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信,字裡行間的溫文爾雅
古代的人都是怎麼寫信的?他們提筆時儒雅的氣質從何而來?看完本文你就明白了!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一直崇尚君子之風。《禮記·儀禮》道:「言語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說,對人說話要尊敬、和氣,談吐文雅不唐突。尤其是在書信禮儀這個問題上,古人以"自謙敬人 為原則,字裡行間,揖讓進退之態不僅依晰可見,而且顯得更為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學會寫信是一種文化素質和個人涵養的最基本體現。
我國的書信史源遠流長,戰國時期樂毅的《報燕惠王書》、魯仲連的《遺燕將書》、李斯的《諫逐客書》等,都已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但先秦兩漢人寫信,形式比較隨便。至遲到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 書儀 ,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
我國的書信文化經過歷代的傳承和發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雖然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以書信的方式溝通,但是在公務信件往來中,尤其是撰寫邀請函的時候,書信禮儀是否得體顯得還是很重要。一封通常意義上的書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願語、署名。
稱謂語
書信中的稱謂語一般就是對對方的稱呼語。在任何語言中,稱謂語都擔當著重要的社交禮儀作用。一般說來,稱謂可分為親屬稱謂和社交稱謂兩大類型。
1、親屬稱謂,指的是以本人為中心確定親族成員和本人關係的名稱,如父母、伯、舅、哥、妹、姑、姨、哥、弟、嫂子、姐、姐夫等等。
2、社交稱謂,包括大家、各位、諸位等代詞稱謂;先生、小姐、女士、夫人、殿下等社交稱謂;部長、省長、司長、廳長、校長、院長、廠長、經理等職銜稱謂;以及醫生、護士、老師、會計、律師、教練等職業稱謂,前面加上姓以示尊敬。
提稱語
書信一定要用稱謂,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長,還是老師、朋友。稱謂之後,一般要綴以對應的詞語來表達敬意,例如台端、台甫等等,這類詞語稱為提稱語。
提稱語與稱謂有對應的關係,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其中比較常用的有:
用於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
用於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尊右、道鑒
用於師長:函丈、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史席
用於平輩:足下、閣下、台鑒、大鑒、惠鑒
用於同學:硯右、文幾、台鑒
用於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用於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給父母寫信,「膝下」一詞用得最多,源出出於《孝經》 :「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是說人幼年時,時時依於父母膝旁,後來轉為對父母的尊稱。
「函丈」源出於《禮記-曲禮》,向尊長請教時,要「席間函丈」,意思是說,彼此的席位之間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長有所指畫;故用作對老師的尊稱。
王羲之為親友寫的書札《快雪時晴帖》
思慕語
書信的功能之一是溝通彼此情感,因此,在提稱語之後不直接進入正文,而是要用簡練的文句述說對對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這類文句稱為思慕語。
思慕語中使用最多的,是從時令、氣候切入來傾吐思念之情。由於有了意境的描述,讀後令人倍感親切。後世書信的思慕語相當豐富,不勝枚舉,比較常用的如:
思念之情——
惠信敬悉,甚以為慰。
別來良久,甚以為懷。近況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複音,念與時積。
自違芳儀,荏苒數月。久疏問候,伏念寶眷平安,闔府康旺。
昨得箋言,反覆讀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握別以來,深感寂寞,近況如何,甚念。
鴻雁傳來,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仰慕之情——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久慕英才,拜謁如渴。
頃讀誨語,如聞金玉良言,茅塞頓開。
謹蒙誨教,疑或冰釋,勝似春風甘霖灌頂。
黃少谷手札
問候病情——
聞君欠安,甚為懸念。
頃聞您卧榻數日,心甚繫念。特函問候,祝早日康復。
欣聞貴體康復,至為慰藉。
重病新愈,望調養有序,節勞為盼。
時令問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鶯歌,想必神采奕奕。
秋色宜人,望養志和神。
近聞貴地大風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風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祝賀之意——
欣聞……,謹寄數語,聊表祝賀與希望之心。
喜聞……,由衷快慰,遙祝前程似錦,萬事如意。
賀賀新婚——
忽鳴燕賀,且祝新禧。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忽棄是幸。
欣聞你們喜結良緣,無限欣慰。
近聞足下燕爾新婚,特此祝賀。
胡適手札
祝壽——
×日為先生××大壽,遙祝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恭祝先生延年壽千秋。
喜賀福壽雙全,恭賀全家安好,壽星永照。
賀生兒女——
聞育祥麟,謹此恭賀。
聞尊夫婦喜添千金,熱忱致賀。(賀生女)
弄璋之喜,可慶可賀。(賀生子)
弄瓦之慶,遙以致賀。(賀生女)
致謝——
感荷高情,非只語片言所能鳴謝。
承蒙見教,獲益甚多,特上寸箋,以申謝忱。
承蒙惠贈各物,衷心感謝,不勝榮幸。
承蒙存問,且贈佳品,感恩不盡。
致歉——
惠信敬悉,甚感盛情,遲復為歉。
奉讀惠信,久未作復,罪甚罪甚。
惠信已悉,近因瑣務,未即奉答為歉。
所詢之事,目前尚難奉復,敬請寬裕為懷。
前事有逆尊意,不勝慚愧,萬望海涵。
前事有負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思慕語十分豐富,讀者可以在閱讀書信範文時留心摘錄,以供自己慣用。最好是提高文學素養,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真實的情感。
