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2016年度非遺保護十大事件揭曉

2016年度非遺保護十大事件揭曉

2016年度非遺保護十大事件揭曉



參加中央美院研修研習培訓的學員在結業展上向觀眾講述自己的剪紙作品。本報記者 王學思 攝

近日,由本報與中山大學中國非遺研究中心共同發起的「2016年度非遺保護十大事件」評選活動,經過專家推薦候選名單、微信微博網友投票等環節,評選結果最終揭曉。


2016年是我國非遺保護事業蓬勃發展、成就斐然的一年,在這一年裡,許多非遺保護工作引起了社會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作為文化報道領域的專業媒體,中國文化報一如既往在2016年追蹤報道了眾多非遺保護大事。此次與中山大學中國非遺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評選活動,旨在通過集中回顧總結非遺保護領域的十件大事,喚起全社會對非遺保護事業的持續關注,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加入到非遺保護工作中來,為推動我國非遺保護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添磚加瓦。


一、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事件內容:2016年11月30日,正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入選理由:「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用以指導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國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提升傳承人補貼標準


事件內容:2016年3月30日,文化部相關負責人在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提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補貼標準,從每年1萬元提高到每年2萬元。此外,文化部辦公廳還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大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支持力度、落實好傳習補助經費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門協調財政部門,相應提高省級及省級以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習補助經費標準。


入選理由:自2008年開始,中央財政開始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予以補助,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0.8萬元,2011年補助標準提高至1萬元。此次再度提高補助標準,對於解決部分傳承人傳習活動中面臨的現實困難、提高傳承積極性、引導全社會關心重視傳承人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調整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事件內容:國務院2016年9月29日發布《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批覆》,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入選理由:2005年12月,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10多年來,「文化遺產日」已成為保護和宣傳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平台。但是,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公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不僅要保護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要保護自然遺產。所以,這次更名既體現了我國對國際公約的全面理解和認真履行,還體現了國家對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為全國各級文化部門開展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有助於提高人民群眾對各類遺產整體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遺產保護意識。


四、研培計劃穩步推進



事件內容:文化部與教育部共同實施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2016年1月正式啟動,57所高校成為首批試點單位。至今已舉辦了160期培訓,近萬名培訓學員受益。

入選理由:該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著眼於「強基礎、增學養、拓眼界」,旨在通過組織非遺傳承人群的研修、研習、培訓,幫助非遺傳承人群提高文化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增強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力,提高中國傳統工藝的設計、製作及衍生品開發水平,從而全面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事件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執行能力建設」的中國實踐的具體體現。


五、《中醫藥》白皮書與《中醫藥法》公布


事件內容:國務院2016年12月6日首次發布《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全面闡述了中國政府對振興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堅定決心和信心。2016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入選理由:目前,中國已有130個中醫藥類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中醫針灸」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的發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出台,突顯了國家對中醫藥保護和發展的高度重視,中醫藥振興發展從此有了法律保障。

六、《崑曲藝術大典》出版發行


事件內容: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年12月13日舉行《崑曲藝術大典》首發式。


入選理由:崑曲藝術是我國首個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為了保護崑曲藝術,200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啟動了《崑曲藝術大典》編纂工程,12年間先後有百餘位內地及港澳台地區老中青專家學者、出版工作者參與編纂和出版工作。該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重要文化遺產保護出版項目,所收內容為明代中葉以來600多年間崑曲最重要的文字文獻、譜錄文獻、圖片資料、音像資料文獻、崑曲傳承人的文化遺存等。自2005年起,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國家崑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並連續10年在全國範圍開展整體性的崑曲搶救、保護和傳承工作,推動崑曲藝術在當代傳承與振興。《崑曲藝術大典》的編纂出版,既是對傳承發展崑曲藝術時代需求的積極回應,也是搶救保護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實踐。


七、非遺藍皮書發布


事件內容: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2016年11月29日發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報告》藍皮書。


入選理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報告(2016)》是由中山大學組織國內非遺專家、學者共同撰寫完成的第6本中國非遺保護髮展報告,該報告堅持「權威、前沿、原創」撰寫理念,秉持「以史學家的使命,為中國非遺保護寫史立傳;以學術人的良知,為中國非遺保護鋪磚墊瓦;以戰略家的目光,為中國非遺保護與文化發展出謀劃策」的理想,對2015年中國非遺保護髮展的現狀、特點、趨勢、問題進行系統分析,並對未來中國非遺保護髮展的思路和對策提出了科學建議,是國內唯一一部全面報告中國非遺保護年度整體狀況的藍皮書。


八、中國—中東歐國家非遺保護論壇召開



事件內容:2016年10月12日中國文化部與波蘭文化和民族遺產部在波蘭西南部城市克拉科夫主辦了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級論壇。


入選理由: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中國、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等17個國家的近50名專家前來參會。在為期3天的時間裡,與會代表交流了各國的非遺保護措施和經驗。本次論壇的舉辦旨在建立中國—中東歐間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研究和思想交流平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專家開啟國際合作。本次論壇達成了加強交流、合作發展的重要共識,為今後開啟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九、舉辦《公約》培訓班


事件內容:2016年10月,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主辦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培訓班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正式開班。


入選理由:此次培訓是文化部第一次就《公約》內容組織的全國範圍內的專題培訓班,來自各省區市文化廳局、非遺保護中心、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保護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參加研培計劃的57所高校的相關代表,共計260多位學員參加了培訓。2016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非遺保護工作已經進入到縱深發展階段,在這一關鍵階段,準確理解《公約》、客觀認識非遺保護傳承現狀是正確有效保護、傳承和發展非遺的前提。此次培訓班的舉辦可謂正逢其時。


十、非遺專板正式上線


事件內容:2016年6月30日,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文化四板」的「非遺專板」上線,正式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股權交易。


入選理由:「非遺專板」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構建的國內首個非遺產業股權交易專業市場和資源整合平台,專門為我國非遺傳承人項目、企業設立,屬於獨立於滬深證券交易所和新三板之外的產股權場外交易四板市場。該專板旨在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包裝、宣傳、商業模式梳理、國際銷售渠道建設,同時為其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提供幫助,並與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已經啟動的其他文化專板開展資源互動和資本交互,激活非遺產業及相關產業鏈。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2017年民俗年曆,建議收藏!
城隍?土地?灶王爺
家戶大神——灶王爺
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
有趣的臘月習俗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盤點2016非遺保護關鍵詞
50多國代表齊聚成都共議非遺保護
上海非遺保護優秀實踐案例集中展示 百年大世界上演「非遺嘉年華」
天津:非遺保護教育列入大學課程
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
鎮江:非遺保護讓文化遺產持續脈動
澳門與內地多市簽訂協議加強非遺保護合作
西安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做客步長大學生論壇
巫山縣多措並舉抓好非遺保護傳承工作
西藏以「活態傳承」促唐卡非遺保護
探索活態傳承新思路 書寫非遺保護「嶺南方案」
非遺保護的倫理性記憶價值——以作為城鎮化記憶樣本的上海西郊農民畫為例
山西發力文遺保護 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
仰宣南歷史悠悠,敬非遺匠心傳承——知聯會走進宣南文化博物館和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