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二疊紀末生命滅絕研究取得進展

二疊紀末生命滅絕研究取得進展

2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刊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沈延安課題組的研究論文Redox chemistry changes in the Panthalassic Ocean linked to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and delayed Early Triassic biotic recovery,報道了二疊紀末期泛古洋深海環境的時空動態演化過程,為生命滅絕和遲緩生命復甦的發生機制提供了新的模型和認識。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沈延安課題組博士後張桂潔。


距今約2.5億年二疊紀末期發生的生命滅絕事件,導致了80%以上的海洋生物物種的滅亡。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及其之後緩慢的生命復甦,一直是地球-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前人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古特提斯海地區,但古特提斯海只佔當時全球海洋總面積的10-15%,並且水深一般不超過幾百米,因此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對於占當時全球海洋總面積約85-90%的泛古洋的深海海洋環境缺乏足夠的認識。這是由於絕大部分深海沉積地層因後期俯衝作用而很少被保存,僅存的泛古洋深海沉積物只分布在加拿大西部、日本和紐西蘭。因此,重建泛古洋海洋化學條件的時空變化是研究全球環境演化對生命滅絕、復甦影響的關鍵科學問題。


沈延安課題組對位於泛古洋東部的Opal Creek剖面 (現位於加拿大西部) 和西部的Gujo-Hachiman剖面 (現位於日本)進行了高精度的多硫同位素研究,發現二疊紀末期生命滅絕之前、生命滅絕期間以及生命滅絕之後都記錄了異常的硫同位素組成(見下圖)。因此,研究者提出硫化海水的間歇性上涌是造成大規模生命滅絕和隨後生命遲緩復甦的主導因素。這一研究成果表明,古海洋環境的劇烈變化對早期生命演化具有重要影響。該成果能夠對研究現代人類活動與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啟示。

文章鏈接

二疊紀末生命滅絕研究取得進展



Opal Creek剖面(左側)、Gujo-Hachiman剖面(右側)的多硫同位素組成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學院網站 的精彩文章:

上海藥物所揭示氧化感應因子AbfR的作用機制
大氣所揭示影響中國區域升溫到達2℃閾值時間的不確定性因素
遺傳發育所等揭示突觸後支架蛋白的樹突分布機制
PRC2與lncRNA相互作用的序列特異性研究獲進展
科學家在仿生抗凍蛋白領域取得新進展

TAG:中國科學院網站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 雄激素避孕取得新進展
肺表面活性劑生物分子冕形成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動物所在生殖幹細胞命運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益生菌世界最新研究進展
微生物所等在免疫衰老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科學家對輻射分解進行研究 外星生命探索取得新進展
北大生科院王憶平課題組在生物固氮研究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
研究發現母乳能殺死癌細胞?臨床實驗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上海生科院等在昆蟲抗病毒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朝鮮核武器欲取得突破性進展
副劍齒虎化石研究取得新進展
上海生科院等在腫瘤器官特異性轉移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生科院在視網膜幹細胞胚胎起源研究中取得進展
大米硒蛋白解鉛毒研究取得階段進展
武漢病毒所新發白蛉病毒拮抗宿主免疫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陳子江教授課題組在阻斷線粒體遺傳病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柔性紙基集成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取得細胞力學研究取要進展
生殖醫學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