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過分競爭會帶來什麼後果丨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過分競爭會帶來什麼後果?


孩子面對考試和排名很焦慮怎麼辦?


孩子不體諒人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不聽家長的話?

孩子長大後為什麼會變得冷漠、無法溝通?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後勁不足?


……


這位媽媽的教育理念,很值得參考。


有位大學老師看了昨天的推送後,想認識原作者。不過此文我是幾年前從網上轉來的,並不認識原作者。如果誰認識這位媽媽,請告知聯繫方式,謝謝!

4歲就認識兩千個字?!


雍蓮上幼兒園時,一次聽到旁邊一位家長用極其炫耀的語氣大聲地說:我兒子,四歲,現在已經會認兩千多個字了!


旁邊的家長們紛紛投出羨慕的目光,讚歎聲不絕:哇,好了不起啊!真聰明啊!天才啊!怎麼學的呀?!


我牽著雍蓮趕緊離開了!


路上雍蓮說:媽媽,我也想認字!

我樂了:你認字幹什麼?


雍蓮說:別人四歲就會認兩千個字了,媽媽!可我還不會呢!


我說:那又怎麼樣?你將來上了小學,自然也會認的啊,提前認會有什麼意義嗎?現在你最重要的任務是玩,不是認字哦!


這次談話很快結束了。帶給我的思考卻非常多!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孩子上一年級,就會三年級的英語了哦!我的孩子上三年級,就會五年級的數學了哦!

每次我看到家長們為此而高興歡呼的時候,就非常奇怪,很想去問一句:請問,這樣做,有特殊的意義嗎?將來到了那個年級,他自然就會了!幹嘛要提前呢?您們見過有初中生還不會小學知識的嗎?您們見過上了高中,還不會初中知識的嗎?非常少!到了那個年級,到了時候,他自然就會了!為什麼要拔苗呢?至於那位四歲就認識兩千個字的同學,到了小學,大家都認識幾千個字啦!自然的過程啊!


可以想像,四歲的大腦里,就裝了兩千多個字,孩子的大腦里還剩下多少想像力和創造空間呢?他的全部能量都被父母拿去背書了哦!從幼兒園,背到小學,再到中學,而且背的都是別人遲早都會的內容。真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啊!


不教雍蓮認字,不代表她不會認字。正因為沒有教她,所以她感覺很神秘,看到什麼字,都主動地問,但是呢,我又不告訴她,沒辦法,她就學會了自己查字典找字。雖然她認識的字很少,但每次看到不認識的字呢,就記下,回家查,玩得樂此不疲呢!後來她上了小學,寫作文,碰到不會寫的字,都是自己查字典,很少來問我。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中等小朋友


在雍蓮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經常教育她,要少競爭,多快樂,不要老想著當第一。所以,在六歲以下,她都過得比較悠閑,基本沒有學習壓力。


上小學以後,受環境的影響,她就很在意自己的成績和名次,經常為考試和分數焦慮。整個班級,乃至學校都是這樣一種競爭的氣氛,孩子自然就受到「熏陶」了。


有一次我問她:你為什麼老想得第一呢?


她回答我:每個人都想得第一呀,老師還會表揚。


我繼續說:那有幾個第一呢?


她睜大眼睛看著我,說:媽媽,這你都不知道嗎?第一當然只有一個人!


我說:哦,只有一個!那這麼多人,去追求這唯一的一個名額,絕大部分人都要失敗哦!你幹嘛要參加這種非常容易失敗的競爭呢?


她可能一時沒有明白過來,望著我沒回答!


我繼續說:其實第二、第三、第四,甚至第十、二十,都很好啊!


她說:不可能吧!二十名,你也喜歡?!好靠後呀!


我說:我就喜歡啊!我就喜歡「中等小朋友」!


她說:那,什麼是「中等小朋友」?


我說:中等小朋友就是成績中等、表現中等、也不那麼突出、很平凡的小朋友啊!


她說:不可能!媽媽,別人媽媽都喜歡自己的孩子考第一哦。你怎麼可能喜歡中等小朋友呢?!


我說:那是別人的媽媽啊!我這個媽媽就喜歡中等小朋友。因為媽媽小時候就是一個中等小朋友,我自己都不突出,有什麼資格要求你呢?而且我真的很喜歡中等小朋友。


雍蓮笑了!說:原來你喜歡中等小朋友啊!


我也笑了:是!你以後就當中等小朋友吧!而且你看,即便你得了全班第一,全年級呢?有沒有人比你更優秀?


她點頭說:有!肯定有!


我又問:如果你得了全年級第一,全校有沒有人比你更優秀呢?


她點頭說:有!


我又問:那如果你得了全校第一,其他學校有沒有人比你更優秀呢?


