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名醫高建忠:三仁湯淺識

名醫高建忠:三仁湯淺識

三仁湯見於吳鞠通《溫病條辨》,主治上焦肺氣不宜,中焦脾氣不運,下焦腎和膀胱之氣化失常。在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中,作者高建忠老師不僅詳細考證了出處,還評析了後世醫家對此方的認識,又分享了臨床經驗。

名醫高建忠:三仁湯淺識

一.患者趙某,男,58歲。2周前發熱,經靜脈滴注抗生素9天,發熱控制,但仍感周身不適,影響工作,於2010年12月8日邀余至家診治。診見:自覺周身睏乏無力,晨起口苦,口唇乾燥,口內欠清爽,痰黏胸悶,咽喉不利,鼻塞,濁涕,雙目欠清利,納食欠佳,脘腹痞悶,大便不爽。舌質淡暗,舌苔薄白膩,脈濡。

證屬濕熱困阻,氣機不暢。治以清化濕熱,條暢氣機為法。方用三仁湯加減。

處方:炒杏仁12g,白蔻仁(後下)6g,生薏苡仁15g,姜半夏9g,厚朴9g,通草3g,竹葉3g,滑石(包煎)18g,柴胡9g,黃芩12g,辛夷(包煎)12g,桔梗9g。3劑,水煎服。

3日後再次至其家,謂葯後周身清爽,鼻通涕無,咽利痰清,納增便暢。與使用西藥的感覺完全不同。取效之捷,引發了筆者對三仁湯的思考。

二.三仁湯出自吳鞠通《溫病條辨?上焦篇》,原文:「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不解。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湯主之。」

「三仁湯方:杏仁五錢,飛滑石六錢,白通草二錢,白蔻仁二錢,竹葉二錢,厚朴二錢,生薏仁六錢,半夏五錢。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書中並沒有對三仁湯做詳細方解,只是指出「惟以三仁湯輕開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也。」

當代方書對本方的解讀,多從以葯解方的角度,認為本方有「宣上暢中滲下」之功。如秦伯未在《謙齋醫學講稿》中指出:「三仁湯為濕溫證的通用方。它的配合,用杏仁辛宣肺氣,以開其上;蔻仁、厚朴、半夏苦辛溫通,以降其中;苡仁、通草、滑石淡滲濕熱,以利其下。雖然三焦兼顧,其實偏重中焦。」《中醫治法與方劑》一書中也說:「方中杏仁辛開苦降,開肺氣,啟上閘;蔻仁芳香化濁,與厚朴、半夏同用燥濕化濁之力頗強;苡仁、滑石、通草皆甘淡滲濕之品,使濕邪從下而去;用竹葉、滑石略事清熱,數葯合用,則辛開肺氣於上,甘淡滲濕於下,芳化燥濕於中。」

三.上述方解似無不通之處,臨床使用三仁湯也確有開上、暢中、滲下之功。但,有一個問題必須面對,就是創立「三焦辨證學說」的吳鞠通為什麼要把本方證置於「上焦篇」而不是「中焦篇」呢?並且明確指出本方的主要功效是「輕開上焦肺氣」。當然,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絕不是無意或者筆誤。

細讀原文,在本方證論述中,有這樣一句話:「(濕溫)上焦最少,病勢不甚顯張。中焦病最多,詳見中焦篇。」細讀「中焦篇」的「濕溫」病內容,人蔘瀉心湯方證中有「此邪已內陷,其勢不能還表,法用通降,從里治也」的論述。讀及此,我們可以明白,三仁湯所治證為邪在上焦之表,如邪入中焦之里,則當治以「通降」之法。當然,「三焦均受病者,則用分消。」尚有「邪從上焦來,還使上焦去」一法。

這樣,我們就明白吳鞠通把三仁湯置於「上焦篇」的用意和苦心。濕氣瀰漫,閉阻陽氣,病位偏於肺表,治療重在輕開宣化。主要病邪為「濕」,治療目的為祛「濕」。治療手段為「氣化」,通過「氣化」以達「濕化」。而反過來,諸症表現為「氣不化」,「氣不化」的原因為「濕不化」。三仁湯是通過「氣化則濕亦化」來治療「濕溫」的,而最終達到的治療效果是「濕化氣亦化」。

讀《清代名醫醫案精華》見吳鞠通醫案:「又前日左關獨浮而弦,系少陽頭痛,因暑而發。用清膽絡法。茲左關已平其半,但緩甚。舌苔白厚而滑,胸中痞悶,暑中之熱已解,而濕尚存也。議先宣上焦氣分之濕:生薏仁、飛滑石、藿香梗、杏仁泥、半夏、廣鬱金、旋覆花、廣皮、白通草、茯苓皮、白蔻仁。」很明顯,本案用方為三仁湯加減方,案中治法為「宣上焦氣分之濕」。

這時,我想到了後世的那句名言:「濕熱治肺,千古不易。」(這裡的「肺」,不是「脾」之筆誤)

我們可以再一次體會到溫病學家用藥的輕靈自有他輕靈的用處。

.回到剛才的病案中,患者葯後所感覺到的周身輕鬆,上下暢通,正是「濕化氣亦化」、氣機升降出入流暢的結果。至於方中加用柴胡、黃芩、辛夷、桔梗,是針對患者所表現出的口苦、鼻塞、濁涕、痰黏、咽喉不利而設。

