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技中的人類形象,自然中的人類形象

科技中的人類形象,自然中的人類形象

科技中的人類形象,自然中的人類形象



在西方傳統的思想領域裡,人、自然和科技這三者始終保持彼此獨立的、清晰的、井井有條的關係——直到今天才被組合在了21世紀的新現象中,它們所影響和改變的不僅是人的生命,而是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每一個個體,每一個社會組織,如何在未來建立起彼此之間,以及自我與整個世界之間的聯繫,這是我在本書中所表達的中心觀點。總之,我們反對所有古典經濟學中對完全原始性所做的說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獨立的個體,只有與自然、與社會相關聯的複雜的生物體。早期的生物進化學家理查德·道金斯支持新自由主義的觀點,他讚美利己主義,認為個人利益高於自然法則,他顯然不適合作為自然科學的發聲者。從基因到物質流、微生物、動植物和人類,越來越多的社會現象都是我們日常關注的重點。互聯網是唯一的、最新的技術,可以系統地整理編排數十億年以來越來越多「複雜性」的事物。

科技中的人類形象,自然中的人類形象



「互聯」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生活方式。和誰互聯?怎樣互聯?通過什麼互聯?這些問題是我試圖闡明的。在這個互聯網的進程中,危險也是真實存在的:通過一個中央集權的權力機構來建立一個冰冷的人工智慧系統,並任其蔓延,摒棄連接的多樣性與開放性,強迫地球居民接受一個全球性的單一文化結構,無論對於文化還是全球氣候,可能都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但也是在同一期間,一場史詩般的進化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也許是唯一的機會,讓網路中的模擬功能和數字連接能夠服務於民主、人文和生態。科技將以這種手段將人類的意識編織進地球系統的長期的生命循環當中。科學將作為一個通道,讓生機勃勃的物質力量進入到信息領域,從原子到地球都將成為一個整體;民主則將作為一個平台,串起人類與其他「地球居民」——動物、植物和地球物理系統的彼此融合。

為了實現這些在今天看來仍然遙遠的目標,讓人、自然、科技能夠良好地融合,我們需要新的視角。但如何獲得這些新的視角呢?


這裡說到一個現有的、局限於自然科技領域的方法:讓觀察者和被觀察對象建立連接,不再僅僅是一個機械的量化理論,而是根本解決問題。幾個世紀以來,主體和客體的分離,將在這種方法的作用下被加速改變。在早先那個被稱作「自然」的範疇中,人類的印跡及人造的材料將無處不在,就像是水流滲透到海綿的每一個孔隙當中一樣。在人類的領域中,自然的文化就是文化的自然。


如果我們還能夠歸納其他生物的意識,那麼它們都有各自相應的自由度、確定性、機械性和還原性。不久前,大腦研究員朱利奧·托諾尼曾說:「土壤、動物、植物純粹是無意識的殭屍,僅僅被用作人類實現自身目的手段。」那麼問題來了,未來的技術到底怎麼樣發展才更合適呢?未來的人工智慧是否應該有自我意識?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怎麼樣才是更可取的呢?


托諾尼描述了他關於「感知功能」的設想:在未來,一個人可以看到周圍事物的意識、其他人的想法,甚至動物、機器的意識都被作為一種景象呈現。對於這個展望,我想補充進一個有關技術和哲學的挑戰:如果人類、自然和技術的融合不斷向前推進,且公平性、均衡性不斷加強,那麼就有必要去創建「反向感知功能」:通過這樣一個裝置,也可以看到自然和機器對人類的領悟、感覺、探索甚至觀點。


幾個世紀以來,西方科學界運用自己的視角來總結了「人類」的概念。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被自然影響,並被這個充滿了科技及其他力量的世界所影響,烙在人類身上的自然印跡及科技印跡也越來越深。當亞歷山大·馮·洪堡設計了一個植物的人文社會學科時,他的本意是探討植被對人類思想的影響,這種做法應該在全世界推廣。在這個世界,如何從動物和植物的視角來觀看人類,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當你獲得一個安靜的時刻時,就可以找一個小小的角落來進行這樣的探索:看看自己周圍的非人類生物,單獨或多個的,是如何感知你自己的存在的?


同樣另一個急迫的問題是,人類本身的形象在日益發展的技術圈中應該如何塑造。當我們的數據被處理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到」什麼?機器介入人類生活的前提條件是什麼?探測器或機器人的行為許可權應該如何設定,由誰決定機器的人類印跡,這種印記將如何改變等。自然與科技的人類印跡在模擬革命開始的時候便是一個中心舞台,而我們卻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今日


推薦

科技中的人類形象,自然中的人類形象


《未來生機:自然、科技與人類的模擬與共生》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伴隨著計算機、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的出現,一場改變世界的互聯網革命正在發生。然而,科學記者、生物學家克里斯緹安·施瓦格爾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場更大劇變的前兆:一場將要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未來進化革命即將到來,將給人類帶來不可思議的生機。最偉大的科技變化不是在硬碟上發生的,而是在我們的大腦里,在我們的社會,在人類與地球萬物的共生中,以及在我們的自然和氣候里發生的。

施瓦格爾認為,科技將藉此手段將人類的意識編織進地球系統周而復始的生命循環當中去。科技將作為一個通道,讓生機勃勃的物質力量進入到信息領域,從原子到地球都將成為一個整體;而民主將作為一個平台,以實現人類與其他「地球居民」——動物、植物和地球物理系統的彼此融合。只有建立起一個新的自然、科技與人類之間深入的共生關係,才能有人類世的美好未來,才能煥發出新的未來生機。


公眾號ID:mindtimespress

科技中的人類形象,自然中的人類形象



閱想時代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想時代 的精彩文章:

3D列印食物:未來的午餐吃什麼?

TAG:閱想時代 |

您可能感興趣

有些複雜——企業如何拍攝團隊形象及個人形象照?
好莱坞眼中的华人形象竟然是这样
在美國人眼中 中國人是怎樣一種形象?
電影中吳京硬漢的形象深入人心,影片外的形象卻顛覆了對他的看法
上古人類為什麼多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現?人類起源與蛇文化
京劇里的滿洲人形象
繪畫中的「農民形象」
中美兩國教科書里李自成的形象反差巨大,箇中原因讓人深思
動漫中摳鼻的人物形象,誰更深入人心!
人類思考時大腦怎樣活動?科學家將腦反射形象化,如藝術品般唯美
這些人外出還真敗壞了中國人的形象
各種飛禽中的形象代言——金果鳩
女人心中的纯爷们形象,这说的不就是我么?
李自成在中國形象和歐美人眼中完全兩樣,美國人視他如撒旦人物
測試: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唯美女性超寫實油畫,人體是高於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最美的形象
藝術家何多苓 作為畫家的面貌是鮮明的,予人的形象是整體的
大寫加粗的贊,一個在韓國綜藝維護中國形象的藝人!
天朝人民在美帝人民心中的形象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