她說:那肯定有啦!


我說:山外有山,人外還有人,沒有絕對和永遠的第一的!如果得了第一名當然好,為你高興!但是,不能刻意地去拚命追求。如果你得了,我為你高興,真的!如果沒有得,我也非常滿足,因為我就最喜歡中等小朋友了!


後來無論幹什麼事情,我都反覆提出「中等小朋友」的概念,她慢慢接受了,就沒有太大的競爭壓力了。因為沒有壓力,所以更容易發揮,非常放鬆。對考試和名次的焦慮基本沒有了!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把自己的願望和追求加給他,讓他背負著重重的願望前進,也許我們這一生有很多遺憾,有很多不滿,有很多失敗,那是我們的人生,不能希望孩子成為升級版的自己,去完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家長可以觀察他,然後可以適當地影響,調整,但實際上,你是無法去完全掌控他的。


我聽很多家長平時會抱怨:我的孩子吃得少,或者學習不好,或者某方面比別人差,很多抱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抱怨呢?因為他希望孩子按照他的標準來生長,按照他的觀點來生活。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幹什麼都要比別人強些。也許孩子吃的少,因為人家就飯量小,不想吃;人家睡得少,就是因為人家精力好,為什麼要跟別人統一呢?每個生命體的個性都是不同的!


有些家長呢,就非要按照我的來。因為我是你的媽,我就是上帝。你必須聽我的。我想答應你,就答應你,我想懲罰你,就懲罰你。我想赦免你,就是赦免你。我們自己想想,如果身邊有這樣一個人,我們自己喜歡嗎?


自己能夠去做到,才能要求孩子做到。比如要求孩子比別的孩子強,很多家長,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從生下來就比別的孩子強,比別的孩子聽話。長大了呢,會十八般武藝,比別的孩子優秀。


我就很奇怪,很多家長抱怨這個問題。我就跑去問這個家長:你做到了嗎?你比別人優秀嗎?你小時候愛玩不愛玩?你小時候就比別人要優秀嗎?你小時候會做奧數,會寫作文,會英語,會跳舞,會畫畫嗎?如果說,你都做不到,你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做到?


很多家長會回答:因為我希望他比我強啊!那麼,他憑什麼要比你強呢?一樣都是人!憑什麼要把你的人生觀點和價值觀都強加給他呢?你做不到的,你希望他做到。你在這個世間不夠優秀的,你希望他來完成你的願望。憑什麼?他有他的自己人生。


什麼心態呢?貪。貪這個孩子比別的孩子優秀,表現好。他並不考慮孩子真正的需要,他只考慮自己的需要。他比別的優秀,我開心呀。多好啊。你看我養的孩子,比別人強!包括咱們養素寶寶,希望素寶寶比其他孩子優秀,他就不能哭,不能鬧,不能生病。憑什麼呢?難道素寶寶都是機器人?不能生病嗎!?可是機器人也有壞了修的時候哦!


我曾經問過一些家長,我說,你讓孩子學的這個東西,你會嗎?他說我不會,正是我不會,所以我要求孩子學會,比我強啊。


又是這個觀點!


我又問他,你知道學會這個東西有多辛苦、有多難嗎?


回答說:不知道。


所以,很多家長自己沒有去體驗,不知道有多麼難,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學習過多的東西。反正下個命令,你去學吧,比如鋼琴,如果不熱愛,就非常枯燥,坐在那裡一彈幾個小時;比如舞蹈,如果孩子不熱愛,就很疼,練習基本功很疼。比如畫畫,如果孩子不熱愛,坐在那裡就是痛苦。在這種痛苦裡,孩子還怎麼可能培養出樂觀、快樂、積極的心態呢?


雍蓮學游泳的時候,我就告訴過她:我不會,可能有點難。你要學可以,要準備吃苦,而且我沒有經驗給你,因為我自己不會。她還是決定要去學,我讓她去了。她學會後,我基本是天天佩服她、讚歎她。太厲害了。在其他的愛好上,她願意去嘗試,就去,不願意就算了。因為我自己學得也不好。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最後一個蘋果


家裡經常都有吃不完的零食、各類水果,這是現代很多孩子的生活環境。


每次家裡買回來好吃的,我都會跟雍蓮分,一人一半。如果有其他人在,還得多分幾份。


如果剩下最後一個蘋果或者好吃的,我一定會跟她分成兩份了,一人一半地吃掉。


遇到特別好吃的東西,我還會跟她搶,吃完自己的一半,還要求吃她的。雍蓮為此很苦惱。


有一次她問我:「媽媽,你看,別人的爸爸媽媽,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自己的孩子,你為什麼要跟我分呢?還要搶我的東西吃呢?」


