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臨床「最後一線」藥物多粘菌素耐葯研究獲新進展

臨床「最後一線」藥物多粘菌素耐葯研究獲新進展

多粘菌素是臨床抗擊細菌感染的「最後一線」藥物。此前研究均表明多粘菌素耐葯機制都是由染色體介導,而該合作團隊於2016年初在《柳葉刀感染性疾病》上發表論文(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6;16(2):161-8),發現並提出了多粘菌素耐葯的新機制和新觀點:質粒也可以介導多粘菌素耐葯,並闡明是由質粒攜帶的MCR-1基因引起。本文是該合作團隊繼發現MCR-1後,在細菌耐葯領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該論文首先對採集自廣東和浙江臨床病人和健康人21621份樣本做了回顧性研究,闡明了MCR-1的耐葯流行現狀和趨勢。研究結果表明,MCR-1陽性率逐年顯著升高,臨床病人甚至健康人都檢出MCR-1,而且MCR-1陽性菌株更容易形成多重耐葯或泛耐葯菌株。同時,運用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分析了MCR-1質粒和菌株類型。研究結果顯示,不僅攜帶mcr-1基因的耐葯質粒類型具有豐富多樣性(如IncX4、IncI2等),而且攜帶MCR-1的菌株類型也相當豐富(如ST10, ST156, ST131等),表明MCR-1同時存在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的巨大風險,預示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廣泛的傳播和流行,需引起全球持續廣泛的重視。

臨床「最後一線」藥物多粘菌素耐葯研究獲新進展


Figure: Minimum spanning tree of mcr-1-positive E coli by MLST type and gene allele from colonized patients from hospitals and colonised health volunteers


在此基礎上,該論文分別從臨床感染病例和定植病例兩方面,研究影響MCR-1臨床感染、傳播和預後的關鍵風險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對MCR-1感染病人而言,是否使用過免疫抑制劑以及住院前抗生素使用史是影響MCR-1感染的關鍵風險因素,而MCR-1定植病人住院前抗生素使用史以及居住周邊是否存在畜禽養殖場是影響MCR-1定植的關鍵風險因素。研究成果為臨床MCR-1攜帶菌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指導。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吃海鮮就相當於吃塑料
比起男人,女人更能玩轉一心多用?
「亞洲蹲」震驚老外!動作太逆天 做不來
基因組學出手助番茄復「味」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細菌耐藥性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那些可能顛覆腫瘤治療臨床實踐的最新研究
糖尿病領域最新研究進展搶先看!
避孕藥物臨床研究的思考
近期乳腺癌療法研究進展一覽
研究發現癌細胞的「要害」,治療獲新進展
「餓死」癌細胞的新策略研究獲取重要進展
研究發現癌細胞的「要害」,治療獲新進展!
有趣的醫學研究新進展: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有轉移風險
「餓死」癌細胞的新策略研究獲取重要進展!
探索前沿一期:暗物質最新研究,可能顛覆物理體系
肉毒毒素注射與皮下刮除術治療腋窩多汗的對比研究
高脂飲食促進炎症性腸病發生的機制研究進展
程翔:血脂領域臨床研究新進展
新型可見光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最新研究發現新型藥物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臟死亡率
新的研究描述細菌如何抵抗抗生素「最後的掙扎」
新研究為改進糖尿病藥物鋪平道路
治療這病竟須注射眼球!新研究顛覆史上最「殘酷」臨床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