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極簡中國盆景史

極簡中國盆景史

中國的盆景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最早期的雛形開始逐漸發展到現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成就輝煌,影響深遠。本期,將帶您從盆景起源出發,追尋盆景藝術的歷史源流,感悟其中獨特的魅力。


盆景的起源


盆景起源於中國,源於人類的社會勞動實踐,但起源於哪個時代卻眾說紛紜。有新石器時期起源說、東漢起源說、唐代起源說等很多種,目前一般認為盆景起源於新石器時期,依據主要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盆栽植物圖案。

盆景是由盆栽發展而來,1977年在我國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了兩塊刻有盆栽圖案的陶器殘塊,距今大約有7000年。


陶塊上刻畫的是在有短足的長方形花盆內,有一株五葉的萬年青狀植物,中間的一片葉子挺拔向上,另外四葉對稱地分到兩側,能看出勾畫的葉脈,此外還有一塊陶塊刻畫了盆中的三葉紋植物。這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最接近盆栽形象的圖案,可以看做是盆景的原初形式。

極簡中國盆景史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器殘塊


漢代木本盆栽與缶景


隨著栽培技術的發展,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逐漸過渡,漢代出現了缶景這種真正意義上的盆景形式。


據野史記載,東漢時期道士費長房,能集各地山川、鳥獸、人物、亭台樓閣、帆船舟車、樹木河流於一缶,世人譽為縮地之方,這就是書中所謂的缶景、壺中天地,考古發現的漢代山形陶硯就是這種缶景記載的物證,可見缶景已經從原始的盆栽形式逐漸轉變成為藝術盆栽,從而向真正的盆景藝術逐漸靠近。

極簡中國盆景史


東漢道士費長房記載的壺中天地


河北省望都縣出土的東漢墓壁畫上繪有圓盆,盆內有六枝紅花,盆下配有方形幾架,植物、盆盎和幾架形成一個整體,與現代的盆景藝術非常相似,但其實這種形式更類似於插花。


此外,河北安平東漢墓壁畫中出現了盆山的最早形象,也可以看做是中國山水盆景的濫觴。

極簡中國盆景史


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中圓盆植物圖案


魏晉時期盆景發展


隱逸文化的流行使寄情山水、欣賞自然成為時尚。

這一時期園林營造規模由大變小,開始模仿自然景色和堆砌假山。在藝術創作中,山水擺脫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了獨立的山水畫。


南朝畫家宗炳將平生所遊覽的山水繪成圖畫掛在室內牆壁以供臥遊,其《畫山水序》中:「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可以看出山水畫論與盆景藝術具有共通之處。


魏晉時期山石已成為獨立的觀賞對象,南朝梁蕭子顯在《南齊書》中「會稽剡縣刻石山,相傳為名」,北齊崔芬墓壁畫中有一幅描繪淺盆內佇立著玲瓏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賞盆中的景物。這為唐宋以後盆景的興盛奠定了重要基礎。

極簡中國盆景史



北齊崔芬墓壁畫中的貿易商談圖

極簡中國盆景史



北齊崔芬墓壁畫中的貿易商談圖(局部)


隋唐盆景的興盛期


隋唐是我國盆景發展的興盛階段。


唐代詩歌、繪畫、雕塑文化藝術取得輝煌成就,促進了盆景藝術的形成和快速發展,樁景、山水盆景、附石盆景和石供幾大類別已基本齊備,雖尚未出現盆景一詞,但製作者將山水畫創作理論用於盆景製作,追求盆景意境美,盆景藝術開始向詩情畫意方向發展。


製作和賞玩盆景在民間和宮廷廣泛流行,對盆景的鑒賞也達到一定程度。


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墓內有侍女雙手托盆景的壁畫,盆景中有小型山石和兩棵小樹,該盆景相當於現代的樹石盆景或水旱盆景,這是我國唐代盆景藝術興盛的重要歷史見證。

極簡中國盆景史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的盆景形象


唐代盆景開始隨著佛教和其他文化傳入日本,日本將「盆栽」一詞沿用至今。

極簡中國盆景史



唐 盧稜伽《六尊者像》中的盆景


馮贄《記事珠》中記述:「王維以黃瓷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可見這是一種山水盆景。唐代詩人李賀曾作過《五粒小松歌》「綠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餃刀剪」,體現了樹木盆景的修剪方法。


宋代盆景的提高階段


宋代盆景在繼承唐代盆景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開始分為樹木盆景與山水盆景兩大類,石附式盆景也有了文字記載。