我回答她:「因為媽媽也是人啊,我也喜歡吃好吃的東西啊。你是我的孩子,你為什麼不能孝順我,把東西都給我吃呢?」


雍蓮無語了。


漸漸的,她就習慣了。習慣有吃的東西,不再是她一個人的了,習慣了所有的物資並不是為她一個人準備的。其實雍蓮不知道,我根本不愛吃零食。如果不是跟她搶東西吃,平時我從來不吃零食和水果。


孩子,我愛你,我比任何人都愛你,我卻不能告訴你。


雍蓮有段時間很黏我,經常在我最忙的時候,要我陪她。只要我有時間,我盡量滿足她的要求。但是,仍然有無法滿足的時候,她忙的時候,就很好;她閑的時候,無法去面對孤獨,不會安排自己的時間。


她也有最忙的時候,比如她看書,或者她做手工、畫畫的時候,就特別不喜歡別人打擾。


我專門等到她最忙的時候,最不希望別人打擾的時候,去找她。


我賴在她的房間里,說:「我好寂寞啊!你來陪陪我,好嗎?」


雍蓮說:「你是媽媽耶,你也有寂寞的時候啊?」


我說:「當然了,我是媽媽,又不是機器人。我當然有情感了,我也有寂寞,需要你陪的時候啊!」


雍蓮就放下手頭的事情來陪我,但是我不滿足,一直纏著她。


她說:「媽媽,你能不能先去干點別的,比如看會書,看會電視,我做事情後,來陪您呢?」


我就在她的床上打滾:「不行,不行,我現在就要人陪,馬上。」


雍蓮說:「你這麼不體諒別人呀?」


我說:「是嗎?我不體諒你,那麼,在媽媽忙的時候,你有沒有體諒我呢?」


雍蓮就笑了。


當然,一次教育是不可能起到很明顯效果的。我後來又如此這樣折磨了她幾次。她感同身受,就理解了。


我又告訴她,其實,人的一生,是不可能時時刻刻,永遠有人陪伴的。要學會一個人去接受享受孤獨,要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


她不可能馬上領會這句話的意義。但是後來,她在我很忙的時候,就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等我忙完了,再一起聊天等等。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執行是個問題


作為媽媽,經常跟其他媽媽聊天交流,常見的問題里,有一個吃零食的問題,每次聊到這個問題,我都說:我們家很簡單,零食可以隨便,買零食也不限制量,不限制種類,只限制一點,必須吃好正餐才享受這個待遇。如果不好好吃飯,我就會沒收所有的零食,而且很長時間都不會供應了。其實,只要好好吃飯,就不會吃太多零食。


其他媽媽聽到這個方法,都說好,接著馬上就搖頭,說:在我們家,無法實行。


我問:「為什麼?」


最多的一種原因是:孩子不聽話,我的話他根本不聽,規定了,白規定。


現代社會的教育事業很發達,我們可以輕易地從各種渠道,學到很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好的教育方式,但是,這些方法學到後,能不能在家裡嚴格地執行,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如果無法執行,再好的辦法,都是紙上談兵。為什麼不能執行?孩子為什麼不聽家長的話?其實很簡單:因為家長與孩子之間失去了最基本的一樣東西:信任。孩子不相信家長,家長說的話,就如同虛設。


吃零食的小規定,可以執行,是因為雍蓮知道,如果她不遵守規定,不好好吃正餐,我就會把所有的零食沒收,甚至會很長時間都不再供應。這不是說著玩的,我真的會這麼做!而相反,如果她好好吃飯,每天都可以吃到適量的零食。這很划算,孩子當然願意執行了!


從雍蓮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執行一個標準:只要是我答應她的事情,無論是大事情,還是小事情,哪怕只是答應她陪她去散步,或者陪她去買一件文具,或者是下雨天送她去游泳,或者是下雪天把雪搬回家來玩,等等等等,無論這件事情多麼小,多麼傻,多麼難,我都做到了!如果做不到,我絕對不開口答應她,會直接向她解釋,我實在是辦不到,辦不到的原因是什麼。


從來沒有隨便答應她一個要求、事後又否認、或者做不到的情況。偶爾出現過幾次,實在是情況特殊,無法完成,還是徵求了她的同意,就把答應的事情取消了。在鐵的紀律下,我和她之間的規定,不僅僅在約束她,也在嚴格地約束著我。要求她做到的事情,我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某個時間睡覺,某個行為習慣等等,這就是平等原則。如果不平等,規則只用來約束孩子,不約束家長,是不可能執行的!


