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文 | 祝勇

▍一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蘇東坡在58歲上被罷禮部尚書,出知定州,臨行前遣散家臣,把家中一位名叫高俅的小史(書僮)送給曾布,曾布未收,蘇東坡又送給王詵。七年之後,公元1100年,王詵派高俅給自己的好友、時為端王的趙佶送篦刀,正巧趕上趙佶正在花園裡蹴鞠,類似於今天的踢足球(這一點可以北京故宮藏《明宣宗行樂圖》卷蹴鞠的場面中得到證明),不想那高俅原來球技很高,趙佶與他對踢,他毫不含糊,趙佶一喜之下,不僅收下了篦刀,連送篦刀的人也一起收下了,宋人王明清《揮塵後錄》記載過此事。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明宣宗行樂圖


幾個月後,宋哲宗死,趙佶繼位,史稱宋徽宗,高俅由殿前都指揮使一路官拜太尉,從此貪功好名、恃寵營私,成了白話小說《水滸傳》里的那個大反派。靠踢球當上國家領導人的,古今無二。很少有人知道,最初扶高俅上戰馬的人,正是蘇東坡和他的摯友王詵。所謂播下龍種,收穫跳蚤,歷史上恐難找出比這更經典的例證了吧,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還有一個嚴重後果,就是自從高俅退役,中國足球九百多年沒緩過來。


第二年,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高太后去世的那一年,14歲的宋哲宗真正執掌朝政的那一年,這位青春叛逆的少年天子突然感到與朝廷上失意多年的新政派(王安石那一派)那麼地情投意合——前者被太后壓制、被元祐大臣們漠視了很多年,彷彿他是空氣,在朝廷上根本不存在;後者則多年來一直被排斥在外,正等著機會報仇雪恨。北宋政治又面臨著一場一百八十度的翻轉,他的親友,如弟弟蘇轍,學生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也都受到牽連。李一冰說:「仇恨與政治權力一旦相結合,則其必將發展為種種非理性的恐怖行為,幾乎可以認定為未來的必然。」


儘管蘇東坡此時已貶至定州,天高皇帝遠,但他在元祐年間得到重用,本身就是「罪過」,他必須為自己的「罪過」付出代價。


對蘇東坡的各種投訴,又匯聚在皇帝身邊。罪名,依舊是「譏斥先朝」,「以快怨憤之私」,沒有一點創意。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政治不講理。


那就隨他們加吧。


總之,哲宗王朝開張,第一個就要拿蘇東坡開刀祭旗。


既然命運無可逃遁,那段時間,蘇東坡索性與定州的同好不停地飲酒、做詩、聽歌、言笑。他對之儀說:「自今以後,要如現在這樣大家同在一起的日子,恐怕很難期望的了,不如與你們盡情遊戲於文詞翰墨之間,以寓其樂的好。」


浩大的宿命緩緩降臨,他竟沒有一絲怨憤與哀傷。

▍二


閏四月初三,蘇東坡終於接到朝廷的詔告,撤銷他的端明殿學士和翰林侍讀學士兩大職務,出知英州。


從河北的定州前往廣東的英州,如此漫長的道路,沒有飛機,沒有高鐵,必須徒步行走,中間要跨過無數的山脈與大河,對於一位六旬老人,能活著走過來就不容易,連蘇東坡都認為自己必將死於道途。但這一路,蘇東坡不僅走過來了,而且還玩得挺高興,全當公款旅遊了。


除了都會大城,那時的水陸交通,並不像今天這樣繁忙。若非書生趕考、公務羈旅,或逢饑饉戰爭,古代的中國人更喜歡作「宅男宅女」,而不喜歡四處遊盪。中國人家園的觀念根深蒂固,他們像植物一樣固定在大地上,而國土面積之巨大、古時交通之不便,更在客觀上壓縮了人們的生活區域,像許多平原地區,並沒有高山大川相隔,但那裡依舊是閉塞的,究其原因,不是地理上的,而是文化上的。除了像謝靈運這樣既有閑錢又有閑情的人,才把「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視為一場美夢,一般的中國人,都會對長途行旅的困頓艱辛心存畏懼。

宋代不殺文官,卻形成了一種奇特的貶官文化。官場放逐,反而使許多文人官僚寄情山水,在文化上完全了自我。柳宗元寫《永州八記》,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歐陽修寫《醉翁亭記》,蘇東坡寫《前後赤壁賦》,都是在他們受貶之後。但很少有人比蘇東坡走得更遠。他的道路始於西部的眉州,向東到汴京,向北到定州,此次又要向南,折往英州,不久,他還要渡海,抵達更加荒遠的瓊州。大宋帝國的地圖上,留下他無數的折返線。


