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點擊上方「章黃國學」可關注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點擊播放 GIF/119K


對各個學科特別是人文學科來講,用量化的方式來評估教師的科研成果是否合理,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不過在中國幾乎所有高校都實行核心刊物評價制度的情況下,抗爭顯得很有些悲壯色彩,根本無法改變現狀。這種評價制度既十分不合理,又偏要長期執行。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文/苗懷明


對那些在量化評定標準下升教授、評博導、分房子、漲工資的教授、研究員們來說,核心刊物可是個好東西,因為在這類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職稱、升遷、薪水等一系列待遇。據說湖南某高校就明文規定,凡在其規定的幾家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者,不僅可以據此直接領到一筆數量不菲的獎金,而且在以後的三年內每個月還會增加幾百元的額外津貼,算下來,發表一篇學術文章可以有好幾萬元的收入。與此相反,不在規定的核心刊物上刊載的學術論文,哪怕是字字珠璣也沒用,不能給個人帶來任何效益。


儘管目前還有不少人對核心刊物的存在合理性提出質疑,但以當下中國學術刊物的情況而言,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幾乎是所學校和文化機構就會辦家學術刊物,魚龍混雜,水準不一,因而根據一定的學術標準進行等級評估,分出核心刊物和非核心刊物倒無不可,但關鍵是如何科學、公平地評定和對待核心刊物。

不過,中國的很多事情經常是,出發點往往很好,但慢慢地就變了味,事與願違,成為一種流於形式的公害。核心刊物在當下的情況也正是如此,以其所造成的種種負面效應,說它是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也並不為過。老實說,從核心刊物在中國學界中的種種戲劇性境遇,倒是可以讀出時下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況和心態來的,圍繞核心刊物制訂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奇聞逸事,是完全可以寫出一部很有份量的新《儒林外史》來的。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按說既然制訂核心刊物,將其視為評定個人學術水準的重要參照,首先就要有個大家都能認可的標準。經過修訂的《核心刊物總目要覽》雖然打著國家的旗號,但它顯然沒有什麼法律或行政效力,倒是不少學術刊物對其很是歡迎,據此在其封面上印上醒目的字眼,作為證明自己品位檔次的標誌。但各個高等院校的情況很不相同,有的學校採用,有的學校不採用,核心刊物的制訂基本還是處在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的狀態,特別是那些重點院校,多是另行制訂一份供自己使用的核心刊物目錄。至於內容類別,則更是五花八門,有的將核心刊物分成國家級和省級,有的則分成A、B、C三個等級,有的則別出心裁地分為一流核心刊物和一般核心刊物兩類。


至於學術論文的認定,標準也各不相同,有的規定,只要在核心刊物上刊載的文章,不管是論述性的、研究綜述,還是書評、會議報道,一概算是學術論文,有的則規定,研究綜述、書評和會議報道不算學術論文,進而規定凡整理、翻譯和目錄類的論文和書籍一概不算學術成果;有的規定,必須字數必須在3000字以上的文章才能算是學術論文,有的則沒有字數方面的限制。

各行其是的結果是可以想見的,各個學校的核心刊物目錄內容和論文認定標準差別很大。最能說明這種差異的奇特現象是,實行依據核心刊物評定職稱的制度後,一個人在自己所在學校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只夠評講師,但在另一所同類的學校中或許就能評教授。這樣,所在單位規定的核心刊物是否適合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竟能影響到個人學術成就的確認。按說重點大學所制訂的核心刊物在學術標準上應該更嚴更高,令人看後能產生敬畏之感,讓大家明白重點大學何以能成為重點大學,不是什麼人在重點大學裡都能混日子的。不過,當筆者看過幾份在國內非常有名的高等學府的核心刊物名錄後,產生的卻是完全相反的印象。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首先,筆者懷疑那些制訂核心刊物者是否是學界中人,是否有制訂核心刊物的資格。因為很明顯,有些核心刊物名單上所列的學術刊物早已停刊,即使是宇宙級的大學者也不可能在已經停辦的刊物上發表文章,這足以說明那些制訂核心刊物名錄者根本不了解學術動態,濫竽充數,此外,學校有關管理部門也難逃官僚作風之咎。近些年各類學術期刊變動較大,不光是存在刊物創刊、停刊的問題,就是學術水準的高下,各家期刊因各種情況的促進或限制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核心刊物自然也需要不時地進行調整。對於那些制訂核心刊物者來講,及時了解和掌握各學術刊物的狀況應該說是最起碼的要求。一些已經停刊數年的學術刊物竟然數年來一直在高等學府被用來評估教師們的科研水平,數年來沒有人指出,也沒人進行及時更正,這近乎黑色幽默,但卻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更為荒唐的是,有些學校核心刊物名單上所列的一些刊物根本不是學術性刊物,只是一般的文化生活類刊物,從不刊載學術論文。依筆者學問見識如此之淺薄,大略翻翻這些雜誌甚至是僅僅看一眼其花哨的封面都知道這絕對不是一份學術刊物,但有些學校卻竟然將其作為級別很高的核心刊物來對待。核心刊物的制訂者們竟至於連刊物的存在與否都不知道,連學術刊物和非學術刊物都分不出,鬧出天大的笑話後也沒有人指出並進行改正,這也實在是太離譜了。