同時,如果是她做錯了,我一定會先告訴她哪裡錯了,如果反覆犯錯,就一定會有懲罰。懲罰也是嚴格執行的。只要這個懲罰,我已經規定了,那麼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會執行。哪怕很心疼,哪怕陪著她熬完整個懲罰過程,再給她一個擁抱,但是,我不會取消懲罰。


我們作為家長,說出來的每句話,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經過思考,都要謹慎,一旦出口,就必須嚴格執行。不能說這會兒自己高興,就放鬆了約束,等會兒自己不高興了,就嚴格地懲罰孩子,隨著自己的性子來的結果是:孩子不相信不尊重家長了!孩子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哦!


孩子的心是最純潔的,他對家長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但是,我們不能濫用這種信任,透支信任,以後再想他聽話,就困難了。和孩子之間建立信任基礎,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進入孩子的世界


很多媽媽看上去整天都跟孩子在一起,整天都在帶孩子,非常辛苦,但是卻沒有進入孩子的世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干我的,你玩你的。試想:有沒有陪過孩子去做看上去很幼稚和愚蠢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愛玩那個東西,為什麼要有這樣那樣的種種行為,不理解孩子。


比如家長會抱怨孩子愛玩某個東西,迷戀某個看上去很幼稚的事情。當你無法理解孩子的時候,你照著他的遊戲去玩玩,離開你的大人世界,到達孩子世界看看,你陪他玩,然後,你會發現在裡面發現樂趣,會理解孩子為什麼如此,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雍蓮有段時間愛看螞蟻,我剛開始也覺得挺無聊的。後來,我開始陪她看,觀察螞蟻如何搬食物、如何傳遞信息等,我才發現,真好玩啊!螞蟻真聰明啊!每天我們兩個人就在小區路邊喂螞蟻,給螞蟻三皈依,路過的人都笑我這個媽媽太無聊,不正經。可是,我真的覺得好開心啊!原來觀察螞蟻這麼好玩!後來,在引導下,雍蓮學習了很多動物的習性,了解並記住了豐富的知識,她發現很多動物都跟人類一樣,有語言,有感情,到現在,她也知道了,如果不好好修行,就有可能變成動物,沒有智慧,難以出離了。


很多家長,看上去為了孩子好,實際上,並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比如為了工作,丟下孩子不管;包括為了修行,丟下孩子不管。自以為是地去養孩子。實際上呢,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用自己的觀點、看法去養孩子,從沒有考慮過孩子的真正的需要。很多家長為了賺錢,離開孩子等等。但是其實孩子根本不需要錢。是家長需要。打著為孩子創造更好生活的旗號,其實孩子更好的生活,是什麼呢?孩子覺得更好的生活,就是父母的陪伴和愛!而不是給他更多的物質和金錢。


包括咱們修行也是。口口聲聲要拜懺消業障,要給孩子積累福報,如果咱們連家庭、子女都照顧不好,就是在空中建閣樓。


那麼,是不是媽媽就不工作了呢?不修行了呢?是不是說家長什麼都不幹,一天到晚地陪伴孩子,不是。每天都抽出時間,到孩子的世界裡去玩一玩,看看。


孩子有一個情感需求期。在這個期間,他會反覆地向你靠攏,向你提出情感需要。他的心門是打開的。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管不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那麼將來這個孩子的情感之門,就會向你關上。


所以,很多家長都說,孩子長大了,為什麼這麼冷漠?為什麼我想跟他溝通,聊會天,他不願意……為什麼不願意?人家需要你的時候,你給予人家了嗎?為什麼人家冷漠?為什麼人家的心門不向你打開?人家曾經打開了,需要你的時候,等待你的時候,你是怎麼對待他的呢?


一次晚上路過小區花壇,聽到一個孩子哭,走過去一看,十五歲的孩子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母親在一旁抹眼淚,孩子邊哭邊說:你那叫愛我嗎?你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一年到頭,都不在家,就春節回來,給點錢,買兩件衣服,這叫愛我嗎?你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


母親很委屈,也哭了,說:我也是為了你,才出去打工,賺錢。都是為了你!


看到這一幕,我非常辛酸。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以為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在賺錢,為了孩子擁有更多更好的物質,實際上,卻是錯誤的!是我們喜歡物質,覺得錢可以帶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這些。


我們為了工作奮鬥,為了事業拚命,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做出的種種事情,卻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的,我們愛錢,想換大房子,我們愛得第一,我們愛虛榮等等,說起來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擁有更好的條件,實際上是按照自己內心的貪慾去追求了,孩子需要的真正的幸福,是心靈的滿足,被我們忽略了!


也有人會說孩子不聽話,不孝順,是惡緣。拿惡緣來開脫。咱們在這個世間,什麼不順的,都是惡緣。但惡緣也是我們自己曾經的造作,更要去安心承受,用心觀察,通過好好的相處和做功課去化解。不能說一句惡緣就開脫了,不關我的事,不去管了。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選擇朋友很重要!