這些線路,就像他在政治上的顛簸曲線一樣,撕扯著他,也成全著他,讓他的生命獲得了別人所沒有的空間感。這要拜朝廷上那班小人所賜,讓蘇東坡一次次地開始了「說走就走」的旅行。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金滅遼與北宋形勢圖,源自維基百科


那時的蘇東坡不會想到,僅僅過了幾十年,他經過的土地將會大面積地喪失,不要說北方的定州,縱然是都城汴京,都被金國的鐵騎瘋狂地踏過,然後一把火,把它從地圖上抹掉了。


他帶著家人從帝國北方的定州出發,鑽入茫茫的太行山時,正逢梅雨時節,凄風苦雨打得他們睜不開眼。風雨晦暗,道路流離,他心裡的家國憂患絲毫不比杜甫少,但他臉上,見不到杜甫的愁苦表情。到趙州時,雨突然住了,無數條光線從雲層背後散射下來,蘇東坡「西望太行,草木可數,岡巒北走,崖谷秀傑」。山川悠遠,猶如攤開的古畫,或者一曲輕歌,無限制地延長。他的心一下子變得無比的透澈與明凈,寫下一首《臨城道中作》:


逐客何人著眼看,


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應愚谷能留柳,


可獨衡山解識韓。


前兩句主要是自嘲,身為逐客,在路上連個正眼看的人都沒有,唯有綿綿無盡的太行山,目送他遠行。後兩句主要是自慰——他自比為唐朝柳宗元,因為永貞革新失敗,貶居永州,才有了山水忘情之樂;還有韓愈,因為被貶到連州陽山,後來遇到朝廷赦免,改任江陵法曹參軍,才能在赴任的途中,一睹衡山的壯麗雄姿。


至滑州後,蘇東坡得朝廷恩准,改走水路。到達當塗縣慈湖夾時,已是溽熱的六月,平地而起的大風阻斷了蘇東坡的去路。前路迢迢,生死未卜,蘇東坡悶坐舟中,望著水浪翻卷,一臉的茫然。突然間,他聽到叫賣炊餅的聲音,起初還以為是錯覺,仔細看時,卻見一條小舟在水浪里顛簸而來。小舟為他送來的不只是充饑的炊餅,還有山前墟落人家的消息。空茫的旅途,百里不見一線炊煙,這小小的消息,竟讓他感到來自人間的暖意。


只有被苦痛和動蕩賜予過豐厚禮物的人,才能夠懂得和留住只爭朝夕的歡愉,才能夠理解感情之中純樸和深遠的所在。


這一時刻,他內心裡的細微感動,我們同樣可以從他的詩里找到:


此生歸路愈茫然,


無數青山水拍天。


猶有小船來賣餅,


喜聞墟落在山前。


蘇東坡是一個容易感傷的人,也是一個善於發現快樂的人。當個人命運的悲劇浩大沉重地降臨,他就用無數散碎而具體的快樂來把它化於無形。這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所在。他是天生的樂天派,相比之下,他推崇的唐代詩人白樂天(白居易)只能是浪得虛名,白白樂天了。


更不用說,他一路上見到了思念已久的親人舊友,成為對他旅途勞頓的最大犒賞——在汝州,他見到了被貶到那裡的弟弟蘇轍;過雍邱,他見到了米芾和馬夢得;至汴上,他與晁說之共飲;到揚州,他見到了「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張耒受官法限制,不能迎謁老師,於是派兩名兵士隨從老師南行,一路安頓照料。


那天晚上,在慈湖夾,蘇東坡躺在船上,一直呆到月亮西落,突然間聽見艄公喊道:「風轉向了!」他們的船,才又悄悄起航,向帝國的深處行進。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三


蘇東坡是在那一年的九月翻過大庾嶺的。


從中原到南方,有一道道山脈遮天蔽日,截斷去路,好在還有河流,自高山峽谷之的縫隙穿入,成為連接南北的交通線。那個年代,縱穿帝國南北的道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大運河入長江,再入贛江,翻南嶺,過梅關,入珠江流域;還有一條道路是由長江入湘江,經靈渠,再進入珠江流域。無論哪一條,都兇險異常。


相比之下,由中原到嶺南,走贛江距離更短,因而,有不同時代的名人從贛江經過,在這裡「狹路相逢」,在宋代就有:歐陽修、蘇東坡、辛棄疾、文天祥……我不曾想到過,這條荒蠻中的「道路」,竟然成了許多人的共同記憶,也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現場。


它像一根繩子,把許多人的命運捆綁在了一起,不是捆綁在一個相同的時間中,而是捆綁在一個相同的空間中。蘇東坡從這裡經過的時候,想躲過前人是不可能的,就像後來者在這裡躲不過蘇東坡一樣。


