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報社」是怎樣讓我們「停不住嘴」的?
相信各位對社交平台上頻繁出現的「深夜報社」現象一定不會陌生——在午夜飢腸轆轆地刷著社交網站,結果猛然跳出一堆各類美食的照片,並附上「深夜報社」的字樣,看到這一幕的你實在受不了美食的刺激,便想方設法從家裡搜出零食(或者是乾脆打開爐灶做一頓夜宵,或是叫上一份外賣),直到讓美食全部下肚才得以安寧……
在不少人的眼中,「深夜報社」現象的確是在夜晚吃下大量食物的「罪魁禍首」,也是減重路上最大的敵人,不過,這樣的說法究竟是否成立?「深夜報社」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機制呢?我們不妨來通過這篇文章,一起了解這一熟悉又陌生的現象。
「視覺飢餓」:「深夜報社」的生理學基礎
公元1世紀的古羅馬著名美食家阿比修斯(Apicius)有一句名言流傳至今:「We eat first with our eyes.」這句話精鍊地形容了精緻對於美食的重要性,因此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會把食物的精緻美觀放在首位。不過,在追求食物的精緻美觀之餘,估計絕大多數人都不太明白,這種追求究竟會為我們的食慾、飲食習慣乃至於生活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而在如今,「視覺飢餓」現象的發現,也許恰好解釋了人類這一延續至今的追求的重要性。所謂的「視覺飢餓」現象,即是我們在欣賞精緻美觀的食物(哪怕只是模型或是圖片)時,中樞神經之中負責食慾平衡的部位也會受到相應的刺激,從而使人們產生進食的願望。這一現象來自於人類的進化本能(通過攝取足夠多的食物來儲存能量,以幫助人類在飢餓時期度過難關,順利完成繁衍任務),並從胚胎的腦和視覺系統發育階段起就已經在人體內生根發芽。
關於「視覺飢餓」現象在人體內的表現,一項有趣的研究利用神經科學手段對此進行了細緻地觀察。在這項研究之中,研究人員對一位飢腸轆轆(上次就餐在實驗前17-19小時)的受試者開展了「慘無人道」的「深夜報社」:首先在展示美食圖片的情況下,詢問受試者平日最喜歡的食物種類;然後再為他準備剛剛加熱好的、他最喜歡的幾種食物,以讓他能夠聞到食物的香氣;隨後又用沾染過食物的棉拭子放在他的舌頭上,讓他真正品嘗食物的味道。在這一系列試驗的同時,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一種可以將大腦活動影像化的神經影像學手段)記錄受試者大腦活動的情況,結果發現,在第一階段(展示美食圖片並令受試者描述最喜歡飲食的階段),受試者大腦的代謝水平(代謝水平一般標誌著大腦的活動情況)較平常上升了24%,且調節食慾平衡的部位代謝上升最顯著。這正好說明美食圖片的展示和對食物的談論,直接促進了大腦活動(尤其是調節食慾平衡部位的活動),進而成功勾起了人們進食的願望。
受試者在展示美食圖片和描述最愛食物的第一階段中,通過PET所記錄的腦代謝影像,左側為第一階段影像,右側為對照影像。在該PET影像中,右下角顏色註解從上到下(紅-紫黑)代謝度逐漸降低。圖:ScienceDirect
而在其他的一些更細緻的研究中,研究者們更是直接定位了在「深夜報社」時大腦最為活躍的部位。在一項針對了17個神經影像學研究、囊括了近300名受試者的分析之中,每當研究人員展示美食圖像時,大多數受試者的大腦雙側後梭狀回、左側眼窩前額皮質和左中腦島三個部位均明顯活躍起來,這些部位恰巧是參與視覺刺激傳入大腦、調節食慾平衡等過程的重要部位。這更是直接確立了「深夜報社」現象對大腦產生的直接影響——在「深夜報社」的視覺刺激傳入大腦後,大腦便協調各種組織共同工作,而這種工作的結果便是食慾得到了增強,我們不知不覺間便「看餓了」,進而尋求飽餐一頓以抵消這種飢餓感。
「深夜報社」和垃圾食品,不得不提的「悲慘世界」
若「深夜報社」只是促進了我們的進食願望,這倒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進食願望的存在並不一定代表著我們就必然會進食高熱量、高糖分、高脂高鈉的不健康食物(也就是俗稱的「垃圾食品」)。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在很久以前,人們便早已認識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長期暴露於「垃圾食品」的宣傳之中,我們便難免抵禦不住「本能的誘惑」,從而開始逐漸陷入「垃圾食品」的「汪洋大海」之中。例如在一項針對3-5歲幼童的研究之中,研究者通過家長來了解孩子們的飲食習慣,以及觀看不健康食物(在研究中為含糖量很高的早餐穀物片)廣告的頻率,結果令研究者們十分驚訝——孩子們每多觀看10次不健康食物的廣告宣傳,自願食用同類不健康食品的幾率即增加了14%,而若孩子每周觀看20次此類廣告宣傳,他們自願食用同類不健康食品的幾率要較從未觀看此類廣告宣傳的孩子們高30%。而其他針對成年人以及不同食物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體類似的效果。
「深夜報社」很流行,但它的確對健康有惡劣影響 圖:ScienceDirect
而在如今,另一個可怕的現象即是,我們正越來越多地接受精緻食物圖片(被研究者們調侃為「foodporn」(食物色情))的耳濡目染,而它們很大一部分都代表著高熱量的「垃圾食品」。這一點在「深夜報社」之中也變得越發顯著,畢竟健康食物和良好風味之間本來就有些許相互矛盾,而「深夜報社」往往都是美味又精緻的食物的照片;此外,為了增加「深夜報社」對人們的吸引程度,不少人在發出「深夜報社」之前,都會對食物照片進行進一步的美化處理,這無疑加劇了人們對於此類「美味」、「美觀」但並不健康的食物的強烈嚮往,這一點從某些研究之中也能得以窺見一斑。
如何避免「深夜報社」效應?
