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歌飛滇西雲水間

歌飛滇西雲水間

【中華文化溯源·《小河淌水》】


光明日報記者 周立文 任維東 陳雪


每首民歌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或很多個故事,《小河淌水》也不例外。當年,「走夷方」(出國)的馬幫馱著絲綢和茶,經過彌渡的驛站時,人進客棧馬入廄。他們來時哼著各種歌謠,走時講著各種故事。

不知是在哪年哪月,密祉永盛街一女子,看上了馬幫里一個小夥子,兩人私訂終身,海誓山盟。馬幫離去又迴轉,卻不見了那小夥子。「馬鍋頭」(馬幫首領)告訴女子,小夥子在緬甸娶了親,不回國了,女子不信……一年復一年,女子苦苦地等待著。那個「馬鍋頭」一回回途經永盛街,見女子痴心不改,終於道出真相:小夥子在緬甸買了一個玉鐲,準備當定情物送給女子。走在深山裡,小夥子一不留神,將玉鐲掉落到山崖下,小夥子去尋玉鐲時,墜崖身死……


大理州委常委、宣傳部長彭斌講述的這個故事,未見於任何記載。在彌渡,在滇西,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和歌謠,在山澤草野間口口相傳,直到有人像采珍珠一樣地把它們採集、整理出來。


掃一掃 開啟中華文化溯源之旅


活水源頭在鄉間

尹宜公故居坐落於永盛街的南端,離亞溪河不到200米。故居為三進院式走馬轉閣樓建築,土木結構,青瓦屋頂。硃紅色的板壁上、櫥櫃內,陳列著大量圖片和舊物,音響里輪番播放著十幾種版本的《小河淌水》。


據彌渡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趙正琳介紹,故居於2009年,即尹宜公去世4年後對外開放。故居仍為原有格局,只是稍加修繕。


1924年10月21日,尹宜公出生在這個書香和馬幫之家。父親尹域畢業於省立師範,回鄉後在縣城一所小學教數學、國文和音樂。尹域擅吹洞簫,最喜歡的曲子是讚頌岳飛的《滿江紅》。30年代彌渡中學的校歌,就是由他譜的曲。尹域與親戚合開了一個商號,名「郁盛祥」,在昆明和彌渡兩地經營。尹宜公堂兄尹宜仁是一個「馬鍋頭」,帶領馬幫常年奔走於茶馬古道上。叔父尹真,是當地有名的「調子客」。有一次,他帶尹宜公到山箐中玩耍,晚上在火堆旁唱歌唱了一整夜。


受家人的影響,尹宜公自幼便對山民和趕馬人的小調情有獨鍾。那是滋潤他心田的第一股清泉。


尹宜公曾經回憶道:「在青少年時期,我在家鄉聽過不少花燈調和民歌,有一首山歌曾經深深地打動了我。它優美的旋律使人想到美麗的月夜、深山、森林、清風和蜿蜒奔流的小河。」

尹宜公1942年考取雲南大學,後因病休學,1944年復學。在雲大,他成為進步的南風合唱團的骨幹分子。


1947年春天,一個風清月明的夜晚。南風合唱團成員華明邦用「啊」音,反覆哼唱著一個曲調,尹宜公的鄉思瞬間被勾起,他也情不自禁地哼起彌渡山歌《放羊調》和《月亮出來亮汪汪》——


月亮出來亮呃亮汪汪,亮呃亮汪汪,


小河淌水呀清汪汪,小河淌水呀清汪汪。


主子(方言:丈夫)出門走呀走夷方,走呀走夷方,

不知主子何時能回鄉,不知主子何時能回鄉……


尹宜公決定改編這首曲子。「開始,我把記憶中最能打動我的旋律整理出來,就是《小河淌水》開頭的兩句,先只想把兩句重複,成為對唱;但哼了幾遍,感到雖然優美,卻顯得單調平淡。」於是他反覆吟唱、修改,為了更容易傳唱,他填上了表現愛情的歌詞。


詞曲記錄下來後,尹宜公連夜拿給南風合唱團指揮、《教學唱》主編江鶩看,江鶩哼唱了兩遍後,讚歎道:「這首歌太美了!」她建議把歌名由《月亮出來亮汪汪》改為《小河淌水》。


——一首名曲就這樣誕生了!

