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提到咱們的近代史,總是無法繞開削弱滿清統治力量的太平天國運動。從1851年金田起義伊始差不多堅持了整整14年,先後縱橫17個省份,聲勢浩大,轟轟烈烈,其中也是能人輩出。今天小布要介紹的這個人物,也是縱橫沙場的行家裡手,但卻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被洪秀全猜忌,不得已投降滿清,這個人便是韋俊。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韋俊,又名韋志俊。出生於1827年,廣西桂平金田人,有說是壯族,一說是漢族客家人。他的哥哥便是北王韋昌輝,而韋俊在家中排行第十二,所以有人跟他叫做「韋十二」。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韋昌輝年少聰穎,頗有家資,但是沒有功名在身,在當地沒有勢力,便受到鄉紳和官府的欺負訛詐,正好此時馮雲山在此傳教,韋昌輝向馮雲山獻出家私,加入拜上帝會,包括韋俊在內的韋家人也都悉數加入,韋家也成為當地拜上帝會的據點,在韋家的傾囊資助下,洪秀全等人的金田起義才得以成功。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永安建制時,韋昌輝被封為北王六千歲,時年24歲的韋俊也緊隨哥哥其後,一起衝鋒陷陣,表現不俗。曾經擔任先鋒,一克武昌。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為了鞏固根基發動北伐和西征。韋俊便跟隨秦日綱和石達開一路西進,韋俊因為是諸王的兄弟,而被稱為國宗,而且韋國宗的地位在丞相之上,又因為其能征善戰,而顯赫一時。韋俊在黃州擊敗清軍,湖廣總督吳文榮投水自殺。1854年5月,韋俊包圍武昌,部下陳玉成率領五百敢死隊爬上了城牆,打開城門,韋俊第二次攻克武昌。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秦日綱和韋俊等人被東王楊秀清召回天京。而此時湘軍崛起,勢不可擋,在岳州之戰擊斃太平軍的飛將軍,老將曾天養。而此時防守武昌的太平軍只有兩萬多人,清軍勢大,守將石風魁和黃再興擅自將軍隊從武昌漢陽撤出自保,被東王楊秀清斬殺。燕王秦日綱和韋俊和士氣正旺的湘軍決戰於湖北田家鎮,雖然秦日綱和韋俊在此戰中表現可圈可點,但太平軍水軍全軍覆沒,秦日綱也被東王楊秀清割除王爵,二人因此不和。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正當太平軍西征軍危急存亡的緊急關頭,翼王石達開率兵來援。湖口、九江之戰,湘軍水師幾乎全滅,曾國藩差點跳水殉國,最後在馬弁的幫助下在亂軍中得以脫身。1855年正月,韋俊和秦日綱合圍武昌城下,經過十天較量,韋俊第三次攻克武昌。此時石達開率領西征軍的主力進入江西和湘軍決戰,將武昌的城防交給韋俊。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1856年湘軍創始人之一的羅澤南想趁著防務空虛輕取武昌,又不把年輕的韋俊放在眼中,而韋俊利用示弱和驕敵之計,引誘羅澤南親臨陣前指揮,計策奏效後開炮擊中羅澤南,第二天羅澤南便傷重離世,湘軍士氣跌入谷底,武昌解圍。而此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西征勝利在望,圍困天京的江南江北大營都被摧毀,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但是領導階層爭權奪勢,只知享樂,不思進取,甚至內部傾軋,致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而這個轉折點便是天京韋楊之變。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東王楊秀清想奪權,便借著天父上身的機會,要求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而早就對楊秀清不滿的洪秀全從西邊戰線,密令韋昌輝、石達開和秦日綱回京辦事。北王韋昌輝和秦日綱星夜趕到,帶兵包圍東王府,不分男女老幼,將東王府上下2000人殺得雞犬不留。楊秀清的部下也遭遇不測,韋昌輝和秦日綱趁機報復政敵,誣陷他們是楊秀清團伙將其滅門。而石達開得知濫殺無辜後,前去阻止。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但此時韋昌輝也想殺石達開,獨攬大權,結果石達開得信逃走,但是留在天京的家眷全部被義弟韋昌輝殺害。石達開要求洪秀全處置韋昌輝,而洪秀全為了讓韋昌輝清理楊秀清的部下,默許的韋昌輝的濫殺行為。但是很快事態難以控制,洪秀全下詔命令韋昌輝放下屠刀,但韋昌輝狼子野心,於是出兵圍攻天王府,最後在洪宣嬌和石達開的大軍壓境下,韋昌輝被捕。為了殺人滅口,31歲的韋昌輝被五馬分屍。此時韋俊得知消息後,棄守武昌,回天京負荊請罪。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而石達開知道此時和韋俊無關,便勸說洪秀全重用韋俊。而此時罹患疑心病的洪秀全不再相信任何人,包括石達開。不久,石達開被逼帶領十萬精銳出走。洪秀全為了穩定人心,大肆封王,最後多達2700多人,而且分封陳玉成、李秀成、蒙得恩、李世賢和韋俊為主將。其他四人都是王爵,只有後軍主將韋俊,是國宗,這讓韋俊沒有安全感。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他哥哥韋昌輝在天京變亂之時,大殺四方,得罪不少臣工,雖然韋昌輝伏誅,但人們把怨恨集中在韋俊身上。舊日的部下陳玉成不僅當了他的上司,還因為小事和他生隙。而借刀殺人的洪秀全,此時又為楊秀清平反,並且重用其弟楊輔清。雖然楊輔清沒什麼本事還被封為輔王,但韋俊為了和楊家冰釋前嫌多次救楊輔清於危難之中,而楊輔清不領情,還要謀害韋俊。韋俊害怕夜長夢多,被洪秀全所害。掛印歸隱,很容易就會被衙役捕捉正法,一不做二不休,於是韋俊先下手為強,當了叛徒,帶領部下投降滿清。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但是半路上部下不買賬,很多軍隊回到太平天國。韋俊萬不得已,只能帶著少量的親兵衛隊投降滿清,成為投降滿清的第一人。而滿清雖然對其恨之入骨,但為了招降太平天國將領,便讓韋俊做了表率,將其優待。將其安排在湘軍胡林翼部下,而胡林翼和被韋俊擊斃的羅澤南是莫逆之交,雖然胡林翼不能動韋俊,但也沒少給韋俊小鞋穿,再加上韋俊是北王韋昌輝胞弟這個身份,所以曾國藩等人對其不信任,到最後韋俊也只是個三品的參將。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1861年,在安慶會戰的時候,韋俊扼守安慶的門戶樅陽,致使英王陳玉成在此役中彈盡糧絕,敗北逃走。韋俊為滿清立下幾個戰功,後來天京被攻破後,韋俊遭到猜忌,而被奪取兵權,心灰意懶的韋俊辭官不做,想落葉歸根,回歸鄉里。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不想回到家鄉的韋俊卻遭到了家鄉人民的唾棄,當初跟他一起出去闖蕩的年輕人都戰死沙場了,只有他一個人回來,還當了滿清的大官,雖然辭官不做,但還是難逃叛徒之名。雖然他想出錢為老家金田百姓造橋修路,但還是被老百姓拒絕。還罵他是反骨韋十二,即便是1884年,韋俊在安徽宣城去世之後,在金田老家,他的罵名仍是不斷。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湘軍士兵蠟像