不論宮廷還是民間,奇樹怪石作為賞玩品蔚然成風,由此山水盆景製作技藝顯著提高。


宋畫《十八學士圖》中繪有老乾虯枝、懸根出土的古松盆樁,可看出高超的盆景製作技藝。

極簡中國盆景史


極簡中國盆景史


極簡中國盆景史



宋畫《十八學士圖》中的盆景形象


揚州瘦西湖的宋代花石綱遺物,由鐘乳石製作而成,盆形石頭上山巒起伏、溪壑淵深,體現了宋代山水盆景的典型特徵。盆景也成為詩人吟詠的對象,有了對盆景的題名之舉,還出現了盆景假山製作的文字總結。

極簡中國盆景史



揚州瘦西湖宋代花石綱山遺物(石盆景形象)


宋代詩人范成大曾在奇石上題「天柱峰」、「小峨眉」、「煙江疊嶂」等名稱;關於山水盆景的製作方法,趙希鵠在《洞天清錄·怪石辯》記述較為詳細:「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聳秀,鑲嵌之狀。可登几案觀玩,亦奇物也;色潤者固甚可愛玩,枯燥者不足貴也。道州石辦起峰可愛,川石奇聳;高大可喜,然人力雕刻後,置急水中舂撞之,納之花欄中,或用煙熏,或染之色,亦能微黑有光,宜作假山」,可見製作假山的方法與今日大致相同。


元代盆景的小型化


自唐代至宋代以來,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體積仍然較大,元代盆景實現了體量小型化的飛躍,這對盆景的普及和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元代高僧韞上人云游四方,飽覽祖國名川大山,打破傳統格局,擅長製作小型化的盆景,稱之為「些子景」,「些子」就是小的意思。


元末詩人丁鶴年《為平江韞上人賦些子景》:「咫尺盆池曲檻前,老禪清興擬林泉。氣吞渤澥波盈掬,勢壓崆峒石一拳。彷彿煙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壺天。旁人莫訝胸襟隘,毫髮從來立大千」,可以看出,些子景與現代的中型盆景差不多,但是與微型盆景還有一定差別。


明清盆景理論升華


盆景技藝更趨成熟,盆景專著紛紛問世,盆景在理論上得到了飛躍和升華,對盆景樹種和石品都有了較為系統的論述,盆景較多出現在繪畫、文學等藝術作品中,由此盆景得到了很好普及。

極簡中國盆景史



明 杜瓊 《友松圖》中的盆景


盆景類別形式更加多樣,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還有帶瀑布的盆景及枯藝盆景。


清代《花鏡》中有種盆取景法,專門講盆景用樹方法;清代李斗《揚州畫舫錄》提到乾隆年間揚州已有花樹點景和山水點景創作,「家家有花栽,戶戶養盆景」。明代屠隆《考盤餘事》「盆玩」部分:「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其次則列之庭榭中物也」,同時提出以古代畫家筆下的古樹作為參照對象進行盆景創作的方法。嘉慶年間五溪蘇靈《盆景偶錄》等著作中重點敘述樹樁盆景,並把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七賢、十八學士和花草四雅。

極簡中國盆景史



清代繪畫《雍正美人圖》中的盆景

極簡中國盆景史



清代繪畫《弘曆鑒古圖》中的盆景


近現代盆景傳承發展


清朝末年至中華民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盆景事業日趨衰敗。


新中國成立後,盆景進入了恢複發展時期,政府針對這一寶貴文化遺產制定了保護、發展和提高的相關政策。


1959年,陳毅元帥在成都南郊公園參觀盆景展覽並題詞「高等藝術,美化自然」。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之際,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辦了全國盆景藝術展覽。1981年成立中國花卉盆景協會,關於盆景的論著期刊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盆景的商品化與產業化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極簡中國盆景史



陳毅關於盆景的題詞

極簡中國盆景史



現代盆景作品

極簡中國盆景史



現代盆景作品


【資料】來源於中國園林博物館,並獲得授權。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


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


正在那裡等你!

極簡中國盆景史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館看展覽 的精彩文章:

生僻字 嵯
生僻字 昍
重慶自然博物館
阿瞞?三郎?隆基?李的開心史——我唐日常
生僻字 槅

TAG:博物館看展覽 |

您可能感興趣

感悟中國盆景
中國繪畫與中國盆景!
盆景藝術談 中國盆景溯源
梅花盆景在我國盆景藝術中獨樹一幟,其古樸蒼勁、疏影橫斜的形態極富詩意
中國繪畫與中國盆景的關係
中國盆景人賦
中國畫文化孕育了中國樹石盆景
中國精品樹樁盆景欣賞
韶關盆景亮相中國燈都盆景盛會
嶺南盆景中的奇葩——容桂盆景
中國九大仙草之「菖蒲盆景」
中國盆景市場前景看好
中國盆景藝術的特點
中國九大仙草之一菖蒲盆景
快樂中國 如皋盆景
高山樹形,盆景中的極品
「盆景」國外盆景欣賞
中國盆景名鎮——東莞茶山
中國盆景造型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