無意中從書架上取下余國俊所著的《我的中醫之路》一書,看到有「江爾遜運用三仁湯心法」一文。翻開,發現江老心法有四,其中心法一:去白蔻仁加桔梗(若舌苔白厚,中焦濕亦盛者,則加桔梗而保留白蔻仁);心法四:三仁湯宜與小柴胡湯合用(小柴胡湯中去方中之生薑、大棗、人蔘、甘草)。

當然,本案中加桔梗,加柴胡、黃芩,與江老用法尚有區別,處方時也並未想到江老心法。是偶合,還是讀該書後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是後者,我們又能看到臨證者讀書的重要性。

.我們熟知濕邪治脾、濕熱治中。在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濕熱治肺。

實際上,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焦篇強調過濕熱治肺的重要性。在四十一條下有一整段論說:「(暑溫)蔓延三焦,則邪不在一經一臟矣,故以急清三焦為主。然雖雲三焦,以手太陰一經為要領。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暑濕俱化。且肺臟受生於陽明,肺之臟象屬金,色白。陽明之氣運亦屬金,色白。故肺經之葯多兼走陽明,陽明之葯多兼走肺也。再肺經通調水道,下達膀胱,肺痹開,則膀胱亦開。是雖以肺為要領,而胃與膀胱皆在治中,則三焦俱備矣。」

那麼,三仁湯中哪些是治肺的主葯呢?換句話說,我們面對濕熱病證,如果要治肺,處方時重點需要用哪些葯呢?

讀《溫病條辨》中焦篇,在四十二條治療「暑溫伏暑」、「三焦均受」的杏仁滑石湯方有詳細方解:「……故以杏仁、滑石、通草,先宣肺氣,由肺而達膀胱則利濕;厚朴苦溫而瀉濕滿;芩、連清里而止濕熱之利;鬱金芳香走竅而開閉結;橘皮、半夏強胃而宣濕化痰以止嘔惡。俾三焦混處之邪,各得分解矣。」

杏仁、滑石、通草,宣肺利濕,三仁湯中也用到了這三味葯。值得注意的是,杏仁、滑石、通草的用量,在三仁湯中分別是五錢、六錢、二錢,而在杏仁滑石湯中,分別是三錢、三錢、一錢。前者幾乎是後者的倍量,為什麼?

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杏仁、滑石、通草重在宣肺氣。上焦篇的三仁湯治療重點在於上焦濕熱,故重用。而中焦篇的杏仁滑石湯治療重點在於以中焦為主的三焦濕熱,故針對上焦的用藥相對較輕。如果有這種可能的話,我們可以認為,三仁湯中治肺的主葯是杏仁、滑石、通草。

吳鞠通在三仁湯原方中,排在前三位的藥物是:杏仁、飛滑石、白通草。

.《臨證指南醫案?腫脹》載一案:「朱,初因面腫,邪干陽位,氣壅不通,二便皆少。桂、附不應,即與導滯。滯屬有質,濕熱無形,入肺為喘,乘脾為脹。六腑開合皆廢,便不通爽,溺短渾濁,時或點滴,視其舌絳,口渴。腑病背脹,臟病腹滿,更兼倚倒左右,腫脹隨著處為甚。其濕熱布散三焦,明眼難以決勝矣。

經云:從上之下者治其上。又云:從上之下,而甚於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後治其下。此症逆亂紛更,全無頭緒,皆不辨有形無形之誤。姑以清肅上焦為先。飛滑石一錢半,大杏仁(去皮尖)十粒,生苡仁三錢,白通草一錢,鮮枇杷葉(刷凈毛,去筋,手內揉軟)三錢,茯苓皮三錢,淡豆豉一錢半,黑山梔殼一錢。急火煎五分服。」

案中治以清肅上焦,所用方葯,與三仁湯方重複的有四味葯:飛滑石、大杏仁、生苡仁、白通草。且方後明言:「此手太陰肺經葯也。肺氣窒塞,當降不降,杏仁微苦則能降。滑石甘涼,滲濕解熱。苡仁、通草,淡而滲氣分。枇杷葉辛涼,能開肺氣。茯苓用皮,謂諸皮皆涼。梔、豉宣其陳腐鬱結。凡此氣味俱薄,為上焦葯,仿齊之才輕可去實之義。」

品讀本案,有助於我們理解三仁湯的方與證。

本文選自《讀方思考與用方體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高建忠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教科書上沒有的:針刺取穴順序(至關重要)
中醫肖相如:怎麼樣發現腎虛(親,看看中招幾條?)
中醫婦科為何反對無痛人流?
孟如:中醫藥事業發展,人才至關重要
冬天吃這些,溫陽又禦寒

TAG:雲南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名醫名方 三仁和胃湯
醫師高建忠:談三仁湯輕開上焦肺氣,溫病學家用藥確實秒!
中藥三仁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都是治濕之方,有何區別?
中醫三仁湯治療水腫和盜汗,效果極佳!
治療皮膚病,三仁湯大有可為
中醫三仁湯治療急性發熱每獲良效!
三仁湯,開上焦肺氣
養生之道:三仁湯,給五臟六腑「洗洗澡」,太實用了!
肉鬆是棉花做成的?三仁三清茶這樣說
古人傳下來的三仁湯,可是個對付便秘的「法寶」
三仁湯加減治療濕阻發熱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