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最高榮譽獎—「貝時璋獎」授予耶魯大學陳列平教授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最高榮譽獎—「貝時璋獎」授予耶魯大學陳列平教授

2017年1月16日,國際著名免疫學家、耶魯大學陳列平教授應邀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作了題為「Future Cancer Immunotherapy: Enhancement or Normalization of Immunity」的「貝時璋講座」報告。報告由生物物理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以下簡稱「學會」)理事長饒子和院士主持。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最高榮譽獎—「貝時璋獎」授予耶魯大學陳列平教授


饒子和院士主持講座


在報告之前,饒子和院士代表學會,為陳列平教授頒發了學會的最高榮譽獎「貝時璋獎」,以表彰陳教授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所作的開拓性貢獻。貝時璋獎是為紀念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貝時璋先生而於2009年設立的。此次頒獎為貝時璋獎的第五屆,此前共有9位中外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包括2015年獲獎的大隅良典教授(2016年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最高榮譽獎—「貝時璋獎」授予耶魯大學陳列平教授


饒子和院士為陳列平教授頒發「貝時璋獎」


陳列平教授的報告聚焦於腫瘤免疫反應的基本原理,通過對腫瘤免疫治療兩個不同思路(即增強免疫反應和免疫反應正常化)的講解與分析,結合他自己二十多年來實驗室研究及臨床的經驗,對腫瘤免疫治療目前的進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並對將來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陳列平教授說,目前腫瘤免疫治療中,絕大部分用的是增強免疫的方法,就是把免疫反應的過程放大,以控制腫瘤。常見的用來增強腫瘤免疫的方法包括:細胞因子如IL-2和IFNs;癌症疫苗如Provenge;抗體如anti-CTLA-4和anti-4-1BB;過繼性細胞治療(adoptive cell therapy)如CAR-T, TCR-T等。但是,增強免疫的方法一般來說治療的效果不太理想,比如癌症疫苗Provenge,僅能延長前列腺癌症病人3-4個月的壽命。此外,增強免疫反應(增強到人體不能忍受為止)和化療的思路很接近(劑量增高到不能忍受),免疫反應增強後會有一定的代價,比如anti-CTLA-4副作用很大;細胞治療殘留在體內的CAR-T或TCR-T,可能會對人體產生負面的影響。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最高榮譽獎—「貝時璋獎」授予耶魯大學陳列平教授


陳列平教授在報告中


早在二十多年前陳列平教授進行增強免疫研究時,就對絕大部分病人用了腫瘤疫苗後,免疫反應增強,淋巴細胞增加,但腫瘤仍在生長這一未解之謎進行了深入思考。陳教授推測這一現象可能是由於腫瘤組織微環境免疫缺陷所引起的,所以著手去尋找造成腫瘤組織微環境免疫缺陷的分子,他們於1999年找到並克隆了B7-H1 (後來被稱為PD-L1), B7-H1 (PD-L1)是存在於腫瘤細胞表面,結構類似於免疫球蛋白的分子。2000年,B7-H1 (PD-L1)被證實可以與程序性死亡受體PD-1結合。陳教授於2002年首次發現過表達B7-H1會導致腫瘤免疫逃逸的發生,並試驗了anti-PD-L1單克隆抗體的治療作用。2006年他們啟動了anti-PD(anti-PD-1/PD-L1)抗體治療,第一個抗體藥物於2014年被FDA批准用於腫瘤的臨床治療。由於這些開拓性的發現,陳列平教授獲得了國際腫瘤免疫學界的頂級大獎—威廉﹒科利獎(William B. Coley Award)(2014),以及美國免疫學家協會史坦曼大獎(AAI-SteinmanAward)(2016).


陳列平教授所開創的anti-PD抗體治療,與其他癌症免疫治療的理念不同:它靶向的是腫瘤微環境,修復了腫瘤誘導的免疫缺陷,使免疫正常化。anti-PD抗體治療對幾乎所有晚期實體瘤以及部分液體瘤(對部分血癌無效)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以使大的實體瘤縮小和消失(見下圖);該種治療有持久的效果,並且毒性較小(5%有副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目前該種治療不是對所有的病人都有效,比如肺癌,anti-PD只對30%的病人起作用。因此,陳教授正致力於查找這種治療抵抗背後的原因,並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最高榮譽獎—「貝時璋獎」授予耶魯大學陳列平教授


96歲的頭頸癌患者在anti-PD-L1治療後,腫瘤顯著減小(來自陳列平教授報告ppt)


在報告的末尾,陳列平教授對癌症免疫治療進行了展望,他認為以下幾個方向很重要:開發癌症臨床活檢所需要的生物標誌物;開展將anti-PD抗體治療用於臨床腫瘤一線治療的研究;治療早期腫瘤;與其他治療結合;以及克服免疫治療抵抗。


報告結束後,意猶未盡的聽眾踴躍發言提問,陳列平教授一一解答了關於PD-L1的誘導方式、轉錄後調控及降解途徑;腫瘤微環境中APC是否更重要;是否腫瘤突變增加,anti-PD抗體效果越好;anti-PD抗體能否防止已施行外科手術的癌症複發等問題。此外,陳教授也回答了anti-PD抗體治療副作用的情況、惡性程度高的實體腫瘤(胰腺癌)免疫治療的進展,以及目前anti-PD納米藥物的開發情況。回應聽眾的提問,陳教授還發表了對CART療法、激活自然免疫來治療腫瘤的看法。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最高榮譽獎—「貝時璋獎」授予耶魯大學陳列平教授


報告會場座無虛席


致謝:


感謝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盛典研究員對本文學術內容部分的審讀與修改。


文中所有照片 (除特別聲明外), 均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強拍攝。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專訪何江:從湖南農村到哈佛演講台再到福布斯創變者榜單
同濟大學《細胞》雜誌發表封面文章:首次揭示「獵食」本能行為受中央杏仁核調控
疫黴菌用「誘餌」擊潰作物「防線」——南京農大在作物疫病發生機制方面獲突破性成果
蓋茨基金會研究將不再發表於頂級期刊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鵬程組招聘啟事
2017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三位生物物理學家因冷凍電鏡技術獲獎
冷凍電鏡獲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三位生物物理學家分享殊榮
探尋表觀遺傳修飾體系的「前世今生」——專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博士
單鹼基替換重塑超級幹細胞:訪生物物理所博士研究生楊濟平
港中大生物物理學者在細菌中發現新的集體振蕩規律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志傑課題組揭示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識別新機制
羅春雄及歐陽頎生物物理團隊在PRL上發表細菌趨化研究新成果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高光俠課題組揭示抗病毒蛋白ZAP的活性調控機制
生物物理所發現植物光合作用中高效捕光的超分子機器結構
生物物理所揭示糖尿病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新機制
生物物理所解析Ⅵ型CRISPR-Cas系統C2c2-RNA複合物結構
生物物理所血腦屏障發育分子調控網路研究獲新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人類大腦皮層溝回摺疊新機制
生物物理所等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療性疫苗領域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Wnt信號通路泛素化連接酶降解機制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調控腸道免疫炎症平衡的新機制
癌症治療新可能:針對「僵硬」腫瘤的生物物理大殺器
每日科學家:1942年4月21日,分子生物物理學家施蘊渝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