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給初涉科研同學的建議

給初涉科研同學的建議

作者:彭真明


來源:科學網

給初涉科研同學的建議


少數理工科學生,本科期間就開始參加一些科創競賽,或進入到老師實驗室提前接觸到一些具體的科研項目,也有少數學生本科期間還發表了高水平的學術論文。然而,科研並不是簡單的利用軟體、硬體或設備完成某個功能或某項試驗,推導出某個理論,得出某個正確的結論。其實,這僅僅是科研的結果。對於科研新兵而言,科研過程訓練的重要性往往大於科研結果本身。


因此,本科生或低年級研究生對科研工作還是陌生的,甚至有的認為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其實,科研也不是想像的那麼神秘,甚至在套路上還有些死板。那麼,如何才能初涉科研,能夠順暢的踏上科研之路呢。


一、學會查文獻

很多學生來實驗室前或接到某個課題任務時,首先都會問我能不能推薦幾本參考書學習學習,問「我需要準備些什麼?」等。


我的建議是,先要明確你做什麼,找准要解決的問題。每個問題可能都會涉及具體的技術背景,那麼可以先利用度娘一類的搜索引擎,粗略的自行科普一下相關術語或涉及的關鍵技術問題。然後再通過查文獻,看一些博客或技術論壇,下載一些相關的源代碼來讀,再逐步去落實到要具體解決的問題上。遇到看不懂的專業名字、概念或公式的時候,才去翻教材、專著等。如果是讀博士,還得閱讀大量相關的國內外文獻。這不等同於本科階段為了完成某門課程的學習,應付期末考試而進行的知識點全覆蓋式的學習或複習。


如果給你一本書或教材,像課堂學習一樣,從頭到尾學一遍,那黃花菜都涼了。那是學習,而不是真正的科研工作。


研究生階段,其實是問題驅動的學習。有了明確的主題方向和具體的問題所在,通過文獻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以問題為主線,延伸式閱讀,從而達到系統了解和掌握該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學會記筆記

閱讀收集的文獻中有用的或重要的知識點,一定要隨時記錄下來,形成閱讀筆記。不要走馬觀花,看了就忘了。現在記筆記很方便了,摘錄,拍照等。記筆記的好處,在於對學習的總結,精鍊和升華。也為以後講報告、寫報告提供文字、數學公式、圖件、表格數據等素材準備,避免遇到加急的彙報或任務時而心急火燎、匆忙上陣交差了事,導致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等。

給初涉科研同學的建議



撒網文山書海,記筆記就是濃縮精華和收網。


三、學會講報告

金字塔學習模式中提到,高效的學習方式就是能夠把自己學到的東西經過梳理、吸收消化後,能夠嘗試著講給別人聽。要想別人聽得懂,自己必須先懂。因此,講報告是很重要的,要把抽象的概念、理論,轉化為形象的圖或拆分成意義明確的物理過程。這才是講報告的精髓所在。


有些同學,自己都還沒搞清楚,為了彙報任務,就直接上,那報告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講報告,就是站在聽眾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角度。讓小同行(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聽了有收穫,讓大同行(研究方向有差異)聽得明白,感覺你的研究有意義,研究思路有參考價值。


彙報PPT不一定要花哨,但要思路清晰,主題之間過度自然,文字不要多,盡量採用圖表來闡述問題。


學術彙報不等同於演講,報告講得好的人,不一定口才要多好,關鍵在於PPT製作和講解思路,這取決於前期構思和素材準備工作是否充分。

四、學會寫文檔


科研或技術類文檔,不等同於寫小說或散文,相對比較八股。根據不同的文檔類型,嚴格文檔的規範性,學習和鍛煉各類技術文檔的編寫,包括開題/論證報告,中期進展報告,結題總結報告等。要搞清不同類型文檔的結構和提綱,再根據具體課題內容進行內容組織。


這包括了很多細節的要求,如文字編輯軟體的熟悉,目錄摘要,關鍵詞,正文撰寫,數學公式編輯,圖件繪製,參考文獻撰寫等等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幾個方面。


目前,儘管每種文檔都會有各自的模板,但如果對文檔規範性無感覺,即使有模板,也沒法達到高質量文檔的要求。當然,這需要多練、多寫、多看、多模仿等,自然就會來感覺。寫出來的文檔,一定要讓讀的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這不是什麼難事,而在於內心是否重視的問題。


由於本科學習階段,不會有老師教你如何寫文檔,如何使用文字編輯軟體。因此,有些學生提交實驗報告、電子版作業或課程設計報告時,甚至填寫各種表格時,往往只重視信息內容和結果的正確性,而不去重視文檔的美觀性,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一旦養成這種習慣,那麼需要正式提交一些課題申報書、開題報告,學位論文以及發表學術論文時,給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文如其人啊,很多時候反映了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和風格。


關於文檔規範性,其實不少青年教師,也不太關注這點。每學期開學初,我在審查老師教案或課件時,發現很多老師的教案文檔,排版是亂糟糟的。有些老師,在寫課題申請書時,也都只關注內容,而不注意文檔形式。


以上四點就是基本的科研訓練過程,即所謂的聽、說、讀、寫等「新四會」能力。


研究生不在於你具體做什麼課題,而在於以上幾項基本科研能力的訓練。那麼,畢業後不管你將從事什麼類型、什麼行業的工作,我想都會很快上手和進入狀態的。


還有幾點建議:


1)多聽實驗室內部定期組織的學術交流會,哪怕是否與你的方向一致,有些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可以借鑒的。也要盡量去聽聽全校範圍舉辦的學術報告,盡量多參加高水平的國際會議(尤其是博士生)。


2)多與學長們交流,不僅僅是技術本身,還包括學習、科研方法上的溝通和交流。


3)主動向老師彙報課題進展,主動尋求導師的幫助。不要等到有事了,甚至火上眉頭了,才找一下老師商討對策。


4)最後一點是:多動手,不要老是紙上談兵。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如何更快速地交朋友?
兩院院士評選2016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2017從呼吸開始:呼吸影響著思考與感受
真存在健康的胖子嗎?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菌群代謝產物如何調控宿主免疫系統?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想做數據科學?這位科研商業雙豐收的科學家給你建議
醫學科研學術研討會(南京)圓滿召開
同濟大學醫學院秦昭教授課題組 誠聘助理教授/博士後和科研助理
科學研究及科研人員的素養之我見
深圳大學藥學院劉國凱課題組招收博士後和科研助理
清華大學藥學院王霞課題組招聘博士後及科研助理
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研骨幹研修班開班
適宜學術科研的「生肖龍」
青海科研團隊獲全球唯一基礎醫學科學獎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張旻課題組招聘科研助理
中國科學院的科研進展與使者雷爾的講話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化工、高分子或力學計算方向 誠招科研助理及訪問學者
全國學前教育科研工作聯盟成立
日本筑波大學華人科學家張振亞談科研與教學
潘建偉談科研初心:好奇驅動
國際科研團隊成功解碼大麥基因組圖譜 華裔科學家領銜澳研究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劉震教授課題組公開招聘專職科研人員
同濟大學先進電子化學材料實驗室 誠聘優秀專職科研人員和博士後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