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我的家鄉周口地區,位於華北平原腹地,盛產小麥,飲食基本以麵食為主,尤其是小麥面做的饃,一日三餐,都離不開。

劉箮 文、圖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老家的麥田

生於斯長於斯的我,親眼看著一粒麥子是如何碾成粉,再做成一鍋麥香濃郁的饅頭,這個過程,無論走多遠都不會忘記。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麥田的小路


農曆小滿前後,麥子收穫存進囤穴,等需要磨面時,再舀出來淘洗。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盛麥子的囤穴


?


十幾年前,村口的小河河水清澈,天氣晴好的時候,村民們把麥子裝上,帶上竹籃,用架子車拉到小河旁,在河裡淘洗麥子,然後在河邊找片空地,鋪上一條布單,晾曬淘洗好的麥子。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在水缸里淘洗麥子


小河蜿蜒流經十多個村莊,沿河而居的村民們幾乎都這樣淘洗麥子。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晾曬在單子上


現在,那條小河早已乾涸,村民們就各自想辦法淘洗麥子,有的用個大盆,有的用水缸,淘洗好後,晾在自家的院子或者房頂上。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攤成薄薄的一層


如果陽光很好的話,麥子一天就晒乾了。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淘洗過麥子的竹籃


仔細的人家還會把麥子再挑揀一番,確保沒有砂礫石子之類,就可以送到磨房磨面了。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翻撿麥子


面打回來,熱乎乎的,解開面袋口晾涼,做饃最重要的材料已經備齊了,只要有酵頭,隨時就可蒸饃。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磨好的麵粉


酵頭,以酒麴、麥麩、麵粉發酵晒乾而成,要做饃時,抓一把放盆里加水揉碎浸泡待用。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酵子


如不想要麩皮,可用濾網過濾,酵子水中加少量麵粉,攪勻,放置發酵。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攪拌成糊


看到盆裡面糊起泡,可繼續加入少量麵粉攪拌,如此幾次,再加入麵粉和成麵糰,等麵糰光滑,放到盆中自然發酵。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麵糊發酵起泡


也可直接用酵子水和面發酵,但不及反覆加入麵糊發酵再和面做的饃好吃。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酵頭


家常蒸饃,為了方便,往往不直接用酵子,而是把用酵子發好的面揪下拳頭大小的一塊,揉幾下成團,扔進麵缸,做下次蒸饃的「酵頭」,也叫「酵頭子」或「面頭子」。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把有些風乾的酵頭泡到水中


一鍋饃吃兩三天,等下次蒸饃時,酵頭放的已有點幹了,掰碎用水浸泡。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把酵頭掰碎


等酵頭充分泡軟泡碎,加入少量麵粉攪勻成糊,放置一夜,看到麵糊起泡,再加水加面和成團,讓其慢慢發酵。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盆里加面和發酵好的麵糊


溫暖的季節,麵糰可以自然發酵,記得要蓋嚴面盆,或者麵糰上蓋一條濕籠布,放置麵皮乾裂。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和面


寒冷的冬天,可用棉被覆蓋面盆,或者把面盆放進一個兌上熱水的盆,可加速麵糰發酵。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面和好等待發酵


大約半天時間,麵糰較之前變大蓬鬆,用筷子撥開看面呈蜂窩狀,面就發起來了,開始揉麵糰饃了。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發酵好的面


用酵頭髮的面,做饃時需要加鹼面,否則面會酸。鹼面加多少,憑經驗,加多了,饃黃,還有股鹼面味兒,加少了會酸。一般根據自家鍋的大小,一次和面和幾瓢,加多少鹼面,心裡都有數。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案板上放鹼面


案板上放好面撲和適量鹼面,端來面盆,把全部麵糰取出放在案板上,雙手用力揉面,揉的越久,吃起來才勁道。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揉面


大約20分鐘左右,面越揉越光,再把面揉成長條狀,切成方塊,再拿一塊團幾下,放到面盆里,做下次的酵頭用。


有時根據喜歡,可以做成包子,還可以做成糖包子,也就是糖三角,手巧的做個「燕子」、「小兔子」等,給孩子吃。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包子


而在過年時,家裡辦事時,比如喜宴上,把麵糰揉成條後可分劑,再一個個團成圓的,做成圓饃,又叫蒸饃,有時蒸饃上還點幾個紅點,非常喜慶。


麵糰做好後,拿來一個高粱桿做的鍋蓋,把麵糰一個個擺上去,再醒20分鐘左右。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團好的麵糰擺到鍋蓋上


