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里談了怎樣的未來
1
協作基於想像。
探討人類未來,那麼就必須探討人類彼此之間的協作關係,因此人類的整個歷史也是一部協作史,家庭協作、集體協作、國家協作,統統都是圍繞協作展開。
所以人類歷史的開頭,則回到了《人類簡史》中所闡述的重要觀點,構建人類協作的是想像,是故事,貨幣、宗教、國家成為人類最為有效的三大協作基礎。
而這一次,作者則更為深入的加入了科技進行探討。
2
科技改寫人類的想像。
科技並非是想像,而是實證,基於數據基於實驗的實際操作。
因此當科技滲透到人類的協作之網時,發生了奇妙的事情。
首選是人類有了對於世界可控的想像,此前歐洲黑死病的爆發人類一致認為是來自天神的懲罰,是上帝的討伐,一定是自己犯了什麼錯誤,才導致了如此的災難。但是到了近代則完全不同,埃博拉病毒爆發時,大家一致討伐的是聯合國衛生部,這些腐敗的機構收了納稅人的錢還沒有把事情做好,實在讓人憤怒,也就是說當代人有個前提,認為科技的力量足以治療一切疾病,即使有些無法治癒,但是未來也一定會治癒,例如艾滋病。
除了對生存有了可控的想想之外,我們對生存的更好也有了想像。
這就是資本主義。
早期的世界人類生活在一個存量時代,糧食就那麼多,土地就那麼多,不會再多出來了。但是科技的爆發,讓存量世界變成了增量世界。
例如真正讓資本主義萌芽的大航海時代,通過科技的力量歐洲人擁有了航海的能力,治療壞血病的能力等等,於是歐洲人開始登上新大陸掠奪世界,錢開始因為科技的力量增大了,於是荷蘭人在阿姆斯特丹創造了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資本主義就此崛起。
拋去這一罪惡的過去,在歷史進程上來看,科技進步,讓人類相信未來,願意繼續將贏利投入到生產,不斷擴大規模,不斷追求利潤的路上。
一言蔽之,科技讓人類開始有能力想像未來,並掌握未來。
3
歷史上,第一次意識到科技擁有巨大力量的人是馬克思。
《資本論》與任何以往的經濟社會學家不同,其站在人類社會變革的時間窗口上,有了一個全新的洞察,即科技治國。
所謂生產工具即是科技力量,其在資本主義時期深刻的介入到了社會結構中,所有的一切因為科技而改變。
馬克思是此前最為理解科技力量的經濟學家,如果活到現在,第一時間會做的一定是研究互聯網。
4
人文主義崛起是因為上帝死了,而上帝死了的原因在於科技逐漸拆解了世界的本質,掌握到了世界的力量,將一起拿不可控的力量實現了可控。
因此,宗教力量式微的今天,要想維持人類最大規模的協作必須有新的故事,於是出現了人文主義。
為此,人類歷史上誕生了三大分支,社會人文主義、自由人文主義、進化人文主義。
進化人文主義最終被殲滅,而社會人文主義與自由人文主義目前並存。
自由人文主義強調每個人的價值,強調傾聽內心。因此精神分析崛起關注自己內心成為正確,個人英雄主義抬頭,個人意義開始大於集體意義。
喬布斯說「follow your heart」。
但是另一方面,真實的自己也許並不存在。
5
真實的自己也許只是一套生物進化演算法。
科學家通過各種實驗驗證了,人的行為,市面上很多書都在說這些事情諸如《怪誕行為學》、《魔鬼經濟學》、《自控力》、《意志力》、《神秘的鏡像神經元》......
科學家告訴我們,當我們有某種感覺諸如憤怒時,XXX腦部區域的核磁共振顯示有反應,因此XXX腦部區域與憤怒有關,但要構成憤怒絕非僅僅是這個區域,還需要你的眼睛耳朵等等諸多神經來配合才行。
也就是說,我們是一堆演算法,這在物理層面是可以論證的,所謂真實的自我也許不存在。
事實上,我們自己每分每秒的想法都不受自己控制,各種想法都會在頭腦中奔騰,沒有進過長時間的訓練,難以止住,因此我們被無意識演算法或者說潛意識演算法牢牢控制。
借用精神分析上一個經典比喻「象與騎象人」。
6
如果我們個人是演算法,那麼人類協作是一種怎樣的演算法?
