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2015年,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憑藉作品《三體》獲得有「科幻屆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一時間,「科幻」成為全民熱詞,熱議不斷。隨後,又曝出《三體》將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的消息,中國的科幻迷們既自豪又期待滿滿。但2016年已經過去了,此前宣稱要在2016年暑期檔上映的電影《三體》卻還是悄無聲息。

中國有科幻小說,為何卻無科幻影視作品呢?原因無非兩點:一是技術上的不成熟;二是故事改編的不熟練。不過,這兩個問題需要創作者在耕耘科幻領域的路上慢慢解決,不能過於急進,畢竟,好萊塢的科幻影視作品也是在漫長的歲月中一點點探索出路的。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正所謂不怕做錯,就怕不行動,國產科幻影視作品需要出發。由NINE娛樂出品的《失憶之城之空氣的囚徒》(下稱《空氣的囚徒》),是原創系列科幻IP《失憶之城》的第一季電視劇。此系列包括漫畫、電視劇、電影等形式,漫畫第一季《不再流浪的浪人》已完結,累計點擊量破2億,入選亞洲漫畫殿堂榜;電視劇預計拍攝三季,電影則會拍攝兩部,再加上遊戲、先鋒話劇、cosplay秀以及玩偶等的呈現,《失憶之城》成為品牌不在話下。更吸引人的是,該系列作品發生的背景世界一致,但故事內容卻完全不同。據了解,《空氣的囚徒》已於2016年10月12日開機,預計今年1月底殺青。

《空氣的囚徒》定位硬核科幻,應該怎麼理解這個概念呢?科幻題材對特效的要求頗高,國產劇製作技術能達到標準嗎?帶著這些疑問,獨舌記者採訪了該劇的出品人嚴路。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嚴路


何為硬核科幻?

《空氣的囚徒》的故事發生在2120年世界大戰後,人類進入新的能量紀元——記憶能量紀元,科技可以利用人腦中的記憶作為能量。戰爭之後,所有人都被迫到了一個綠洲一樣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浮日城。大家每天的工作就是要製造足夠多的氧氣,賴以生存。就在一片表面平和的繁忙場景之下,一個大陰謀正在悄無聲息的進行著。貧民小子李雷機緣巧合得到了一個特工的記憶,擁有雙重記憶的他發現了浮日城的秘密。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這種構架就是科幻作品中典型的廢土題材。「科幻」顧名思義是科學幻想,但對具體內容的定義卻眾說紛雲,尺度差異極大。把科幻分為「軟科幻」與「硬科幻」,是科幻界內部流傳最廣的一個分類法,也是觀眾對科幻作品的基本劃分認知。


何為「軟科幻」呢?即有科幻的設定,但表現方法與描述當下現實的電視劇無本質區別。「硬科幻」則是注重科技含量的作品,放到中國,以劉慈欣的《三體》為代表。那《空氣的囚徒》定位的「硬核科幻」又是什麼呢?嚴路說,「世界觀和服裝道具設計是硬科幻的標準,但故事內核是現實主義討論人性的,不像好萊塢電影一樣描述未來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恐懼,而是在高科技的背景下發生的關於人性的故事。」

世界觀對於幻想類題材的作品而言,可謂最重要的功課。《空氣的囚徒》強於一般作品的是,它的世界觀已有漫畫打底,讀者已有了基本了解。另外,在@失憶之城官博 上,每天都有世界觀普及帖,即記憶恢復拼圖,從物資幫的來歷、地磷礦與採礦人、虎鶴會の沿革、森林執法官到第三代氧氣面罩結構圖、安全社の來歷、第Ⅳ代氫動力合金智能打擊仿生手臂、摩西宮殿揭秘、浮日城的控制者,詳細為普通觀眾科普浮日城的勢力構成和生存必備道具。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值得一提的是,氧氣面罩這一主要道具,設計圖上詳細標明了面罩的構成部分和實用原理,據了解,光是製作氧氣面罩,劇組就花費了9個月的時間,用心程度可見一斑。同時,為了保證質感,面罩造價達十五萬美金。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故事內核探討的依然是人性話題,但是在未來世界中,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常常與當下不一樣。具體到《空氣的囚徒》,則表現在對「英雄」這個概念的理解上,現下的英雄是有普世價值觀但在能力與擔當方面高於普通人的人,在未來世界中,真正給人類帶來生命契機的人才叫英雄。


