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劉渡舟教授治療肝炎脅痛十法

劉渡舟教授治療肝炎脅痛十法

劉渡舟教授治療肝炎脅痛十法 點擊播放 GIF/899K



此篇論文對劉渡舟老先生治療肝炎脅痛的特色、方證病機以及組方用藥的經驗進行了有效的梳理,並配以典型病例的治驗實錄,故具有高度的實踐意義。編者相信只要讀者用心揣摩則必定對您的中醫臨床水平大有裨益。

劉渡舟教授治療肝炎脅痛十法


脅痛是指因脈絡痹阻或脈絡失養,引發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症。脅痛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證,現代醫學中的很多疾病均可導致脅痛,尤其以肝炎所致脅痛最為常見,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淤膽型肝炎、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然無論何種疾病,凡引發以脅痛為主要臨床表現者,均可參考本病證辨證論治。


劉渡舟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已故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著名的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劉老行醫、執教半個多世紀,力倡仲景之學,上溯岐黃之道,下逮諸家之說,博採眾長,學驗宏富,形成了鮮明的學術思想和醫療風格。其六經實質論、方證相對論、辨證知機論、古今接軌論、主症論、氣機論、火熱論、水證論等從不同側面展現了劉老對《傷寒論》研究的精深造詣,以及對仲景學術的發展和延伸。


劉老診治疾病,膽大心細,高屋建瓴,圓機活法,知守善變。推重經方,不薄時方,倡「古今接軌」,主張方證相對,有是證用是方,在治療許多疑難重症時,每能出奇制勝,化險為夷。劉老精於傷寒學說,對經方運用有獨到認識,善用柴胡劑類方,尤其精於肝膽病的臨床治療,積累了寶貴的臨床經驗和診治特色。本文擬對劉老治療肝炎所致脅痛十法進行系統總結,以期能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

1、疏肝解郁法


肝藏血,主疏泄,體陰而用陽,性喜條達舒暢而惡抑鬱,其氣溫和,有如春天生升之特點,生理情況下起著生生不息、化生無窮的作用,凡人體之升降出入、營衛氣血的運行,必借肝之疏泄才能條達。


肝炎病人因為濕熱毒邪內侵,影響肝臟正常的疏泄功能,就會出現肝氣不疏的表現,如脅肋脹痛,食欲不振,口苦咽干,面色發青,喜長嘆息,神情默默等症,治療以疏肝理氣解郁為治,方用小柴胡湯加減。


劉老強調:在整個肝炎的治療過程當中,都不能忘記疏肝解郁的法則,本法要貫穿肝炎治療的始終,所以臨床常用柴胡劑加減,其理也在於此。


對於肝氣鬱結,疏泄不利所致的肝炎脅痛,劉老也用柴胡疏肝湯、四逆散等加減治療。藥物組成:柴胡12g,白芍6g,枳殼6g,茯苓10g,香附10g,鬱金10g。方中以柴胡疏肝,白芍平肝,兩葯相合,以治肝氣之郁,枳殼利氣下行,鬱金、香附解郁以開胸脘之滿,茯苓善治結氣而利三焦水濕,共奏疏肝理氣解郁之功。

若肝鬱化熱,症見:胸脅脹滿而痛,胃脘痞塞,噯氣,噯則少寬,口苦,咽干,心煩目眩,舌質紅,苔黃白相兼,脈弦細而數。治宜輕清宣散,方用加味四逆散。組成:柴胡10g,枳殼10g,白芍10g,甘草6g,炒梔子10g,菊花10g,桑葉10g。方中以四逆散疏肝宣通氣鬱,菊花桑葉清宣鬱熱,山梔泄三焦鬱火,清胸膈懊憹煩熱,全方配伍,共奏輕清宣洩之效。


若肝鬱挾寒,症見:胸脅脹痛,右脅痞腫,納差,舌淡,苔白潤,脈左關弦遲。治以疏解肝鬱,佐以溫通,方用加味抑肝散。組成:當歸9g,川芎6g,桑鉤藤10g,柴胡9g,白朮9g,茯苓9g,法半夏9g,橘紅6g,炙甘草5g。方中以鉤藤平肝木,治手足拘攣,當歸養肝血,川芎疏氣血,與柴胡、甘草、鉤藤配伍,具有解肝鬱而達養血熄風之妙,茯苓、白朮消胃中之水飲,橘紅、半夏理氣化痰。諸葯相合,對肝陽不足,疏泄不及所致肝鬱挾寒諸症,均有較好效果。


