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海市縹緲的第三條道路——讀安東尼 吉登斯《氣候變化的政治》

海市縹緲的第三條道路——讀安東尼 吉登斯《氣候變化的政治》

海市縹緲的第三條道路——讀安東尼 吉登斯《氣候變化的政治》



田松教授

作者 田 松(本號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責編 許小編 劉小編


海市縹緲的第三條道路——讀安東尼 吉登斯《氣候變化的政治》


安東尼吉登斯《氣候變化的政治》,曹榮湘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下文中提及數字為該書頁碼)


哥本哈根現在是媒體的焦點,是各種思想交匯的大市場。會場裡面是激烈談判的政治家,會場外,是全球的綠色分子上演的嘉年華。與之相關的是關鍵詞是「全球變暖」、「氣候變化」、「碳排放」、「碳交易」、「碳稅」、「新能源」,粼粼種種的新辭彙讓人眼花繚亂,排不出個子午卯酉來。科學問題、技術問題、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民生問題、發展問題,各種問題絞在一起,亂作一團。在這種情況下,著名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氣候變換的政治》可謂應運而生、恰逢其時。


關於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大體有如下幾種觀點:


一,相信全球變暖,並相信全球變暖是人類行為導致的,進而相信,氣候變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等);

二,相信全球變暖,也相信全球變暖是人類行為導致的,但是不認為其原因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三,承認全球變暖,但不認為這與人類活動有關,認為這不過是自然的漲落,因為在有人類之前,地質變化也導致溫度升降;四,不承認全球變暖。


總體來看,前兩者的立場基本一致:地球出了問題,這個問題是人類造成的。但是第一種觀點更強,它給出了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所以解決的途徑也很明確,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絕大多數環保分子都屬於這一類,這也是當下媒體的主流。哥本哈根會議之所以能夠開得起來,也是因為這種觀點成為政治氣候的主流。


在這本書里,吉登斯對涉及「氣候變化」的科學、技術、社會和政治等問題作了一個綜述。他首先從科學的意義闡述了「氣候變化」這一問題的由來,從溫室效應理論的創始者19世紀前半葉法國科學家傅立葉說到當下的IPCC。同時,他也介紹了懷疑論者的觀點。懷疑論者的觀點除了否定全球變暖,還包括這樣的觀點:承認全球變暖,甚至承認全球變暖是人類行為導致的,但是認為,相對於戰爭、饑荒、艾滋病等問題,全球變暖是個小問題。


從主流的立場出發,為了減排,必須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能源又必不可少,所以需要開發新能源。因而,此書第二章討論的就是能源問題:關於石油產量的峰值以及各個國家對能源的爭奪。

然後,吉登斯話鋒一轉,在第三章綜述了綠色運動,討論了綠色運動提出的謹慎原則及可持續發展觀念。再後,吉登斯進入了國際政治領域,在後面的章節里,先後討論了不同國家的對策,經濟政策、社會政策、技術開發的方向,以及國際社會的博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分歧與應對策略。


譯者對此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是目前為止英語世界第一部有關氣候變化政治學的著作,內容之全面,分析之深入,在當代學術界實屬難得一見。」(譯後記)從綜述的意義上,這部書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此書不僅是個綜述。如江曉原教授所說,描述當頭,觀點自在其中。書中也穿插著他自己的觀點,以及對所綜述事物的評述。


關於氣候變化,吉登斯本人的立場與當下的主流是一致的。他也相信人類活動導致了全球性問題,並提出了吉登斯悖論:全球變暖的後果是毀滅性的,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它在當下的生活中並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見的」,跡近於無,所以沒有理由改變當下的生活;而這種影響一旦有形、直接、可見,就已經晚了,來不及了。(2)這個悖論很生動地解釋了人類整體的短視。


