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是一場世界大戰

安史之亂是一場世界大戰

賴正直 時拾史事

安史之亂是一場世界大戰

按照國內教科書的解釋,世界大戰是指對立的國家集團之間進行的全球性戰爭。嚴格意義上的全球性戰爭當然只有在工業化時代才有可能。在前近代,受制於交通和信息技術,各大文明之間的聯繫相對薄弱,很難出現「全球性戰爭」。但這並不妨礙相鄰文明之間的戰爭引起的全球性連鎖反應。在這一意義上,本屬於中國內戰的安史之亂,因為參戰各方的複雜性而引起的一系列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導致當時亞歐大陸的主要強國以及一大批中小國家均陷入戰爭,堪稱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世界大戰。

一、唐朝官軍和安史叛軍都是具有「國際化」色彩的「多國部隊」

安祿山是胡人(伊朗系粟特人)和突厥人的混血兒,史思明則是營州突厥人,據史書載,兩人都「通六蕃語」,亦即通曉六種民族(國家)語言。日本學者杉山正明在《游牧民的世界史》一書中推測,六蕃語可能包括粟特語、波斯語、突厥語、契丹語、奚語、回鶻語。當然也有可能包括室韋語、靺鞨語、高麗語、吐蕃語、党項語,但不論如何,安史兩位語言天才的存在必然導致大量的多民族人士進入他們執掌的政府機構工作,其部將士卒所具有的濃厚「國際化」色彩亦不足為怪。《資治通鑒》載:「(天寶十四年)十一月,甲子,祿山發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凡十五萬眾,號二十萬,反於范陽。」可見安史叛軍的主力並非漢人,而是同羅(突厥旁支)、奚、契丹、室韋等蕃兵蕃將,安祿山的親兵「曳落河」就是全部由蕃兵蕃將組成的,奚族酋長阿篤孤、阿布離均在叛軍中負責統率本部兵馬,稱之為「多國部隊」毫不為過。安史叛軍中的眾多「外國」將領後來以歸降唐朝廷的方式在黃河以北地區擔任節度使,例如安祿山的養子、後為成德節度使的李寶臣是奚人,李寶臣的部將王武俊是契丹人、王庭湊是回鶻人,幽州節度使李懷仙是胡人(粟特人),平盧節度使侯希逸、李正己是高麗人,易定節度使張孝忠、魏博節度使史憲誠也是奚人,等等。他們執政期間必然任用同族人為部屬,成為這一地區的統治階層,其社會影響是極其深遠的。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略稿》中指出的唐代後期河北地區社會「胡化」現象,源頭即在於此。

另一方面,大唐帝國的官方正規軍也是「多國部隊」。哥舒翰、僕固懷恩、渾瑊是突厥人,高仙芝、王思禮是高麗人,李光弼是契丹人,白孝德是龜茲人,李懷光是靺鞨人,李抱玉是世居河西的胡人(粟特人),等等。多民族融合是當時的社會趨勢,情況跟安史叛軍差不多。唐朝更是直接向回鶻帝國求援以平叛,平叛戰爭具有多國人士參與的「國際化」色彩。

二、安史之亂導致中國的影響力徹底退出中亞地區

安史之亂是一場世界大戰

為了遏制突厥和吐蕃的威脅,唐朝前期大體上是採取積極經營西域的政策。安史之亂前夕,唐朝基本在西域站穩了腳跟,建立了以安西四鎮——龜茲(今新疆庫車)、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以及安西都護府(駐龜茲鎮)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公元751年7月,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先後征服了大小勃律及車師等國,儼然成為中亞地區的霸主,進而又以「無藩臣禮」為借口進攻帕米爾高原以西的石國,石國貴族向西逃竄,並求救於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中國史書稱「黑衣大食」)。當時阿拔斯王朝剛剛取代倭馬亞王朝,亟待休養生息,但對於來自東方的威脅,阿拔斯王朝的中亞總督阿布·穆斯林(Abu Muslim)派出大將齊亞德·伊本·薩里(Ziyad ibn Salih)進行反擊。唐軍在裝備和戰術上佔有一定優勢,但由於深入敵境,在交通、補給、環境、情報以及人數等方面處於劣勢(雙方兵力史料記載不一,但可確定阿拉伯軍在十萬以上,而唐軍最多不超過六萬),雙方在怛羅斯(具體位置難以確考,大體推斷在今哈薩克的塔拉茲一帶)交戰,唐軍大敗,阿拉伯軍也損失慘重。