若肝鬱挾食,症見:胸脅脹滿疼痛,稍食則脹甚,伴有噯腐吞酸,噫食臭味,時時欲吐,舌苔黃腐,脈弦滑。治宜疏肝理氣,消食導滯,方用柴平湯加味。組成:柴胡10g,半夏10g,黃芩10g,甘草6g,厚朴10g,陳皮10g,蒼朮12g,生薑6g,焦楂10g,焦曲10g,党參10g,大棗5枚。柴平湯原載《內經拾遺方論》,用治溫瘧,一身痛重,寒多熱少,脈濡之症。劉老根據「瘧發少陽」少陽多郁,濕困脾運,停食而滯的病機,借用本方治療肝鬱挾食之症,亦頗有療效。方中以小柴胡湯疏肝解郁,和解表裡,用楂曲平胃散以消食導滯,對於脾虛不運,濕遏食停,頗切病機。尤其蒼朮燥濕醒牌,為本方治療食停的關鍵,只有氣機流通,脾濕得運,氣鬱食停之證才得以解除。


若肝鬱挾濕,症見:脅肋脹滿疼痛,四肢沉重,食欲不振,口膩不渴,時嘔惡,腹腫面黃,舌苔白膩,脈濡。治宜疏肝理脾,方用加減外台茯苓飲。組成:党參15g,茯苓15g,當歸10g,白芍10g,蒼朮10g,白朮10g,烏梅10g,木瓜10g,青皮10g,柴胡6g。方中以參、茯、術健脾化濕,歸芍養血調肝,木瓜味酸斂肝之陰,柴胡疏利肝氣。此方補中有疏,斂中有泄,尤以柴胡用量較輕,以升發陽氣,從而能使郁解濕除。


2、疏肝清熱利濕法

肝炎最基本的病變為濕熱挾毒損傷肝臟以及繼發的肝氣鬱滯和血絡瘀阻病變,若濕熱毒邪侵襲肝臟,阻滯氣機,肝氣不疏,則見胸脅滿悶或者疼痛,臨床症見:心煩口苦,胸脅滿悶,或者脹痛,食欲不振,惡聞葷腥,神疲乏力,小便黃赤而短,舌苔白膩,或者微黃,脈象弦細或者濡數。劉老常用自擬方柴胡解毒湯,以疏肝清熱、利濕解毒。


藥物組成:柴胡10g,黃芩10g,茵陳30g,鳳尾草30g,土茯苓12g,草河車12g,炙甘草10g。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條達肝氣。又可以推陳致新,黃芩清利肝膽鬱熱;茵陳清熱利濕、利膽退黃;鳳尾草是一味民間的草藥,江南地區使用較多,功能清熱利濕,對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土茯苓淡滲利濕,清熱解毒;草河車清熱涼血,甘草調和諸葯。劉老臨床喜用本方治療乙肝、丙肝等各型肝炎,同時抓住本方證屬「濕熱毒邪內阻,肝膽疏泄不利」之病機,靈活施治於多種疾病,收效良好。


若服用柴胡解毒湯後效果不佳,轉氨酶居高不降,病人臉色黧黑,兼見油垢之色,或者病人患肝炎之後體重反而增加,肩背部時時感到酸脹,舌苔白膩而厚,或苔如積粉,脈弦緩。此為濕熱毒邪結滯,當治以清熱利濕解毒。劉老在柴胡解毒湯的基礎上,加入滑石、寒水石、生石膏,變為三石柴胡解毒湯。


方中滑石清熱利尿「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濕熱之邪結滯,如油入面,須通過利小便將其分出。生石膏辛甘性寒,清熱瀉火;寒水石清熱解毒、利竅消腫。臨證時也可加入淡竹葉通利小便,加雙花清熱解毒,以增強清熱利濕的作用。劉老體會,服此方應以舌苔褪落,背臂酸脹不發為病癒。故無論急性、慢性肝炎,凡符合本證者,用之則有效。

此外若證屬「熱重於濕」還可以用三草柴胡解毒湯,三草即白花蛇舌草、金錢草、垂盆草,這也是劉老常用的清利肝膽濕熱的方子。柴胡解毒湯、三石柴胡解毒湯、三草柴胡解毒湯即是治療濕熱結滯,濕熱毒邪,以邪實為主的三張最重要的方子,劉老有時也會加入虎杖、半枝蓮等葯,主要是為了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臨床時要根據濕、熱偏重的不同隨證化裁。


