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煮日報:怪人辜鴻銘

水煮日報:怪人辜鴻銘


水煮日報:怪人辜鴻銘



辜湯生(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鴻銘,號立誠,祖籍福建省惠安縣。學博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號稱「清末怪傑」,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1.


南洋辜姓源自陳姓,為宋朝福建泉州同安漁民陳敦源後代。陳敦源因酒醉失手傷人,為避官府緝拿,遠渡南洋,最後在馬來半島落戶,成為開墾檳榔嶼蠻荒地的華人前驅。陳罪疚之心難以釋懷,故改姓「辜」,以示悔罪之意。辜鴻銘即系這支辜姓後人。辜鴻銘曾祖父辜禮歡,被初登馬來半島的英國殖民者委為地方居民行政首腦——甲必丹(Captain)。辜鴻銘之父是橡膠園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還能講英語、馬來語。其母是葡萄牙人,能講英語和葡萄牙語。作為混血兒,辜鴻銘自幼就表現出對語言有著出奇的理解力。不過他寫字不太熟,後來的北大學生都發現辜鴻銘有一個弱點,「寫的中文,常常漏去一撇或一划。」


2.


辜深得其父好友、英商布朗的喜愛。布朗收其為義子,並於1867年前後帶他返回蘇格蘭老家,對其學業做了周密安排。14歲時,辜湯生被送到德國學科學,不久考入萊比錫大學,獲土木工程文憑。回蘇格蘭後,又進愛丁堡大學就讀。辜早年學外語時靠一個「背」字,義父布朗先生在教他學德語時,讓他把歌德長詩《浮士德》背下來。學英語時,則背莎士比亞37部戲劇。直到老年,辜鴻銘仍能一字不漏背誦彌爾頓六千行無韻長詩《失樂園》,學生凌叔華曾親耳聆聽,五體投地。辜氏記憶法,謂初為感動(impression),次為保留(retention),終為回憶(recollection)。有人請教記憶力何以如此之好,他說,你們外國人用腦記憶(remember by brain),我們中國人用心記憶(remember by heart)。

3.


10歲那年,辜鴻銘跟義父母布朗夫婦到倫敦。始終長衫馬褂,留著辮子。有天,他坐電車上,故意倒持倫敦泰晤士報,幾個英國人笑得前仰後合。辜這才用純正的倫敦腔把整段文章念出來,並說:「你們英文才26個字母,太簡單,我要是不倒看,一點意思沒有!」車上人都驚呆了。


4.


中日甲午海戰後,伊藤博文到中國漫遊,與張之洞有過接觸。作為見面禮,辜鴻銘將剛出版的英文譯本《論語》送給伊藤。伊藤早耳聞辜氏是保守派中的先鋒大將,便乘機調侃道:「聽說你精通西洋學術,難道還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於兩千多年前,卻不能行於20世紀的今天嗎?」辜鴻銘回答:「孔子教人的方法,好比數學家加減乘除,在數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紀,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並不會三三得八的。」伊藤無詞以對。


5.

剛走上張之洞總督府洋文案任上,他看到西人的公文中稱中國貨為native goods(土貨),大為氣憤,認為native含有生番野蠻不化之意,堂堂中華所產貨物怎能以土貨稱之?立即將之改成 chinese,明明白白地相告這是「中國貨」。


6.


辜鴻銘尊敬慈禧太后。庚子年間,八國聯軍血洗京城,慈禧逃到西安,洋人聲稱要懲辦禍首,慈禧惶惶不可終日。張之洞和劉坤一照會洋人必須尊重兩宮。辜鴻銘用英文寫了一篇《我們願為君王去死,皇太后啊!中國人民對皇太后陛下及其權威真實感情的陳述》,轉給英國首相索爾茲伯里勛爵、德國皇帝威廉和俄國沙皇。半年後,又寄給《日本郵報》公開發表。他說慈禧「胸懷博大,氣量寬宏,心靈高尚」,絕不是專制獨裁君主;「開始花錢修建頤和園的時候,她已經努力工作賺回了它。……在她將權柄交給外甥光緒皇帝時,向她的人民、偉大的中華帝國的人民,提出想建一個富麗堂皇的家,讓她在那裡度過餘生,這難道是那麼過分的要求嗎?」


7.


辜鴻銘一次參加大型宴會,有外國記者問:「先生認為應怎麼穩定中國政局?」辜回答:「辦法很簡單,把座中這些政客和官僚,統統拉出去槍斃,中國政局就會安定。」在座大員面面相覷,不敢介面。

8.


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任教,梳著小辮走進課堂,學生們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狂傲的北大學生一片靜默。


9.


1919年,張勳六十五歲生日時,辜鴻銘送給這位尸居餘氣的「辮帥」一副賀壽聯,上聯是「荷盡已無擎雨蓋」,下聯是「菊殘猶有傲霜枝」。意思是清朝滅亡了,那頂官帽已經全無著落,但還留下一條好端端的辮子,足可笑傲於這個寒光閃閃的時代。借喻確實極為貼切生動。

10.


辜鴻銘曾在課堂上對學生講過:「中國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是我。因為蔡先生點了翰林之後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現在還是革命;我呢?自從跟張文襄做了前清的官員以後,到現在還是保皇。」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一個竟敢瞧不起李白的才子——金聖嘆
紫禁城裡究竟有著怎樣的禦寒措施呢?
被毀前的圓明園的珍貴照片
在古代比霧霾更難治的是倭寇,還好有他
那些被遺忘的古老習俗

TAG:水煮百年 |

您可能感興趣

水煮日報:好人張奚若
水煮日報:李鴻章的大雜燴
水煮日報:粟裕挨整
水煮日報:徐世昌露了馬腳
水煮日報:袁世凱的誓言
水煮日報:康有為咒罵梁啟超
水煮日報:日本人眼中的西太后
水煮日報:薛岳戰史上的神奇電報
水煮日報:陳寅恪不是博士
水煮日報:張愛玲的喜劇片
水煮日報:廖耀湘被活捉
水煮日報:史迪威罵杜聿明廖耀湘
水煮日報:白崇禧聊軍事
水煮日報:錢鍾書楊絳如一雙名劍
水煮日報:曹丕袁克定
水煮日報:陳公博臨刑
水煮日報:模範軍人張靈甫
水煮日報: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的對話
水煮日報:陳再道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