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印選欣賞
在元代的押印戳記中除了有文字的押印外,還有許多花紋圖案押印,亦稱「花押」,在這類花押印中,有不少的動物、人物圖形戳記,更出現了佛像押印。在元代,統治階級對於各大宗教的基本政策是廣蓄兼容的,佛教以及種種教派如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得到了發展。受這一時期的影響,押印戳記上出現了明顯的宗教內容,這在中國印章史上是非常突出的一段,特別是佛教印戳,有蓮花、火焰珠、彌勒、菩薩、佛的形象。佛像造型莊嚴、典雅,明顯帶有唐代佛像造型風格。這種佛像戳記很可能是用於與佛教有關的廟契、法事、道場以及抄經等,也有可能是人們信仰之寄託,成為用來護宅、驅邪、祛病、防災的聖靈之物,與秦漢之肖形印有著如出一轍的用意。從現存實物來看,這些佛像戳記作為佛像印的始祖,應是無疑的。從推理來說,秦漢時期佛教在中國還未得到廣泛的傳播,佛像印的形成缺乏滋生的土壤,直到元押的迅速發展與豐富,押印才逐漸帶有宗教內容。這與當時元朝統治手段殘暴,歧視漢民族有關,據史料記載元代專權數朝的大臣伯顏,曾突發奇想,說是要殺掉趙、張、李、劉、王五姓漢族,造成人們對朝廷的希望與寄託很渺茫。所以人們只好把自己寄托在對佛的虔誠,祈求菩薩來保佑,佛像押印因此應運而生。
清代趙之謙將佛像引入邊款,吳昌碩將佛像人物刻入印側,佛像和印章才有了緊密結合的表現形式,而弘一法師則是第一個佛像印的始作甬者。有人曾認為來楚生是將佛像入印的首創者,其實不然。弘一佛像印大都是在其三十九歲遁入空門,到一九四二年過世這一段時間所刻,而來楚生作佛像印是四十年代以後的事了,只不過弘一法師的佛像印相對來氏的佛像印來說,藝術風格略遜一籌而已。弘一法師的佛像印明顯取法押印形式,造型有古印度佛像造型意趣,其風格亦如其書法的平淡、莊嚴、恬靜,缺乏對刀法等進一步的拓展。來楚生的佛像印是有創造性的,他將漢畫像和敦煌壁畫的佛像風格和意趣融入佛像印,所刻佛像印筆觸簡潔、輪廓生動,於厚拙中寓巧思,刀法斑駁蒼茫,線條婉曲飛動,有很明顯的個性風格。在來氏以後的佛像印藝術創作中,印人們大部分都是在來氏的風格上借鑒或照搬,少有個人面貌。近十多年來印壇湧現了不少佛像印創作名家,如上海的沈鼎雍、徐慶華,甘肅的錢默君,河南的曾廣,山西的安多民,湖北的葉青峰等,他們對佛像印從取材、刀法、構圖等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大膽創造。創作的佛像印有的取法敦煌壁畫,有的取法漢畫像石、石窟造像,以及民間木刻、剪紙,各具特色,有明顯的個人風格特點,開啟了當代佛像印風格多元的局面。
佛像印在書畫作品上的使用也是有所講究的。現在有不少書畫家拿著佛像印肆意亂蓋,有的當押角章用,有的蓋在與佛毫無關聯的作品上,這都是不合佛理的。關於佛像印的用法,一是只能作為引首章,鈐在作品的上方或中間適宜位置。佛是用來供奉的,不宜蓋在作品的下方當押角章用,更不能蓋在姓名印下面,那是對佛的一種褻瀆。二是應該蓋在與佛教、佛文化有關的作品上,比如佛語、佛經、佛詩或蘊涵佛理、佛性、禪機、禪意的詩、聯、文、畫等,在這些作品上鈐上一方或幾方佛像印,既可以加重內容的意趣,又可起到相輔相成、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印章與作品達到一種完美的融合。反之,則不倫不類,令人啼笑皆非。
佛是仁慈的、祥和的、清凈的,同時也是神聖的,好的佛像印作品能調節人的心態,提升人的境界,從中悟出許多佛道禪心,我們在創作或使用佛像印時應該用心去體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水墨人家-繪畫藝術欣賞
※中國芭蕉的繪畫藝術
※幾何與當代現實主義油畫
※用畫畫浪費光陰,我願意。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北朝佛造像欣賞
※怎樣欣賞佛像(二)
※怎樣欣賞佛像(三)
※怎樣欣賞佛像(一)
※超全的佛印章欣賞
※怎樣欣賞佛像(四)
※宋 范寬畫選欣賞
※張大千畫佛像欣賞
※欣賞 黑白插畫欣賞
※工穩印的楷模——王福庵原印拓片欣賞
※秦漢印章欣賞
※漢代官印篆刻印譜欣賞!
※飛哥詩歌欣賞
※精選鋼筆畫欣賞
※欣賞 畫貓
※國石印章欣賞
※吳昌碩 印存 欣賞
※印花圖案欣賞
※崖柏根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