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雪夜訪普圖》明 劉俊

絹本設色 縱143.3厘米 橫7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劉俊,生卒年不詳,字廷偉,是明朝的宮廷畫家,職錦衣都指揮,擅長作山水、人物。此圖是一幅歷史故事畫,描繪的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夜訪重臣趙普,詢問計謀的史實。畫家劉俊幾乎完全是按照《宋史》的敘述,將其變為圖畫的。畫幅層次分明:下部為趙普家的大門及院牆,門半啟半閉,門外站著趙匡胤的隨從數人;進入門內,有一段空地,然後便是全圖的中心。趙匡胤和趙普二人盤腿而坐,身邊置炭盆,既可取暖,又為烤肉。他們身後是一座大屏風,趙普的妻子露出半個身子,雙手捧酒壺。君臣二人交談正酣。畫家運用線條十分純熟,很富表現力。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劉海戲蟾圖》明 劉俊


絹本設色 縱139厘米 橫98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劉海戲蟾圖》畫劉海於萬頃海濤之上,手戲金蟾的情景。畫面上劉海居中,呈正面像,雙手持蟾,情態和善歡悅;寬袍大袖,衣帶飄動,與海濤相諧,一派得道成仙之相。在藝術表現上,這幅作品構圖飽滿,除人物外,海濤幾乎充滿了整個畫面。畫風工謹,設色淡雅;衣紋用筆,線條勁練,下筆稍粗重,但剛柔相濟,恰到好處;海濤以顫筆勾描,精細異常,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琵琶行圖》明 郭詡


絹本墨筆 縱154厘米 橫46.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運用工筆白描法,端坐的白居易和抱琵琶側立的商女,均以細秀流暢的蘭葉描勾出,比例合度,情態細緻,風格清新淡雅,毫無狂態和逸筆,屬於郭詡比較工細的一路畫法。然亦透出畫家對簡逸的追求,如在情節鋪敘方面,省卻了環境和陪襯人物,著意刻畫兩位主角,並突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時的情態,筆簡而意完。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東山攜妓圖》明 郭詡

紙本墨筆 縱123.8厘米 橫49.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郭詡擅長畫人物、山水,善用簡筆寫意法,三二筆橫塗豎抹,放逸脫俗;此有工整的輕勾淡染,然亦具逍遙豪邁之韻。此圖是以東晉名士謝安棲隱東山的軼事為藍本。謝安,字安石,未入仕前已名重於時,朝廷屢次徵召,皆以病辭,隱居會稽之東山,放情山水,以聲色自娛,每出遊必攜妓同行。後出仕司馬,又升任宰相。在此畫面上,謝安清須飄灑,氣宇軒昂;三妓雲發高聳,緩步隨後。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題竹圖》明 杜堇


紙本墨筆 縱191厘米 橫104.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自題七絕一首,署款「檉居杜堇」。從題詩悉知此圖繪宋代著名詩人蘇軾題竹的故事。畫面正中高帽長須、執筆題竹者即為蘇軾。人物衣紋作蘭葉描,又稍見轉折和頓挫,纖細而有力。墨竹主幹細加暈染,逐節分明,筆墨亦顯細秀特色。唯山石勾皴較隨意,多尖峭折角和方向不定的短皴,近似「浙派」戴進的山石,其畫法似乎與「院體」、「浙派」有一定關係。杜堇的畫風也反映了成化、弘治時期繪畫所具的時代性。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歌舞圖》明 吳偉


紙本墨筆 縱118.9厘米 橫64.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吳偉是戴進之後的浙派名將。是「江夏派」的倡導者。早年畫法比較工細,中年後變為蒼勁豪放、潑墨淋漓一格。畫面正中的歌舞女孩,為青樓歌妓李奴奴,年僅十歲,嬌小玲瓏,能歌善舞,周圍眾人正傾心觀賞。此圖用白描法,線條纖細,略加頓挫,形象清秀,帶有拙味。繼承了宋元以來的工筆白描人物畫傳統,屬於作者工細一路的人物畫風格。畫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題詩,占畫面大半。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騎驢圖》明 張路


紙本設色縱29.8厘米橫5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路(1464—1538),字天馳,號平山,僅以字行於世,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少年聰慧,見吳道子、戴進所畫人物。臨摹肖其神,以畫成名。以庠生游太學,然竟不仕。轉而寄情繪事,是明代追隨戴進、吳偉的重要浙派畫家;在人物上師法吳偉,但秀逸不足,狂放過之;山水上有戴進的風致。此圖畫一老者騎驢而行。老者穩坐驢背,悠然自得,任驢子快步嘶叫,耐人回味。人物衣紋線條簡練而又瀟洒流暢;小驢用墨筆直接以沒骨之法寫出,造型準確,神態生動。畫雖簡逸卻更見功力。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老子騎牛圖》明 張路


