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科普系列-1:槍械彈藥發展簡史

科普系列-1:槍械彈藥發展簡史

小編才疏學淺,而且第一次寫這種長篇的文字帖,若有什麼不妥或者寫錯的地方還請指出並多多包涵,不喜輕噴,謝謝!


這次小編打算簡單講講槍彈的發展,請多指教!


大致按照時間順序吧,先講前裝槍彈藥。

首先是燧發/火帽槍。



科普系列-1:槍械彈藥發展簡史



滑膛燧發槍其彈藥一般為鉛丸(鉛錫合金)布被甲(早期沒有被甲),發射葯為黑火藥。為了盡量解決攜帶不便,一般用布條將鉛丸和黑火藥包裹在一起,裝彈時用牙將小布包咬破,大部分黑火藥倒入槍膛(火帽槍的話是全部黑火藥),剩餘少量黑火藥倒在擊砧附近(火帽槍就沒這步了),把布條包在鉛丸外面,塞入槍膛,用棒子(這棒子學名叫啥來著?忘了)賽緊。


科普系列-1:槍械彈藥發展簡史



如果是火帽槍的話,還得從另外一個口袋掏出一個火帽(後面是什麼場景就自己yy吧)。之前講了,早起的燧發槍彈丸是沒有被甲的,這就造成彈丸極其難塞入槍膛(因為彈丸小了會滾出來?個人猜測),甚至需要用榔頭敲。有句話大概是這麼講的,在50米外打中人的概率和打中月亮差不多。燧發槍的精度低的讓小編髮直。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其為前裝槍的通病:彈丸必須小於槍管,這就造成彈丸在槍管內飛行時的來回跳動,精度相當低。因此,使用此類槍械時,一般都是列隊齊射以增加命中率。



科普系列-1:槍械彈藥發展簡史


這裡插一句話,至於現在為啥坦克基本都用滑膛炮,其原因是若使用線膛炮,炮彈必然是旋轉飛行,如果打的是HEAT(破甲彈/高爆穿甲彈),旋轉的離心力會將金屬射流拉散,導致穿甲能力降低。



科普系列-1:槍械彈藥發展簡史



回到槍上。而且由於彈丸小於槍管直徑,其氣密性也相當不好,大量燃氣泄漏,彈丸初速很低。據說前裝手槍必須抵住敵人胸口才能打,不然不是打不到,就是打不死(沒有考證過,就當笑話聽吧)。



科普系列-1:槍械彈藥發展簡史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前裝線膛槍及其彈藥。彈藥名稱為mini槍彈,相信了解軍事的朋友都耳熟能詳。但我在此還是要介紹一下。Mini槍彈依然是鉛彈丸,形狀更像現在的帕拉貝姆魯手槍彈。其在彈丸底部有一個錐形小孔,裡面一般會塞上木塊或鐵片。這樣一來,在射擊時,燃氣擠壓木塊/鐵片,進而是彈丸膨脹,貼緊槍管旋轉飛行。這大大提高了槍彈精度,威力,和射程(可以達到400米),而鉛彈丸或類似的軟金屬,打入人體後變形,翻滾,並且鉛對人體有害,能造成相當可觀的傷害。然而,槍彈發展了,戰術卻沒有較大的改變,依然是兩軍列隊對射,這就造成了一場戰鬥的死傷極為慘烈(紀錄片《美國,我們的故事》中好像有提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科普系列-1:槍械彈藥發展簡史


再來講講mini槍彈的趣事。之前提到mini槍彈屁股上有個錐形小孔,正是這個小孔給了士兵無限的遐想(其實就是各種塞東西)。最常塞進去的就是浸了油的棉花。先補充一個背景,南北戰爭時期,雙方的掩體基本都是用工業壓縮棉花搭的。這種掩體足夠硬,可以抵擋槍彈;被炸彈炸到也不會變成「破片」傷人。然而,畢竟是棉花,是會點著的,所以被塞了浸油棉花的mini槍彈打了……呵呵,各位自己yy吧……



科普系列-1:槍械彈藥發展簡史



這期就先這樣吧,下期(如果有的話)小編再跟各位聊聊後裝槍的彈藥。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紀錄 的精彩文章:

是不是扳機越輕,槍打得越准?
真實歷史照片:高清鏡頭下的日本慰安所!

TAG:軍事紀錄 |

您可能感興趣

傘槍簡史
精密國際有限公司和PM AW系列狙擊步槍發展簡史
屠殺的藝術:古代武器發展簡史
倔強的埃米爾:二戰德國128毫米試驗型自行火炮簡史
拓展閱讀:「玄武」簡史
世界集裝箱運輸發展簡史
德國空軍發展簡史及歷史年表
2017十大科普圖書出爐 《航天育種簡史》上榜
電梯簡史
小火箭講述印度國防工業發展簡史
傳統命理學發展簡史
德國第16裝甲師簡史
美國槍擊近35年簡史: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背後的白人焦灼
微積分發展簡史
腫瘤治療歷史:胃癌治療簡史
茶語生活:茶葉簡史和人類簡史
電擊療法簡史
機器學習簡史
糖尿病的治療藥物胰島素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