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千餘年的宋人又讓國人傲嬌了一把!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微歷史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在這裡先謝謝各位看官。
微歷史|見微知著說宋史
對於喪失勞動力,沒有經濟收入的低保戶,北宋政府發放救濟金、救濟糧,在冬季還有柴炭補貼費若干。趙光義在位期間,為了打造盛世合諧氣象。天寒下雪之後,立即安排有關部門送溫暖。收到米炭等物的孤寡老人如沐春風,交口稱讚仁君聖明。
雪中送炭,從此成了封建士子歌頌統治者德政的最好素材。
1
微歷史|見微知著說宋史
趙光義送的炭,是真的煤炭。彼時的木炭價值不菲,屬於三公消費的範疇。煤炭因為物美價廉,在北宋年間已經成為開封城中尋常百姓的主要生活燃料。唐時的「賣炭翁」,改行成了「賣油翁」!
不過河南河北地區所產煤質量一般,煙大嗆人,「不差錢」的人家還是會選擇木炭採暖的。
2
微歷史|見微知著說宋史
宋時,煤炭採掘業的興起緩解了傳統柴炭燃料短缺的矛盾。既提高了鐵的產量,同時又因爐溫和冶煉效率的提高而推動了鑄造技術的變革。特別是灌鋼法的大面積推廣影響深遠,在17世紀以前,中國的鍊鋼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只是不知,解放後的大鍊鋼鐵是否依然採用灌鋼法!
3
微歷史|見微知著說宋史
日本學者吉田光邦估計宋代鐵的產量為3.5萬噸至4萬噸之間;美國學者郝若貝的估計數字更是驚人,宋神宗元豐元年鐵年產量高達7.5萬噸至15萬噸。如果美國學者的說法確切,那麼宋時的鐵產量接近於18世紀初整個歐洲14.5萬噸至18萬噸的水平。一不小心,千餘年的宋人又讓國人傲嬌了一把!
註:美國學者郝若貝在他的《北宋的煤鐵革命》一文中寫道:「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的鐵年產量是七萬五千噸至十五萬噸,在三個世紀以後,鐵的產量顯著下降到上述數的一半,在一九三零年至一九三四年間,中國在長城以南毛鐵的年產量只達十四萬噸。北宋時期鐵的產量已是一六四零年英格蘭與威爾斯的鐵產量的二倍半至五倍,與十八世紀初期歐陸(包括蘇聯的歐洲部分在內)鐵的總產量十四萬五千噸相差不遠。」
——譯文見宋晞著《宋史研究論叢》第三輯
4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引用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告知


※在這個朝代,沒錢了可以去寺廟貸款
※揭秘|孫中山遺囑如何產生?
※六百年前, 一明朝小官逃至海外, 六百年後, 一亞洲最幸福國家成立
※宋朝駭人聽聞的六大酷刑
※參加完越南戰爭後, 美國老兵為什麼終生不敢吃香蕉
TAG:微歷史 |
※這個人被認為是秦朝滅亡的禍首,但兩千餘年來一直沒搞清他的身份
※此國和中國友好2千餘年,男人一夫多妻,美女卻嫁不出去
※他活了五十歲,但死後卻被人評說了兩千餘年
※本是三國英雄,他卻被後人誤解了千餘年
※長了千餘年,號稱國寶級活化石,就這樣被農民給挖了!
※武則天的乾陵是他選址的,他自己的墓千餘年都沒人敢動
※被億萬中國人敬仰千餘年,三國中真正的兩個英雄是誰?
※兩千餘年中最快的「計算機」——我國的算盤,兩彈一星曾經都靠它
※治哮喘,張仲景早獻出一條妙計,躺在書里千餘年,別不理不睬
※千餘年前「漢人」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歷史,要麼滅亡,要麼被奴役
※中國也有個萬世一系的帝王家族,統治華夏兩千餘年,至今子孫遍地
※游牧民族的一項戰術 卻是滋擾華夏二千餘年的夢魘!
※這些餃子餛飩成精了!歷經千餘年時光至今保存完好
※一位唐朝人推算出2000年後的世界,他的墓歷經千餘年沒人敢動
※漢朝皇族後裔大唐宰相,最早的抗倭將領,一戰讓日本老實千餘年
※治哮喘,張仲景早獻出條妙計,躺在書里千餘年,別不理不睬
※中國的算盤是兩千餘年最先進的「計算機」,現代中國曾經靠它崛起
※中國發明一項制度領先歐洲千餘年,慈禧太后廢了它,結果大清亡了
※他影響著千餘年的花鳥畫壇,看徐熙野逸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