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公筷 小心染胃癌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在國外,分餐、公筷制司空見慣,是文明禮儀的體現。但大部分國人仍保留著共食的習慣,一盤菜你夾我也夾,有時為了表示熱情友好,還為客人夾菜,客人礙於面子也不得不吃。即使有些餐館提供公筷,也大多是擺設,不少人覺得兩雙筷子換來換去很麻煩。
國人在餐桌上有不少需要改變的習慣,但「碗筷不分人、就餐不用公筷」的問題最突出。多種感染性疾病可能通過餐具「病從口入」,特別是使用筷子,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觸筷子,大家在一個盤子里夾菜,有時還互相夾菜,容易交叉感染疾病。對於這個餐桌陋習,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深有體會:「中國人喜歡用筷子夾來夾去,這在國外是沒有的。過去家庭和外界接觸的機會少,但現在接觸得非常頻繁,建議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專用碗筷。」
不分餐具埋下健康隱患
疾病傳染需要三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混用碗筷主要可能會引發一些通過消化道傳染的疾病。
幽門螺桿菌感染。中國人飲食不分餐、喜歡相互夾菜等習慣,會增加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風險。而幽門螺桿菌是眾多胃病的罪魁禍首,它主要通過口口和糞口傳播,家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幾率也提高,因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會有幽門螺桿菌,不分餐的話筷子就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媒介。
甲肝、戊肝。甲肝和戊肝的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傳播,其病毒易在空氣中傳播,如果長期和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過唾液等傳染到健康人身上。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6歲以下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導致病毒交叉感染,所以在幼兒園時應盡量專碗專用。
分餐、公筷是對健康負責
分餐是世界公認的先進、衛生的就餐方式,尤其對於中餐來說,更有必要宣傳分餐、公筷意識,推廣分餐行動。他呼籲,分餐、公筷制是安全、健康、衛生的用餐方式,是防範「病從口入」的一項有效措施,同時還可以減少食物浪費。他建議,在當下分餐尚未普遍推行的情況下,在外就餐時,可以在每盤菜剛上桌時,先用未用過的筷子撥出來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慢慢食用,之後不要再夾盤子里的菜,這樣做既避免口水交叉,又控制了食量,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健康工具大全」(微信號:medrobot)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這些胃病信號你知多少
※天寒地凍 謹防胃潰瘍胃炎等胃病
※胃病變癌的4大高危人群 你在其中嗎
TAG:胃癌學堂 |
※養胃時間表比胃藥更管用一不小心胃癌來光顧
※啤酒飲用不當 小心致癌!
※濫用治胃病的葯,小心胃好了,心腎肺卻受傷了
※喝綠豆湯禁忌 脾胃虛弱人群小心食用
※亂用搓澡巾小心患傳染性軟疣,別給自己添煩惱!
※心情煩躁易失眠小心胃癌來纏繞
※小心你的胃 這6種水果不適合空腹吃
※用药不小心,体内养出「超级细菌」
※把水果當「乾糧」減肥 小心患糖尿病
※把水果當「乾糧」減肥小心患糖尿病
※不要為了減肥就節食——小心沒瘦反而導致胃癌
※染髮不染髮根是不是就無危害?小心致癌,小心中毒!
※小心假牙裝不好磨出口腔癌
※不要盲目補鐵 小心會傷血糖
※鈣不能亂補,小心補出心臟病
※久咳不愈小心是肝癌警迅
※這樣累要小心肝癌
※這樣咳嗽小心是肺癌
※小心不吃早餐患上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