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道與我們同在

大道與我們同在

「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教教義思想體系的核心,是生化宇宙萬物一切的根本,所以道教以「道」名教,信仰道、修行道的人稱謂道士,人們尊稱道長。道經中說:道士者,以道為事。同時「道」也是中國人最常用的一個字,儒家講天道、人心,諸子百家也都把自己的學問稱之為「道」。今天我們常常會問你知道嗎!你有道理!或是說我不知道!你說的沒有道理!歸根究底是要看說的做的事情合不合道。「道」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動力。近代著名哲學家金岳霖先生在其《論道》一書中說:世界上每一文明區都有它的中堅思想,每一中堅思想都有它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精神原動力。中國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盡的道,國人對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萬事萬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歸的道,才是中國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動力。李約瑟則曾說:中國人如果沒有道,就像大樹沒有根一樣。道對培護民族文化根基有著巨大貢獻和影響。


一、太上老子創建了一座「道」的豐碑


關於「道」這個字,殷周之際的金文中已經出現,其本義指的是道路。故《說文》曰:「所行,道也。」 「道」字從金文、《易經》的道路之「道」,向《尚書》《詩經》的規律、方法之「道」過渡,「道」的內涵由具體到一般,逐漸普遍化和抽象化,引申出法則、規律、方法等。

從春秋時期開始,《左傳》《國語》便開始把道分為「天道」和「人道」。所謂「天道」,是指日月的運行,陰陽的消息,四季的變化。這種內在於事物之中、主宰事物發展的必然的客觀規律,就是不以人們主觀願望而改變的天道。所謂「人道」,即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據和原則,包括人的自然本性和道德倫理規範,以及社會群體的典章制度、組織、原則等。人道的各種原則,都是依據天道而制定的,奉禮盡義,就是符合天道。反之。背信棄義,違禮叛教,就是逆天而行。這樣,人道與天道就互相貫通了,遵守人道也就是順應天道。這既是對人倫之道的升格,也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最原始的表述。


但是,以上所說的「道」,無論是「天道」還是「人道」,其所指都還是有限的事物,尚未將「道」提升為完全獨立的哲學概念。是《道德經》第一次使「道」擺脫了一切形而下的感性色彩,使之成為具有普遍性的最高哲學概念,也就是萬事萬物發生髮展運行變化的根本。《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從此,中國哲學便以道論為基石,進而發展出各種形態的理論體系。道。不僅成為道家、道教的最高信仰,而且成為全體中國人心目中最高真理的代稱。從古至今,多少聖賢哲人都畢生竭力於求道,為的是使人生變得更有價值,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可以說,太上老子創建了一座「道」的豐碑,中華的子孫得大道之滋潤。用大道而生輝。人類由大道而交通見解,探求和諧的智慧。

大道與我們同在


二、「道」是生化宇宙萬物的根本


對於宇宙、人類及萬物的源起,對天地萬物運行生長的周而復始,對人類的生生不息與心靈智慧的成長,在這林林總總之中,總是讓人覺得有一個無形無象的力量潛在其中,是一切的動力和源泉。歷劫化生的太上老子說道德五千言,告訴世人這個無形無象力量就是「道」。《道德經》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道無始無終,虛懷而曠無邊際,潤物而無聲入微。她是生育天地萬物的本原。太上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是虛無而沒有形體的,但卻不虧不盈,深奧莫測,體含萬象,永無窮盡。她不露鋒芒,超脫糾紛,含蓄著光輝,雖然是無形無象,但卻又是真實存在。我不知道她是從哪裡產生的,也不知道如何來稱名於她,但知道她出現在上帝之先。《清靜經》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宇宙起源於昆成之物,它是在天地產生以前就自我生成了。如果把人們能夠感知到的有天體的宇宙叫做「有」,那麼在「有」之前的五天體的宇宙就可以叫做「無」。太上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看得見的有,而有形有象的有生於看不見的無。說它為「無」是為了說明天地之前的狀況;說它為「有」,是為了揭示萬物的根基。因此,可以說:無,是天地的原始;有,是萬物的根本。所以經常從無形象處來認識道的微妙,經常從有形象處來認識萬物的終極,這兩者同一個來源,只是名稱不同,都可以說是深遠玄妙的,是天地萬物、一切微妙產生的門戶。太上老子用「眾妙之門」來形容,可謂是非常貼切。萬物依靠她生存,而她對萬物從不干涉。《道德經》說:道生化了萬物而不居於已有,滋養了而不傲慢白恃,哺育其成長而不主宰。這些都說明道是永恆的、普遍的、無私的存在,是天地萬物的內在根核。從而在最高理論高度建立了一個以「道」為根本的宇宙本體。


