
  去愛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你一定會在生命中學到一些東西。
  
  去愛一個無緣無故責備你的人,你就學到了生命的藝術。
  
  ——印度大師古儒吉
  
  愛是什麼?愛就是欣賞你不喜歡和不愛的。如果在你生活周遭有太多你討厭或不愛的人事物,那是因為你一直在排斥,所以他們才會一再出現,你必須學會生活的藝術——將它們蛻變成愛。

分頁:123

? 如何有效處理不開心的事情創始人兼VC給創業者的8條建議 ?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 說話之道更是為人之道
  • 一個細節足以改變一生
  • 23個對自己的承諾,值得女孩一...
  • 為什麼不招人喜歡,卻很少被人...
  • 沒人有義務遷就你的過分
  • 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尊重你?
  • 不要總去評價別人的生活
  • 總有人以為不要臉就會有一切...


本站為你推薦的文章:

  • 不是一輩子的人,不說一輩子的...
  • 理想是追求自身價值的旅程
  • 李嘉誠憶奮鬥史:14歲時被說眼...
  • 職業規劃:讓大學四年無怨無悔...
  • 碰撞和挫折,是一種更深刻的成...
  • 為了明天的成功,我們必須學會...
  • 我朋友不多,所以我格外珍惜你...
  • 成功人士如何利用清晨時間

本文標題: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的
本文地址:http:///weirenchushi/6600.html


關於本站

溫暖一生的故事,寄託一生的夢想,
感動一生的情懷,執著一生的信念,
成就一生的輝煌,炮烙一生的記憶。
謹以此站獻給所有默默耕耘、磨礪
心智、一生堅守的朋友。


最新勵志文章

  • 遇見四葉草的女孩讀後感400字
  • 遇見火星女孩讀後感
  • 雨巷戴望舒讀後感
  • 雨果作品讀後感
  • 自然景觀作文
  • 與幼兒教師對話讀後感
  • 漁童讀後感
  • 家鄉變了作文400字


本月熱門勵志文章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在你最需要學習的時候,是他們為你提供了好的學習機會
你窮,因為你根本沒在學習,你只是擁有了「學習的感覺」
孩子,我是不是有病?需要學習別的媽媽,對你多一些······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學習上的事情我是不會的,但是是真的
當才華跟不上野心的時候,你需要的是學習而不是意淫
要不是貓咪影響了我的學習和工作,我早就
我們裝過最大的逼,就是說要好好學習
看似勤奮的你,做的很多事都是在浪費時間,只因你不會學習!
想要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這樣做也就夠了
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
你有的不只是學習
你要好好學習啊,不要辜負死在我手上的你哥哥的期望!
該怎麼去愛一個人,是需要學習的
老師,要讓你的學生知道,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
如何正確的「逗狗」玩,你們要不要來學習一下
只要你願意學習,就不愁找不到老師
人呢一定要學習,不然就跟豬一樣
要認真學習 要不然就會像下面說的
你要學習,你要學習,你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