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秦帝國的「崛起」模式,絲毫不值得稱頌

大秦帝國的「崛起」模式,絲毫不值得稱頌

短史記微信號:tengxun_lishi

大秦帝國的「崛起」模式,絲毫不值得稱頌


圖:電視劇《大秦帝國·崛起》海報


文 | 諶旭彬


近日,電視劇《大秦帝國第三部:崛起》熱播,引起很多討論。後續劇情將如何呈現「大秦帝國」的「崛起」,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就史實而言,「大秦帝國」的「崛起」模式,是絲毫不值得稱頌的。


商鞅設計的秦國「崛起」模式

秦國為什麼能夠在戰國時代勝出,成為最後的統一者?可列入討論範疇的因素很多。如地理位置、外交策略、軍事實力……等。但就維持一種長達百餘年的攻擊態勢而言,上述因素顯然不足以成為主導——據學者統計,「從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之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滅齊完成統一),秦國在96場有大國捲入的戰爭中發動了52場戰爭(佔54%),並取得了其中的48場勝利(佔92%)」。惟有保證對資源的強大汲取能力,才能維持如此高頻率的對外戰爭和如此高比例的戰爭勝率。


這種強大的資源汲取能力,依賴於商鞅變法為秦國帶來的嚴酷的基層控制體系。簡而言之,為強化國家對民眾的直接控制,商鞅採取了如下措施:


1、摧毀一切有組織的「中間力量」,使民眾以原子化形態直接面對國家的汲取


(1)打擊貴族,推行以吏治國。欲使天下之人盡為君主之奴,必先使天下之人互不為主奴。先秦貴族的權力、土地和民眾,不受君主直接控制。國家在汲取資源時,面對的不是原子化的自耕農,而是組織化的貴族。為維護自身利益,貴族會自發抵制國家的過度汲取。商鞅以成文律法的形式,推行無軍功不授爵等制度,來打壓貴族,推行以吏治國,吏的權利和任免完全操於君主之首。脫離了貴族「小共同體」保護的普通民眾,遂不得不直接面對國家的汲取。這種汲取較之貴族更甚——學術界一般認為:商鞅變法後的秦帝國普通民眾,須向國家繳納年產出的2/3。


值得一提的是:無軍功不授爵等律法,因平等對待貴族與普通民眾,長期被認為具有「進步性」。這種評價大有問題。真正有意義的「平等」,必須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在法律層面上的平等,而非兩個被統治者之間的平等(貴族相對民眾,是統治者;但相對秦王和秦國,仍屬被統治者)。對照歐洲歷史,可以說貴族的消亡,是中國歷史上一極重大的損失。5-13世紀的很多歐洲國王,只能在王室領地內直接行使權力,不能染指貴族的封地。宮廷和政府開銷,須仰賴王室自己的收入,包括領地收入、司法收入、貴族繳納的「封建協助金」等,若王室的收入不足用需另行徵稅,必須得到類似「貴族大會議」等代議機構的授權。「無代表權不納稅」等近代法治理念,即由此類制衡中誕生。

(2)用成文律法,強制解散大家族。秦律規定:民眾「不得族居」;「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家中有兩個男丁而不分家者,田賦加倍徵收;「父子兄弟同室共息者為禁」——禁止父子兄弟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大家族消亡後,原子化的小家庭直接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自然無力抵制其無節制的汲取。


2、用告密手段、恐怖手段來控制民眾


(1)製造特務國家。商鞅規定:編民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一個編製里的百姓,若有人犯法,其他人不向政府告密,會被株連腰斬,告密者則可得到重賞。秦國被變成一個遍地告密者的「特務國家」。不獨鄰里之間,同床共枕的夫妻也負有互相告密義務。據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秦律規定:丈夫行盜,妻、子知情,並共享所盜之物,妻、子與丈夫以同罪論處。凡盜竊及其他犯罪,同戶之親屬都須連坐。反之,如丈夫犯罪,妻子在案發前主動告密,則妻子的嫁妝可以不被沒收。這種告密制度,將民眾牢牢捆綁在國家機器上不得動彈,也導致社會風氣的嚴重敗壞。據《漢書·刑法志》記載,直到漢文帝時代,民眾樂於告密的風氣才得到扭轉。


(2)恐怖主義治國。秦法暴虐,與商鞅的個人理念有關。在商鞅看來,要震懾民眾,使他們不敢觸犯朝廷的法律,必須輕罪重刑。用死刑來懲罰犯輕罪之人,用酷刑來處死犯大罪之人。犯輕罪而處死,就不會有人敢犯重罪(「故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生,則重者無以至矣」)。《商君書》里還說,犯罪發生之後再來懲罰,已經晚了;政府必須在民眾實施犯罪之前懲罰他們(「故王者刑用於將過,則大邪不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疑罪從有」,一旦被懷疑存在犯罪可能,即進行嚴懲)。