怛羅斯之敗,唐軍仍有恢復和反擊的能力,倒是剛剛建立、政局未穩的阿拔斯朝,能否在東方邊境經受得住唐軍的第二波攻勢,懸念頗多。但是恰在此時,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紛紛陷落,唐帝國自保無暇,不但放棄了經營中亞,而且連西域也被吐蕃和回鶻佔據。中亞地區拱手讓與阿拉伯帝國後,中國王朝從此再無能力染指中亞,而阿拉伯的宗教和文化則在中亞廣泛傳播,成為中亞地區的主體文化,直至今天。

三、安史之亂使阿拔斯王朝穩定了東方的統治,將兵力用於攻打拜占庭

阿拔斯王朝雖然在怛羅斯之戰中艱難取勝,但其內部政局並不穩定,怛羅斯之戰的功臣阿布·穆斯林和伊本·薩里先後在政治鬥爭中被殺,王朝京城巴格達所在的核心區域兩河流域也存在著舊伊朗人和伊斯蘭教非什葉派的反對勢力,內部危機重重。而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不得不徹底放棄了和阿拉伯人的競爭,從而使阿拔斯朝得以休養生息、整肅內政,特別是在鞏固了東方局勢之後,阿拔斯朝第三代哈里發馬赫迪派其子哈倫·拉希德於780年領兵出征拜占庭,雙方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博斯普魯斯海峽激戰,拜占庭軍大敗。782年拉希德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拜占庭女皇帝伊琳娜被迫乞和納貢。

安史之亂是一場世界大戰

正是由於安史之亂,唐朝從中亞撤軍,阿拔斯朝才得以避免陷入「兩線作戰」,集中兵力進攻拜占庭。可見,安史之亂不僅讓唐帝國陷入戰亂,而且間接導致了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之間的戰爭。而唐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正是當時歐亞大陸上最大的三個強國,三大帝國都打起來了,還不算「世界大戰」嗎?

四、安史之亂導致唐帝國的控制力弱化,周邊民族勢力紛紛崛起

安史之亂完全打亂了唐朝前期在亞洲大陸上建立的國際政治秩序,特別是唐朝控制或壓制下的許多民族勢力崛起,導致了國際政治秩序的一系列大洗牌。

(一)回鶻崛起

回鶻本為突厥鐵勒部的一支,世居天山北麓。唐朝退出中亞和西域之後,回鶻和吐蕃乘虛而入,而回鶻的崛起尤其令人矚目。其強大甚至被稱為「第一個世界帝國」,以至於讓唐朝也不得不乞求其援兵,回鶻騎兵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並且其文明程度也進步很快。儘管作為一個帝國的回鶻國家在九世紀被黠嘎斯所滅,但回鶻文明卻持續保留了下來,其中部分回鶻人遷回河西及吐魯番盆地,成為今新疆維吾爾族的祖先。後來蒙古人統治時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回鶻人為其提供官吏和文字,回鶻人成為蒙古人的文化導師,在民族融合和交流中扮演著媒介的角色。

(二)吐蕃佔據西域及河西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戰略收縮,導致一直與唐朝爭霸的吐蕃勢力迅速膨脹。吐蕃佔據了河西走廊及其以北的地區,在唐代宗永泰元年甚至一度攻克長安,迫使唐代宗出奔陝州。不過吐蕃的強大也沒撐多久,其內部也陷入了分裂和內戰。唐宣宗時期,沙州敦煌人張義潮起兵趕走吐蕃,以河西十一州歸附唐朝,被賜號歸義軍,張義潮亦被任命為節度使。歸義軍雖然歸附,但唐朝實際上已經無力對其進行有效統治,因而其一直保持相對獨立的狀態,節度使之位也始終由張義潮的張氏家族以及後來的曹氏家族所壟斷。唐亡之後,政權歷經更迭,統治敦煌的張氏和曹氏均在名義上表示效忠,直到北宋時期敦煌地區被西夏所佔領。

(三)沙陀內遷

據考證,沙陀出自西突厥的烏古斯部落,其部落原本在鹹海以北游牧,後遷往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安史之亂後,吐蕃勢力進入西域,沙陀人被吐蕃所逼,四處遷徙,其中一支經過準噶爾盆地達到蒙古草原,內附於唐朝,被安置在雲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一帶,自稱「沙陀」,亦稱「處月」(即其酋長之姓「朱邪」)。蒙古草原水草豐美,沙陀部族逐漸強大。酋長朱邪赤心率領沙陀騎兵幫助唐朝平定龐勛起義有功,被賜姓名李國昌,李國昌與其子李克用後來又幫助唐朝平定黃巢起義,取得了唐朝的體制內地位,甚至逐漸干預唐朝軍政事務,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以李克用為中心的沙陀集團在五代時期成為中國政局的中心,五代之中的後唐、後晉、後漢分別為沙陀人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所建立,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更是讓此後數百年間的中原政權失去了長城屏障,處於北方游牧民族的直接威脅之下,由此可知沙陀內遷對後世歷史發展的巨大影響。