這部劇的另一個特點是熱血動作氛圍。其實,在漫畫《不再流浪的浪人》中,這種熱血打鬥的風格已初現端倪,放至電視劇中,則需要具體動作實施。因此,《空氣的囚徒》用成家班剛獲金馬獎的伍剛來作為動作指導,他也是劇組簽的第一個演職人物。「伍剛老師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設計男一女一、男二女二等人物的武打動作,非常敬業」,嚴路說道。


後期前置杜絕五毛特效,模型搭景力求真實感


拋開科幻外殼,《空氣的囚徒》講述的其實是小人物的成長史,這也是普通觀眾最為青睞的題材,該劇還搭配了懸疑燒腦元素,從官博發布的世界觀普及圖中可以看出細節、環節的設計很精密。那麼,為何要如此設置呢?嚴路說,「在懸疑、困難重重的環境下,人物成長才會更快,也更加合理。而與傳統的小人物成長不同的是,李雷並不是真正的草根、屌絲,他有一段所有人包括自己都不知道的前史,拯救的任務遲早會落在他身上,不是巧合。」


談到李雷的人選時,嚴路說,「我們接觸了不少符合男主人公性格的男演員,之所以選擇韓庚,原因有二:一是韓庚對於科幻、偏遊戲的題材非常感興趣;二是他長時間在漫畫、遊戲中浸淫,在人物造型的設計上給了我們很大幫助。最重要的是,他願意與導演多探討、磨合。」接著,嚴路又說,「文詠珊飾演的Sarah經歷了心態上的大轉變,她出場時自帶光環,但經過劇情發展,她會發現一切都是假的,比如她號稱最厲害的殺手,其實卻沒殺過一個人,等等。」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覺得這部劇的受眾面向男性和科幻迷,但其實,該劇設置的情感線也頗具吸引力,線索撲朔迷離,感情真摯深沉,「熱血和打鬥氛圍更男性向,但是複雜細膩的情感線偏女性化,劇中親情、愛情、友情都有,愛情線有好幾條,交織在一起。再者說,有顏值的人在一起沒有愛情都說不過去(笑)。」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而在談到將「記憶」作為可轉化、量化的物質這個創意點的來歷時,嚴路說,「在項目最開始時,我們思考還有什麼是沒有被人們認知到,在我的世界裡,『記憶』是最容易被量化,也最不容易被量化的物質,它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不出現是很神秘的,所以就決定將它量化、有序化。」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在被問到如今國產劇的製作技術是否能達到做科幻題材的標準時,嚴路說,「我們的信心來源於兩個方面:劇本上,世界觀鋪陳完整,人物設定獨特;製作技術層面上,我們的片子採取了後期前置,即在開機前先做了9個月的後期製作。這樣做一可以保證片子的完整度,二可以避免五毛特效,因為有後期場景在前,導演、美術等都知道我們的訴求是什麼樣的,可以保持風格的統一性,起碼能做到特效值一塊錢吧(笑)?」


後期前置是好萊塢電影的傳統做法,可以避免大量廢鏡頭的出現,特效無用功也會相對減少。因此,《失憶之城》的特效量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大概佔比41%,剩下的則由場景搭建來實現。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其中,既有模型場景,又有實景拍攝。模型場景包括1:1、1:8、1:16等比例,比如城市的全景,國內電視劇最常見的是用全CG做,但在《失憶之城》中搭了1:32的模型城市,根據24小時的日光走向,每一個陰影、每一個邊都會呈現出自然正常的變化。之後,可以用特效做出晴天、陰天等不同的效果。實景則有四條主街,11個棚內景。