3、把制服本國民眾,放在治國的第一位

《商君書》里說:「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勝強敵,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夠制服天下的統治者,必須先制服他的百姓;能戰勝強敵的國家,必須先戰勝他的百姓。在商鞅看來,制服本國百姓,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懂得愚民、弱民。


(1)全方位愚民。商鞅為秦國制定的國策,以農、戰為核心。秦國民眾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農耕,要麼征戰。經商、求學、耕作達不到政府的要求,本人及妻子兒女就會被抓起來淪為官奴。在商鞅看來,除了農耕和作戰,其他行業如商賈、隱士、學者、游士、手藝人,對國家都是有害的。因為這些職業的存在,不利於讓民眾保持愚昧。國家要強盛,必須消滅「五害」,必須徹底愚民。《商君書》里說得明白:「民愚則易治也」 ——民眾愚昧,就易於治理。「民朴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民眾沒有知識就弱,有知識就強;民眾弱,就安分守己,民眾強,就會逾越本分對抗政府。


要怎樣讓民眾保持愚昧呢?商鞅提供了三種辦法:一是要驅逐知識分子,燒毀詩書;二是政府不要因戰功、農耕以外的任何理由獎賞百姓,如此,「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勉農不偷;民不賤農則國家不殆」——民眾鄙視學問,就會變愚昧,就不會有多餘的外部交往,就會安心耕種,國家就不會衰弱。三是大臣、士大夫,不許做展示自己博學多聞、能言善辯的事情,以免成為百姓的榜樣。


商鞅執行愚民政策的手段是非常徹底的。《史記·商君列傳》有案例可資說明:「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秦國百姓早年反對變法,被商鞅抓起來排隊在渭水邊上砍頭,砍到河水變赤;後來,秦民有人稱讚變法,結果又被商鞅抓起來全家流放邊關。在商鞅這裡,反對者要被殺頭,稱頌者也要被流放。因為商鞅需要的是「愚民」。最極致的愚民,不應該思考國家政策的好壞,不應該擁有思考國家政策好壞的能力,不應該產生思考國家政策好壞的念頭。愚民只需要服從國家的法令。

(2)全方位弱民。《商君書》里說:「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商鞅赤裸裸地宣稱「強國之道在於盡最大可能剝削民眾」。他如此解釋自己這種倒行逆施的「內在邏輯」:「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虱。……故國富而貧治,重強。」——民眾貧窮,就會有求富的上進心;富有之後,就會「淫」,有多餘的想法(如求學、經商);民眾從自己的角度有了多餘的想法,對國家不是好事,是害國的「虱子」。只有讓國家富有、讓民眾保持貧窮的治國方法,才可以使國家強大。怎樣讓民眾保持貧窮呢?一種辦法是持續剝削,不斷發動大規模戰爭。《商君書》里說,「國富而不戰,偷生於內,有六虱,必弱」,財富積累夠了就必須去打仗,否則民眾會放鬆,會去追求耕、戰之外的東西,國家就會變弱。另一種辦法是國家控制包括土地、山林、鹽鐵在內幾乎所有核心經濟資源,如實行嚴格的「國家授地制」,確保「利出一孔」的國家壟斷,消滅民間競爭。

大秦帝國的「崛起」模式,絲毫不值得稱頌



圖:《大秦帝國》劇中的商鞅造型


古人已不恥這種「崛起」模式,今天更不值得稱道


商鞅死後約80年,荀子西遊秦國,其所見所聞是:秦國沒有知識分子,百姓都很愚昧,服飾簡樸,相當害怕官府,相當服從——「其百姓朴,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顯然,秦國採用商鞅之法,對民眾的控制非常有效。這種有效控制,使秦國動輒能夠「空國中之甲士」出兵數十萬發動戰爭,乃至徵發上百萬人營造宮室陵墓。


反觀東方六國,雖然也都搞過變法運動,但因貴族的強大影響力仍在(活躍於政治舞台的「戰國四公子」等,即東方六國貴族勢力的代表),故資源汲取能力遠不能與秦國相提並論。 「貴族對基層社會的影響力,是導致其餘六國不能徹底變法和完成對社會基層控制的原因所在,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六國的覆亡。


對東方六國的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而言,秦國的資源汲取模式,是令人恐懼的。秦昭王四十五年,秦軍攻韓,韓國將上黨割給秦,但上黨百姓「皆不欲為秦而願為趙」,不願做秦人,集體倒向了趙國。齊人魯仲連也說得非常直接:「彼秦者,棄禮儀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為之民也。」——秦國這種棄禮儀尚殺戮的國家,拿本國的民眾當奴隸般使用,如果得到了天下,我魯仲連只好跳海而死,決不願做秦國之民。