三、大道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大道是崇高的,是生生不息的,也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但道到底在哪裡呢?太上老子在《道德經》中曾把「道」喻之為水,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當然也是無處不有,無微不入的。對於如何體認與感知大道,南華真人在《南華真經》中有二處非常有趣的論述。


其一是《知北游》說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向老子問道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道的淵博無窮和生長萬物的偉業。孔子說:今天安閑,特來請問什麼是最真的道。太上老子回答:你應當齋戒,疏理你的內心,洗滌你的精神,放棄你的成見。道,深奧而難以用言語來敘述啊!只能給你說個大概。光明從幽暗中產生,不同品質與類別的事物從無形中產生,精神從大道中產生,形體從精氣中產生,萬物以不同的形體而出現。所以,凡是具備九竅的都是胎生,凡是具備八竅的都是卵生。而道的到來,沒有蹤跡;她的離去,也沒有邊際。沒有門戶和房室的拘限,能暢達四方,通於萬物。如順應此道,便四肢強壯,思慮通達,耳目聰明,心地虛靜,用而不勞,因應事物,可圓可方。天沒有她便不會高,地沒有她便不會廣,曰月沒有她便不能運行,萬物沒有她便不能昌盛,這不就是道么!況且,博通經典的人,不一定了解真理;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故聖人並不追求博辯。象這種增添了也看不出增添,減少了也看不出減少的東西,是聖人所寶貴的。她的廣博象大海那樣,它的高大無終無始,能使萬物各自運動,自取其需,這是君子之道,是道在外的表現啊!萬物都對她有資取,她卻永不匱乏,這便是道吧!


其二是《知北游》中的另一則故事。當東郭子問:所謂道,究竟在哪裡?南華真人說:無處不存在。東郭子說:請指出具體的地方。南華真人說:在螻蛄和螞蟻之中。東郭子說:為什麼處在這麼低下的地方?南華真人說:在梯和稗等雜草叢生的地方。東郭子說:怎麼更加低下了?南華真人說:在瓦和磚裡面。東郭子說:為什麼越來越低下了?南華真人接著回答說:在屎尿之中。東郭子再也無話可問了。南華真人進而開導東郭子說:先生提出的問題,本來就沒有接觸實質。希望你不要著眼於某一事物,其實萬物皆不能離開道。南華真人曾概括說:「夫道,於大無終,於小無遺,萬物皆備」。並說是「目擊道存」。


四、「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


太上老子所強名言說的「道」,她的本質屬性是生成天地、萬物和人類,即生化宇宙萬物,無處沒有,無處不在,內含在一切生命中。所以,道教認為,道是真實存在的,更是至善至真的,她成就了宇宙萬物而任其自然。「道」生化宇宙萬物的過程,太上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混沌一氣;一氣分剖陰陽,為一生二;陰陽變化,而生天、地、人,為二生三;三才既具,萬物資生,為三生萬物。萬物內涵陰陽,即負抱陰陽,陰陽在沖和之氣中得到統一。在這裡太上老子對宇宙的演化作了一個樸素而形象的描述。在整個宇宙生成鏈的各個層次上,道生混沌一氣是種子,陰陽是流動的活力,大道則是貫穿始終、遍達萬有的根本。人們亦把變化萬物的無形力量稱之神,所謂「神者妙萬物而為言」,也就是說神是創造萬物大化流行的奧妙,道是神之本,神的奧妙莫測體現的就是道,道與神是合一的。所以《度人經》中說:「神無相狀,以道為身」。