自由人文主義之所以早期勝過社會人文主義,原因在於如果把國家看成系統的話,早期分布式系統的力量,優於中央控制系統的力量,可以極大的降低CPU 的負載,並且整個系統高速運轉。
但是除了分布式系統和中央控制系統以外,還有可能有另外一種可能,數據主義。
阿西莫夫在其小說《基地》結尾處設想了人類的未來,未來的人類早已走出地球,進入了銀河系,在各個星球成立國家,但最終不會走向分裂,因為所有人類還有草木都可以連接,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連接,這一系統名為「蓋亞」,而蓋亞在希臘神話中是大地之神。
這不是阿西莫夫的原創,這是蓋亞假說。
但是蓋亞依然將世界局限在了有機世界,而數據主義則認為有機物和無機物都應當連接在一起,進行數據化。
微信此前推出的小程序頗有此意,讓線下的一切東西聯網,無機的有機的,統統都有數字化的記錄,掃一掃都會有,未來的入口在線下。
不過依然過於遙遠。
回到數據主義的觀點,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之王,正式由於人類將事物數據化的能力,這是其他動物所做不到的,人類可以將大量的數據進行上傳共享,而宇宙進化的本質也可以看成是一場連接史,各種粒子連接組成原子、各種原子連接組成分子、各種星球連接,而在這場浩大的進化中,目前唯有人類擁有能夠將萬事萬物進行連接的能力。
從地球來看,人類起源於非洲,從非洲走出去分散四方,但是最終又連接到了一起,文化、經濟、國家彼此交織,不斷全球化。
再推演一步,未來的人類的使命是連接宇宙,如阿西莫夫小說中所預言,從地球走出去,在各個星球建立國家,最後又連接到一起。
而至始至終,這都是某種宇宙演算法在冥冥中推進。
7
關於神人。
如果未來科技再強大到一定程度,那麼未來的特權人類將必將追求永生不死,同時整個社會被演算法控制,而有一部分人會站在演算法後面控制演算法,化身為神人。
另外與神人對應的是無用之人。
這些無用之人將被社會圈養,無事可做,但是卻能夠享受到非常好的福利待遇,這是歷史不可逆的進程,回看福利資本主義則可以理解。
8
關於這本書。
作者並沒有告訴我們任何超越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只是提供了一種觀察視角,以及歷史對於我們目前世界的影響,我們更應當的是跳出這種影響,因此必須注意這幾個重點。
1)歷史是偶然合成的,你現在所認同的一切,都是過去集體想像的產物。
2)你本身可能是一套生物演算法,警惕所謂「追隨自己內心」,很可能會是潛意識演算法的陷阱。
3)普通人在未來的價值會越來越小,會被淘汰,職業選擇要倍加小心。

※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說他根本沒關注人工智慧的發展
※斯嘉麗·約翰遜主演的《攻殼機動隊》,為何說它是最接近現實的科幻電影
※美國科技媒體如何看樂視的「超級顛覆」、「破界化反」?
※人類向終極能源又邁進一步,MIT核聚變實驗堆創紀錄突破
※馬斯克談AI:最期待實現AI民主
TAG:虎嗅網 |
※如果未來如《未來簡史》所述,我們該怎樣養育孩子?
※《未來簡史》告訴你未來需要考慮的三個問題
※未來可能是這樣子,極端燒腦的《未來簡史》解讀
※未來簡史究竟在講什麼
※為什麼是我們,未來又如何?——讀《人類簡史》
※壁紙 | 沒有未來的未來不是我想要的未來
※不滅的靈性——《未來簡史》讀後啰嗦
※沒有未來的未來不是我想要的未來
※不必操心《未來簡史》
※《未來簡史》其實沒那麼燒腦啦
※經典語錄:未來的你,在未來等你
※《未來簡史》可以不讀,這部科幻勵志片錯過就太可惜了!
※全國第一批拿到「未來簡史」的讀者怎樣說?
※渴望永生的人總是試圖預言未來——《未來簡史》書評
※寫給未來的自己
※《幸福的彼端》人生那些你看不來的未來才是應該去考慮去
※未來真的是你的了
※《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經典語錄
※未來的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