3、清利濕熱,活血通絡法


由於肝炎病情遷延,氣分濕熱毒邪進入血分,氣病及血,或素有肝經氣血不和又染外來病邪,而出現血絡瘀痹證候,氣滯則脹,血瘀則痛。臨床症見:肝脾腫大,胸脅滿悶,肝區不適,有時刺痛或脹痛,固定不移,晝輕夜重,口苦心煩,飲食不振,神疲乏力,或見齒齦出血,小便黃赤而短,脈象弦細而澀,舌質黯紅,或有瘀斑,舌苔白膩或微黃。


蓋胸脅滿悶刺痛,晝輕夜重是典型瘀血之徵,因夜間陰氣主事,血液周流亦慢,故晝輕夜重;小便黃赤而短是濕熱不盡的反映。此濕熱之邪入於血分,故治以清利濕熱,活血通絡,方用柴胡活絡湯。


本方是劉老在柴胡解毒湯的基礎上,重點加入血分葯而擬成,組成:柴胡、黃芩、茵陳、鳳尾草、土茯苓、草河車、炙甘草、土鱉蟲、茜草、當歸、白芍、澤蘭、紅花、海螵蛸等。根據血瘀程度的不同,可以選擇當歸、白芍、土鱉蟲、茜草等。


其中,土鱉蟲是蟲類搜剔之品,活血祛瘀,價格便宜,藥性較為平和;當歸養血活血,白芍養肝陰、補肝血,茜草涼血活血。疼痛明顯時加元胡,若血瘀比較重,可以加澤蘭、丹參;海螵蛸則用於軟堅散結。


4、疏肝理脾,活血通絡法


肝膽稟東方風木之氣,其性喜舒展條達而惡抑鬱。若肝主疏泄失司,氣病及血,氣血郁滯,肝脾失調,血脈瘀阻,則肝區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臨床症見:面色青黑不華,右脅作痛如針刺,尤以夜晚為甚,腹脹,體倦乏力,肝脾腫大,脈弦而澀,舌質偏絳,邊有瘀斑,苔白膩。


此證最重要的特點是有肝脾不和,脾虛肝瘀,以及濕熱未清之病機,治宜疏肝理脾,活血通絡,劉老常用加味柴胡桂枝湯。


組成:柴胡、黃芩、桂枝、白芍、炙鱉甲、煅牡蠣、紅花、茜草等。本方即小柴胡湯去大棗,加鱉甲、牡蠣、紅花、茜草而成。以小柴胡湯疏通氣血,和解表裡,加鱉甲軟堅,牡蠣消痞,紅花、茜草活血。劉老指出:柴胡用量應大於党參、灸甘草一倍,療效才明顯可靠。本方治療肝血瘀滯、肝脾不和之證,療效頗佳。


臨床若見到以肝區疼痛為主訴,或肝炎病痊癒後唯見肝區疼痛者,則予柴胡止痛湯以養血活絡,通調氣機,此方亦為劉老創製。藥物組成:柴胡、川楝、當歸、白芍、劉寄奴、土元、茜草、皂角刺、片薑黃、海螵蛸、枳殼、紫菀。此方在養血活血、化瘀通絡的同時,注意調暢氣機,這是考慮到氣血運行相互促進的關係,即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痛止。如果脅下拘急疼痛,食少乏力,脈弦而緩,用柴胡劑不效,此為土衰木乘,治之宜用小建中湯扶脾培土而伐肝緩肝。待其痛止之後,如果病情需要,再用疏肝之劑。根據劉老的經驗,慢性遷延性肝炎,右脅放射性疼痛,上達肩胛,下至腰部,或見右臂與手指麻木,下午腹脹,脈弦而緩,用本方有效。


如果肝臟氣血郁滯不行,逆上犯肺而致肝著,症見:胸脅脹滿刺痛,痛處不移,吞酸作嘔,口渴欲熱飲,得熱飲稍舒,舌質暗紫,脈細澀。治宜行氣散滯,通陽和血。方用旋復花湯加味。組成:旋復花(包煎)10g,茜草10g,蔥白10g,合歡花10g,柏子仁10g,絲瓜絡10g。方中旋復花咸溫下氣,散結而通血脈,蔥白通胸中之用,原方用新絳,今用茜草代之,用以破血活血,合歡皮疏肝活血,柏子仁理氣行滯,絲瓜絡通絡,從而使氣血宣通,諸證可解。