紙本設色 縱101.5厘米 橫55.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表現手法上,張路受吳偉的影響很大,筆勢狂放而草率,但筆墨變得愈加雄奇。人物結構準確而又穩妥,基本合乎人體比例。人物的面部刻畫得非常傳神,衣紋的穿插也靈活巧妙,整個人物給人一氣畫成之感,形象生動而富有情致。此圖不寫背景,老子坐於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經》卷,正抬眼注視著一隻飛蝠。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寒山拾得圖》明 蔣貴


絹本淡設色縱173.5厘米橫105.5厘米


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蔣貴,生卒年不詳,號青山,儀真(今江蘇儀征)人。師吳偉,人物畫細緻逼真,山水畫亦重寫實。此圖畫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與拾得二人。寒山亦稱寒山子,居天台豐縣寒岩,好吟詞偈,狀似瘋癲。拾得是孤兒,寺僧拾而養之,故名拾得,在寺執炊滌器,與寒山友善。圖中右部署有「青山」,為蔣貴號,並鈐有印。這是目前所知蔣貴唯一署名的作品。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漢鍾離像》明 趙麒


絹本設色縱134.5厘米橫57.2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趙麒,畫史無傳,生平不詳。其落款似明代畫家。明代對佛道二教非常重視,宮廷畫家曾創作許多道釋畫。「八仙」是當時道教畫最風行的題材。此圖繪詼諧飄灑的漢鍾離於波浪翻滾的海面,霧氣升騰的場面對渲染仙家的仙風道骨很是有便利之處。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春泉小隱圖》(局部)明 周臣


紙本設色 縱26.5厘米橫85.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是周臣為裴春泉繪其隱居小憩的情景。繪松石下蔭茅堂,一人在堂中伏几假寐,又有一童子洒掃堂外。門前一彎小橋,流水與湖水相接,即寓春泉之名。畫中主人和童子刻畫傳神,主人假寐,小童扶帚回望主人,人物兩相呼應,所用線條細勁流暢;橋下流水,用線表現,似聞嘩嘩水聲;小橋對岸其山石也用重墨,兩棵探向泉水的婆娑之樹,和茅屋邊的垂柳、蒼松遙相呼應,情態各具。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湘君湘夫人圖》明 文徵明


紙本設色 縱100.8厘米 橫35.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人,與沈周是同鄉,並師事沈周。他是「吳門四家」中沈周而下的第二位大家。《湘君湘夫人圖》是根據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繪的。此圖畫法簡潔明快,無背景襯托。人物的衣紋作高古遊絲描,細勁而舒暢,有益表現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動態,給人以飄飄若仙之感。在顏色運用上,主色只用朱膘、白粉兩種,形象古意中見靈動。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孟蜀宮妓圖》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24.7厘米 橫63.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取材於五代西蜀後主孟昶的宮廷生活,精心描繪了四個盛裝宮妓的神情狀貌,並題詩云:「蓮花冠子道人在,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綠與爭緋。」畫面中間有一正一背兩個宮妓,在近處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黃色的長褂,與其相對者則身穿一件顏色較深的花青大褂,這就在顏色上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產生了生動的藝術效果。其餘的部分或濃或淡,或冷或暖,或呼應或對稱,變化十分巧妙自然。值得注意的是,畫家所描繪的仕女,皆柳眼櫻唇,下巴尖俏,這就使我們得知當時的時尚。在設色上,畫家採用了「三白」設色法,就是用白粉烘染額頭、鼻子、臉頰,這一方法的運用對表現宮妓弱不禁風的情態起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秋風紈扇圖》明 唐寅


紙本水墨 縱77.1厘米 橫39.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畫家用遒勁飛舞的線條,表現了生動的形象,刻畫了一位體態豐盈,舉止安詳,頭部勾勒精工的富貴人家之少婦。畫家在畫臉、手和胸的部位,宛如北宋李公麟圓細流麗之筆,而衣裙、腰帶、披肩多以南宋李唐飄舉方折之筆,這種方圓兼施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的動態美和形體美。雖然用水墨描寫,卻有豐富的色感,在藝術上有獨特之處。畫上鈐有多方收藏印章。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杏花仕女圖》明 唐寅


紙本設色 縱142厘米 橫60厘米


瀋陽博物館藏


唐寅能詩文,工於畫,即畫人物仕女,也畫山水花鳥,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自宋代的李、劉、馬、夏,元代的黃、王、倪、吳,無不研解,行筆秀潤縝密而有韻度。初師黃臣而雅俗迥異。山水學劉松年、李唐之皴法,也青出於藍。與沈周、文徵明、仇英稱為「吳門四家」。此圖表現一佇立於杏樹下的豐盈女子,手捧小鳥,兀自沉思,畫上有唐寅的自題詩和多方收藏印章。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嫦娥執桂圖》明 唐寅