祝願語及署名敬詞
兩人見面後,即將分別之時,應該互道珍重。祝願詞的主題,是希望對方幸福、平安。這一禮節表現在書信中,就是祝願語和署名啟稟詞。由於輩份、性別、職業的差別,祝願詞也有比較嚴格的區別,比較常用的有:
用於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敬叩禔安。
用於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
用於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誨安。
用於平輩:順祝時綏。即問近安。敬祝春祺。
用於同學:即頌文祺。順頌台安。恭候刻安。
用於女性:敬頌綉安。即祝壼安。恭請懿安。
舊式書信在落款之後,一般還要根據彼此關係寫敬詞(或稱啟稟詞),例如: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
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
對晚輩:字、示、白、諭。
魯迅手札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看魯迅寫給母親的信和毛澤東寫給老師的信,可以體會出中國傳統禮儀的魅力所在。
魯迅致母親的信: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日前寄上海嬰照片一張,想已收到。小包一個,今天收到了。醬鴨、醬肉,昨起白花,蒸過之後,味仍不壞;只有雞腰是不能吃了。其餘的東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給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種粉,無人認識,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發風,才冷了起來,但房中亦尚有五十餘度。寓內大小俱安,請勿念為要。海嬰有幾句話,寫在另一張紙上,今附呈。
專此布達,恭請
金安。
男樹叩上廣平及海嬰同叩一月十六日
毛澤東致老師符定一(澄宇)先生的信:
澄宇先生夫人道席:
既接光儀,又獲手示,誨諭勤勤,感且不盡。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納。世局多故,至希為國自珍。
肅此。敬頌
教安。不具。
受業:毛澤東
毛澤東手札
另外,正文中古人的禮貌語言還表現在:凡是說到與對方有關的行為、人物、事情、物品時,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說法,例如:
對人尊稱——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郎(令子、令嗣):尊稱對方的兒子。
令愛(令媛):尊稱對方的女兒。
令正(賢閣、尊夫人):尊稱對方的妻子。
賢契:稱自己的學生。
高足:稱別人的學生。
自己謙稱——
家父(家嚴、家君):稱自己的父親。
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
家兄、家姐:稱自己的兄姐。
舍弟、舍妹:稱自己的弟妹。
內人(內子、內助、拙荊):稱自己的妻子。
外子:稱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兒、小子):稱自己的兒子。
小女:稱自己的女兒。
敝友:稱自己的朋友。
鄙人、小弟、愚、愚弟、卑職:我
常用敬語——
賜教:請人給予指教。
高見(高論):稱對方的看法,見解。
高壽(高齡):用於問老年人的年齡。
尊府(府上、尊寓、華居):稱對方的住處。
拜望:探望。
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作品贈人時用此辭,表示請對方指教。
斧正(指正):請人對自己的詩文、書畫、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古漢語中還有一類很突出的詞,叫「謙敬副詞」。例如「蒙、竊、幸、辱、敬、惠、謹」等等。這些謙敬副詞,和上面所談的尊稱、謙稱以及委婉語、諱飾語等等,都是我國古代的禮貌語言,體現了我國古代語言美的優良傳統。
常用客氣語——
恕:請求別人諒解,不要計較。
有勞:用於拜託或答謝對方幫助做事。
相擾:打擾。
難為:感謝對方的幫助。
勞神:耗費精神。
失敬:責備自己禮貌不周。
失禮:自己感到禮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別人。
留步:請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贈物答謝——
奉呈薄資,尚望笑納為幸。
所奉××雖微不足道,但物輕情意重,望勿嫌棄。
千里鵝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納。
請求賜教——
風雨同舟,願聞明教。
倘蒙見教,沒齒不忘。
倘承不吝賜教,幸甚幸甚。
得暇望時賜教言為禱。
商量探討——
愚直之言,尚祈嘉納。
蒙雅愛,瀝膽直諫。
相見以誠,請恕不謙。
吾敬先生,尤愛真理,故秉筆直陳,希原諒之為禱。
有事拜託——
冒味唐突干請,惟望幸許。
拜託之處,乞費神代辦,不勝感荷。
謹布區區,尚希鑒明,費神相助。
所懇之事,若蒙慨允,將不勝感激之至。
乞賜……,以志厚誼。
結束語——
臨書倉促,不盡欲言。
日來事冗,恕不多敘。
書不盡意,余言後續。
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馳函寓意,佇望示復。
忙中即書,言不由衷,不足之處,還望見諒。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請聯繫:3210187736@qq.com
微信號:ruxue_qq


※如何讓孩子更有教養?聰明的爸媽這樣教!
※正在直播: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與矚望新軸心時代
※讀史要在讀人 讀人重在通心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中國古代八位文人的書齋對聯: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
TAG:騰訊儒學 |
※古代書信:字裡行間的溫文爾雅
※「知識貼」古代書信用詞-古之人謙恭文雅,禮貌客套
※從前書信,字裡行間都溫柔
※趣談歷史上那些文字精鍊的奇葩書信
※《書信中的伏爾泰》
※十二世紀中國和西歐的古文書信文化比較
※古人為什麼把書信稱為魚雁?
※古人的書信,書法用語如此唯美
※古人為何用「鴻雁」代稱書信
※舌尖上的信箋——古人書信中的飲食
※漢文帝的政治智慧:一封書信免兵戈
※從前的書信,字字皆有韻味
※手書、寸箋、函札…書信別名知多少文末有彩蛋
※漢語之美!古人書信常用語,見字如面
※小學生書信滿屏火星文,網友大呼:比文言文還難讀懂!
※明代 馬愈行書信札《暑氣帖》書法欣賞
※手書、寸箋、函札…書信別名知多少
※「國學知識」古人為什麼把書信稱為魚雁?
※從傅雷的書信看中國書法文脈,繞不過的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