這個遍達萬有、貫穿始終的「道」,具體的人格神就是道教信仰的三清尊神,北京白雲觀三清閣有一幅對聯說:無上三尊乃乾坤之主宰,混元一氣為造化之根本。元始尊就是元氣之祖,是萬道之宗;靈寶尊變化天地陰陽,資養萬物,為萬化之宗,尊稱靈寶;道德尊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九天生神章經》說:三號雖殊,本同一也。統而言之,道教信仰的眾神明,如三清尊神、玉皇上帝、四聖五老、南極北斗等諸天尊都是「道」的體現;而歷代奉道立教的宗祖仙真,則皆是行善積德、修真成道的楷模。也就是說,道與德是道教所尊奉的神仙真人的內在根據。生於太無之先的老子,就是播灑大道德的道祖。


神與人之間,也都根源於一個道。祖天師在《老子想爾注》中說:「神成氣來,載營人身,欲全此功,無離一。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間。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從這段敘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個體生命的「小我」之所以生成,首先是根源於「神成」,這個神,既是精神的神,也是神靈的神。所謂「神成」,也就是萬物大化流行之神所凝結的生成個體「小我」的種子。它既是道,也是一,這個神與道或者一,既瀰漫在萬物大化流行之中,而為氣,也凝聚而為至尊神太上老君。從義理上說,凝聚為至尊神太上老君與凝聚為小我,都是「神成」,二者在義理上是一貫的,是同一個道,亦即神。也就說,我們的生命源於「神成」,根本於道。


五、「道」就在我們的生命中


人的生命,是天地間元氣的聚合。氣的聚合以成就我們的生命則是源於神成,根本於道,道與生命是連為一體的,道與人更是密不可分的。《道德經》中講清靜、柔弱、無為、寡慾、不爭;講人與自然、人與天道的關係;講長生久視、返樸歸真等等,既是在揭示「道」所涵蘊的至善至真、生生不息的奧妙,也是在探究人生的奧妙,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學問。生命源於道又復歸於道,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一切都是在圍繞著生命而展開。所以,祖天師在《老子想爾注》中就強調說:道者,生之別體也。因此,道教樹立起了「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理想追求,確立了生與道相守,道與生相保,生道合一的修行宗旨。

因為萬物皆根本於道,所以,道教重視和關愛。宇宙間的一切生命,道經上說是「道慈眾生,如母愛子」,也就是說道慈愛一切。作為稟賦了道之靈氣而生的人,是萬有之中最珍貴的,具有輔助萬物成長,維護自然本性,參贊造化的能力,也是最容易修行成道的。因為,道就在我們身中,對此《西升經》中曾精闢指出:「道在人中,人在道中」。道與人的關係就猶如水與魚的關係,修之則有應,棄之則「道去人亡,水乾魚終」。《雲笈七籤·道性論》進一步還說:人能思道,道亦思人。道不負人,人負於道。


「真道在身,莫能睹見。捨身求道,不知道在身中爾」。這是一位修真得道前賢留給後人的一句看似平淡,實為指點迷津的話。人生在世,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有茫茫然失去了自我的時候,也就是說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上,人們往往都會找不到自我,被物慾與名利所迷惑,為了一己之私慾,敗壞身中的道,也就是敗壞了自己的生命,同時危害了他人、危害了家國和人類的和諧,最終身敗名裂。用現在的話說是物慾橫流,利慾熏熏;致使道德敗壞,人心不古。這在道教看來,就是心被欲所牽擾。道經中說:欲者,凶害之根。所以,保持道者,就要修道,要按照太上老子強調的清靜、寡慾、柔弱、不爭行事,關鍵在於堅持省心、修心、洗心、煉心,應物而不為物所累,假名而不為名所惑,趨利而不唯利是圖。太上老君在《內觀經》中告訴我們:道以心得,心以道明。也就是說,我們要用心去明道,用心去悟道,即心即道,道不離心。

