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之洞:對上不行賄,對下不攤派

張之洞:對上不行賄,對下不攤派

?為官之首要:忠正


張之洞(1837—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出身於官宦之家。他由科舉步入仕途,歷任學政、巡撫、總督、大學士、軍機大臣,是晚清政壇上活躍了半個世紀的風雲人物。


張之洞的一生,勤於政事,一身正氣,用權不結黨,用人不謀私,始終做到心正、言正、行正、身正。

「公在晉三年,勞頓過度,心忡氣喘,鬚髮多白。」「勤於政務,無片刻暇,詩文皆輟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忠誠勤勉的本色始終沒有改變。

張之洞:對上不行賄,對下不攤派



中國作為飽受欺凌的弱國,19世紀中葉以來,對外強硬還是妥協退讓已經成為不少中國人心目中的道德分界線。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堅決主戰是張之洞出自內心的選擇,而義和團事件中,他堅決抵制慈禧的倒行逆施。

不管別人怎樣議論,張之洞以國家為重,確實做到了「不分畛域,統籌全局」,因而得到慈禧「張之洞辦事向來實心」的讚賞。中日戰爭中,張之洞對過鄂境北上禦敵各軍,無不助械,耗資數十萬兩。山東威海危機,他主動送去快槍一千支,子彈一百萬發。山東巡撫李秉衡電謝曰:「我公統籌全局,謀國之忠,與人之厚,諸深欽佩!」


1907年,張之洞重病時,讀白居易詩「以心感人人心歸」句,悲從中來,作《讀白樂天「以心感人人心歸」樂府句》:「誠感人心心乃歸,君臣末世自乖離。豈知人感天方感,淚灑香山諷諭詩。」詩言志,張之洞此時以詩表達對朝廷政策沒有順人心的痛心,對皇親國戚胡作非為、倒行逆施、排擠漢人終於導致「君臣乖離」的憤懣。


張之洞強忍病痛折磨,寫好遺折,做最後一次進諫:「當此國步維艱,外患日棘,民窮財盡,百廢待興,朝廷方宵旰憂勤,預備立憲,但能自強不息,終可轉危為安……」其赤誠之心,日月可鑒。


為官之胸懷:擔當


在張之洞看來,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身為官,就要有作為。1867年7月,張之洞奉旨充浙江鄉試副主考,主持浙江鄉試。

自清初以來,科場作弊大案就時有發生。張之洞上任後,一反科場舊習,嚴格追究敷衍者,不辭辛苦選人才。為防止弊端,他恪盡職守,「最勤於搜遺,得人甚多」。不拘於文字格式,而專以真才實學取人,使不少「不合場規文律」者脫穎而出。


張之洞所處時代,正是中國社會從傳統向近代轉型的大變革時代,所謂「千古未有之變局」,內憂與外患交加,危機與生機並存。作為傳統的官僚士大夫,他不僅是一位國學大師,而且也是一個志氣過人、膽氣超人、才氣高人的改革者。


《清史稿·張之洞列傳》說張之洞「蒞官所至,必有興作」,而且「務宏大」。他在激進與保守之間尋求一條穩健的改革之路。為廣興實業,增強國力,張之洞可謂絞盡腦汁,不留餘力。抓工業,他創辦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和紡織四局,主持、督辦修築蘆漢鐵路、粵漢鐵路、川漢鐵路;抓教育,他開辦實業學堂並籌劃廢除科舉制;抓軍事,他編練新軍,建設一支以鐵甲艦船裝備起來的新式海軍,加速了中國軍事工業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進程;抓經濟,他發行彩票、開鑄銀圓;抓國防,他維護民族利益、抵禦外侮的愛國主張與振興中華實業的政績,在客觀上於民族和國家既有利,更有功……

張之洞:對上不行賄,對下不攤派


這些都是「當驚世界殊」的大事和開風氣之先之新事。張之洞從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成為近代中國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也順應了時代的先聲,符合中國人民求強求富的抉擇。


張之洞所做的這一切,用兩個字來形容,就叫作「開放」。在一個人存政興、人亡政息的年代,張之洞全然以他個人的能量使得地處內地、經濟封閉保守的武漢擁有它生平最大的一次飛躍。毛澤東在講到中國的重工業時,曾特別提到,不能忘記張之洞。