5、滋陰清熱,軟堅消痞法


肝病氣血瘀滯,化熱傷陰,或久患肝炎肝陰不足,陰血不能濡養肝絡,血脈瘀阻,則見脅肋疼痛,本型往往見於肝硬化或者慢性肝炎後期等,臨床表現為:肝脾腫大疼痛,夜晚尤為明顯,腹脹,口咽發乾,面黑,或五心煩熱,或低熱不退,舌紅少苔,邊有瘀斑,脈弦細。此濕熱久羈傷陰,氣滯血瘀入絡,導致肝脾腫大,劉老常用柴胡鱉甲湯。


藥物組成:柴胡6g,炙鱉甲15g,煅牡蠣15g,沙參10g,麥冬10g,生地10g,白芍10g,丹皮12g,土鱉蟲6g,紅花9g,茜草9g等。方中沙參、麥冬、生地、白芍以養肝陰、補肝血;鱉甲、牡蠣軟堅散結;丹皮、白芍、土鱉蟲、紅花、茜草等涼血活血;因為肝腎陰虛明顯,柴胡用量應在6g以下,防其疏泄太過而劫傷肝陰。


本方滋陰清熱,軟堅消痞,方中重用養陰藥物,甘寒之品養陰清熱並舉,涼血活血而無傷正之弊,養陰與活血葯互相配合,半補半攻,緩緩圖治,可獲良效。若肝硬化疼痛不解,則加入炮山甲粉,配合原方中炙鱉甲、煅牡蠣而成三甲散,活血化瘀,軟堅消癥,共奏其功。


6、辛開苦降,活血消癥法


若肝硬化後期,濕熱傷肝,血瘀成癥者,臨床症見:脅下痞塊,堅硬不移,脹痛不舒,腹脹,納差,四肢浮腫,低蛋白血症,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舌淡暗苔白膩,脈弦細或濡數。治以辛開苦降,活血消癥,方用加味痞氣丸。


藥物組成:川厚朴60g,黃連60g,乾薑60g,茵陳60g,茯苓90g,豬苓60g,澤瀉60g,党參60g,蒼朮60g,丹參60g,砂仁30g,黃芪60g,三棱60g,莪術60g,鱉甲90g,青礬60g,卷柏60g,青皮60g,陳皮60g,神曲60g。諸葯合用,共為研末,泛為水丸,每日早中晚各服9g。


方中用党參、黃芪、茯苓、白朮、蒼朮以健脾燥濕茵陳、茯苓、澤瀉以利水除濕;黃連、乾薑辛開苦降,消痞除滿;青陳皮、砂仁、厚朴、神曲以理氣導滯;鱉甲入絡搜邪,青礬燥濕消腫,卷柏和丹參涼血活血,三棱、莪術消積化癥。本方藥性平和,辛開苦降,能夠助脾胃升降,調和寒熱,益氣活血,消除癥積,對於肝硬化的患者,可以用此丸劑常服,慢慢收效。


7、活血消癥,寒熱同調法


蓋肝從左而升,肺從右而降,若邪聚肝絡,氣血凝滯,是以左脅下板滯,積塊不移,疼痛不舒,即為脾腫大,此皆氣結血瘀所致。本型臨床表現:左脅下板滯不舒,納食不馨,食後腹脹,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或澀。


因本證寒熱錯雜,正虛邪實,兼有瘀血內阻,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堅者削之,客者除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旨,故投以鱉甲煎丸,行瘀化痰,扶正消癥,以冀緩消其堅。


本方扶正之中,寓辛苦通降,咸走血絡法。方中鱉甲為君,主癥瘕寒熱,專入肝經血分,引四蟲入臟絡。四蟲者,蟄蟲、蜣螂、鼠婦、蜂房,取其迅速飛走入絡,以松透病根,即行絡中之氣,又化絡中之血。輔以桃仁、丹皮、紫葳破滿行血,以葶藶、石葦、瞿麥行氣滲濕。尤妙在以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去姜棗,既調營衛,又和解少陽,大承氣湯去枳實,驅胃腑之熱結,三陽同治,佐以人蔘、乾薑、阿膠補益氣血以養正,因而用治癥瘕瘧母,肝脾腫大而見上證者,均有較好效果。本方與前述加味痞氣丸在證候上略有不同,但都是丸劑,皆圖緩效。