不過,作為著名的第三條道路的提出者,吉登斯在環境問題上仍然尋找第三條道路。

綠色運動提出「謹慎原則」,即對新技術採取有罪推定的態度。吉登斯給出了很好的歸納:「除非技術被證明既不會給人類也不會給生物圈帶來損害,否則就應該遭到排斥。」(60)。吉登斯認為這個原則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它可以導致無所可為。對於當下的氣候變化,也只能什麼也不作。所以它可以為相反的兩個方面進行辯護。吉登斯這種批評顯然無視謹慎原則在具體應用時的語境,不足為據。而吉登斯提出的「比例原則」:即進行成本收益分析,「我們必須根據與獲得的收益關聯發生的成本來評估風險和機遇。」(68)不過是老調重彈,不足為訓。人的認識永遠是有限的,當下通過了評估的技術,完全可能會在將來造成重大的環境傷害。


吉登斯仍然有很強的人類中心主義立場。他說,回到自然是不可能的(7)「作為科技進步的結果,我們好久以前就已經衝破了用來把我們和自然界分開的樊籬。倘若我們嚴肅地對待氣候變化的問題,我們就需要更多的這類東西,而不是更少。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放棄了綠色運動的一個核心概念——即那條警示原則:『不要干擾大自然』。而且,為了阻止氣候變化,不管人們愛怎麼說,我們都不想去『拯救地球』,因為地球的存在不依我們的所作所為而定。我們的目標就是保護——如果有可能的話,改善——人類在地球上的體面的生活方式」(7)


在我看來,這是吉登斯的吉登斯的基本立場,也是其基本矛盾之所在。他一方面承認人類活動導致了地球的問題,一方面又要保護人類這種「體面的」生活方式。於是陷入了他自己的悖論。


吉登斯的解決方案大體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技術的,一個是政治經濟的。


在技術層面上,他寄希望於新的技術,他所談到的主要是能源技術,諸如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等各種所謂新能源。這種觀點也是當下的主流,而在我看來,由於垃圾問題的存在和不可解決,這條道路是行不通的。


在政治經濟層面上,他呼籲引入一種「長遠的視野「(7),並提出政治斂合(political convergence)與經濟斂合(economic convergence)的概念。前者指把氣候變化「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合其他價值觀、政治目標重疊在一起」,簡而言之,讓政治家考慮問題的時候,時時把應對氣候變化放在首位。比如「減輕對汽車的依賴」「發展公共交通」「提高建築環境的質量」等等。他問:「經濟增長導致排放增加。如果在某種程度上增長不是提升而是降低了福利,那麼製造一個增長的拜物教為的又是什麼呢?」(9)


而「經濟斂合關注的是為了抗擊全球變暖而推進的經濟和技術創新,同時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為那些採用這些創新的人打造競爭的優勢。」(10)並指出,政治和經濟斂合目前最重要的領域是氣候變化與能源安全的重合帶。


作為工黨思想家,他關注公平問題,關注第三世界的發展權,提出「發展要務」(development imperative)概念,「窮國只為全球變暖做出過幾近微不足道的排放,它們必須獲得發展的機會,哪怕這個過程中會在一個十分緊要的時期增加排放。發展是要務,並不只是出於道德的理由。(10)


在當前的國際大背景下,吉登斯的觀點會受到發展中國家的歡迎。從里約熱內盧到京都再到哥本哈根,政治家們一直在進行一場利益的博弈。一方面希望人類整體不會因為人類自身的活動而遭到毀滅,一方面又想在可能導致人類毀滅的活動中,讓自己佔有更大的份額。為了保證人類的延續,人類必須約束自己的行為,收斂自己對大自然的掠奪和侵害。同時,每個國家又都在人類有限的可能的對大自然中的掠奪中,多分到一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以往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都是歐美髮達國家制定的,發展中國家(這個詞已經隱含了對於工業文明的價值判斷)總是吃虧的。而吉登斯則超越了自己國家的立場,為發展中國家說話,表現了一個人類知識分子的情懷。