略言之,「商鞅變法為秦國締造了一個強大到極點的政府、一個萎縮到極點的社會以及一群沉默到極點的個人。」(11)這是秦國「崛起」的根本原因。這種「崛起」模式,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今天,都不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前228年,滅趙;前226年,陷燕都;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前221年,滅齊。短短9年時間即完成統一。這種速度令人驚嘆,也帶來直接的後果,即:秦帝國無法消化東方六國殘餘的貴族、知識分子以及宗族勢力,無法使新領土上的社會迅速萎縮到極點。驪山、阿房、長城、匈奴、南越……秦帝國對民眾的直接的征斂汲取政策繼續推行,「天下苦秦久矣」的原子化民眾,與擁有社會組織能力的六國舊貴族勢力相結合,遂燃起了熊熊的反秦烈火。公元前207年,秦帝國滅亡,距離其實現統一,不過14年而已。可供對比的是:自商鞅變法至完成統一,秦國對原子化民眾的征斂持續了130餘年,因為消滅了擁有社會組織能力的貴族勢力和宗族勢力,秦國政權一直穩如泰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恰恰是秦國的「統一」,引入了擁有社會組織能力的六國舊貴族這一變數,反直接導致秦帝國的迅速覆滅。(12)

大秦帝國的「崛起」模式,絲毫不值得稱頌



圖:公元前257年左右的群雄形勢圖


注釋


許田波,《戰爭與國家形成:春秋戰國與近代早期歐洲之比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P61。《漢書·食貨志》稱秦「收泰半之賦」,「泰半」即三分之二。可參看:施誠,《論中古英國「國王靠自己過活」的原則》,《世界歷史》2003年第1期。此一政策,使社會道德極大地敗壞。見《漢書·賈誼傳》:「商君遺禮義,棄仁恩,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嶹,立而誶語。抱哺其子,與公並倨;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獸者亡幾耳。」《睡虎地秦墓竹簡》,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78,P97-98。《商君書·弱民》、《商君書·畫策》、《商君書·定分》、《商君書·墾令》等。見《荀子·強國》。這是荀子對秦相范睢所言之語,其真實意見可能更激烈。王威海,《中國戶籍制度:歷史與政治的分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P55。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P224-225。(11)《戰爭與國家形成:春秋戰國與近代早期歐洲之比較》,上海人民出版社,譯者序。(12)對秦國的征斂汲取,限於資料難有較準確的統計。史學界的一種估計認為,「秦時全中國人口約二千萬左右,被徵發造宮室墳墓共一百五十萬人,守五嶺五十萬人,蒙恬所率防匈奴兵三十萬人,築長城假定五十萬人,再加上其他雜役,總數不下三百萬人,佔總人口百分之十五。使用民力如此巨大急促,實非民力所能勝任。(范文瀾)」另有一種推算認為:「當時農業生產所提供的剩餘糧食只能負擔二百萬人從事徭役勞動。但秦始皇濫用民力,徵發徭役往往超過二百萬。(肖國亮)」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綁架、暗殺、恐襲:朝鮮特工干過哪些驚天大案?
「愛是不望報酬」:蔣介石如何經營與宋美齡的感情
「邏輯課」被中國教育無視數十年,實在太不應該了!
「氣功大師」王林恣意行騙幾十年,與錢學森有很大關係
元宵節,其實是古人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大秦帝國的「崛起」模式,絲毫不值得稱頌 | 短史記
宋朝無法崛起,成為大帝國的原因,絕不僅僅是沒有戰馬而已
崛起的《大秦帝國》真的崛起了嗎?
大秦帝國之崛起,范睢睚眥必報的性格夠瀟洒,演的奸詐了些
大秦帝國崛起誤導人,范雎不是這麼死的
秦國崛起貢獻最大的人,不是商鞅,而是鮮為人知的他
游文化丨「國漫崛起」現在是否能大聲喊出來?
「大叔」勢力崛起 馬麗胡可都成了吳秀波的迷妹
《大秦帝國崛起》,美中不足,人老臉未老,只是鬍子白了
期盼多年終上檔,《大秦帝國之崛起》靠質量贏得人心!
猩球崛起3:人猿大戰不可避免,凱撒大帝也有黑暗的一面
西方看不懂謎一般的中國崛起!背後隱藏的是超級大國的底蘊!勢不可擋!
《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的秦昭襄王跟秦始皇相比,誰的功勞更大?
大秦帝國之崛起為秦正名,暴秦一詞會不會成為歷史
大秦帝國崛起,楚懷王並不昏庸,禮教下的犧牲品
大秦帝國之崛起蘇秦出場,鋒芒初顯,看他如何從小白修成大神!
加藤嘉一:大國崛起無人不恐懼 不恐懼是對中國的不尊重
二戰後元氣大傷的蘇聯,如何崛起成為與美國爭霸的超級大國?
老外:我喜歡的不是中國崛起,而是中國人為之所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