「應省之事必須省,應辦之事必須辦,應用之財必須用。」這是張之洞求真務實的鮮明特點。無論是地方治理,還是大興洋務,他敢為人先,政績昭然,口碑在民。「天下艱巨之事,成效則俟之於天,立志則操之在己。志定力堅,自有成效可觀。」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千難不懼,萬險不辭,無不展示了他超凡的意志、超前的觀念、超人的政績。這正是張之洞思想性格、為官品格中最為光彩的一筆。


為官之境界:善任

張之洞一貫主張「任人者治」「凡百政事,竭須得人」。他任用部屬的首要標準,是人品、才氣、氣節。他的聚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能、護才之膽,常令幕僚欽佩不已。


無論在哪個世紀,人才都是最寶貴的。為了廣攬人才,發展山西洋務實業,張之洞令人印製了一份題為《延訪洋務人才啟》的招聘啟事,明確提出了他的觀點:洋務為當務之急;以商務為體,兵戰為用。這則啟事發布後,引起了朝野上下廣泛關注,各省洋務人才更是聞訊而至。


張之洞在廣攬人才的初期,積累了豐富的用人經驗,形成了高超的馭人之術。在用人問題上,張之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1880年2月,他在《邊防實效全在得人折》中指出,「破格勿計年資,勿泥成例,奇傑之才不拘文武,艱巨之任不限疏戚」,「南船北馬各用所長」。這些觀點,可以說是張之洞用人實踐的總結。

張之洞:對上不行賄,對下不攤派



古語云:「能領兵者,謂之將也;能將將者,謂之帥也。」張之洞無疑是後者。


為政之道,任人為先;選人之道,打贏為本。1884年5月,張之洞署理兩廣總督,統籌前線軍事。危急關頭,他力排眾謗,大膽起用具有軍事奇才的愛國老將馮子材。


此時,馮子材已近古稀之年。以前有人建議李鴻章起用馮赴越作戰,李鴻章以其年老力衰未允。可張之洞認為:「馮雖老,聞未衰;舊部多,成軍易;由欽往,到越速;在越久,水土習;用土人,補遣便。將才難得,節取用之。」


勇士之風總是在最「吃緊」處擔當,英雄本色總是在最「要緊」處彰顯。1885年3月24年,馮子材率軍在鎮南關擊敗法國侵略者,進而攻克諒山等地,不僅扭轉了中法戰爭的局勢,而且還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是19世紀中國對外戰爭中空前絕後的一次重大勝利。張之洞稱「自中國與西洋交涉,數百年以來,未有如此大勝者」,可謂「言不為過,前無先例」。


張之洞用人不拘一格,不避嫌怨,幕中收納了一批奇才怪傑。他主張用人宜破格,提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才能讓人才盡心儘力,發揮最大潛能。「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張之洞一生保薦人才300餘名,其中不乏在清末民初的政治界、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的人士。


張之洞「無台無閣,無湘無淮」,不分派系,不分畛域,唯才是舉,力求道合。時至今日,張之洞選人用人的膽識和方略,仍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鑒。


為官之本色:清廉


張之洞是一個有操守的封建士大夫。他以身作則,保持清廉,還要求各級官員不要接受屬吏的饋贈。這樣,「於陋規少一分沾潤,自必於公事少一分通融」,做到公事公辦,不徇私情。


在無官不貪、無吏不肥的晚清官場,清正廉潔的張之洞,可謂鳳毛麟角。當時,湖廣一帶流傳著一個歇後語:「張之洞當皮箱過年——習以為常。」


更令人敬佩的是,這位封疆大吏以不惜花巨資建學校、工廠和其他設施著稱於世,但他絕不利用權勢撈錢張之洞「所到各省,從不用門丁,不收門包,不收饋贈禮物」。張之洞督粵時,時逢五十壽辰,為拒絕生日壽禮,他緊閉轅門,不納賀客。廣東海關依慣例每月送三千兩規費給總督,他將此款按月存入善後局,用於修建廣雅書院及救濟災民。中華名硯端溪硯停產多年,他支持商人何昆玉開採,收效頗豐。他調任湖北後,商人「寄十方至鄂」,張之洞付「時價每方二十金」。暫署兩江總督時,「有道員私獻商人金二十萬為壽,請開礦海州」,張之洞不為所動,反將這名道員「立劾罷之」。他熱衷留學教育,經他手派出的公費生無數,但自己的兒子留學,卻堅持「自備資斧,不領薪水」。


