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德 道生大師

大德 道生大師

大德 道生大師



道生大師

文/ 賀聖迪 摘自《大雄睿智》


義熙五年(公元409年),道生回到東晉首都建康。儘管他離開都城已有二十來年,但在東晉僧俗和朝野的心目中,他的聲望令名與時並進。朝廷得知道生回歸的消息,便請他住持青園寺。青園寺位於覆舟山下,原是一處皇家菜園。晉恭思皇后褚氏在此建立寺院,名為青園。道生在這裡結束他的遊學生涯,締造自己的體系,提出「一闡提人皆得成佛」等論題,開創中國佛學的新階段。


道生入居青園寺後,除了主持寺中的日常事務,還參與建康的佛界活動。他曾在劉宋少帝時,參與翻譯五分律。然而,這些都不是他的要務,他所刻意從事的功業是:融會大小乘佛教,尤其是般若、毗曇、涅槃學說,締造重在闡明佛性和成佛之道的佛學體系。


什麼是佛性?人身上有無佛性?是否人人具有佛性?怎樣才能成佛?這是當時社會各階級、各階層普遍關心並迫切要求解答的問題。然而,盛極一時的大乘般若空宗並沒有給人們說清楚這些問題。般若學重在智慧,空宗的六家七宗與中觀學派在佛理上雖各各相異,但他們都偏重哲理,以晦澀的原理解說世界,只有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理論素養的人才能理解,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接受或捨棄或抨擊。即使對於能夠理解和接受的人來說,般若空宗各派也沒有為他們完全解決佛性與成佛的問題。這促使德高望重的慧遠,另闢蹊徑探索成佛道路,為此而學習與研究毗曇,又致函鳩摩羅什向其請教中觀學說,並率領眾多弟子念佛立誓願生凈土,其目的無一不是為著解答當時社會亟需要求回答的成佛及其途徑問題。佛教在傳入中國數百年後的魏晉時期興旺起來,與當時社會各階級的人企圖從佛法中求得解脫,企圖成佛有莫大的關係。成佛以求解脫的人生觀,得以取代原先忠臣孝子、建功揚名的積極入世精神,是因為儒家學說不能防止數百年一次的周期性社會危機和由此所造成的巨大災難。這使人們對先前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喪失信心,轉而尋求個人的解脫。如果,佛教各派不能在成佛的根據與步驟上,提出圓滿的答案,也避免不了為社會捨棄的命運。當時,佛教界的精英都為提供這一答案而努力。道生之所以鑽研群經,斟酌雜論,萬里學法,不憚疲苦,正是為著探索佛性,求得一條由人而佛的通衢大道。

道生沉思默想,綜合各家學說並加上自己的見解,形成自己的佛學體系。他寫有《二諦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凈土論》、《應有緣論》等一系列著作,來闡述成佛學說,以便使僧俗人等得到悟解,引導他們經由其所指示的途徑,由凡人而成佛。


道生的般若空宗思想,與其師所傳的空宗中觀學說在對世界萬物的認識上並不相悖,區別在於他深入領悟般若實相的奧義後,孤明先發推導出涅槃佛性、闡提成佛,解決了時代向中國佛教提出的要求:成佛的根據與步驟。他的體系的形成,可分為四個階段:首先,統一般若實相學與佛身說;繼之,結合佛的法身與眾生的佛性為一;接著,宣揚頓悟成佛;再次,主張一闡提人也有佛性,能夠涅槃。這樣,道生提出了一個人人可以成佛的理論體系。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戰勝自我 大智大勇
閱讀 照色
常識 受三皈的態度
傳記 高僧憨山大師
關照 你開悟了嗎?

TAG:靈隱寺 |

您可能感興趣

閻伯群:布衣大師閻道生——爺爺的人生與傳奇
生如松柏德似竹梅——專訪杜道生先生
心性修持大道生
道生無極:道家的神明之德是大道玄同的文化基石
道生堂臍灸,古老中醫的綠色養生法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謙卑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謙卑,福生於清儉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謙卑,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謙卑!
心靈的漏洞,小故事大道生!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謙卑,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謙卑,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生孩子是人生大事,你知道生孩子要花多少錢么?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謙卑,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种師道生平簡介
劉道生中將簡歷 劉道生將軍子女
卧室多大才合理?風水老師傅說的很到位,知道生活事事順!
「引領微生物肥料革命 構建生態農業」:「道生元菌肥」創始人王成永專訪
丹道生精之法:日常精生和靜坐精生運煉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