雍蓮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個同學Y,Y同學長得甜美可愛,表現優良,深受老師的喜歡,經常被老師帶著去參加很多演出。


Y同學經常來家裡找雍蓮玩,剛開始還挺好的。後來我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Y同學很愛攀比,愛說謊,只要是她想得到的東西,她想盡辦法、費盡口舌、耍盡手段、討好賣乖都要得到,非常執著。(那個時候還沒有修行,只知道太執著的性格不好)


一次,我碰到Y的媽媽,和她聊了半天,就明白了,為什麼Y同學的性格是這樣了。這位媽媽非常贊成孩子去競爭,非常滿意孩子在幼兒園拍老師的馬屁、以換得更好待遇的行為,非常滿意孩子的競爭意識,甚至刻意地培養孩子的這種心態。她反而覺得雍蓮的性格太不積極了,批評我:你太過時了!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現在就要開始教孩子學會競爭!否則的話,將來無法適應。你肯定錯了!


我笑了,沒做聲。作為父母,我理解她的觀點,可是她並不知道,人生有很多事情,很多東西,通過競爭也無法得到。到了那時候,Y同學將如何接受這個事實呢?現在孩子還很小,無論她想得到什麼,父母、周圍的人都會遷就她,滿足她,這樣就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息:只要不停地去競爭和努力,什麼都可以得到!如果沒有得到,就是別人的錯,或者是我努力得還不夠!


實際上,這是一個害死人的信息!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是需要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是需要我們去適當放棄的!


我沒有刻意糾正她,因為我沒有能力和智慧去說服她。我相信將來有一天,當她帶著孩子在這條競爭的路上走到頭的時候,她會知道這條路是行不通的,必須回到一條寬容的路上來。


孩子就如同一顆剛剛出芽的小苗,父母鼓勵就如同陽光,陽光偏向某個方向,小苗就朝著那個方向去生長。如果陽光是偏的,扭曲的,那麼小苗也是,因為小苗需要陽光,自然地去靠近陽光。所以,父母的觀點和取向,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哪怕只是一個小小鼓勵微笑,他能夠接受到;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諷刺,他也能夠感覺到父母不喜歡、不贊成;哪怕只是一種沒有說出口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或者是一種憤恨的磁場,孩子也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情緒不好。更別說,父母明顯的態度和愛好了,更是深深地影響著孩子!


為了不讓她影響雍蓮,我刻意地隔離了她和雍蓮的聯繫。雍蓮當時才5歲,還太小了,性格沒有定型,這種情況下,我經常去了解她的朋友和同學,跟她們相處,聊天,發現有過於偏激的,我就隔離下;發現有寬厚善良的,我就鼓勵她們來往。


修行後,我才知道,孩子將來的人生,是由她的福報來決定的。所以,過分的競爭,並不會帶來更多的福報。而且過分的競爭過程里,孩子的種種違背五戒十善的行為,會折損福報。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素質教育到底是什麼


一提到素質教育,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學鋼琴,學舞蹈,學畫畫,學棋藝等等等等,要把孩子訓練成十八般武藝都會,彷彿這就是素質教育。所以現在,補習各種特長班的教育機構特別多。每個學生都參加了幾樣,彷彿不參加,自己的孩子就落後了,就沒有素質了。


我個人理解的素質教育不是這樣的。要弄清楚什麼是素質教育,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素質?什麼是素質?好素質是不是指這個人會鋼琴,會舞蹈,什麼都會呢?假設有一個這樣的人,什麼都會,但是,極其的高傲、自我,極其的自私冷漠,做起事情來手段獨特,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心胸狹窄,心靈孤獨又灰暗,像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才,素質好嗎?


在沒有修行前,我理解的素質是:勇敢,承擔,不自私,能夠幫助他人,有毅力,能忍耐,能吃苦,有觀察力,能夠承受失敗等。修行後,我理解的素質是:能夠遵守五戒十善,就是一個人最高的素質。


素質並不是考個鋼琴幾級,就有了;也不是舞蹈過幾級,就有了;也不是會多少門武藝,就有了。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通過學習舞蹈,學習鋼琴等,通過學習的這個過程,孩子除了學會了舞蹈,鋼琴等,重點是還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學會了堅持,學會了承擔,學會了接受失敗,等等。很多家長都弄反了,把素質丟了,光弄那一點技能技巧去了!而忘記了,最終我們是要通過學習技能技巧,來培養孩子的素質。


雍蓮很喜歡畫畫,我也曾經送雍蓮去學過。後來,很多跟她一起的孩子,都去學素描了,我停了,沒有讓她去學。有段時間,奶奶很著急,發現別的孩子畫的素描很好,很准很像,就問我:為什麼不讓孩子去學呢?很簡單!學畫畫,是為鍛煉她的很多素質,比如:想像力,創造力,毅力,定力(因為畫畫需要專註很長時間),而不是去攀比,比誰畫得好,比誰學得快!