張之洞一生對上不行賄,對下不攤派。歷任兩廣、湖廣總督二十餘年,經手的銀子數千萬,筆筆有交代,款款有著落,自己不取分文,雖然總有人指責和彈劾他「糜費巨款」,但指不出他有「中飽私囊」的任何事實。在即將坍塌的末世王朝,這是極為罕見的。


《清史稿》記載,張之洞「任疆寄數十年,及卒,家不增一畝雲」,連他的喪事,也是靠門人幕僚送的「賻儀」辦下來的。在漢口傳教的英國人楊格非曾寫道:「張之洞在中國官吏中是一個少有的人才。他不愛財,在這個帝國中他本可以是個大富翁,但事實上他卻是個窮人。財富進了他的衙門,都用在公共事業和公共福利上。」


一個人只有從內到外散發出高山仰止的迷人風範,才能穿越千古,令人仰慕。張之洞是個好官,做官當如張之洞。


來源:2015年2月上《領導科學》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那礙白雲飛?


上下五千年


薦語:惜秦皇漢武,嘆唐宗宋祖,觀沙場熱血,品士子風流,大美中國,以史為鑒!


國學堂精選


薦語: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晚明小品,清人筆記……千里江山憑誰有,錦繡文章藏丘壑!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朝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清末愛國愛教典範:回族抗日英雄左寶貴
清朝史上嘉慶皇帝統治時期的最大敗筆是什麼?
孔尚任被康熙皇帝罷官是因為桃花扇嗎
我們的價值觀:鄂溫克民族英雄多拉爾·海蘭察
李秀成勸曾國藩當皇帝,曾國藩寫了一行字

TAG:清朝那些事兒 |

您可能感興趣

張之洞臨終前向朝廷諫言,載灃卻不以為然的說:不怕,我手裡有兵
張之洞《權經》:手段不可不用,又不可濫用
慈禧對張之洞所贈並不值錢的寶物終日不離,原因竟如此荒唐可笑!
張之洞,早年清流主將,無人與之爭鋒,暮年才盡,卻被袁世凱譏笑
「光緒」被慈禧囚禁後莫名出現在民間,隨後前往找尋張之洞,張之洞:來人,斬了他!
慈禧下一詔令,張之洞公然抗旨不遵,慈禧不怒反贊:幹得漂亮
張之洞是晚清名臣,兩個兒子當了漢奸,他們的結局如何?
張之洞:真正聰明的人,堅持人生「三不爭」,更能笑到最後!
張之洞睡覺有一個怪毛病,下屬官員不它告到慈禧那裡,慈禧說:「罷了。」
張之洞睡覺有1怪癖,下屬官員紛紛上書彈劾,慈禧:罷了,隨他吧
戊戌政變後光緒逃到了武昌,張之洞不僅沒接待,還將其斬殺?
慈禧最愛之寶,張之洞所送,睡前必玩,價值上億,現流失在美國!
他是張之洞的得力幹將,武昌起義後躲在床底被找出來推上總督之位
這是清朝軍機處的圖片,看著不起眼,因這條規定連張之洞不敢進
張之洞為何不敢擅入軍機處?搞不好人頭落地
從康有為對李鴻章、張之洞的態度來看,他怎麼折騰也成不了大氣候
張之洞有個怪癖,官員們苦不堪言紛紛上奏彈劾,慈禧卻連升他四級
老人對少年喊「聖上」,眾人聽後忙送禮,張之洞見到後直接斬立決
張之洞送給慈禧一件寶物,睡覺時總要放在床邊,死後下落不明
千古絕對:張之洞出上聯為難梁啟超,梁啟超巧對下聯征服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