8、清肝溫脾法


若肝炎病情日久,出現陰證機轉,少陽氣鬱,經脈不利,而又脾寒土濕,不灌四旁,導致肝熱脾寒,脅痛遂作,這種脅痛對理氣活血止痛諸葯往往無效可言。


本型臨床表現為:脅痛連及背後,口苦心煩,有時手指發麻,腹部脹滿,傍晚尤甚,小便不利,大便溏泄,日2~3次,舌苔白黃,脈弦緊。本證上有熱,下有寒,若清上熱,則脾胃不能承受;溫下寒,又助肝膽之熱,治療頗為棘手,柴胡桂枝幹薑湯用之恰當。


本方原治:「少陽疏泄失司,兼三焦氣化不利」之證,但劉老認為,此方治療少陽兼太陰脾虛之證最為合適,即肝膽濕熱,脾胃有寒。臨證時只要抓住口苦脅痛,腹部脹滿,大便溏泄的特點,就可以放膽使用,效果很好。方中用柴胡、黃芩疏利肝膽,清少陽之熱,用桂枝、乾薑、甘草三味葯溫補脾陽,天花粉生津止渴,牡蠣軟堅散結。其實小柴胡湯方後—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之加減法,與本方不謀而合。


劉老認為:本方有小柴胡湯與理中湯合方之義,而與大柴胡湯遙相對應,一治實熱,一治虛寒。仲景為少陽病機橫逆脾胃時,而分寒熱兩途,與虛實兩治之法,體現了「一分為二」的精神。


9、養陰柔肝法


若肝炎氣鬱日久化火,灼傷肝之陰血,或勞欲過度,腎精虧損,精不化血,水不養木而致肝陰不足,令肝脈失養,不榮而痛。症見:脅肋隱痛,悠悠不休,遇勞加重,口乾咽燥,心中煩熱,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弦細數。劉老治宜養陰柔肝,方用一貫煎加味。


組成:沙參12g,麥冬12g,當歸12g,生地30g,枸杞6g,川楝子10g,柴胡6g,白芍10g。方中以生地滋養陰血,沙參、麥冬養胃生津,枸杞補腎,白芍護肝,三臟同補之中,妙用川楝子調肝木之橫逆,柴胡疏肝氣,當歸養肝血,從而使肝體得養,肝用能舒,陰陽體用得以平衡。蓋陰虛肝鬱,陰虛是本,氣滯是標,肝氣之所以滯,乃液之不能充,肝陰愈虛,肝氣則愈滯,因「血即從氣,其體靜而不動」多一分陰虛,便增加一分氣滯,因此滋陰治其本,理氣治其標,標本兼顧。此時若徒用香燥,更灼陰血,徒於養陰,肝氣愈橫而逆,必須「疏肝」「柔肝」相結合,柔肝重在滋養腎陰,水足則木柔,疏肝只能暫用,中病即止。


若肝臟本身陰虛而氣滯,表現為肋下疼痛固定不移,咳痰不爽,納差食減,五心煩熱,舌紫,脅弦長,可用滋陰調氣通絡法,選方用《重訂通俗傷寒論》新加酒瀝湯:當歸,生地,白芍,柴胡,甘草,陳皮,薄荷,竹瀝,陳紹酒。


該方用四物湯去川芎以養陰活血,四逆散去枳殼宣展氣機,陳皮和胃,薄荷解郁,妙用竹瀝、陳紹酒辛散通絡,從而滋陰與調氣並行不悖。


若肝血不足,陰虛則內熱,水虧則火旺,脈絡不和,則發脅痛。症見脅痛氣脹,低熱起伏,嘔吐酸水,舌紅絳苔薄黃,脈弦細數。治宜滋補肝腎,佐以清肝,方用滋水清肝飲。


組成:熟地12g,山萸肉10g,山藥12g,丹皮10g,茯苓10g,澤瀉10g,柴胡6g,白芍10g,山梔子8g,酸棗仁10g。本方由六味地黃湯加白芍、柴胡、山梔、棗仁而成,六味地黃湯原載《小兒葯證直訣》,專為真陰虧損,虛火上炎者設。今陰虛生內熱,血虛則肝燥而不柔,故加入白芍、酸棗仁護陰安魂,梔子清三焦游熱,柴胡疏利肝氣,從而肝腎同治,共奏其功。


