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點擊播放 GIF/2046K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編撰而成,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成書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夕。


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貫穿全書始終,融合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


書剛剛編完時,呂不韋下令把全文抄出,貼在秦國都城咸陽的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

這就是成語「一字千金」的來歷。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1.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大意:想要戰勝別人,必定要先戰勝自己,想要評論別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沒有缺點,要想知道別人,必定要先知道自己。


感悟:民間有句俗語,「老鴰guā(烏鴉)落在豬身上,只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


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有更大的錯誤和缺點。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人最大的心魔也是自己。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2.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大意:石頭可以擊碎,但不能改變它堅硬的性質;硃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變它赤紅的顏色。


感悟: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貴有志向和操守!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3.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大意:善於學習的人,能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感悟: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果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那麼任何人都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因為任何人都有長處!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4.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


大意:使河流乾涸而捕魚,難道會沒有收穫嗎?但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麼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沒有野獸了。


感悟:人類對自然的索取一定要適度,過度索取就是破壞,而人類最終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人情世故也是如此,凡事留有餘地,人情不可一次用盡!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5.以繩墨取木,則宮室不成矣。


大意:如果木材要完全合乎繩墨才取以為材,那是極少的,真那樣,宮室就建不成了。


感悟:人才不是「全才」,若求全求備,則天下無人才可用。


歷來「德才兼備」的少,所以歷史上曹操比較「重才」,曾國藩則「重德」。


曾國藩認為「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不可動輒說「天下無才」或「無人可用」,所以人才只能是使用中慢慢培養,「人才以培養而出,器識以磨礪而成」。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6.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聖人。


大意:得到十匹好馬,不如得到一個善於相馬的伯樂;得到十把利劍,不如得到善於鑄劍的歐冶;得到土地千里,不如得到一個聖人。


感悟: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句台詞:「二十一世紀,什麼最珍貴?人才!」


古人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無論古人打天下還是現代人建公司,招兵買馬的時候,普通人才的招聘並不難,難的是找一個能統率千軍的將才。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7.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大意: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準墨線;要知道方圓,一定要依靠圓規矩尺。


感悟:若無規矩和準則,則人無所適從;若無誠信,不遵守契約,則無法形成秩序。


大自然按照固有的秩序萬古常新,一個國家按照一定的秩序建立、發展,每個人也應該要做內心有秩序的人。


如果是非不分、混淆黑白,人云亦云,沒有判斷力,談不上內心有秩序。


如果心態不平衡,對什麼事都抱有成見,凡事抱怨,遇事就失了分寸,也談不上內心有秩序。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8.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


大意: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別人,研究歷史就可以了解今天。


感悟:人性都是一樣的,了解自己也就是了解別人。


歷史常常重複。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


陽光之下,並無新事。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9.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大意:流動的水不會腐惡發臭,轉動的門軸不會生蟲朽爛,這是由於不斷運動的緣故。


感悟:封閉、靜止的環境會走向停滯,甚至崩潰,所以人要終生學習,不斷更新、升級自己的知識系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10.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xiá


大意:一尺高的樹一定有樹節,一寸大的玉石必有瑕疵,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感悟: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人生難免有缺憾。


梁啟超勸告弟子徐志摩說:「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


只有不求圓滿作為生活哲學,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美好滋味。


人在年輕的時候容易贊同徐志摩的態度,有了閱歷後,會深深體會到梁啟超這句話的含義,人生不求圓滿,小滿足矣!

《呂氏春秋》10種智慧:察己知人,察古知今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你遇到人生困局了嗎?
從古詩詞里走過12個月,這麼美,這麼好
6句話,濃縮了最好的家庭教育
人生「六不」:不喜不懼,不憂不慮,不執不計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呂氏春秋》十大名句: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
《呂氏春秋》精選10句,讀懂世間真理
《呂氏春秋》精選10句,讀懂世間真理!
《呂氏春秋》「六驗識人法」
《呂氏春秋》《淮南子》最精華45句,「道家雙璧」的絕頂智慧
《呂氏春秋》10大名句
《呂氏春秋》里的十種大智慧,讀完受益無窮
《呂氏春秋》中的養生之道
美文推讀:呂氏之後無春秋
歷史上的槍手:呂不韋三千門客寫《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中的十大名句,經典!
從商君書和呂氏春秋的主旨看,為什麼說商鞅變法坑了中國二千年
先秦怎麼進行廉政教育的:《呂氏春秋》有六句振聾發聵的話
呂氏姓氏來源
呂不韋呂氏春秋的主治分析 呂不韋與趙姬有何關係
呂氏家族遭到誅殺後,為何呂后還有與漢高祖劉邦合葬?
《呂氏春秋》十大名句: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白鹿原》中的《鄉約》源於《呂氏鄉約》,全文如下,值得一讀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呂氏情懷,千金難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