與大量的場景設置對應的,是製作成本也比較高,據了解,投入已達2億4千萬。對於成本如何消化的問題,嚴路說,「錢花到實處出來的質量是不一樣的,目前國內影視市場是可以消化的。」


做劇秉持「以人為本」,品牌效應最重要


談到《失憶之城》系列原創科幻IP孵化的難點時,嚴路說,「最難的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方。如今影視市場上跟風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意花費精力自己做原創,也造成了國產劇同質化問題。我覺得真正的IP是形成品牌效應,有可持續發展力的東西。另外,就是有沒有耐心去用匠人精神打造一個作品。」接著,他又強調了愛好科幻的人才的重要性,言明人才是國產科幻題材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嚴路的履歷表上,廣告營銷佔據很大篇幅,而常年的用戶思維也影響著他做劇的理念。「不論你生產什麼產品,都需要消費者買單。具體到影視作品,就是觀眾。在還沒有看到作品的品相前,觀眾就得決定要不要給你機會,所以你需要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告訴觀眾,看你的劇能給他們帶來什麼益處。」

《失憶之城》首創硬核科幻,「後期前置」打造「一塊特效」



做劇的「人才觀」「觀眾為重觀」其實不外乎「以人為本」這個核心,談及為何如此重視「人」的作用,嚴路說,「觀眾看劇有兩個訴求,一是代入感,二是取代式觀感。也就是說,影視作品是隨人類情感波動而生的,要做到有代入感,故事就得讓人相信,情感得真摯。第二則需要有高於現實的東西,有指引性。做到這兩點,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怎麼能不重視『人』的重要性呢?」


【文/jin】


版權聲明:


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台


掃一掃更進一步接觸影視行當!


【影視獨舌】


資深媒體人、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提供深度的影視評論和產業報道。追求高冷、獨立、有料,助大家漲姿勢、補營養、覽熱點。涵蓋微信公號,微博,博客,網站,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新浪、網易、騰訊、搜狐自媒體等11大平台。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獨舌 的精彩文章:

1月日劇前瞻,SMAP宣布解散後草彅剛、木村拓哉首PK
反抄襲三步走,再多秦簡都不怕
《深海浩劫》:好萊塢的群像化反不如個人英雄主義好看
《航海王之黃金城》:一部另類「成人」動畫電影
目測,這部劇會是秋季檔的日劇最佳

TAG:影視獨舌 |

您可能感興趣

《極限挑戰》評價首創新低,原因是剪掉了這位大咖的所有鏡頭
游擊戰十六字訣,不是毛主席首創,而是他首創的
戰機想要增加航程?中國首創的這項技術功不可沒
希特勒首創閃電戰?我國古已有之!
該成語講的是孔融,非三國首創,體現一種氣節
繼盾安環境、首創股份之後,特色小鎮概念誕生新龍頭,目標價69
3把我國特種部隊裝備的狙擊步槍,其中一把是世界首創
三國皇帝首創一俗語,如今人人會用,熟料故事結局很慘
中國首創全球最強雷達,一旦打開,美國五代機無所遁形!
三國皇帝首創一俗語,如今人人會用,孰料故事結局很慘
「一國兩制」最早竟是由古代契丹人首創的
劇版《鎮魂》上海開機 首創中式軟奇幻
它堪稱自行火炮中的奇葩之作 世界首創一項獨門絕技讓其火力強大
王者榮耀引爆妖股:第一創業 白銀有色 首創股份 保變電氣
中國首創一項新技術,導彈可以滅火?這是只有中國才有的!
中國科學家又一次向「極限」發起挑戰:在國際上也是首創!
美國確實很有開拓精神:首創空地協調戰術促二戰勝利
業內首創!魅藍E2這樣的工藝設計,三星蘋果都還做不到
中國首創液態金屬機器人,電影《終結者》的情節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