不過,吉登斯的第三條環境道路,在我看來,是一個折中的幻想。簡而言之,工業文明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外,造成了對大自然的毀滅性傷害;一是對內,在人類社會內部造成了巨大的貧富差異,兩極分化。吉登斯試圖同時解決兩個問題。然而,吉登斯依然要保留工業文明的總體理念和總體框架,試圖通過對工業文明的修修補補,通過將來可能的技術奇蹟,來實現他所構想的美好社會,在我看來,是不可能實現的。


按照著名的漏船比喻,人類正生活在一條漂浮於海面的大船上,船底已經漏了。人類一方面要拆下船舷去補船底的漏洞。同時,還要拆下船板燒火取暖。更加糟糕的是,人類整體的欲求日見其高。以前燒船板的那部分人還想接著燒,還要燒更多;以前沒有燒的那部分人也主張有燒的權利,不但要燒,而且要燒得一樣多,甚至更多。吉登斯的路子無非是說,燒還是必要的,是權利,是道德,不過,我們應該換一種燒法。而且,大家要好好商量一下,燒的節約一點,燒得效率高一點兒,最好是能找到新材料,可以少燒船板,甚至不燒船板。願望雖然不錯,卻是越人天姥,煙濤微茫。


譯者高度評價了吉登斯的思想,歸納其特點有三:一是面廣,二是中庸,三是原創。(譯後記)無疑,這些特點在書中都有體現。不過,依我拙見,其原創的力度和深度由於其中庸而大大地打了折扣。當然,由於其中庸與溫和,看起來也很有可操作性,我相信他的理論更容易被不同立場的各個方面所接受,更容易流行起來。但是,這個理論所給出的方案,只能是過渡性的方案,因為它們不能對環境問題有根本性的解決,相反,諸如新能源的開發,卻可能導致新的環境問題。


如同吉登斯所說,人類需要更長遠的視野。但是,這個更長遠視野的理論,至今尚未出現。為了解決人類當下的問題,人類需要更加革命性的理論。這個革命性的理論需要對工業文明的基本意識形態,對於我們當下的概念體系和話語方式,進行根本性的消解。


2009年12月22日


北京 向陽小院

海市縹緲的第三條道路——讀安東尼 吉登斯《氣候變化的政治》



【本文發表於《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1月22日,04版。發表時有刪節,題為:《關於氣候變化的吉登斯悖論:一個折中的幻想》,並加了小標題。另一個刪節版發表於《中國周刊》2016年11月總第196期,pp22-23。並收入作者文集《一觸即崩》(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這裡是原版。】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的歷程 的精彩文章:

敬畏生命——《光明日報》記者王曦影訪談
金花銀朵的夜晚
食物是物種之間的中介——關於《舌尖上的中國》的對話
科幻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紀念邁克爾·克萊頓
蒙醫與公眾理解

TAG:科學的歷程 |

您可能感興趣

氣候變暖致青海「神山」阿尼瑪卿十年冰崩三次
中國研究第四紀氣候和環境變化的寶藏真馬化石,成海外珍品
【天下頭條】「卡爾·文森」號航母抵達半島海域 美國民眾舉行「人民的氣候大遊行」
地球環境所利用石筍記錄揭示中亞東部地區全新世氣候變化歷史
氣候變化導致美國東部樹木北遷
氣候變化中的科學(三)
氣候變化中的科學(七)
氣候變化中的科學(六)
氣候變化中的科學(五)
首爾市政廳亮綠燈抗議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八寨溝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風光秀麗
思南石林山川秀美,氣候宜人,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特朗普與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會面 共商氣候問題
特朗普簽行政命令 廢除奧巴馬氣候政策
回應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美國三州州長宣布成立美國氣候聯盟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 推翻奧巴馬政府氣候政策
奧巴馬和小李子同框亮相白宮南草坪 共同出席氣候變化討論會
末次冰期北大西洋海洋環流與氣候突變
特朗普任命新環保局局長 或拋棄奧巴馬氣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