醒面的同時,鍋里兌水,放上箅子,鋪上籠布,開始燒火。


等誰燒熱鍋里微微冒熱氣,把已經醒好成型的饃,有間隔的擺在箅子上,據有經驗的人說,挨個在饃上灑點水,蒸的饃更鬆軟一些,然後蓋上鍋蓋。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放到箅子上


根據饃的大小,大火燒20分鐘左右,鍋上冒出很大的蒸氣,再小火燒幾分鐘,停火後再捂一會,就可以出鍋了。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剛掀開鍋蓋的饃


熱騰騰的饃,又暄又甜,就著自家釀製的黃豆醬,那味道別提多好吃了,即便不配任何菜,僅僅是剛出鍋的透著小麥面天然清香的饃,大人小孩都能一氣兒吃上幾個。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饃加黃豆醬


如果蒸饃的火燒的比較大,擺在鍋邊的饃,會被鐵鍋烙的金黃,掰一塊吃,焦香又有嚼勁。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帶焦的饃吃起來更香


我們周口人愛吃饃,幾乎到了無饃不成飯的地步,而且吃法很豐富。


一天三頓飯,無論是什麼配菜,都不能沒有饃。即便吃頓麵條,灶膛下面也要熥一個饃,麵條好了,一個紅彤彤香噴噴的烤饃也燒好了,外焦里嫩,香軟可口。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熥饃


半大的孩子在外玩累了,回家到饃筐里拿塊饃,加一勺黃豆醬,就吃起來,這叫「拉剩饃」。


把一塊饃掰碎放碗里,撒上紅糖或者白糖,再兌入開水,就是一碗甜蜜香軟的「糖泡饃」。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焦里嫩香味十足


把饃切成片,在油鍋里炸一下,叫「炸饃」。切成小片,放油、蔥花熗鍋,接著下饃片翻炒,叫「炒饃」。


招待客人,無論吃什麼菜,主人都要準備一筐饃。只要是辦事的正規宴席,無論大小飯店,最後的主食也是饃。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母親做的柴鍋饃


在那些年,麥面都不夠吃的時候,有外來的討飯者到門前,主人家若能拿出一個半個麥面饃,就是很幸運的事了。


周口人在家離不開饃,在外更是離不開饃,他們把酵頭、麵粉帶在身邊,保證隨時能吃到帶著家鄉味的饃。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暄軟的饃,家鄉的味道


遠在他鄉的人,有時吃的不再是饃,而是一種鄉愁,一種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


離開家鄉快十年的我,思鄉情結愈來愈濃,最近也從老家帶了酵頭,也準備開始自己學著蒸饃,蒸一鍋帶著家鄉味的饃。

回家的路,不過是從麥子做成饃的距離



作者簡介


劉箮,河南沈丘人,現居北京,記憶深處是故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記 的精彩文章:

王立群自述十年講史路,感覺自己很幸運
河南人為啥這麼愛吃臘八蒜? | 豫記
攝影師苦守六天拍出的河南仙山,震撼!
探秘河南四大皇陵區:什麼樣的風水會被皇帝相中?
雞冠山下採藥人:挖百草、遇百禽、見廟磕響頭

TAG:豫記 |

您可能感興趣

又是一年麥黃時,當年吃生了芽的麥子的沉痛記憶,還有誰記得?
一片麥子造成的百萬車禍,這到底是誰的錯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麥子已經熟了,到了收割的季節,身在異鄉的遊子你們可曾想念家鄉?
窮人家的孩子,要活成一棵麥子。
致麥收:窮人家的孩子,要活成一棵麥子。
小伙從城裡回鄉收麥子收了一半就要走,說划不來!
又到了收麥子的時候,一場大雨過後,割麥子要帶上臉盆
麥子好課 | 一個女人過的好不好,看她的身材就知道
致麥收:窮人家的孩子,要活成一棵麥子
窮人家的孩子,要活成一棵麥子
他抬杠說麥子二月熟,結果五個人說不過,還把一老爺們抬哭了
麥子熟時,不要找我談對象!
又到麥子成熟時
致敬麥收:窮人家的孩子,要活成一棵麥子
那些越來越優秀的人,都是怎麼修鍊的?| 麥子好課
聶遠下地割麥子,網友笑稱回家又該敷面膜了!
13歲時把王嫂子家的麥子給收割了,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
「風吹佛爺背,有糧也不貴」!看看這麥子的價格,老農的話我信了
新的麥子將上市,那當前的麥價如何?後期走勢又會怎樣
雄安這裡的麥子地,用標記帶圈起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