紙本設色縱135.3厘米橫58.4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唐寅的仕女畫法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線條細勁,設色妍麗。一種筆墨流動,揮灑自如。畫中嫦娥,用清麗圓細的筆觸描繪其臉、手和胸。而衣裙、披肩、腰帶多以飄舉方折之筆出之,這種方圓兼施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輕移蓮步的動態美。設色淺淡,年久有褪,益見清雅。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桃村草堂圖》明 仇英


絹本設色縱150厘米橫5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的是一幅幽深靜逸的隱居環境。松下一人獨步,一童子正捧甌過橋。草堂位於山坳。其後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側洗硯。更上則高嶺白雲,叢樹列布,極幽深之致。這是一幅文人隱士的普通生活圖景,表現了古代文人崇尚山林的心境。整幅畫意境如詩入仙,畫法精細工謹,細緻入微。通幅大青綠著色,色彩艷麗深重。方薰在《山靜居論畫》中說:「設色不以深淺為難,難於色彩相合,合則神氣生動。」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桃源仙境圖》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175厘米 橫66.7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此畫遠處峰巒起伏,幽深高遠,山間雲蒸霧漫,遠山深處廟台亭閣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橋,奇松虯曲,景緻幽雅。在藝術表現上,畫家勾勒精工,似學宋趙伯駒一派。不論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還是人物的動態和表情都描繪得細緻入微,嚴謹工細。停琴靜坐的老者,靜靜地坐著,似乎正陶醉在大自然。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南極老人圖》明 呂紀


絹本設色 縱217厘米 橫24.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呂紀(1477—?),字庭振,號樂愚,一作樂漁,鄞人(今浙江寧波),弘治間(1488—1505)被征入畫院,供事仁智殿,官至錦衣衛指揮。善畫花鳥,初學邊景昭,後研習唐宋諸家名作,略變南宋畫院體格,也偶作山水人物。是明代與邊景昭、林良齊名的院體花鳥畫代表畫家。圖中對空拱手似在恭迎遠客的老者,為古代神話故事中的南極老人,又稱壽星。人物用筆工中帶寫,形神俱備。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涅磐圖》明 吳彬


絹本設色 縱400.2厘米 橫208.4厘米


日本聖福寺藏


此圖表現佛祖圓寂涅磐的場景。佛祖衣紋用線粗重,穿插自然有勢,粗重的衣紋之間飾以數種細紋,衣服的整體描寫尚屬工細。弟子及其他人物,則用粗線處理。弟子的面部表情虔誠,表達出作者對佛的虔誠和敬意。整幅作品用筆拙厚而不板滯,有一定的裝飾趣味。眾多佛門弟子、道家神仙、精怪鬼異及凡界男女,紛紛前來弔唁。神情或悲慟,或穆然,或驚詫,與佛祖平和安詳的神態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三教圖》明 丁雲鵬


紙本設色 縱115.7厘米 橫55.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佛、儒、道三教創始者共坐樹下相談的場景。事實上這種場面是從來不曾存在的,畫家不過是憑藉手中畫筆,表達了自己對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對儒家學說的尊崇。在畫中,丁雲鵬一方面是由於自己的對佛像的擅長,一方面更是以信徒的身份,因此,他將釋迦牟尼置於中心,端坐於綠柏與菩提樹下,課晶、凸鼻、虯須、紅袍,法相莊嚴慈祥。釋迦兩側的岩石上,分畫孔子與老子側坐。孔子束峨冠蓄長須,著藍色暗花長袍。老子骨骼權奇,長眉疏發,著褐色布袍、雲頭紅履。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達摩圖》明 丁雲鵬


紙本設色 縱110厘米 橫39厘米


瀋陽博物館藏


整幅畫面天地開闊,中間畫淺色工筆紅衣達摩端坐於岩石上,達摩兩手合抱,雙目下垂,神態端莊,衣紋用淺黑線條,疏密變化有致,特別是其身下的坐墊處用細密的短線和衣裙的長線條形成鮮明的對比。另外,畫面的設色講究對比,明暗相間,將人物襯托得格外鮮明。丁雲鵬所畫的《達摩圖》,不受佛經教義的束縛,畫面上看不到象徵神明的東西,而更多地賦予凡人的形象,這正是畫家所具有的獨特風格。此畫構圖簡潔而不空乏,人物神情生動,筆法如行雲流水,顯示出畫家傑出的藝術技巧和深厚的藝術功底,真可謂開晚明新風,影響深遠。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瑤池仙劇圖》明 張翀


