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6月初這個時間點似乎沒什麼特別的,太陽依舊照耀,地球照常運轉。但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簡單,過來人會心有餘悸地感慨:「又是一年高考時。」中學校園裡,幾百萬考生步入考場,接受人生的一次考驗,在他們背後,是無數家長殷切的目光。高考的變化牽動著人們的神經,哪怕只是一點點細微的改變。


其實對於考生來說,那不只是一場考試而已,那是12年應試教育的終結,是未來的一種選擇。沒交卷,決定權還在你手裡,交了,就聽天由命了。6月底放榜,一定會有人要自殺,年年都有,杜絕不了,在他們眼裡,高考的失敗意味著唯一出路的斷絕。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高校很少,但社會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所以當年的畢業生都被國家養下來了,基本上都予以分配,直接當幹部了。用不著滿大街投遞簡歷,一天趕好幾場招聘會,為一碗飯而奔忙。1951年高校畢業生17800人,1952年26169人,1954年40350人,恢復高考後的80年代初,人數也不是很多,1982年高校畢業生31萬人,1983年28萬人:嚴重的供不應求,用人單位幾乎都是搶著要人的。


這跟今天比簡直就是乾坤倒轉,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怪不得那時考上大學的人都被視為天子驕子呢。如今畢業生為找工作屢屢碰壁的時候,家長們就會不自覺地想念那個時代,然而並沒有什麼用,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現在每年雖有900多萬考生,但錄取率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變化太大了,竟然可錄取600多萬人,以前參加考試的都沒600萬。考上個大學似乎也不如當年那麼榮光,因為人們變了,對大學的要求不僅僅只是有學校可上而已,還希望能夠過一本線,甚至進211、985等重點院校。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今昔對照,不禁敬佩那些七八十年代可以考上大學的人們,許多人家境都很貧寒,家裡有好幾個兄弟姐妹,師資條件、辦學條件也遠不如今天,因為經濟原因,半路輟學的也不少,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竟然都過去了,尤其是82屆的畢業生,都很不容易,不妨讓我們追憶一下他們所參加的77年高考。


那年年初也沒人想到會有高考,畢竟已經停了這麼多年。要是想上學,必須經過群眾推薦,領導審批。也就是說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去考的,還要看看家庭背景,還要經過領導同意,這就為開後門等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當時中央多次發文,要求領導幹部以身作則,不要只推薦自己人,卻並沒有什麼效果,武大的化學系教授說,現在連小學生都知道,今後上大學不需要文憑,只要有個好爸爸。


推薦還有個弊端就是不能保證生源質量,沒怎麼讀過初中、高中的突然就去讀大學,這哪跟的上,肯定要掛科,畢不了業,培養出來的肯定也不是什麼人才。鄧小平後來聽說清華有這樣的事,非常不滿。「那就應該叫清華中學,清華小學,不能叫大學!」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一篇82屆畢業生寫的回憶文中,他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


1976年,公社保送工農兵學員,我背著家人又去報名,因為我害怕家人再次為我的失敗而痛苦。當時,管報名的是我父親的朋友,他一見第一個報名的是我,連忙把我拉到一邊,極其神秘地對我說:「這工農兵學員就別奢望了,你想,全公社就兩個指標,100個當官的人爭,根本就輪不到你,再說你的政治背景……」他看到我雙眼是淚,再沒有說下去,只是邊搖頭,邊重重地嘆下一口氣,回來後,我心如刀絞。


鄧小平復出後,轉折點終於來了,七十三歲的他主動要求抓科教工作,撥亂反正。8月初,召開科學與教育座談會。便提到了恢復高考這一命題,當時教育部門以來不及為由,想要維持推薦上大學的方法,引起了與會者的反對,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認為生源的質量更加重要,如果能保證生源,晚入學一點關係都沒有,那些想上大學的看似水平不高,但也不是不是沒有人達到要求,只是被埋沒了。最終恢復高考佔了上風,並出台文件予以說明。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報考人員: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城知青、複員軍人、應屆畢業生


考試時間:12月10日、11日、12日

入學時間:1978年2月底前


考試科目:政治、語文、數學、理化(理科)


政治、語文、數學、史地(文科)


考生人數:570萬


試題:分省自主命題


仔細領悟文件精神,發現和今天比有一定的差別,竟然沒有外語!很多對英語不感興趣的、迷茫的都巴不得在那個時代考,其實也有人要考的,外語專業的加試外語,然後就是政治這個學科文理都要考,現在只有文科要,沒有生物考試,時間也比較晚,特殊時刻特殊對待。


恢復高考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中國,連偏遠山村裡的人都知道了,許多想改變命運的人都躍躍欲試,且看經歷者多年後的回憶:


