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瘧疾傳播的「分子推手」
蚊子能傳播許多種傳染病,其中就包括了瘧疾這種令人頭疼的疾病。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瘧疾的病原體瘧原蟲之所以能夠經由蚊子傳播,或許與一種特殊的化合物有關。
人們早就注意到,雌性蚊子在吸血時,會更加偏好那些感染了瘧原蟲的宿主,但並不清楚其中的機理。來自瑞典的科學家注意到,惡性瘧原蟲的代謝產物,一種名為HMBPP的化合物,或許是關鍵。他們發現,如果把普通的紅細胞和含有HMBPP的紅細胞放在一起供雌蚊選擇,蚊子明顯青睞後者,但如果是添加了HMBPP的血清,對雌蚊並沒有特殊的吸引力。因此,HMBPP雖然確實能夠吸引雌蚊,但這種吸引力似乎不是來自HMBPP本身。進一步的研究發現,HMBPP能夠讓紅細胞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眾所周知,人和其他哺乳動物釋放出的二氧化碳能夠吸引雌蚊前來吸血,因此更多的二氧化碳也就意味著對雌蚊更大的吸引力。另外,HMBPP還能讓紅細胞釋放出醛類等揮發性有機物,這些有機物也能對雌蚊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HMBPP的化學結構式(圖片引自原報道)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HMBPP這種化合物對雌蚊其他的影響。例如它能夠讓雌蚊吸入更多的血,從而增加瘧原蟲進入蚊子體內的幾率。另外,HMBPP在進入雌蚊體內後還會影響到蚊子許多基因的轉錄過程。這些影響表明,HMBPP或許是瘧原蟲用來操控雌蚊的行為,從而幫助自身擴散繁殖的重要工具。
報道:http://cen.acs.org/articles/95/i7/Molecule-malaria-parasite-attracts-hungry.html
論文: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7/02/08/science.aah4563

※關於最近很火的那個會「脫鱗」的新種壁虎
※不用電池用胃酸,迷你機器顯神通
※前高鐵時代的文化衝擊波
※二十四孝真相:郭巨埋兒比你知道的更殘忍
TAG:科學公園 |
※性別與科學傳播
※科學巨星與科學傳播
※「科學傳播」的那些事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與面向科學家的科學傳播
※科學家或有望開發抵禦超級耐葯細菌傳播的新一代抗生素
※影響三代人的性傳播疾病
※重新審視科學傳播
※木版年畫發祥傳播的史學研究
※致命「超級真菌」首次發現 醫院傳播
※十大科學傳播事件
※科學傳播的媒體轉向
※美圖秀秀推出「黑科技」濾鏡,突然火遍歐美引發病毒式傳播
※新發現:腦膜炎疫苗竟然是性傳播疾病的強大剋星
※性傳播疾病是指通過性行為傳播的一大類傳染病
※母嬰傳播疾病有哪些 母嬰傳播疾病的預防
※胎傳梅毒是性傳播疾病
※新媒體科學傳播親和力的話語建構研究
※科學傳播,我有我主張
※基礎研究、哲學與科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