(四)南詔拒命

南詔在唐玄宗時期依附唐朝,統一了雲南六詔。其國力漸強之後,與唐朝的關係就緊張起來。在安史之亂前,唐朝猶有足夠實力兵臨南詔以示威懾,就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前一年即754年,劍南留後李宓仍在出兵攻打南詔。但自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就基本沒有主動進攻南詔的實力了。但南詔的實力也有限,不能像吐蕃那樣與唐朝全面開戰,只是在唐朝和吐蕃之間時戰時和,乘機攫取最大利益。在唐朝晚期,吐蕃、回鶻紛紛衰落後,與南詔的戰爭漸次升級,戰爭的前線從西川擴大到安南、嶺南,成為唐朝末年最主要的對外戰爭。與南詔的戰爭迫使唐朝政府將北方藩鎮的兵力調往西南邊疆戍守,間接引發了桂州(今廣西桂林)龐勛起義,成為導致唐朝衰亡的一大契機。

五、安史之亂對日本的影響

安史之亂對日本也有一些間接的影響。當時日本極其傾慕中華文化,即使發生安史之亂也毫不影響日本朝廷派出遣唐使和留學生的決心。但出使渤海國的使者小野田守向日本朝廷報告了安史叛軍曾侵入渤海國的事實,提醒朝廷注意安史叛軍的動向,其甚至有可能入侵新羅和日本。公元764年,執政的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呂(惠美押勝)遂決定調兵前往太宰府防備安史叛軍,並伺機進攻長期與日本敵對的新羅,但其真實目的是以此為掩蓋,在京都發動兵變,廢黜實際掌權的孝謙太上天皇及其寵信的僧人道鏡。奉命調兵的高丘比良麻呂向孝謙上皇告密,使孝謙上皇一方提前動手,奪取了玉璽和驛鈴,發出詔書宣布削奪藤原仲麻呂的官職和財產,迫使藤原仲麻呂逃往越前,在琵琶湖畔的三尾城與曾經遣唐留學的吉備真備、佐伯伊多智等將領率領的官軍交戰,藤原仲麻呂兵敗被殺。此後,支持藤原仲麻呂的淳仁天皇被迫退位,孝謙上皇再次登基,是為稱德天皇。藤原仲麻呂之亂雖然並非直接由安史之亂引發,但安史之亂的動向成為藤原仲麻呂決意調兵採取政變行動的一條導火索,令人不得不感慨世間萬物的普遍聯繫。

往期熱文

翻新怪談——剜心

二十萬慰安婦的命運

消失的民國「貴族」大學

你用火鍋拯救冬天,你卻不了解它

二戰時納粹德國的異族軍團(一)

陳子昂:老子有錢任性! | 我唐日常(六)

安史之亂是一場世界大戰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讀者群號 535858375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個學分制大學拍了第一張中國大學畢業照
殺人卸胳膊砍頭扔豬圈,李豫為何精心導演這場大唐謀殺案
吃臭蟲、吃指甲,我唐的異食癖不好惹丨我唐日常(十四)
撲克牌上的紅桃老K——查理大帝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安史之亂到底是一場怎樣的戰亂?揭秘安史之亂全過程
一場戰爭見證唐朝軍隊的強大,安史之亂中險些創造奇蹟
歷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五大戰役,第三安史之亂,第一世界公認
安史之亂後第一場藩鎮大亂斗,自立為王,誰來稱帝
安史之亂之六
為什麼說安史之亂導致了後世的五代十國亂世局面呢
安史之亂對歷史進程影響有多大
是富二代,是突厥人,他是安史之亂中大唐都城最後的屏障!
唐朝由盛而衰的亂象:安史之亂後的一場荒唐兵變
安史之亂為何能讓正當盛世的大唐幾乎亡國
安史之亂讓盛世大唐奄奄一息 胡人真的是罪魁禍首嗎?
安史之亂髮生的背景 安史之亂前的唐玄宗政治
唐朝的安史之亂有何歷史背景?安史之亂簡介
陌刀竟然決定了大唐帝國氣運:安史之亂的潼關靈寶會戰
安史之亂對大唐的衰敗有多大的影響?
安史之亂的故事上
杜甫眼中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後大唐是怎樣一步步衰敗的
」安史之亂「到底是安祿山等胡人亂,還是李世民的制度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