絹本設色 縱192.5厘米 橫103.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翀,生卒年不詳。活動於17世紀。字子羽,號圖南,南京人。擅人物、仕女,筆墨豪邁,設色古雅,花草娟秀,山水清潤。該圖描繪古代傳說的八仙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曹國舅等形象。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藏雲圖》明 崔子忠


絹本設色 縱189厘米 橫50.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藏雲圖》就是襯以山水、以人物為主的繪畫,其高山大川的描寫為刻劃人物服務。此圖中段畫一團雲氣繚繞,唐代大詩人李白,盤腿端坐於四輪橢圓底盤車上,緩緩行於山路中。李白仰首凝視頭頂之上的雲氣,神態閑逸瀟洒;一稚童肩搭繩索,牽引著車子,另一稚童肩荷竹杖,作引導狀。人物的衣紋用筆遒勁,顫筆細描,自成一格。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庵簪花圖》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縱143.5厘米 橫61.5厘米


此圖所繪內容,如畫中畫家題識所說:「楊昇庵先生放滇時,雙髻簪花,數女子持尊,踏歌行道中。」楊昇庵即楊慎(1488—1559),是明代著名學者,正德六年殿試第一名,授翰林修撰。因抗疏切諫,移疾歸;後起充經筵講官。嘉慶三年,大禮議起,他跪門哭諫,又遭貶斥下獄,被流放到雲南。作品描寫楊慎在流放中的這一狂怪行徑,他身著寬袍大袖,面塗白粉,頭上插有五色花枝,表現出玩世不恭的神態。兩女子手持盂和扇跟隨其後。此畫深刻而生動地揭示出楊慎當時的心境。背景畫一株粗老彎曲而葉紅的楓樹,藉以烘托楊慎的人品。人物造型誇張,衣紋用線勁健圓潤而富有裝飾性,顯示出陳洪綬獨特的繪畫風格。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麻姑獻壽圖》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縱173.2厘米 橫97.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又題《女仙圖》。「麻姑獻壽」是傳統繪畫特別是民間年畫的常見題材。傳說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為王母祝壽。麻姑是神話人物,晉代葛洪《神仙傳》說她是建昌人,修道於牟州東南姑余山。此畫描寫麻姑和侍女二人,均面相端莊美麗。麻姑一手執仙杖,杖端系有盛靈芝酒的寶葫蘆,另一手執玉盤。衣紋用線鉤勒粗簡方折,而衣上帶圖案的銀白色花紋卻描繪得極工細勻整,既素雅又華麗,顯示出人物的非凡身份和在祝壽的特定情境中對壽者(西王母)的尊敬和虔誠。麻姑身後的侍女雙手捧花瓶,瓶插雪白的梅花和紅艷的山茶花,與麻姑面向一致,目視前方,神情專註。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對鏡仕女圖》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縱103.5厘米橫43.5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此圖是作者中後期的佳作。此畫設色清淡,筆法勁健圓潤。衣紋筆法純用中鋒,寓清剛圓勁於長短輕重,抑揚頓挫之中,富有節奏感,使人感受到一種韻律美。畫中一位恬靜、娟秀的仕女,兩手托鏡自照,神態悠閑。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授徒圖》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縱90.4厘米 橫46厘米


美國加州大學美術館藏


畫中人物的密與背景的疏形成對比,使人物的形象更富於真實感,產生了很強的視覺效果。人物形象誇張,身體的線條圓轉,但並不講究比例,這反映了文人繪畫脫略形似的審美意識,雖不求形似,但誇張的形象卻更加傳神,絕無令人生厭的媚態。圖中畫一位學士據案而坐,石案為太湖石製成,案上置有書畫、茶壺、杯等物。學士手執如意,前視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於圓凳,一位低頭凝視案上的畫,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道長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繪畫、音樂、書法、詩文、斫琴、裝置、行為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韋編三絕》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禪意山居
大道與我們同在
「可愛」的米芾
一年終章,至此輪迴
《張孔山流水》研究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明清人物畫賞析(下)
上海周國華先生的花鳥畫和人物畫賞析
宋野岩國畫賞析
國外漫畫賞析
古畫賞析:明清山水畫八幀
傅抱石人物畫賞析 二
傅抱石人物畫賞析 三
紙上天下 古籍版畫賞析
古畫賞析:宋、明兩朝佳品十幀
【書畫鑒賞】山水畫賞析
超高清大片!《征途2》手遊人物原畫賞析
劉闊花鳥畫賞析:明麗中彰顯雅緻 溫潤中蘊含古意
中國歷代傳世山水名畫賞析
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宋美齡書畫賞析
清 董邦達山水畫賞析
韓沛池書畫賞析
謝楚余油畫賞析:作品被《金粉世家》劇中採用,畫中女子皆如玉
傳世書畫賞析-王詵 《漁村小雪圖》
國畫賞析戴敦邦彩繪《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