一世歸大江奔流


尹宜公故居內,懸掛著一幅書法:「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歸大江奔流。」這是尹宜公對自己一生的概括和總結。


原《彌渡報》主編劉澤認為:「如果將《小河淌水》與彌渡一些原生的山歌調子作比較,我們可以看出,音樂旋律的風格,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以及彌渡方言的歌詞,他們之間有著直接的本源關係。」


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尹宜公妹夫、原彌渡花燈劇團副團長李壽昌告訴記者,尹宜公生前曾多次說起,《小河淌水》來自民間,然而它更是革命激情的產物。


1944年,尹宜公在雲南大學加入了海嘯聲樂隊。在1945年秋昆明學聯和音聯組織的歌詠比賽中,「海嘯」演唱了蘇聯歌曲《青年進行曲》和《滿洲囚徒進行曲》,榮獲第一名。被特務盯上以後,他們將「海嘯」改名為「南風合唱團」,並成立了黨支部。為了抵禦靡靡之音,1946年,合唱團指揮江鶩創辦了歌曲刊物《教學唱》。刊物的第二期,江鶩決定編髮雲南民歌專輯。除了《小河淌水》,尹宜公搜集整理的《綉香袋》《大理海子挨挨》《隔山叫你山答應》等彌渡山歌、情歌,也由《教學唱》刊出。


著名民間文藝研究專家楊知勇認為,《小河淌水》的另一個活水源頭,是在第二條戰線鬥爭中形成的音樂激情。尹宜公是領導南風合唱團的主要成員之一,他與戰友們一道,使合唱團在第二條戰線的鬥爭發揮了重要作用。南風合唱團也培育、提高了尹宜公的音樂素養。


當尹宜公在雲大讀書時,一位名叫黃虹的女孩正在附中讀書。黃虹從小熱愛聲樂,數年後,就是她第一個把《小河淌水》唱響了。


1953年4月,黃虹參加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她演唱了《昆明小調》《趕馬調》《猜調》和《小河淌水》,歌聲令聽眾陶醉。當時在場的梅蘭芳和楚圖南意猶未盡,遞紙條要求她再唱一遍。


從1954年到1960年,黃虹帶著《小河淌水》等雲南民歌,先後到緬甸、印度、羅馬尼亞、日本、蘇聯、東德等近十個國家演出。


在彌渡青螺公園內,矗立著兩尊雕像,一個是尹宜公,另一個是黃虹。


今夜月明世界同


劉澤說,《小河淌水》已經成為世人皆知的「中國旋律」。它經常展示於中外舞台,並演繹出通俗唱法、美聲唱法、器樂演奏等多種表現形式。


1995年-2000年,中國民族廣播樂團曾三赴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兩度演奏了《小河淌水》。


2004年1月7日,彭家鵬指揮奧地利國家交響樂團,演出了《小河淌水》等中國民歌。


2004年10月1日,應奧地利政府邀請,雲南青少年藝術團把《小河淌水》帶進維也納金色大廳。


2006年10月12日,宋祖英在美國最高音樂殿堂——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舉辦獨唱音樂會,《小河淌水》《茉莉花》等民歌成為最受歡迎的節目。


2007年9月30日,芭蕾舞劇《小河淌水》作為俄羅斯「中國年」項目,由莫斯科國家芭蕾舞團搬上舞台。


俄羅斯功勛藝術家、小提琴協奏曲和芭蕾舞劇《小河淌水》的作曲左貞觀說,《小河淌水》不管用什麼形式包裝,講述的都應該是中國的愛情傳奇。來自東方的、原創音樂旋律,加上西方藝術形式的演繹,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勢必產生世界級的作品。


在2008年奧運會閉幕式上,七位民歌手以甜美的聲音,演唱了根據《小河淌水》改編的《今夜月明》。場內齊聲響應,連一些外國觀眾也跟著哼唱起來……


今夜月明世界同。從太極山深處流出的一條小河,就這樣匯入了藝術的大海。


《光明日報》( 2017年01月30日 01版)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春節暴飲暴食,小心胰腺在隱忍中爆發
大年初四,被淡忘的傳統
張掖甘州:讓老相框講述家的故事
汝州2017春節文藝表演鐘樓街道專場精彩上演

TAG:大河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抗戰電影《滇西有朵紅色的雲》在鳳慶三岔河鎮取景拍攝
滇西北鄉村原風景:雲霧縈繞村民盤山而居瀾滄江穿流而過
嫦娥奔月夜 小行星撞香格里拉城外 光亮如晝滇西可見
迷人柿子紅,帶你領略雲南滇西瑰寶南紅
法國人阿里克西,正在滇西北做紅酒
何 松:滇西的古詩舊事
滇西之行(二)一場風花雪月
滇西北至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15標線路順利貫通
走近滇西老兵群:尋找抗日國軍老兵
初夏,陸空戰鬥在滇西高原打響
訪滇西抗日主戰場遺址 追憶英雄先烈的悲壯史詩
南京地理所揭示冰消期以來滇西南火災歷史及其與植被、氣候相互關係
沉澱在滇西的事物之二:鬼神
老照片:中國的抗日生命線,由滇西各族人民血肉築成!
騰衝之戰經22日血戰 拿下滇西最堅固的城池
滇西北百餘年前一個教案的複雜政治光譜
三戰龍陵全殲滇西日軍,收復4萬餘平方千米,主帥決戰前被調離?
去滇西尋鳥蹤獸,探秘物種國度
照片講述下的歷史,滇西戰場上被中國遠征軍解救的「慰安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