幾年前,我曾沿著贛江流域進行考察,與許多歷史名人擦肩而過。他們的腳印、意志和所有故事的細節,至今仍蝕刻在那裡。連來自義大利馬切拉塔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也是從這條路上走過的。舍此,他無路可走。只不過他是與蘇東坡逆向而行,蘇東坡是自北向南,自中原而沿海,利瑪竇則是自南而北,自沿海而中原。假如當年寫《紙天堂》這本書,還有《岩中花樹》這部紀錄片時,我能沿這條路走一遍,對於這個外國人進入中國內地的艱難就有更深的體味。


贛江上有十八灘,是公認的事故多發地段。這裡落差大,礁石多。江水在暗礁中奔涌,勢同奔馬,讓人望而生畏。我們都會背文天祥的詩句:「惶恐灘頭說惶恐」,但很多年中,我都不知道這惶恐灘在贛江上,是贛江十八灘的最後一灘,也是最兇險的一灘。江水的急速流轉中,只有當地的灘師能夠洞悉江流的每一處變化,知道江水的紋路所暗示的風險,所以船行至這裡,須交給此地的灘師掌舵,行人貨物全部上岸,從旱路過了十八灘,再與灘師會師,重新回到船上。到20世紀50年代,贛江上還有灘師,只是換了一個具有時代感的名字:引水員。


再往前,一道山影橫在眼前,是南嶺。


嶺南,因地處「五嶺」(也叫「南嶺」,即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之南而得名。即使到了宋代,也是遙遠荒僻之地,用今天話說,叫欠發達地區,只有廣州等少數港口城市相對繁榮。五嶺磅礴,隔斷了中原的滾滾紅塵,周圍只有望不到頭的大山。而那些山,就是用來跋涉的。唐代的詩人宰相張九齡曾經主持開鑿過大庾嶺驛道,劈山炸石,以打通中原與嶺南,算是一條「國道」了吧,但即使「國道」,也是異常艱險。


翻過去,就是嶺南了。


蘇東坡是被中國歷史上被貶謫到大庾嶺以南的第一人。


那才是「西出陽關無故人」。


那關,是南嶺第一關——梅關。它像一道閘門,分開贛粵兩省。梅關隘口的古驛道,同樣是張九齡主持開建的,而石壁上兩個巨大的「梅關」題字,卻是宋代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刻上去的。蘇東坡來時,那兩個字已赫然在目。


他寫下《過大庾嶺》:


一念失垢污,


身心洞清凈。


浩然天地間,


惟我獨也正。


今日嶺上行,


身世永相忘。


仙人拊我頂,


結髮授長生。


他的詩里,早已不再有絕望和抱怨,只有寬容和接受。他既樂天,又憫人。樂天,是樂自己;憫人,是憫百姓。李一冰說:「死生禍福,非人所為,人亦執著不得。蘇東坡今日行於大庾嶺上,孑然一身,寵辱兩忘,決心要把自己過往的身世,一齊拋棄在嶺北,要把59年身心所受的污染,於此一念之間,洗濯乾淨,然後以此清凈之身,投到那個叫做惠州的陌生地方,去安身立命。」


他的生命里,不再有崎嶇和坎坷,只有雲起雲落,月白風清。


▍四


這個梅關,還真是梅之關。梅關南北遍植梅樹,每至寒冬,梅花盛開,香盈雪徑。一過梅關,大面積的梅花就闖進了蘇東坡的視線,盛開如雲。


那時才是十月,蘇東坡剛到廣東惠州,松風亭下的梅花就開了。蘇東坡的心底,情不自禁地湧起一陣感慨。他想起了黃州,在春風嶺上見到細雨梅花,後來他在詩中記錄了當年的憔悴:「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或許,他也想起了《寒食帖》,想起自己在宿醉之後醒來,看見庭院里的海棠花飄落滿階,零落成泥,內心曾被一種巨大的孤獨感所包圍。如今,那黃州已被他拋到萬里雲山之外,對梅花的冷艷幽獨,他已心領神會,他筆下的梅花,也呈現出另外一副模樣。


他抬筆,寫了一首詩:


春風嶺上淮南村,


昔年梅花曾斷魂。


豈知流落復相見,


蠻風蜑雨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


卧樹獨秀桄榔園。


豈惟幽光留夜色,


直恐冷艷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里,


兩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雲嬌墮砌,


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


妙意有在終無言。


先生獨飲勿嘆息,


幸有落月窺清樽。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梅蘭竹菊四君子,蘇東坡專門畫竹,不見他畫梅,但他的詩里有梅。蘇東坡這首《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是讀詩者繞不過去的。因為這詩,把梅花的秀色孤姿描摹到了極致。南宋朱熹,最恨蘇東坡,唯有這首詩,他曾不止一次地唱和。清代紀曉嵐為此感嘆:「天人姿澤,非此筆不稱此花。」


