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0年的廈門文化,全被這個80後女文青塞進了2300㎡的海邊大別墅里
在最美的文藝小漁村,
種下的美夢,
正在落地生根。
……
- 廈門
· 曾菲兒
-曾經來過廈門的人,大概都忘不了海邊山腳下的那個文藝小漁村——曾厝垵。
晚上九點一過,四周早就是一片漆黑。
來往的人見面不說普通話,開口閉口都是閩南語,問候語是「你(li)好(he)」,再見會說「有閑則隔來」。
走在路上會遇見散步的土狗貓咪和小雞,不怎麼怕人,優哉游哉地從你身邊「踱步」過去。
咖啡店開不開門,
看老闆心情;
小酒館接不接客,看老闆心情;
什麼都是心情說了算,
哪管得了來的人奔波了多久。
這裡的每條小街巷,
都藏著小畫室,小酒館,小客棧,
一不小心,推門而入,
都是有趣的際遇。
我來到了這裡,
從此沒有離開。
我是游穎,朋友們都叫我Yoyo,
畢業於廈門大學音樂系。
2009年第一次來曾厝垵。
那時候的曾厝垵還是個夜不閉戶的小漁村,藏在環島路的一角,走在沙灘上,海風吹過,有種遺世獨立的安詳感。
和大部分有點小矯情和有點小夢想的文藝青年一樣,我被曾厝垵迷了住。
我想在城市的縫隙里,構築一個屬於自己的野地烏托邦。
2011年,我在曾厝垵漁村中心,找了一棟老別墅,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民宿——紅素。從看到那座房子到付下定金,只用了兩個小時。
15間客房,1500平的超級大院子,依山靠海,旁邊就是夢旅人。
每天晚上,大家駐紮在紅素,枕著海浪風聲,仰望星空光塵,隨心所欲,把酒言歡。
紅素開了不到一年,就在曾厝垵立下民宿標杆,成了文藝據點,收穫好評無數。
紅素別墅外觀
也是這個時候,
來曾厝垵的人翻倍翻倍再翻倍。
小地方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
也成了大家口中的文藝小漁村。
巷子里再也狂奔不起來,
除了人,還是人。
僅今年十一黃金周,曾厝垵就湧進60萬遊客。
過去那些和我一樣的年輕人,奔向曾厝垵,滿腔熱血做起自己愛做的事——
開自己的客棧,煮自己愛喝的咖啡,在深夜點起酒館的一盞燈,心情好開門,遇到了傷心事就誰也不理,對著門前的海攤開畫板。
每一個幽靜的小院子都藏著許多的故事
等到曾厝垵擠滿那些從四面八方湧進來的遊客之後,他們突然沒了立足處,只好關上門,離開這個曾經寄託過理想的地方。
剩下的,是小吃攤,燒烤店,還有一家又一家的轟炸大魷魚。而走過他們身邊的人,每天都是陌生的。
曾厝垵有了跟別的地方一樣的「特產」,有了每個旅遊城市必備的「燒烤一條街」。
從此,這裡的曾厝垵也和其它的旅遊景點一樣了。
它迎來又送走那麼多人,晚風裡有人輕輕在唱羅大佑的《鹿港小鎮》,我聽得百感交集。
那個曾經迷住我的曾厝垵,我想為它做點什麼。
如果我能留住曾厝垵曾經的記憶,或許你會重新愛上這裡。
想了很久,我決定把自己的紅素改造成曾厝垵的「花園集市」,取名曾菲兒(Zen Fair)。
如同曾厝垵這個名字的由來——曾:姓氏;厝:房子;垵:村莊。Fair,集市之意。
就像英國有Scarborough Fair,我希望曾厝垵有自己的Zen Fair。
我希望遊人一走進這裡,就可以看到廈門的真正模樣,甚至是過去50年間的廈門文化復古。
外觀效果圖,
曾菲兒將由六部分內容組成:民宿、餐廳、伴手禮、咖啡甜品、復古照相館、花磚公廁。包含了遊人的吃喝玩樂住娛行。
我請來了楊涵憬老師擔任曾菲兒的品牌顧問,親自操刀老別墅2300平空間的舊物布置。
楊涵憬老師手裡有大把「逝去的記憶」。
從2003年開始,楊老師就一直在「撿破爛」(開玩笑~只是愛收集些舊物罷了)。
2014年廈門建地鐵,拆了一大批老房子,所以後來那32噸的花磚也成了他的重點保護對象。
楊涵憬老師
人們叫他「舊物君」,或許也會背地裡稱他是「理想主義的瘋子」,然而楊老師不介意。他覺得自己收集的並不是舊物,而是關於這座城市的記憶。
而人們需要城市的記憶。
「我是全世界最愛廈門的一個人」。楊老師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看著舊物倉里那些他私藏的寶貝,我知道,他一定是懂廈門的。
如果把這些東西,都搬進曾菲兒的15間客房裡,把花磚貼在床頭的牆上,在空處放上舊時的箱子,喝水的杯子是以前那些印著好看花紋的……
或許這些都是可以讓來的人,了解廈門和曾厝垵某一面的好辦法。
你來了,你可以看見廈門人的生活,也可以看見,他們的過去到底是什麼模樣的。
客房效果圖
客房效果圖
可能光是一間客房的舊物件,都足夠客人拍照回味半天,讓時光在舊物里倒流重返。
另外我們會構建一個只流通舊糧票的復古餐廳。
這裡有廈門最地道的海鮮料理,全開放透明的大廚房,讓每一個食客都看得見菜品來源,安心享用美食。
復古餐廳效果圖
同時,我還會在餐廳沿街的空間設8個檔口,邀請廈門本地老師傅,細心烹煮最地道的廈門美食。
花生湯、攤薄餅、海蠣炸、沙茶麵、蝦面、番鴨麵線、土筍凍、金鯧魚炸……
每樣美食都有自己的傳說,沙茶麵只是其中一個。