雍蓮當時才7歲,7歲的孩子大腦里對這個世界,還充滿了想像力,所以她畫出來的東西,很多與事實不符合,很誇張。素描是什麼?素描就是要求按照物體的事實去畫。所以,我不會讓7歲的雍蓮就按照事實去畫,我希望她按照她的想像力去畫。此時學習素描,無疑會抹殺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後她都會按照物體的事實去畫了,她的大腦無法得到更好的刺激和發展了!


雍蓮現在10歲了,我都沒有送她去學素描。她現在熱愛畫畫,可以為了畫畫兒定在那裡幾個小時,畫出來的每個人物都有情感和性格,充滿了感情,連小細節都處理得非常好,也可能比例不對,可能不那麼像,但,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相信以她的領悟力,等她去學素描的時候,一定能夠學得很好,即便學得不好,也沒關係,因為真正需要她學到的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得到了。她能夠安靜下來幾個小時,定下來畫一幅畫,為了畫好一幅畫,要自己解決很多麻煩困難等等,還需要耐心。至於其他收穫,是小枝節了!


無論孩子去學什麼課外班,都很好,關鍵是要考慮到,孩子在這項課外班裡,能夠鍛鍊出什麼素質?是勇敢,還是堅持呢?是寬容,還是毅力呢?哪怕失敗了,也沒關係,他學會了接受失敗,多好!家長應該更關注這些,而不是考了幾級,比誰強等。


我見過很多3歲的孩子去學鋼琴,可能家長並不知道,3歲的孩子連手骨都沒有長定型,還很脆弱,而彈鋼琴恰恰是需要力度的,也就是說,讓孩子脆弱的手骨像成人一樣去練習,是非常殘酷的。而如果不按照標準姿勢去練習,一旦形成錯誤的彈琴習慣,以後很難糾正過來。


如果真的熱愛鋼琴,為什麼不能等等呢?就因為別的孩子在學,咱們就要去學嗎?到底為了什麼而學呢?是為了鍛煉孩子的素質,還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理呢?大部分鋼琴練習曲,都是成人曲,裡面的情感,孩子根本無法理解,只是機械地練習,就跟馬戲團訓練小動物一樣。如果說孩子熱愛,那麼還能夠接受這種訓練;如果孩子不熱愛,那麼這種殘酷的練習,帶給孩子心靈的並不是音樂的美妙和快樂,而是綿綿不絕的痛苦和陰影!


在適當的年齡,學習適合年齡、心智、身體健康發展的各項能力!超前帶來的,有可能是毀滅。鋼琴天才和大師,不光是靠苦練,更要有熱愛,在鋼琴里得到快樂和滿足,才能持久發揮出光芒。家長無法想像,沒有熱愛,孩子在學習中,所承受的痛苦有多麼巨大!


無論學習什麼樣的技能技巧,最關鍵的一點是:通過學習,培養孩子健康的心靈,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習慣。這才是學習技能技巧的重點所在,而那些考級和證書,只是主幹上面的枝葉和點綴的花朵。目前社會的教育系統是「唯分教育」,考到高分數為勝者,這才是父母們讓孩子們提前去補課、背書的原因之一。


和一些父母交流的過程中,我提到那些關於「勇敢、承擔、不自私、能夠幫助他人、有毅力、能忍耐、能吃苦、有觀察力等」之類的素質,有父母會問我:有什麼用呢?現在老師只看分數,升學也是,高考也是!這些東西又不能加分!


的確!短期來看,這些東西沒什麼用。但是,如果孩子具備這些素質,將這些優秀的素質發揮到學習上,那麼這個孩子將是一個非常優秀又聰明的孩子,學習根本不用愁。到了高中或者初中階段,學生的智力上差別不大,沒有人特別愚蠢,學習的知識差別也不大,那麼,家長更多的是煩惱什麼呢?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聽課聽不進去,學習了很多遍的知識點,記不住,不能吃苦,不能忍耐,粗心等等,這個時候,素質的作用就表現出來了,有毅力、有定力、有觀察力的學生能夠脫穎而出。父母給孩子全部的鍛煉,讓孩子具備更好的素質,這個時候,素質就體現出來了。


在上篇日記里,我寫過雍蓮的一個表現,那就是她把在遊戲中學到的堅持和忍耐,用在了學習上,她自動就不害怕困難了,遇到困難,她知道忍耐,她能去尋找方法解決,這些經驗在哪裡累計的呢?是在溜冰、游泳等鍛煉中累計起來的。


家長在這個環節特別重要!!!