大道與我們同在



六、闡揚大道精神,利益家國世人


大道的偉大而神聖,大道生生不息,大道對生命的意義,大道對人生的啟示,在今天仍有重大的現實價值,值得我們用心去參悟,努力來闡揚。我們學習《道德經》,探索太上老子的道德思想精髓,也就是發揚太上老子的思想智慧和「道」的精神。太上之道不但是造物主,至高神聖,至善至真,而且就內在於我們的生命中,修行「道」不僅有益人們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健康我們的生命。道以清靜為宗,虛無為體,柔弱為用。她無私無欲,上善若水;她虛懷若谷,有江海一樣的胸懷,包容一切;她以道德為本,用高尚的品德成就和養育萬物。她以自然為法則,萬物因此而生生不息。在今天,我們就是要進一步闡揚大道道德為本、有容乃大、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精神,利益世人,利益國家,利益心身。為此,我們應:


(一)闡揚道祖老子「道德為宗」的主體精神。道所以是道教的根本信仰。其一,道是生化宇宙萬物的原動力,造化之根;其二,道是神明之本,由元之氣化為三清,聚形為太上老君;其三,道有最偉大的德行,無為不爭;其四,道真常永恆,無生無滅,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長存於天地之間。其五,道蘊藏在我們的生命之中,即所謂道在身中,修之則應。因此道教尊道為最高信仰,並教導人們學道、修道、行道、弘道。而能與道相稱就是德,《道德經》中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以德來滋潤萬物,育養萬物,呵護萬物,使萬物成長,使萬物成熟。我們要體認道、接近道,就要從感受有形的「德」開始,只有尊道而貴德,才能使自己身中道得到保存、得到成長,最終成就於道,也就是成就自己的生命。


也就是說,貫穿在我們生命中的,與我們的生命合一的就是道與德。道與德在我們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中是何等的重要!因為她就是我們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孔子曾說:志於道,據於德。太上老子則說:道生德畜。孔老兩位偉大的聖人對道與德的含義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以道與德為最高追求的卻是一致的,儒家的道德追求著重是仁義之學,是人倫之禮,是社會秩序,是要盡人倫之善,人性之善。道家道教的道德追求的是宇宙間大善與至真。是生生不已的動力,是天地萬物的自然秩序。在人們的社會生活的現實中,二者之間又是互動的,對人生來說,就是要不斷提升自我的品質和追求,不斷提高個體生命的人生境界。即要合群,又要合自然。這個道與德既有普遍的價值,又根本於我們的生命。


(二)闡揚道祖老子「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道虛懷若谷,象江海一樣不拒細流,胸懷萬有,《道德經》說是有容乃大。南華真人則說是:廣廣乎其無不容。「道」最大的特性就是以「虛無為體」。虛懷若谷既是一種胸襟,也潛藏著無限的生機,因為只有「虛」才能容,虛中才能包藏動與靜兩種力量,動與靜的相互作用和變化,從而產生活力。產生新的生機,就像車軲轆一樣,因為虛空才能靈活轉動。所以,《道德經》中說要「致虛極」。《南華經》則說「唯道集虛」,道以虛為體,從而才能涵養萬物。體現了道教以「虛」為體和以「慈愛」為基本的開放、包容、同情、寬容的精神,展示了道教教人要虛心以致社會祥和,虛懷以致雅量含和的人文情懷。


大道的包容精神,「虛懷若谷」的胸襟,曾被近代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稱為「道教之真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既能堅持本來民族之地位,又能以開放的胸懷兼容吸收不同的思想文化,使中華民族文化不斷得到豐富,華夏民族不斷得到發展,民族的向心力也因此不斷得到增強。道教的這樣一個文化品質可謂是當今多元文化交流的典範,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間的交流和對話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思想方法。