其次是核心刊物制訂中的地方保護主義。顧名思義,就是有些學校將本地所辦的學術刊物儘可能多的列入核心刊物,而不管其水平高低,與此同時,一些學術水平明顯較高的外地學術刊物卻不被列入。這一做法的用意明眼人不難看出,這是因為為了佔地利之便,當地的學術刊物找人拉關係方便,容易發文章。對當地一些沒名氣的學術刊物來講,能進入著名學府的核心刊物名單,這自然是件難得的好事,而且可以將其視之為扶植當地學術刊物發展的義舉,但這麼一來,不僅有違制訂核心刊物的本意,就連學界經常標榜的客觀性和公平性也徹底喪失了。


還有一個更為普遍的現象是,不少高等院校都把自己學校的學報定為級別很高的核心刊物,而將別的與自己同級甚至學術水準更高的學報排除在核心刊物之外,其用意也是不用多推敲就可明白,當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為了發文章的方便,這應該算是一種變相的地方保護主義。


再次是標準過於不一,差別太大。按說如果秉公辦事,不存私心,制訂一份客觀公正、能為大家所接受的核心刊物應該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因為每份學術雜誌實際的學術水準如何,在學界的地位如何,該學科的研究者應該是十分明白的。再者,因認識的不同和偏差,各個學校間的核心刊物名單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是正常的,但不應該有過大的差別。一些著名學府的核心刊物名單顯然有違這一常理,相互間所列核心刊物差別太大,讓人有無所適從之感。一般來講,大家都會將一些在各學科特別有名望、有權威性的少數幾家學術刊物列入,但稍低一點的學術刊物特別是各省社會科學院所辦的刊物和各個院校所辦的學報,其待遇可就大不相同了,一些較有影響的學術刊物被排除在外,而另一些學術水準明顯較低的刊物卻赫然入選。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制訂者出於好發文章的私心在作怪。有些學校則更為直截了當,採取一刀切的辦法,凡是國家級單位所辦的學術刊物一律定為國家級刊物,省級單位所辦的學術刊物一概定為省級刊物。簡單倒是簡單,操作起來也十分方便,但這種只認辦刊單位不認刊物質量做法的荒謬性也是十分明顯的。


至於核心刊物的具體制訂過程,裡面更有貓膩,有的領導因為自己曾在某刊物發過文章,於是便執意將該刊物定為核心刊物,有的老師在提供核心刊物備選名單時,故意將學術水準不高的刊物列入,原因很簡單,學術水準越高的刊物發表文章越難,誰會主動跟自己過不去。不管怎樣,都是出於私心,都想制訂一份有利於自己的核心刊物名錄,而不是一份反映實際學術水準的核心刊物名錄。在規範學術研究、與國際接軌、評定量化等動聽旗號下做出這麼一頓不倫不類、只合乎制訂者自己口味的大餐,實在是說不過去。


這類自己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核心刊物目錄固然可以方便有些人評職稱、漲工資、得政績,但顯然已違背了當初制訂核心刊物的本意,其負面影響更大,往嚴重了說,它不僅暴露了核心刊物制度乃至學校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種種問題,也有損學校的聲譽,同時也是對正常學術研究的一種嚴重干擾。其間最直接的收益者大概要算那些被列入名單的學術刊物了,它們因此而身價大增,不少編輯不斷接到一些學校以講學、開會等名目進行的邀請,受到極為盛情的款待,於是,刊物關係稿的比例自然也就不斷上升。與此同時,抄襲剽竊、買賣論文等現象也屢屢出現,這些學術腐敗現象固然不能都歸之於核心刊物制度,但其推波助瀾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對各個學科特別是人文學科來講,用量化的方式來評估教師的科研成果是否合理,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武漢某高校教授因此而憤然辭去博導就是一例。不過在中國幾乎所有高校都實行核心刊物評價制度的情況下,這種抗爭顯得很有些悲壯色彩,但其力量過小,根本無法改變現狀,特別是那些眼下就要評副教授、教授的人來講,他們更多的會選擇妥協。