「中央文件一發,那真是「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大約在10月,人人都激動起來了。從「文革」前高1966級到1977應屆畢業生,整整12屆「精英」,要當場分出高低,定下名分,和平時期打江山,高考是萬里征途第一關。」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20多萬人的命運將因此改變,有人把高考的結局稱為「上天入地」,怎麼解釋呢,就是考上了就可以被分配,進入體制,後半生不愁,如果沒考上,就得接著下地種田,和祖祖輩輩一樣,為了城市戶口、更好的生活,拼了。下鄉的知識青年不願在農村了度餘生,誰不想出人頭地?特別是那些有本事、有上進心的人。


知青渴望回城,如果考上了不就可以回城讀大學了么?一個在鳳陽插隊的知青也知道了這個消息,投入了備考,那時剛開完十一大,又過了七次共產黨的代表大會後,當年考入北大的他入主國務院。簡直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各地的學習氣氛空前濃厚,教材更是緊缺資源,供不應求,排長隊購買,搶著傳抄,就連解放前的老書都給翻了出來。我們來體會下當年的氣氛:


「那時,城裡的年輕人胳膊下大都夾著一本四川神中學統編教材。不管是真考還是假考,你得手持知識以示上進。我有個工人朋友,不識幾個字,平時老找我給他寫戀愛信。一天,老兄夾著一本《戰地新歌》來找我寫信,問他帶書幹啥,說是女朋友叫帶的。女朋友講:「廠子里很多人帶書,人人臉上透出興奮,准有好事。咱也鬧上一本。」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離考試只有兩月,我把中學教材拿來一陣猛背。我有一個朋友,跟我一樣沒文化,看到我背到sin和cos,佩服地直流口水,那年頭,能幹上「賽銀」和「可賽銀」的,在那幫沒文化的弟兄中我是第一份。」


「臨近高考時,老師經常在晚上為我們幾個準備高考的學生加課輔導。一些社會上的人聽說後找關係進來旁聽,後來人越來越多,教室里待不下,就到禮堂輔導,最後竟然發展成整個禮堂都是人。我們十幾個學生坐在最前面,後面黑壓壓地站滿各式各樣的人,有青年工人,有下鄉知青,他們手拿筆記本,神情莊重地聽著老師講課,在昏暗的燈光下記錄。回頭看看,我們心中自然地生出一種優越感。他們中的許多人前幾年也和我們一樣,不好好學習,在學校搗亂,遺憾的是高考的恢復並沒有從他們那一屆開始。」


考試的那一天終於來臨了,積壓了十年的考生要奔赴遲到的考場,理論上有3000萬人可以參加,因為各種原因,實際參戰的有570萬,在當時也算天文數字了。考試大軍中,老三屆比較佔優勢,就是66、67、68三屆高中生,畢竟上過高中,有點基礎。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只是十年一晃而過,好多老三屆早已結婚生子,不少夫妻同時考試。更神奇的,甚至出現過父子同場的,人生又有幾個十年?準備試卷的時候,工作人員發現,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紙張印幾千萬張試卷,最後還是拿印《毛選》的來救急,國家物質匱乏,無奈之舉。


考試時間到了,沒有監控攝像頭,全屏監考老師把關,試卷也發來下了。這高考試卷有時候用全國卷,有時候自主命題,最近有些省又改回全國卷了,真是應了一句經典名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77年的高考是分省命題,各不相同,相信你也非常好奇,那時的高考都考個啥?不用急,看看下面的1977年高考語文山東卷。


1.作文《難忘的一天》(80分)


2.解釋詞語(10分)(1)誹謗(2)躊躇(3)明火執仗(4)居心叵測(5)高瞻遠矚


3.給下列文言文加上標點,並譯成現代漢語(10分)


(第三題就是鷸蚌相爭的文言文版,在此就不詳細列出來了)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總分100分,現在是150;總共就三道題,現在十幾二十道;作文佔總分五分之四,真是得作文者得天下。若用今天的眼光看這些題目,簡直太水了,哪是給高中生做的,初中生都可以完全拿下。但在當時可不是那麼容易,出高考題的肯定是有水平的老師吧,他難道不知道這個試題的難易程度嘛?他肯定知道,而且也不是一個人出的,可最終還是用了,說明了什麼,不用說,你懂的。考完自然需要人評卷,不妨看看當年改試卷的老師在多年後怎麼說:


「試題分量、難易程度、及題型都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程度,這和後來的高考題簡直不可比擬,現在小學升學的語文試題也要比這個複雜得多。即使這樣,對於文革期間的學生來說,他們並不覺得容易,這對老三屆的考生就大為有利了。」


「從選材看不存在問題,思想觀點沒有錯誤,如有選「毛選」五捲髮行的,有知識青年下鄉的,有寫入黨入團的,有寫憶苦思甜的,等等。但真正按記敘文的要求寫,可做範文的很少,主要問題是,語言乾癟,內容不具體,假話大話空話多,空泛議論,喊政治口號……有的不注意審題,另起爐灶;有的憑空捏造,隨意虛構,脫離實際。如在我批的卷子中,有一學生這樣寫道:「在打井時,不小心讓石頭砸掉一個手指頭,但輕傷不下火線,我撿起手指往腰裡一別,繼續幹起來。」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每年高考作文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經常有準高三的學生看了作文題,嘆息一句:「幸好我不是今年考。」再看看其他省份的高考作文,關於政治與人生的比較多,以下是部分:


天津:《他像雷鋒同志那樣》《宏偉的目標鼓舞著我》


河北:《我將怎樣度過今後不平凡的二十三年》《園丁讚歌—記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師》


湖南:《心中有話對黨說》


浙江:《路》


吉林:《偉大的勝利—難忘一九七六年的十月》


內蒙古:《談實事求是》《在紅旗下》


湖北:《學雷鋒的故事》


江西:《難忘的時刻》(理科)《當我想起雷鋒的時候》(文科)


遼寧:《在沸騰的日子裡》《談青年時代》


相比於數學,語文還算好考的,作文寫個題目都有點分,可數學就不容樂觀了,面對著函數等題目,許多考生簡直就是看天書,有些省不及格的人數接近七成,幾十年後的今天,好多省的數學平均分都及不了格。至於政治、地理、歷史,背了問題就不大,08年後就沒這麼死板了。


經過一番苦戰,只有少數人脫穎而出,大部分考生還是該幹啥幹啥,結果顯示:各大高校共錄取學生27.3萬人,錄取比例為29比1,新中國成立28年來,競爭從未如此激烈。因為是冬季考試,所以入學時間定在春季,學制四年,於1982年畢業;沒考上的也不用灰心,半年後,又將舉行1978年的高考,同樣有機會。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記得有本教輔試卷叫《天利三十八套》,掐指一算,恢復高考後考試部門也確實出了三十八套試卷考中國的學生,一年算一套。時間漸漸流逝,流年似水,學校還是那個學校,裡面的人變了,一屆屆考生進進出出,不斷更替著。當年上課無聊的時候總覺得離畢業太遙遠,如今昔日的同學又身在何方?


幸福與否?多少人畢業即分手,一別便是永遠。翻開當初他們的留下的優秀作文選,端詳著稚嫩文筆,不禁思忖:七十年代末的那些老學長學姐去了哪裡呢?估計都退休了吧!那時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一份份發黃的同學錄在哭訴,他們早已難以尋覓。


有人說看到了這些老學長、老學姐:他們在校史館的照片里,他們在成功人士的講座中,他們在一場場返校聯歡會上,現在偶爾可以看見高校打著橫幅:歡迎85屆某某專業某某班返校聯歡,一群飽經滄桑的人又回到最初的起點,回憶著那些年的輕狂與幼稚:在寢室打牌、半夜給暗戀的女生寫情書、為了一個文圖跟老師爭得面紅耳赤、下課哼著鄧麗君的歌曲……老人們驚起地發現,以前談戀愛還要偷偷摸摸,生怕輔導員發現,現在的孩子當眾接吻也沒什麼稀奇,昔日的校舍設施簡陋,夏天寢室根本睡不著,現在新校區拔地而起,設施齊全;



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 考生他們都考了什麼



變了,都變了,回不去了……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有的人手握權力、軍隊、財富,自以為天下無敵、不可一世,可他錯了,他戰勝不了時間,更無法阻止自己的衰老,他能把敵對者肉體消滅,卻不得不不接受最終被時間吞噬的結局。時間對每個人還是公平的,它不會讓人青春常在,也不會讓人長生不老。


俱往矣,曾經發生的都結束了,一起被時光帶走的,還有那逝去的青春。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百家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眼中的孫中山:日後賣大價錢的「廢物」
張學良因何曾想槍殺父親張作霖?
影響毛澤東一生的六個女人
溥儀借何投靠日本?東陵被盜為何不聞不問?

TAG:健康百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一年高考考場,一個考生向我下跪
當年高考考場上,你是哪一種考生?
歷史上恢復高考第一年的高考試卷,你能考幾分?
中考高考前的一個月,考生的家長你可以閉嘴了
成都高考第一天結束 考生走出考場
高考第一天,巴中各考點究竟發生了什麼?
記者採訪高考考場第一個出來的考生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冬季高考,有考生帶著孩子去考試!
清朝最後一次科考考了啥?這五道國際題現在99%高考生考不過
又一個高考考生跳樓了,高考真的比生命重要嗎?
日本也有高考,那麼他們是怎麼考的呢?
高考期間吃這些,那開考到考試結束你都還在廁所
雖然高考結束了,但我還要考考你們
又是一年高考時,清朝高考的考場長啥樣?
今日全國9萬多的考生今赴考場高考,你最想和它們說點什麼!
中考高考來了,孩子的月經怎麼調?
又是一年高考時 那些年我們經歷的高考歲月
高考這麼苦,我們為什麼還要考?
人生當中的一場小考,由高考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