大道與我們同在



(三)闡揚道祖老子「上善若水」的利濟精神。太上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說,至善的水無形無聲,水的品質是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功,自安卑下之處。所以,居安、心靈、言談、理政、處事、行動等等都要像水一樣。這就近於「道」。孔子曾說: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行必循理;浩大無盡,流幾百丈山間而不方或長,行必循理;浩大無盡,流幾百丈山間而不懼;安放沒有高低不平,量見多少,不用削刮;無孔不入,取出取人,洗滌潔凈。所以智者樂水。孑乙子的這一思想是對老子「上善若水」精神的具體表述。


水體現著純潔、善良、美好、多情、高雅,也體現著脫俗、力量、勇敢,堅韌、豪邁、清廉和修養。闡揚太上老子「上善若水」的精神,就是要學習和弘揚水滋潤利濟一切的濟世精神;弘揚水默默無私的、利他的奉獻精神;繼承水淡泊清雅純潔的品質;牢記」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啟示:水最終匯聚成汪洋大海,容納百川,永葆純潔,包容萬有。道經中說:善人如水,利濟一切。


(四)闡揚道祖老子「道法自然」的和諧精神。《道德經》中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直觀地說就是「法自然,宗無為」。王弼曾經說:「道不違自然,方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於自然無所違也」。太上老子曾強調說:大德之人的行為,都是遵循大道的自然規律,無欲無私。道法自然的思想突出強調了法則、有序、統一,太上老子告訴人們要用有序的思維方式去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對待事物。認為,人雖然是宇宙間最重要的,但應警惕不要妄行非為,以喚起人們熱愛自然,尊重客觀規律的美好情操。在道教看來,尊重生命,善待萬物,人與自然,物物相連,天人相通,渾然一體,和諧均衡,萬物只有相連而存在,人類只有與社會的自然的整體和諧,始終保持良性循環,才能生生不息。


在當今世界,人與自然持續發展和我們這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問題,也就是說這兩個問題是不能分開的。人在其中是最關鍵的因素,人應稟承大道和諧統一的精神,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為行為宗旨,以維護大自然的整體和諧,維護人類的社會的整體和諧,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道是偉大和神聖的,道的力量和智慧是無窮的,道也是深深紮根在我們心中的,以大道為傳統的道教,傳揚著大道的精神,根植於悠久的華夏文化沃土,在太上老子之道日益為世人重視的今天,我們奉道信道、悟道行道、尊道宏道,牢記太上老子在《內觀經》中所教導的,「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立足傳統,面向現代,守道勿失,繼承弘揚,利益世人。祈願道普德溢,社會和諧,天下太平。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道長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大道與我們同在


大道與我們同在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繪畫、音樂、書法、詩文、斫琴、裝置、行為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韋編三絕》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大道與我們同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一年終章,至此輪迴
《張孔山流水》研究
不變的道和變化的教
古人追求的筆法究竟是什麼?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在愛情里,我們長大,我們也老去
他們是外國國民,但與我們同根同源,很熱愛中國
我們在陌陌上相識,但我們是真愛
如果真有外星人,他們會知道我們在這裡嗎?
讓我們在寬容中壯大
當我們在對對子 我們在做什麼?
當我們還是懵懂的小孩時,我們都是聽他們的聲音長大的
在我們眼裡蜘蛛有些可怕,在柬埔寨它的一道人間美味
我希望,我們之間是愛情
在大水中生活的外國人,他們的表情超乎我們的想像
我們都知道,在他們的上一秒世界都是美好的
他是北洋軍閥,當過大總統,有一個我們都認識的曾孫
開心一刻|我舉起酒杯大聲說:「讓我們同歸於盡吧!」
在大水中生活的外國人,他們的動作表情超乎我們想像
那些消失在我們視野的照相館,他們曾經如此輝煌
我們在漂流,我和你,彼此遠離
我們在地下做同事
在雜誌上看到的明星與他們自然狀態有多大差別,攝影師為我們揭示
中國的省會都在大城市,而這大國的省會則與我們不同
小故事 猶如燈塔激勵著我們走向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