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探索活態傳承新思路 書寫非遺保護「嶺南方案」

探索活態傳承新思路 書寫非遺保護「嶺南方案」

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省文化廳、江門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年廣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系列活動,在江門開平市舉行。全省各地將有21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同步開展,全面推廣我省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經驗。

今年是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今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緊接著,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的《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連續出擊的「組合拳」,體現黨和國家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前所未有的關注。

廣東將如何把握時代的機遇,書寫非遺保護的「嶺南方案」?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方健宏,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張春雷共同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一起解讀嶺南文化遺產保護新形勢。

法規建設??出台政策「對症下藥」

南方日報:今年上半年,政府接連推出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廣東非遺保護的整體形勢如何?

方健宏:廣東是名副其實的非遺大省。目前,我省各市縣已全部建立了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保護工作機構逐步建立健全。我省的省級非遺保護經費逐年增加,今年已從2008年的1000萬元增加到3200萬元。每年省級傳承人的傳承補助經費達到2萬元,與北京並列全國第一;國家級傳承人除得到國家補助2萬元外,省里再補助1萬元,在全國領先。

南方日報:廣東非遺政策法規建設近年有哪些進展?

方健宏:2011年,國家非遺法剛出台不久,我省就正式頒布實施《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這也成為非遺法頒布後的全國第一部地方配套法規。隨後,我們又針對非遺保護的具體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分門別類地制訂了非遺的保護規劃。

其中,省政府日前簽發公布的《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將於7月1日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規定》的保護傳承對象不局限於粵劇本身,還包括與粵劇密切相關的其他保護傳承對象,如樂器、服裝、道具、舞台、化妝原料等製作技藝,相關的歷史檔案、文獻資料、器具實物、場所設施,以及粵劇特有的傳統習俗、信俗等。這都體現了我們非遺保護理念的創新。

生態保護??傳統文化融入生產生活

南方日報:《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強調加強文化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廣東在文化生態保護方面有哪些措施?

方健宏:文化生態保護區是實行非遺整體性保護的一個重要舉措。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強調「見人、見物、見生活」,把非遺項目與當地的傳統村落、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生態環境結合起來一起保護。在文化部指導下,我省在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實行整體性保護方面進行了積極實踐與探索。2010年5月,文化部批准設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為我國第五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不久前,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方案已獲文化部批覆同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廣東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在《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加大對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其生態環境的整體性保護。省文化廳先後正式批准設立了梅州文化、雷州文化、廣府文化(越秀、中山小欖)、瑤族文化(連南、乳源)、潮汕文化(湘橋、潮陽)等8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日前,我省已同意設立「僑鄉文化(江門)生態保護實驗區」。

南方日報:優秀傳統文化要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還需要融入生產生活。廣東在非遺生產性保護方面有何突出經驗?

方健宏:目前,我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4個。自2013年起,省文化廳先後公布了45家省級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廣州蓮香樓有限公司等28家單位入選。我們希望藉此培養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逐步形成生產性保護的集群效應,營造適合非遺項目保護傳承發展的文化環境。

為推動全省非遺生產性保護的探索與實踐,省文化廳指導召開了多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討會」,總結、歸納我省生產性保護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從2010年「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始,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深圳文博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文博會通過獨立設立非遺館,重點展覽、交易適合生產性保護的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或產品,以提升它們的市場化運作能力。

推動傳承??非遺研培計劃參與高校增至3所

南方日報:近年非遺保護工作日益重視傳承人群的培訓,廣東是如何推動相關工作的落實?

方健宏:2015年,文化部啟動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後,廣州美術學院、廣州大學在去年成為全國第一批57所參與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高等院校,並先後承辦「新疆哈密刺繡班」「廣彩瓷燒制技藝」等4期培訓班,培訓學員200多名。

通過培訓,學員們增長了學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技藝,發現了自身的價值和潛力,增強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一些學員更成為當地非遺傳承的領頭人,出現了「培訓一人,帶動一片」的現象,推動了當地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可持續發展。

廣東今年參與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的學術力量還將進一步壯大。中山大學新增成為該計劃的參與高校之一。省非遺保護中心、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已舉辦了雕刻類、刺繡類兩期省級培訓班,廣州、佛山的職業技術學院也將加入這一行列。我們期望今後能有更多高校、設計企業及相關單位參與進來。

南方日報:針對嶺南廣東非遺保護、尤其是嶺南傳統工藝的振興,未來還將出台哪些舉措?

方健宏:非遺資源種類繁多、內容龐雜,保護也需要分類推進。我們將會篩選具有廣東特色的非遺項目,作為重點保護項目;同時根據不同類型非遺項目的特點,制定具體的保護政策、措施和辦法,貫徹落實國家振興傳統工藝計劃,積極探索非遺保護工作和振興傳統工藝的新思路、新方法。我們還將積極推進非遺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加快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等一批專題博物館、傳習所和展示中心的建設,也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以促進非遺宣傳和傳習活動的規範化和常態化。

■專家支招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

廣東應發揮其人才優勢

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本質就是非遺的活化保護。廣東是嶺南文化發源地,又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坐擁兩座國家一線城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廣東人兼容並蓄的性格,也為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了條件。廣東還是我國創新經濟最為活躍的地方,有大量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我希望,廣東能發揮其人才優勢,促進非遺的創新發展。

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工藝美術研究院院長張春雷:

走出持續發展振興之路

廣東是我國的傳統工藝大省。在目前已進入國家級和省級名錄的非遺項目中,有將近1/3的項目屬於傳統工藝,還有大量傳承基地、生產性保護基地、研究基地、培訓基地。肇慶的端硯、中山的古典傢具、潮州的傳統工藝,在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均形成良好的產業聚集規模。廣東傳統工藝應在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等方面,形成具有廣東特色的保護經驗和實踐模式,也要在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等方面,走出一條持續發展的振興之路。

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夫妻喜得龍鳳胎 無奈早產兒染病
「華南中心」打造 永不落幕的科交會
江北開展禁毒宣傳活動
讓「汕頭製造」化妝品繼續走向世界
周末快去紅花湖 答題可參加抽獎

TAG:南方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鍛銅技藝非遺傳承人周存玉:「活態」傳承
非遺:活態文化 讓鄉村開口說話
「珠光寶氣」:印度莫卧兒王朝的珠寶文化傳承與生活態度
吉水非遺亮相省城了!活態傳承,活力再現,見人見物見生活
《瀟賀古道軼聞》之古道東線:風雲匯聚,西線:臨賀新道、活態「歷史文化博物館」
吳昕向圈內好友求教戀愛經驗,正面自己的生活態度才是根本問題
一座江南古鎮的「活態」奧秘:「沒有想好之前堅決不動」
「為藍迷笛派」北京開啟,共倡新生活態度
活態傳承多彩非遺 海南非遺主場活動6月9日開幕
古城保護3.0版:「活態古城」,泉州探索了什麼
麗江文藝,一種努力的生活態度
獨家訪談方敏澤老師:美麗是一種生活態度
北歐風格客廳背景牆裝修,展現一種生活態度
德國之旅——開姆尼茨生活態度
斷舍離後的心態和生活態度
一首寫清明節祭拜的古詩,看似諷刺孝子賢孫,實際寫一種生活態度
原木輕奢定製,重新定義你的生活態度
無拘無束的簡約原木日式風格裝修,摒棄繁雜回歸平淡的生活態度!
孩子的生活態度取向和養育風格
獨家訪談蘇軍逸老師:美麗是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