因為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追求目標,如果家長偏愛追求那些證書和考級,不表揚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等優秀表現,不幫助孩子去總結這些寶貴的經驗,那麼孩子就會隨著家長一起去追求那些表面的東西了,比如比誰強,比誰學得多,比誰學得快,或者考了幾級等等,那麼,這個素質教育就比較失敗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只學到了某種技能技巧,而最重要的核心,被丟掉了!如果能夠讓孩子堅持修行,明白因果,能夠遵守五戒十善,通過修行消除惡業,增加了智慧、福報和定力,再加上世間優秀文化的培養,這樣的素質教育,就更完善了!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執行的第二個問題!


這段時間,咱們地藏七請了專家來講孩子的教育問題,大家聽了都非常受益,我感覺兩位專家老師就像是兒童教育里的佛菩薩,講得特別好。


大家提了很多問題,包括不肯吃飯、拉尿不乖、不好好睡覺、不聽話等等,什麼問題都有,經過專家的分析,引導,我們最後發現,其實孩子這樣,都是我們父母沒有做好。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比如有位母親說:跟孩子說很多,孩子總不聽。比如天冷,他不穿衣服。我就開始嘮叨,你看:上次你沒穿,就冷,這次又不穿等等等等,結果呢,說了很多,孩子也不聽。


專家就說了(大概意思,不是原話):一次只給孩子下一個命令,簡單,明了。你說那麼多,他根本聽不進去,他太小了,就好像營養過剩一樣,你的語言,他無法消化。天冷,就告訴他,冷,必須穿衣服。不要提上次,不要翻老賬,不要提其他事情。


這就是五戒十善里的口業,如果咱們能夠把口業守好,不說人過,就事論事,那麼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如果咱們能夠做到不打妄語,孩子就會始終信任我們,那教育孩子就變得簡單了!


很多父母都會說:道理我懂,可是我做不到。我知道不應該發脾氣,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知道不應該說,但是我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知道應該愛她,但是我性格很冷漠,愛不起來,等等。


怎麼才能夠做到呢?唯一的辦法就是修行!我們作為父母,是不圓滿的,自身有很多問題,很多黑暗,也沒有力量,沒有定力。一方面,做父母,應該學習好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堅持修行,把我們的黑暗變成光明,通過修行,讓我們變得有力量,能夠遵守五戒十善,那樣,我們教育孩子非常簡單了!懂方法,又有能力去執行!


我曾經困擾一個問題,那就是無論我怎麼教育,怎麼去做,我發現孩子還是有很多問題、陰影和不滿意的地方。比如雍蓮有些時候膽小,偶爾會在某件事情上出現小糾結等等。我也想了很多方法來調整,效果都不明顯。修行後,我才意識到這一點:那是因為我自身就有很多缺點和問題,是不圓滿的,是有陰影的,所以我帶給孩子的力量和影響,也是不圓滿和有陰影的。加上孩子也有屬於自己的業力。兩者疊加,不可能圓滿。


現在雍蓮自己已經走上了修行的路,她的心會越來越光明,即便有問題,也會化解和修復。我作為父母,也在修行,約束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只有這樣走向圓滿,才是最圓滿的終極教育方式。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純素寶寶VS普通寶寶


家裡還有一位一歲多的純素寶寶,在和這兩個孩子相處的過程里,我沒有發現素寶和普通寶寶的區別,至少目前並不是特別明顯。雍蓮有雍蓮的優點,純素寶寶也有缺點和優點。


比如純素寶寶基本不生病,雍蓮也很少生病,小時候沒去過醫院。比如純素寶寶安樂易養不吵鬧,雍蓮小時候也是,比純素寶更好帶。比如純素寶寶14個月會走路,雍蓮11個月就會走了。比如純素寶寶的脾氣很大,雍蓮的脾氣反而溫和些。比如純素寶寶的反應很快,遇到事情,第一反應就出來了,非常靈敏,非常準確,能抓住問題的核心,這麼小就可以看出來,沒有刻意去教。雍蓮的反應稍微慢一些。遇到事情,需要分析,需要思考的時間。等等,諸如此類,所以說,各有千秋。


曾有家人問我:生了純素寶寶,是不是要花更大的精力去培養呢?將孩子培養得特別優秀呢?我樂了:不可能!跟雍蓮差不多。兩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所以在教育方式上,是有區別的。可能對純素寶寶更加的寬鬆。家人嚇一跳:還寬鬆?!你對雍蓮已經夠寬鬆了!難道你準備完全不管?


