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冷戰與國家安全

科學、冷戰與國家安全

《科學、冷戰與國家安全》(石海明著,解放軍出版社,2015年出版)

科學、冷戰與國家安全


作者 劉兵(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


責編 許小編 劉小編



石海明的新作《科學、冷戰與國家安全—艾森豪威爾政府外空政策變革(1957-1961)》一書,是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加以充實而成的。這是一部很有新意的著作。作者關注的這個歷史上的時間段,正是在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之後,在美蘇冷戰對抗的背景下,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外空政策發生了急劇變革,帶來美蘇兩國開始在外空領域展開「外空軍事化」和「外空競賽化」的激烈軍備競賽的關鍵時間段。

在學期間,石海明在我的指導下進行其博士階段的學習和研究。由於石海明在軍事院校工作,雖然博士讀的是科學專業,其工作的院校卻希望他的學位論文能夠與軍事研究有關。前後幾經調整,最後他的論文選題方向就定在了這本書所討論的問題和歷史時期中。這也可以算是一種很有交叉性的研究,既可以算做國際關係史、廣義的軍事史(而且是頗有新意的外空軍事競爭史)、或者更為專門化的「冷戰史」,也同樣可以是軍事科技政策史,是科學技術史研究的一個帶有科學政治學意味的子領域。


其實,因為科學和技術與軍事從來都是密切相關的,廣義的科學史與軍事的應用及相關聯繫也是非常緊密的,這種緊密,不僅僅體現在具體的科學技術手段在軍事中的應用上,還體現在由於出現了科學技術這一重要因素,在軍事、政治、外交、國家政策等方面,也相應地出現了特殊的響應,導致人們在思考和處理重大的國際關係問題時,會立足於自己和對方的科學技術實力。就過去在美-蘇之間長期的「冷戰」對峙中,這種涉及科學和技術的因素的影響一直就是無法忽視的。


本書作者在書中對前人的工作進行了較詳細的總結和回顧。以往,對於相關問題的研究國內國外都不少見,已經有了較好的研究基礎,但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問題,也仍然還有更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石海明的研究,正如其他在書中所明確指出的,「是要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深入剖析出,在蘇聯『人造衛星』事件之後,美國在野的民主黨勢力及軍方的某些利益集團是如何 利用這一事件在所謂『外空差距』的爭論中,通過渲染『國家安全危機』, 最終影響了美國外空政策的走向。


這樣,「國家安全」這樣一個核心概念就凸顯了出來。顯然是受到科學技術史、科學文化研究等方面訓練的影響,作者認識到「國家安全」這一概念的建構性,並圍繞性這種建構性,分析了美國和蘇聯的各種軍事政策背後的更為實質性的動機和「理由」,甚至最終得出了「依託軍備競賽獲得的科技優勢,其實並不能保障美國的國家安全」這樣大膽的結論。


不同的研究者都會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石海明原有的風格是其思考的靈活性、反應的敏捷,以及對大眾化的傳播的適應與熱情。但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都另有更為學術性的要求。在他的研究過程中,也逐漸表現出了向著更為學理化的轉變。作為一項歷史研究,此書非常突出的特色,是其對文獻的充分把握。作者利用到北京的機會,除了來清華大學聽課,還仔細地查找了大量的原始文獻,充分利用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中央情報局、國家情報委員 會、美國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及蘭德公司等機構的解密檔案,並參照對比了像艾森豪威爾、肯尼迪、杜勒斯、赫魯曉夫及科羅廖夫等重要人物的回憶錄等。進而,他還試圖挖掘出蘇聯『人造衛星』事件背後公眾輿論、科學家、政治家、軍方等不同利益主體之間複雜的 互動,以及這種互動背後更深層的社會文化因素。正是因為掌握了充分的一手文獻,使得這項研究比以前的一些類似工作更為紮實,當然,也更有作者自己獨特的思考和分析。正如常言所說,研究和理解歷史對於認識和面對今天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像這樣的研究,對於我們思考科學技術與國家安全問題,思考相關軍事政策的制定及其影響因素,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上超級大國間軍備競爭的實質,對於國際關係史、冷戰史、軍事科技史、基於科學政治學的軍事政策史等等的研究,都是具有重要的學術與現實意義的。

就研究方法和相關的理論應用來說,雖然此書作者也談到了他力圖有所突破的種種努力,但此書採用的方法大體上還是比較傳統的歷史研究方法,並在此問題上儘力達到採用傳統方法所能帶來的新探索和新思考的邊界。其實,方法和理論的採用是取決於解決問題的目標的。與以往前人的工作相比,在作者所設定的目標和對於目標的達到上,此書的研究在目前階段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不過,我仍然希望在未來的研究中,作者能夠繼續深入,拓展理論視野,對此問題及相關問題上做出在學理上更有獨特新意的後續研究工作。


是為序。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的歷程 的精彩文章:

環境為什麼可以是一個倫理問題
《航母來了》序言:重新「發現」甘本祓
海市縹緲的第三條道路——讀安東尼 吉登斯《氣候變化的政治》
敬畏生命——《光明日報》記者王曦影訪談
金花銀朵的夜晚

TAG:科學的歷程 |

您可能感興趣

全國人大代表羅進:推廣「中國創造」的女科學家
中國古代的科學與社會
美國國家科學院新任院長:我為科學家代言
美國科學院:中國一新型武器 讓全世界武器都成垃圾
全球科學家大遊行,反對政治干預科學
揭秘入選「中國科學之星」的4位女性科學家
中國頂級科學家關於學術體制的諫言
美國科學的故事
外國科學家期待中國量子衛星帶動國際合作
儒家精神與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管理科學
科學醜聞:美國製糖業買通科學家淡化冠心病負面宣傳
任鴻雋與「中國科學社」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環境科學:前沿科學問題及研究熱點
《科學》:給美國新任總統的六堂科學課
美國導彈竟是中國人造的:神秘科學家回國
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宗教信仰
醫學黑科技 美國科學家用菠菜造出了心臟組織
中國古代最牛科學家:文武雙全,精通科學研究,留下一部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