關於沙茶麵的傳說:曾經有一對母子相依為命,兒子打漁的時候卻被海浪卷了去,被印尼商船救起。等到十年之後回到家之後,卻發現母親已經沒了味覺。
兒子試了很多辦法,也沒能治好母親,直到把從印尼帶回來的沙茶粉撒進面里。
新鮮出爐的薄餅皮
在曾菲兒花園集市,伴手禮也是重頭戲之一,來這裡再也不用擔心被那些景點商家矇騙。
我們按照二十四節氣,奉上廈門最時令的食材,當季頭水紫菜、海帶干、魷魚乾、鰻魚乾……
買了之後不知道怎麼做,也沒關係。我們的復古餐廳,會為大家示範這些當季食材帶回家後的各種烹飪方法。
甜點茶配,是廈門的標誌小吃。來過廈門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廈門的鳳梨酥,我們找了廈門時代餅家,在早些年,他們幾乎代工了廈門所有餡餅品牌的生產。
我們準備的鳳梨酥,果肉含量高達90%以上,皮酥餡醇,絕對是誠意之作。
如果你來到曾菲兒,那麼我誠心邀請你到種滿薰衣草和向日葵的超大後院逛一逛。
躲進花海,喝咖啡,嘗甜品,愜意地度過屬於你的美好時光。
遇到好天氣,我們還會在院子里搭建專業舞台,邀請樂隊演出,也是對當年曾厝垵的文藝致敬。
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想為曾厝垵建一座最文藝的花磚公廁。而在這之前,整個曾厝垵只有一間公廁。
公廁位於別墅的二樓,以花磚元素為主題,我想把最具廈門印記的文藝特色融進這個公廁里,變身藝術空間。
公廁效果圖
在曾厝垵的每一個路口,都會單獨設立指示牌,目標就是曾菲兒。
總之,曾菲兒里的一切,都和廈門這座城市的記憶有關,都和曾厝垵這個小漁村曾經的慵懶有關。
從默默無聞到一夜爆紅,屬於曾厝垵的漁村傳奇,當年我恰逢其會,參與其中。
這座文藝小漁村成就了我,或者說,影響了我的人生。
在這裡待了五年,它已經完全融入我的生活,甚至是生活的重要構成。
我不知道曾菲兒(Zen Fair),最後能不能推動曾厝垵重返文藝舊夢。
但不管怎麼樣,至少曾菲兒的存在,可以讓來到曾厝垵的遊人們看到,這座被稱為廈門最文藝的小漁村,還有這麼一處空間,可以讓大家停下來,好好感受廈門。
這就是我的廈門花園集市,她不止是一個美夢,也正在落地生根,只盼與您結伴同行。
真文藝,
慢生活,
關於廈門的點滴記憶,
統統我都小心收在了這裡。
我把廈門的文藝范兒
都收在了這座海邊大別墅里
游穎
掃描下面二維碼(長按二維碼圖,跳出選項後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入「開始眾籌」網站「
在廈門我的海邊花園大別墅,坐看浪花撒野潮來潮去
」眾籌支持頁面,選擇相應回報,和小城君一起支持游穎,幫她一起把屬於廈門的文藝范兒都收進這座海邊大別墅里!
如遇問題,請在後台給小城君留言,我會為你解答。下載APP「開始吧」,可以更簡單地支持項目,並獲得項目更新。
希望你喜歡這個故事
也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這個故事
點擊「閱讀原文」,支持游穎!


※門面只有0.21米,這家全世界最小的網紅店,人類不得入內
※85後川妹子,跑遍大山裡的苗寨子,只為找到那一口用不著「吃醋」的酸
※少了這塊肉,年夜飯怎麼能算完美
※推薦| 她不是心理學家,卻比心理學家更能一眼看透情感的本質
TAG:一人一城 |
※文化視角:65歲阿嬤,賣菜52年捐出1000多萬
※重慶文化委:202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將突破1000億
※50人300天跨越全國手繪377幅插畫,這本傳家日曆讓你1秒愛上傳統文化
※王健林:我的收藏增值1000倍。砸進5000億後,萬達敗於文化工業化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看看青少年都在幹什麼?
※把兩堆石頭賣出125000美元天價,此人竟成中國最大文化漢奸
※7門道文化精品課,原價3800,現只需980元
※只有初中文化的90後小伙,用5萬造出超跑,商人花500萬買下
※海派小資文化:1980年的上海
※忠縣:1000場演出送基層 100萬市民暢享文化大餐
※1984年的文化名城洛陽
※1941年5月5日的真實故事:輾轉香港的文化精英
※他要建100座小鎮:僅憑一條微信,4天賣出10億的文化小鎮!
※老子,一個指引了中國5000年文化的神人!
※一座有著3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常州
※2017年高考:傳統文化納入2017年高考是種怎樣的體驗?
※藍印花布:沉澱著1300年的歷史文化
※161028 韓國大眾文化藝術賞動圖 喬妹360度無死角美顏轟炸
※文化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組織1700多項非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