而且還有一個最明白不過的事實是,如果學校的管理階層覺得這件事可以起到宣傳效果同時又對其政績有好處的話,犧牲幾個教授,他們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既要制定製度,又要鑽制度的空子;既得科學管理之名,又行不科學管理之實;既要自欺,又要欺人;既十分不合理,又偏要長期執行。這大概就是當下核心刊物的實際制訂和執行情況吧。


連不少素以管理嚴格、有方的著名學府的核心刊物名錄都是如此形同兒戲,「滿紙荒唐言」,一般學校的情況就更無法可想,所謂科研工作量化評價的結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由此帶來的「一把辛酸淚」自然也就可以想見。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更為可笑的是,如今就連研究生們也被拉進了核心刊物的漩渦,要有幾篇發在核心刊物上的學術論文才能得到答辯資格,才能得到學位。以前只是個別學校實行,如今已是天下烏鴉一般黑,都當作寶貴經驗實施了。按一般的行情,博士生至少要有三篇、碩士生至少要有一篇。中國的學術刊物雖多,但想發表論文的人數更多,博導、教授們在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都不容易,更何況還未出道的年輕學子。於是,拉關係、幫助學生推薦論文發表便成了不少導師們的一項主要任務。但中國的研究生數量實在太多,發表論文實在困難,如果嚴格執行,肯定會有很多人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於是,有不少學校便放寬標準,另出高招,在教師使用的核心刊物之外,再專門制訂一份供學生使用的核心刊物,這樣,一個學校內就有了兩份不同標準的核心刊物。


老實說,到了這個份上,不難看出核心刊物的滑稽和荒唐來,所謂的核心刊物制度已經淪為一場學術鬧劇,於學術研究已毫無推進作用,不過是將一些學術刊物的編輯嬌慣地更為牛氣傲慢,給一些人增加幾個顯示政績、往臉上貼金的統計數字而已。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作者附記】


這篇小文發表在《粵海風》2001年第3期。當時筆者還是一位初出校門的博士生,血氣方剛,有感於剛開始實行的核心刊物評價制度,寫下自己的感想。轉眼十幾年時間過去了,人已漸漸老去,各個高校的核心刊物名單早就換了一輪又一輪,形式和花樣不斷翻新,筆者所說的那些沒有規矩的亂象似乎少了一些,但其本質並沒有絲毫改變,而是變本加厲,那就是將核心刊物與每一位教師的生存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如同一根不斷收緊的絞索,將大家牢牢套住。


這到底是一場學術鬧劇,還是一場學術悲劇?


2017年1月17日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苗懷明,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後。現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苗懷明:一場亂了規矩的學術鬧劇——說「核心刊物」現象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蔡若葵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孤芳自賞最心痛——陸遊《卜運算元·詠梅》鑒賞與新唱
老師,請為了不做「祥林嫂」而讀書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紡織文化
章太炎:論教育的根本 要從自國自心發出來
「花門」當留不當留?——細讀杜甫《留花門》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一瓶春藥引發的血案 《提著心吊著膽》上演殺人藏屍鬧劇
你的故事就是一場鬧劇,一場慘不忍睹的車禍現場
電影《悟空傳》:本以為是一場好戲,卻變成了一場鬧劇
「換頭術」只是一場鬧劇?
北約最大規模演習竟成一場鬧劇?本想威懾卻讓俄看盡笑話
義和團真實的戰績-廊坊大捷,仔細一看,才發現是一場鬧劇!
我看「圍毆」劉心武這場鬧劇
清末震驚全國的鬧劇——假光緒案
暑假鬧劇荒?一篇推文填飽你的假期
一中籃球場上演的「鬧劇」
8部充滿了黑色幽默的銀行搶劫題材電影,都講了一場逗比主導的鬧劇
一則具有諷刺意味的漫畫《鬧劇》,最可怕的循環
樂視的鬧劇變態圍觀的才是國人真正悲哀
一場主母與惡奴「通姦」引發的鬧劇,看完令人拍手稱快!
「維密」秀只是一場最無聊、無意義的時尚鬧劇?
《血界戰線》二期最新宣傳視頻發布 又是一場搞怪鬧劇
《血界戰線》二期最新宣傳視頻發布,又是一場搞怪鬧劇
科舉那些事:慈禧的考試改革為何惹出一場鬧劇
史上唯一以哭抗災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