1914年,當地百姓重建螞蝗石橋碑的時候,還不肯放過死去三十年的韋俊,並且在石碑上刻下了:「金田韋某降清歸里,頗以金錢施舟梁悅人,購運徑尺余柳杉,將易梁,里人拒弗受。」這樣的話,歷史學家羅爾綱在1942年調查金田起義的事迹時,還聽到有人罵韋俊是「反骨韋十二」這樣的話。

太平天國倖存的猛將,為自保投降滿清,被鄉親罵作叛徒,下場凄涼

縱觀韋俊一生,頗為傳奇,有能力卻不被洪秀全重用提攜。被自己的哥哥連累,同事們大都想取其性命,即便投降滿清,還是被人家忌憚猜疑不得重用。甘當滿清鷹犬,立下戰功不少,卻只是個三品的參將。晚年想回家光耀門楣,結果被老鄉百姓當做叛徒唾罵半生,最後客死他鄉,不能落葉歸根。死後幾十年提到他的名字還被老鄉唾棄謾罵。韋俊這個人雖然倖存,卻不幸運,雖有能力但決策錯誤,終究還是悲劇收尾,令人嘆息。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被宋江坑上梁山的大富翁,暗器高手,戰績少但排名高,善終被封侯
她是禍國殃民的太后親妹,兒子貴為皇帝,自己很難相認,遺憾離世
最窩囊的山大王,用二十兩黃金娶媳婦被嫌棄,被拍成香港喜劇電影
水泊梁山中謎一樣的高手,深藏不露,豪強惡霸出身,李逵懼他三分

TAG:布衣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史上最倒霉的叛徒,投降還沒有三天,就被自己人包圍了!
姜維投降鍾會,被罵作叛徒,為何後來卻被平反了?
待遇最好的叛徒,投降遼國後,仍得宋朝皇帝青睞,他死後兩國發喪
歷史上下場最好的叛徒,成為敵國丞相和太后搞曖昧,死後葬入皇陵
闡教有一叛徒,法力平平,被俘後卻殺不死,後轉投佛教,被封為佛
此人是民國最大的叛徒,誰得勢就去投靠,最終被結拜兄弟活埋
他本是彭德懷的愛將,卻被叛徒行刺遇難,兇手被抓後身份轟動全國
英國叛徒惹怒曾經的戰友,趁其不備被打死,真相大白後卻讓眾人流淚
最倒霉的叛徒,叛變僅1天,便和敵主力全部被圍,3天後被活捉
他被叛徒獻給清廷,卻拒絕與順治見面,寧死不降
他是開國中將,離奇死亡後還被誣陷為叛徒,周總理親自為其叫屈
歷史上最值得同情的5個叛徒,雖然背叛國家,但是讓人恨不起來
一大將兩次叛變投敵,最終死於叛徒之手,滿清6大親王都被他打敗
古代最讓人同情的四個叛徒,雖背叛了祖國,卻無人罵他們!
眼見敵人逼近,身負重傷的將軍躲在樹後,卻因叛徒一句話躲過大劫
1場沒打就諷刺濃眉!是的,蔡恩宣布新決定,但也準備好當叛徒
他是太平軍早期叛徒之一,若東王沒有查出,太平天國只能存在一年
她嫁叛徒之子,被康熙幽禁,生母只是一庶妃,卻是金庸筆下的名人
這個人是明朝最後火種,卻最終死於一叛徒之手,叛徒至今遭人唾罵
他是太平天國的叛徒,曾協助清軍鎮壓太平軍,最終孤死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