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報告全球發布 提出科學、倫理與監管基本原則

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報告全球發布 提出科學、倫理與監管基本原則

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報告全球發布 提出科學、倫理與監管基本原則



2015年12月,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聯合組織的首次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就該技術的科學性與其運用展開了多方面討論。根據任務部署,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醫學科學院會後立即成立了由22位學者組成的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開展全面研究,歷時14個月後,於今天正式向全世界發布其研究報告。

參與研究的22位學者大部分來自美國,同時也包括來自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以色列以及中國的學者。其中唯一一位來自中國的學者是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他曾參與首次人類基因編輯峰會組委會工作,並全程參與了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成立以來14個月的研究與討論工作。


裴端卿介紹說,2015年12月的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對中國在人類基因編輯研究的倫理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討論,峰會充分肯定了中國學者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倫理合理性。今天發布的報告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運用提出了系統性、原則性的框架,具有積極意義。


附: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報告提出的科學、倫理與監管基本原則:


(1)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

可以在現有的管理條例框架下進行:包括在實驗室對體細胞、幹細胞系、人類胚胎的基因組編輯來進行基礎科學研究試驗。


(2)體細胞基因編輯


利用現有的監管體系來管理人類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和應用;


限制其臨床試驗與治療在疾病與殘疾的診療與預防範圍內;


從其應用的風險和益處來評價安全性與有效性;

在應用前需要廣泛徵求大眾意見。


(3)生殖(可遺傳)基因編輯


有令人信服的治療或者預防嚴重疾病或嚴重殘疾的目標,並在嚴格的監管體系下使其應用局限於特殊規範內,允許臨床研究試驗;


任何可遺傳生殖基因組編輯應該在充分的持續反覆評估和公眾參與條件下進行。


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特別就可遺傳生殖系統基因編輯提出10條規範標準:

1)缺乏其他可行治療辦法;


2)僅限於預防某種嚴重疾病;


3)僅限於編輯已經被證實會致病或強烈影響疾病的基因;


5)具有可信的風險與可能的健康好處的臨床前和臨床數據;

6)在臨床試驗期間對受試者具有持續的嚴格的監管;


7)具有全面的、尊重個人自主性的長期多代的隨訪計劃;


8)和病人隱私相符合的最大程度透明度;


9)在公眾的廣泛參與和建議下,持續和反覆核查其健康與社會效益以及風險;


10)可靠的監管機制來防範其治療重大疾病外的濫用。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PLOS ONE:情人節「單身汪」怎麼辦?多吃水果和蔬菜!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青海科研團隊獲全球唯一基礎醫學科學獎
外媒:俄科學巨匠法捷耶夫逝世 系全球數學物理學奠基人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最新研究報告:全球自拍死人數飆升
中國開啟全球首個基因編輯人體試驗治療癌症
「科學遊行」席捲全球 是為科學還是為政治?
Cell 報道全球首批人獸嵌合體——醫學希望還是倫理之災?
美古關係緩和或推動古巴研究人員融入全球科學界
GSA發布首份《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用戶技術報告》
海爾互聯網用戶管理體系全球首發終結CRM時代
全球科學家大遊行,反對政治干預科學
一個小目標!國內基因測序研究計劃進行全球生物基因組測序
全球科技「奧斯卡」發布年度百項科技
全球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IgA腎病最新治療進展
蒙納士大學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應對全球健康問題
全球性研究網路探尋遺傳基因與環境因素間的關係
樂視全球投融資主管鄭孝明將離職 或任京東國際業務總裁
扎克伯格:建立集體決策的全球化社區
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最小晶體管
「中美關係與全球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