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不是我的初戀,卻是一輩子的愛人

中醫不是我的初戀,卻是一輩子的愛人

中醫不是我的初戀,卻是一輩子的愛人



作者/劉紅梅

導讀:「在多次戀愛、相親失敗之後,發現最愛的人一直就默默地站在身旁。」這種場景在電視劇裡層出不窮。但如果一個人告訴你,在尋尋覓覓之後,她愛上了中醫。你會祝福她嗎?我會!小編甚至還會有幾分嫉妒……


陰差陽錯三識中醫


我學過三個專業:西醫、語言文學、中醫。


西醫是家裡選的,幹了十幾年不好不壞;語言文學是幼承家學,怡情怡心;而中醫卻是我主動追求的,魂牽夢縈。

初見中醫:是陰差陽錯


學西醫時,附院中醫科老主任要召徒一名,條件是古文好,我因文學優勢被意外選中。可我一點也不喜歡中醫,但老師卻很固執。她抓住我嚴重暈車的「弱點」,說若跟她學就包治暈車……


面對那些毫不怡情的條文我充滿厭惡,但仰仗超好的記憶力居然也輕鬆過關。每當背條文卡住時,老師從不訓斥,只用異常憂傷的眼神望著我,使我無處遁逃。


針葯合用治療暈車有奇效。一個月後我就能坐兩個小時汽車回家了。這使我逐漸對中醫有了興趣,學針灸,背經典,在門診幫老師扎針,在宿舍為同學去除小恙。


畢業時由於中醫特長,我被分在中西醫結合科,上班第一天,就見識了中醫急症搶救。一位廣泛前壁大面積心梗的患者心前區疼痛劇烈而持久,有瀕死感,甚至休克。西藥可用度冷丁,但效果不好、胃腸反應大,易出現心律失常導致死亡。

老主任重用單味硃砂,患者便安安靜靜,毫無痛苦,平穩度過了危險期。這是老主任教我的第一味中藥:「硃砂重鎮安心神,寒治浮游火。」


在中西醫結合科10年,接觸了大量中西醫治療疑難雜症的案例,看到了老師們精湛的醫術,聽到了他們無私的教誨,我在臨床中逐漸認識中醫、感悟中醫。


再會中醫:感魅力無窮


我喜歡文學,熟讀唐詩宋詞。但第一次看到《大醫精誠》時卻為之一震,隋唐時期是推崇「三綱五常」的封建時代,而孫思邈能打破習俗禮制,倡導「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他「精」於專業,「誠」於品德,貴在「精誠合一」的修為,何等之高也。完全不同於過去背的那些風花雪月的唐詩宋詞,我深深體會到古人「不為良相,則為名醫」的情懷。


慢慢的我認識到,中醫來源於實踐又總結於哲學,與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息息相關,很多中醫名稱精闢絕倫。比如「感冒」一詞,首見於北宋《仁齋直指方》,「感」是指病因病機,「冒」是指臨床表現,區區二字,包含萬千;又如「癃閉」一詞:「點滴而出謂之癃,點滴不出謂之閉」,堪之絕句。

在仔細品讀本草書籍之後,我喜歡把中藥人格化。中藥的藥性來自於治療作用及性能,如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毒性等,它們之間的君臣佐使,生克乘侮,猶如人間社會。


人蔘是「王」,人體皆是王土,藥力如皇恩浩蕩,至高無上。附子是「黃老邪」,武功高但要用對了才行;茯苓是「女強人」,有母性、有原則;黃芪是「重臣」也是「忠臣」,他永遠忠於王,有人蔘就能看到黃芪,參芪不分家。


人異葯異,中藥自然就被掌握下來了。


三識中醫:當勤用精思

看得多了便有了思考:《傷寒雜病論》成就斐然,但仲景中年始醫又政務繁忙,即便是終日行醫,能看多少病人?這和他「用思精」有關,更賴於他熱愛醫藥專業,善於「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結果。可以說,《傷寒雜病論》是他總結的一本醫學綜述。仲景的經歷告訴我們,「干」與「思」同樣重要。中醫不是學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或許更適於年齡稍長的人。


《傷寒雜病論》是經方,何謂之「經」?經者,徑也,入道之通途也;經者,常也,歷萬世而不變之真理也;經者,線也,貫串種種事理以成文者也。「經」是典範,因此學習經方,首先要懂得該方原意,熟背經方經文,然後才能知常答變,活法無常,隨證治之,才得中醫的精髓。


我的恩師米烈漢教授,是數百年「長安醫派」的傳人,每次臨證必引經據典,向我悉心傳授臨床應用經典心得。但經典不是聖經,不能解決一切臨床問題,中醫需要與時俱進。


這些年在學習實踐中,我把糖皮質激素按寒熱溫涼性味歸經辨證,給予相應中藥,將其副作用降到最低點。比如風濕免疫病患者因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出現的骨鈣鹽丟失、血壓升高、體重增加等問題,得到一定緩解改善,患者反應很好。


而今,我的中醫治療原則是「中央加地方」,既有個人師承特點,又能緊跟相關學科發展腳步。如我的課題方向是糖尿病腎病,因同為微血管病變,糖腎病變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基本平行,所以我加修了眼底檢查,臨床中根據眼部癥候大致判斷腎臟病變進程,指導臨床用藥。


最後想用朱丹溪的話,闡釋我愛上中醫的理由:「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於時,猶仕也。」


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堅持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烏梅
過年這樣喝酒就是要命,別等出事了才想起看這篇文章!
堅持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天冬
郭老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寒喘經驗分享98期
中醫基礎要牢靠,熟讀中藥四百種

TAG:醫承有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我不是葯神,我是老中醫
老中醫警示:有這3習慣的女人,子宮一定很好,佔兩個也不錯!
老中醫人的心痛,毀了中醫的正是我們自己
老中醫:女性的好朋友,在夏季不吃的話,這一年都吃不到了!
我的命,是中醫給的
中醫說的「腎」,不只是那兩個「腰子」
這50條不是謠言,是一輩子行醫的總結,記住了,你就是半個中醫
親戚為老中醫,他給我們開的偏方,一家人很健康
老中醫提醒:女人有了子宮肌瘤,可以多吃這些食物,你一定還不知道!
那些說中醫是騙子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老中醫提醒:腎不好的人這三個地方容易發黑,你沒有的話,恭喜你了!
家人是中醫,想讓需要的人看到這些偏方
老中醫提醒:此種人吃香蕉不是在養生,而是在玩命,以後可別吃了
一位女中醫的震驚,中國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虛寒!
老中醫:少白頭的你,可能只是缺一把桑葚而已!
中醫養生:不要看它的個頭很小,但是它可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獅子看到都的讓它三分
腰疼,竟然是肝不好?古老中醫是不是在騙我們?
炎炎夏日,有人卻一點兒汗不出,中醫認為:這是生病了!
老中醫:梨和它一起吃,相當於癌症上身,很多人還不知道!
此物人人吃,中醫卻一輩子不碰!不想傷血管,你也少碰!不是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