「人在河邊走,難免不濕鞋」,儘管絕大多數人自認為有著良好的意志力,但「深夜報社」所產生的來源自神經的強烈食慾刺激,終究會令絕大多數人難逃深夜暴食的命運,而這很顯然會對減重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那麼,我們又該怎樣去避免「深夜報社」效應呢?
一般而言,降低自己在夜間見到「深夜報社」的幾率無疑是避免自己陷入漩渦的最佳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在夜間盡量少接觸社交媒體、少看一些可能出現美食或烹飪節目的電視頻道,來儘可能地主動規避這一現象。其次,對於那些習慣於用「深夜報社」作為調侃的朋友,我們也不妨用委婉的語氣表明自己控制減重的意圖,或者「簡單粗暴」地屏蔽「深夜報社」。當然,如果朋友明知你在減肥、不願意看到「深夜報社」,但又頻繁地用這一方式來調侃你,那麼也許是時候考慮一下你們的「友誼小船」了。
參考文獻:
[1] G.-J. Wang, N.D. Volkow, F. Telang, M.Jayne, J. Ma, M. Rao, et al. Exposure to appetitive food stimuli marked lyactivates the human brain. NeuroImage , 21 (2004), pp. 1790–1797
[2] Spence C, Okajima K, Cheok AD, Petit O,Michel C. Eating with our eyes: from visual hunger to digital satiation. Brain Cogn. 2015; doi:10.1016/j.bandc.2015.08.006.
[3] L.N. Van der Laan, D.T.D. De Ridder,M.A. Viergever, P.A. Smeets. The first taste is always with the eyes: Ameta-analysis on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processing visual food cues. NeuroImage , 55 (2011), pp. 296–303
[4] Longacre M R, Drake K M, Titus L J, etal. Child-targeted TV advertising and preschoolers" consumption of high-sugar breakfast cereals. Appetite , 2017,108: 295-302.
[5] D.A. Zellner, C.R. Loss, J. Zearfoss,S. Remolina. It tastes as good as it looks! The effect of food presentation onliking for the flavor of food. Appetite ,77C (2014), pp. 31–35

TAG:知識百科 |
※巔峰吃貨慈禧太后到底享用著怎樣的菜肴?吃不夠美食停不住嘴
※很少人知道這樣蒸包子,包子香軟蓬鬆不粘鍋,好吃的讓你停不住嘴
※柿子你還在生吃嗎?快試試這做法,香甜軟糯,保證你吃的停不住嘴
※為什麼你急停停不住
※萌萌的多肉,不膩的外形,讓你愛到停不住
※吃雞我在行,香辣解饞不能停,老公下酒,寶貝下飯停不住!
※胃癌的初期癥狀:如果打嗝停不住,那就有必要緊張嘍!
※袁姍姍近照爆光,一路笑不停,捂嘴仍停不住,遇到啥高興的事了?
※喜歡芭比的人一定別錯過!這家店絕對讓你買到停不住
※有味的人生腫么破?炎炎夏日,妝化得再好也抵不過停不住的汗流浹背,擋不住的「五味雜陳」,你最香的時候,是沒有汗臭味的那天~
※有味的人生腫么破?炎炎夏日,妝化地再好也抵不過停不住的汗流浹背,擋不住的「五味雜陳」,你最香的時候,是沒有汗臭味的那天~
※竭盡全力,卻停不住時間的鐘擺!
※炒豆芽,寶爸放了它,沒想到會這麼好吃,家人吃的都停不住筷
※讓你停不住口的魷魚新吃法 大人孩子都喜歡
※讓你停不住口的土豆新吃法,無肉卻比肉還搶手,大人孩子都喜歡!
※狂打嗝停不住?按這些穴位止嗝超有效
※光聽名字,口水就停不住了!
※主人親手把比特犬丟在收容所,狗狗獃獃看著他的背影,眼淚停不住
※情懷圈錢爽得停不住 五百塊的SFC說來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