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一種虛偽又真實的病
故鄉,一個離開了才能擁有的地方。
想起年前,我們都像候鳥一樣,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鄉。可待不了幾天,你又很想啟程回到你工作的城市。故鄉的種種變化與自己的改變,讓你意識到,原來再也不能輕易地認為,想回來家鄉就可以回得了。
即使年已過去,你已返城,生活又變得忙碌,但是只要一想起故鄉,卻又像根針綿綿地扎了下,那是一種敏感又複雜的情緒:我希望故鄉變得更好,但是我又不喜歡故鄉變成我不認識的模樣。
每一個在外工作的人,都有一個回不去、離不開的故鄉。
圖片來源於「青橄欖-攝」
故鄉的變,我跟不上
故鄉的不變,我又嫌棄
過年的時候,陪著老人走回了小時候住的老房子。灰瓦泥牆,房頂上兀自長著茂盛的野草,石板路上還有大大小小的坑。
偶遇幾十年前的鄰居熱情地招呼我們,有個嬸嬸特地指著小巷門的石檻告訴我,你四歲上的時候在這摔了一跤,足足哭了一個下午,最後還是帶你去看大公雞才罷休。
我有些感動,那些我早已忘卻的往事,卻被一個自己早已不認識的人這麼安好地收藏著,說出來還那麼有趣。
可大多數時候,我禮貌客氣地笑著。因為老鄰居們說了很多過去的人和事,哪家老人去世了,誰家娶媳婦……陌生得好像在讀一本別人寫的故事書。
他們的生活圈子好像從來沒有變過,而我好像已經融不進這些圈子了。
因為,這個叫做故鄉的地方,我只在逢年過節歸來,只有不到二十天的日子,占不到一年的百分之幾。
而新路的修建與樓房的崛起,經常能讓我迷路。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我熟悉去某個地方要坐哪路地鐵公交。但在我自己的家鄉,卻要靠GPS來找路。
圖片來源於「時光日誌-攝」
而那些老房子老街道,卻好像從我出生起就一直如此破落。老鄰居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好像路口的大榕樹,古老而不需變化。
而我,已經愛上了外面的世界,裝著成千上百個故事回來,卻發現沒人想聽。
這才是「近鄉情更怯」的真正原因吧。故鄉的變,我跟不上。故鄉的不變,我又嫌棄。
圖片來源於「灰灰太狼-攝」
食物從不背叛
鄉愁有幾分它便解幾分
可是,身處異鄉的日子,故鄉卻變成一個個具體的想念,是食物的滋味,是把酒言歡的回憶。
食物從來都是最記憶深刻的鄉愁。東北人眷戀那一口餃子的香,江浙人愛那一鍋腌篤鮮的鮮,四川人貪紅油火鍋的辣,廣東人念念不忘老火靚湯的純……在異鄉的日子,我們靠著咀嚼故鄉美食的滋味而活著。
圖片來源於「時光日誌-攝」
那一年的大冷冬天,幾個老友聚在一起,走遍了大半個城市,只為了找一家最正宗的牛肉火鍋。
肉要鮮活,不滲水,有嚼勁,湯要老骨十幾個小時熬成的,醬料要配足,店主還得操一口熟悉的鄉音。一杯酒下去,說起年少的回憶,所有的思鄉情全化成唾沫,一點點消融在心。
舌頭從不含糊,是什麼人就認什麼味。食物從不背叛,鄉愁有幾分它便解幾分。尋著香味,我們才能找到回鄉的路,即使,「近鄉情更怯」。即使,身在鄉中卻想逃離。
圖片來源於「Eve-攝」
是的,我們都離不開故鄉,也回不了故鄉。
我們離不開故鄉,在異鄉里要靠食物的味道來撫慰,要靠對往事的回憶來保留回憶,以此告訴自己,我來自哪裡。
然而,我們懷念的那個故鄉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
因此,我們也回不了故鄉。我們對它所有的愛與關切,是夾雜著過去的回憶與美好的想像。
圖片來源於「 夢還在 攝」
有位作家曾說,「我像虛偽的老情人般懷念著故鄉」。或許這是一種病,是所有根在遠方的故鄉,身卻飄在都市的人的病。
終其一生,我們都帶著這種病,這份對故鄉又真切又虛偽的懷念之情。
它讓我們在城市擁擠的生活里還保有熱情,讓我們以為人生還有後路可退,還有家可歸。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元宵:歡天喜地鬧一場,溫暖光明這一年
※詩詞不一定是中國的未來,但沒有詩詞就沒有未來
※元宵,一場盛大的人間燈火
※這部外國人拍的《中國春節》,為何感動成千上萬的中國人?
※過年吃胖了的你,趕緊來一份蔬菜清單瘦一下
TAG:物道 |
※在道真,有一種鄉愁叫趕場!
※一種吃了會流淚的野菜,每一口都是濃濃的鄉愁!
※流淌在詩詞里的那份濃濃鄉愁,剪不斷,理還亂
※所謂鄉愁,都是因為饞
※苗侗油茶:品嘗不一樣的味道,滋生一樣的鄉愁
※越野,原來是因為一抹鄉愁
※這不是一個人的疼痛與鄉愁,而是一代人的百年孤獨
※鄉愁就是味覺上的思念,那些魂牽夢縈的家常菜!
※一碗鄉愁外加一碗面,這就是故鄉的味道!
※一碗鄉愁:鄉愁是父親的一杯酒、鄉愁是母親的一碗飯
※你的「鄉愁」在哪裡?
※胃是最頑固的鄉愁——小時候街巷裡的味道,你還記得嗎?
※這些東西,是兒時的記憶,更是心頭濃濃的鄉愁
※鄉愁就是回憶一座城,回憶一段舊時光,鄉愁是家鄉那秀美的景色,是離別時留戀的地方!
※我的鄉愁,是白切羊肉
※逐漸消失的農村老屋,那些無處可承載的鄉愁
※滿滿的鄉愁、滿滿的回憶,這些物件你有不認識的嗎?
※馬學傑:我為什麼反感矯情的「鄉愁」,提倡真切的「愁鄉」
※甘肅人的面,每一碗都是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