10、溫肝益氣法


大凡醫之論治肝病,多重視其邪氣有餘,而忽視其正氣不足,尤對肝陽虛衰之證,論之更少。臨床上,或由於素體虛寒,或因治療損傷肝脾之陽,或病久陰損及陽等種種原因,出現肝陽虛衰的證候並非少見。因肝內寄相火,寓一陽生化之氣;肝腎同源,而腎中真陽亦與肝關係密切。故一旦肝氣不足,則機體生化之功能減弱,猶晨曦無光,必然寒氣四起,《聖惠方》所謂「肝虛則生寒」其理大抵如此。


若肝陽不足,疏泄不及,氣鬱不伸,則脅肋脹痛。臨床症見:胸脅滿悶疼痛,精神悒悒不樂,頭痛目眩,懶言善太息,神疲氣短,肢冷便溏,小腹冷痛,舌淡,脈虛弦。治宜溫肝益氣,方用桂枝加桂湯。


組成:桂枝15g,白芍12g,炙甘草10g,生薑10g,大棗10g。本方原為仲景治療寒氣上沖之奔豚證而設,因其病機屬陽虛陰乘,恰與肝陽虛衰的病機證候互相吻合,劉老用「異病同治」之法進行很有見解的治療。方中重用桂枝溫疏肝木,又能下氣降濁;白芍柔肝養血,於陰中和陽,二葯相配,能調和肝臟營衛氣血,生薑暖肝和胃降逆。若氣虛甚,可加黃芪、党參;肝之陰陽兩虛,可加肉蓯蓉、仙靈脾、鹿角膠、菟絲子、枸杞等酸甘滋陰溫陽之品。還可適當配伍厚朴、砂仁以暢氣機,使溫中有補,補中有通,則盡善盡美。


11、病案舉例


李某,男,35歲。患慢性肝炎已有兩載,肝脾腫大且痛,胃脘發脹,噯氣後稍覺舒適,口乾咽燥,飲食日漸減少。自述服中藥二百餘劑,迄無功效,索視其方,厚約一寸,用藥皆香燥理氣一轍。其脈左弦細,右弦滑,舌光紅無苔。


證候分析:服藥二百餘劑不為不多,然無效者,此肝胃不和有陰虛之證。何以知之?舌紅而光,脈又弦細,口咽又干,陰虛乏液昭然若揭。且新病在經,久病入絡,故見肝脾腫大而疼痛。


治法:軟堅活絡,柔肝滋胃。方葯:柴胡5g,川楝子10g,鱉甲20g,生牡蠣15g,紅花6g,茜草10g,麥冬12g,玉竹12g,生地15g,丹皮9g,白芍9g, 土元6g。


此方加減進退,服至30餘劑,胃開能食,腹脹與痛皆除,面色轉紅潤,逐漸康復。


按語:本案病證屬中醫「癥積」範疇《難經·五十六難》曰:「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右脅下如覆杯,有頭足……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所謂「肥氣」、「痞氣」,即肝脾腫大之證。綜觀本案脈證,其肝脾之積為陰虛內熱,氣血凝滯所致。治當滋陰軟堅,活血化瘀,柔肝養胃。所用藥物為劉老自擬方「柴胡鱉甲湯」方用柴胡、川楝子疏肝理氣;鱉甲、牡蠣軟堅散結;麥冬、玉竹、生地滋養肝胃之陰;丹皮、白芍涼肝柔肝;紅花、茜草、土元活血化瘀。據劉老經驗體會,本方治療慢性肝炎晚期,出現白/球蛋白倒置,或乙型肝炎「澳抗」陽性者,或亞急性肝壞死而出現上述脈證者,多有較好功效。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炎 的精彩文章:

肝炎患者日常生活要注意,平時這樣做預防肝炎病毒
這種肝炎會有尿黃癥狀 五個表現看是否得肝炎
饒子和院士《PNAS》報道一個甲型肝炎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
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飲食注意
誤用、濫用這種東西,小心急性肝炎找上你!

TAG:肝炎 |

您可能感興趣

頭痛振寒、目黃、脅痛、肩臂疼痛、按壓青靈,祛除疼痛無煩惱
脅痛、積聚的刮痧療法
虛寒胃痛、腹痛、脅痛、疝痛、口舌生瘡,就要用這紅豆豆調理
肩臂不舉衣難穿,頭痛脅痛找:青靈穴
心火大、煩躁、心痛、胸脅痛找:少沖穴
丘墟穴: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下肢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