蘇東坡不畫梅,楊無咎替他畫了。楊無咎筆下的墨梅,不是近墨者黑,而是在黑白中營造出絢麗耀眼的光芒與色彩。陽性的枝幹,挺拔粗礪,陰性的梅花,圓潤娟秀,那淵靜的黑,與純凈的白,彼此映襯和成就,各有風神與風骨。故宮博物院收著他的《四梅圖》卷(圖1)和《雪梅圖》卷(圖2),我幾乎是過目不忘的。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圖1:四梅圖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圖2:雪梅圖


梅花沒有變,是人變了。他的身體變老了,他內心卻變得雄健了,就像眼前的梅花,不懼夜寒相侵。他早已看透人世滄桑,五毒不侵,死豬不怕開水燙。


就像今天人們常說的,半杯子水,他不看那失去的半杯,只看還剩下的半杯。


最經典的例子,當然是他羊脊骨吃的故事。


那時,惠州城小,物資匱乏。由於經常買不到羊肉,蘇東坡就從屠戶那裡買沒人要的羊脊骨。蘇東坡發現這些羊脊骨之間有沒法剔盡的羊肉,於是把它們煮熟,用熱酒淋一下,再撒上鹽花,放到火上燒烤,用竹籤慢慢地挑著吃,就像吃螃蟹一樣。這就是今天流行的羊羯子的吃法。它的祖師爺,依然可以追溯到蘇東坡。後來蘇東坡給蘇轍寫信,隆重推出他的羊脊骨私家製法,對自己的創造力沾沾自喜。還說,這樣做,會讓那些等著啃骨頭的狗很不高興。


蘇東坡依舊自己釀酒,就像在黃州那樣,給自釀的酒起了桂酒、真一、羅浮春這些名目。釀酒的材料是大米,蘇東坡客多,飲酒量也大,有時酒沒了,去取米釀酒,才發現米也沒了,不禁站在那裡發獃,心裡步陶淵明《歲暮和張常侍》詩韻,暗自做了一首詩:


米盡初不知,


但怪飢鼠遷。


二子真我客,


不醉亦陶然。


對於蘇東坡這樣的吃貨,遙遠、荒僻的惠州並不吝嗇,以檳榔、楊梅、荔枝這些風物土產犒勞蘇東坡貪婪的味蕾,讓蘇東坡這個地道的蜀人樂不思蜀。語云:「飢者易為食。」對於一個吃不飽飯的人來說,任何食物都堪稱美味。蘇東坡與友人夜裡聊天,肚子餓了,煮兩枚芋頭,都是美味。相比之下,朝廷中的高官們,錦衣玉食,還嘆無處下箸,倒顯得悲哀可憐。

祝勇:善於發現快樂,是蘇東坡一生最大的功力



荔枝這種水果,為南國特產,在山重水隔的中原,十分少見,對蘇東坡來說,也很新奇。在蘇東坡心中,荔枝之味,「果中無比」,它的豐肥細膩,只有長江上的鰩柱、河豚這兩種魚可以毗美。蘇東坡為荔枝寫過不少詩,最有名的,就是這一首: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東坡在家書中跟兒子開玩笑說,千萬別讓自己的政敵知道嶺南有荔枝,否則他們都會跑到嶺南來跟他搶荔枝的。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祝勇|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北京電視台大型紀錄片《辛亥》總撰稿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楊時暘:《降臨》,外星人入侵故事的另一種講法
楊早:來比一比華盛頓與孫中山的就職典禮
西閃:被時間綁架的現代人
劉遠舉:法條背後的人們,不要忘記道義與良心
2016西方思想年度述評系列之四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祝勇:蘇堤和東坡肉,蘇東坡的兩大功績
唯其痛苦,才有歡樂——蘇東坡的人生盛宴
最有智慧的人生,是活得像蘇東坡
蘇東坡禪詩9首,真正的大智慧
蘇東坡:用一生把世人的苟且活成瀟洒
「東坡肉」解饞,「東坡粥」養生!蘇東坡用來養生的食材,你在家也能做!
祝勇:顛沛半生,蘇東坡從來不失浪漫與尊嚴
豁達蘇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大文豪蘇東坡的養生「香泉功」,值得借鑒!
蘇東坡的寂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蘇東坡的詞,你最喜歡哪一首?
祝勇:蘇東坡走出監獄,他身後是大宋深不可測的政壇
豁達的最高境界,叫蘇東坡
文豪也是薄情郎,蘇東坡對待婢妾的態度,還趕不上對待東坡肉
愛上蘇東坡:始於才華,陷於瀟洒,忠於人品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蘇東坡一生著述豐富,唯獨用這首詩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大文豪蘇東坡,「捉」鬼竟然也是一把好手!
蘇東坡巧助孩子對詩,彰顯大才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