我回答:不是完全不管。因為根據觀察,發現純素寶寶的性格更獨立,反應更快,一下就能夠看到問題的重點。所以對這樣的孩子,和雍蓮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不能約束太多,不能玩太多的花樣(因為孩子太聰敏了,玩花樣,很快就被看穿了),不能太多指導,只能定一個比較大的規則,就可以了。


這樣的孩子,太聰明了,怎麼辦?要用智慧去降服,孩子需要你的時候,自然會來找你,不需要你的時候,別去打擾。當孩子帶著問題來了,你要有智慧解決,孩子就會信服你,否則,不會信服你的。所以,像這個孩子,就逼著我要去快點學習更多的知識,擁有更強大的能力。但這個孩子的脾氣也很大,態度比較強硬,對這個孩子,教育上要採取以柔克剛的方式。而雍蓮則是需要給她更多的勇氣和剛烈的氣質,因為雍蓮比較弱一些。


家人又問我:是否考慮送孩子去更好的學校呢?我說:不會!懶得折騰,孩子上學花的錢,都是自己的福報。何況,希望孩子適應社會,在這個五濁惡世里鍛鍊出來。奶奶問我:你不怕孩子上學吃肉,被污染了嗎?或者環境不好,被污染了嗎?我說:要接受這個過程。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在好的環境里培養出來的習慣,換個環境,可能就立不住了,可能就改變了。周圍都是好人,感覺很好,以後到了社會上,環境一變,突然發現根本不是這樣的,到處都是壞人,到處都是五濁惡事,怎麼辦?孩子能夠接受嗎?就好像我們修行,自己關起門來,拜懺,心情很好,環境很好,在道場也感覺很好,但是一到社會上,仍然看這也不順眼,看那也想發脾氣。又得重來。所以必須在這種苦的、惡的環境里,反覆地訓練。


必須在孩子自己的內心世界,建立起真正的五戒十善,建立起真正的好習慣和好素質,而且建立起來以後,還要經得起考驗,在這個惡濁的環境里,反覆地去接受考驗,這樣才是真正的。至於他的素質,這是誰都拿不走的,無論環境怎麼改變,這個世界怎麼改變,他都非常堅定,而不是靠我去創造一個環境,供孩子來使用。萬一我以後創造不了,怎麼辦?


更重要的一點,我沒有跟家人說,在這裡寫出來:作為母親,我應該盡到我的責任,但是,我不能無限制地去折騰兩個孩子,因為,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不能忘記的終極目標是:修行,解脫。


如果我無限制、無底線地去折騰孩子,希望把孩子打理得特別好,將來如何如何優秀,出人頭地,自己作為父母多麼有面子,獲得多少利益等,那跟買房子,買股票,打理好,等著升值了受益有什麼區別呢?


教育孩子也跟其他事情一樣,適度就可以了,如果說非要把素寶寶、把自己的孩子折騰得與眾不同,折騰過頭了,就又去折騰世間法去了,而忘記了最終的目標了!將來,孩子走什麼樣的路,或者是成為優秀的人物,或者是很平凡的普通人,都可以。我沒有任何要求和期望,並不要求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揚名立萬、顯赫一時等等,都不需要。我對孩子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快樂,健康,平淡生活,能夠堅持修行,此生解脫就可以了。

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下)



本文轉自:素食媽媽的廚房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二孩佛教徒媽媽的另類教育法(上)
略述琴僧則全和尚生平及影響
七弦妙制有洞天:古琴的製作原來有那麼多講究
釋亦合:慈恩宗對漢傳佛學的特殊貢獻(6)
根治寺院被承包頑疾:妙招全在這裡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家庭教育心技巧,爸爸媽媽好法寶
精英媽媽的匠心良作,Octobo 章魚寶用科技翻轉兒童教育
單親媽媽董明珠的教子之道
恐怖無聲漫畫管教的媽媽
據說教育圈的媽媽都是戰鬥機
《媽媽是超人》賈靜雯那個私教教的做法讓人渾身酸疼
准媽媽的3大胎教誤區,營養胎教比音樂胎教重要?孕媽趕緊看看吧
歐媽媽教做姜撞奶
《梅花易數》的爸爸、媽媽和弟弟
天鵝媽媽教孩子游泳
媽媽是怎麼教丫丫拼圖的
三胎媽媽的胎教經驗:有孩子參與的胎教更有趣
童話:羊媽媽的法寶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強勢的媽媽,是教育孩子的大忌
《媽媽是超人》安迪安麟兄弟大爭寵,黃聖依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
揚州四個孝子搶著贍養媽媽,老母親為何把子女全部告上了法庭?
新華網專訪童書媽媽創始人三川玲:教育的目的是幸福
爸爸媽媽你們教寶寶洗手的方法對了嗎?
德國教育之媽媽的快樂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