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高七師開示:什麼是業力?(二)

高七師開示:什麼是業力?(二)

點擊上方准提法網路佛學院,關注我,置頂我


我們接下講業因,業力和業果。


業之三態

業因是我們大乘佛教更重視的一個概念。我們在造作時、有所行動時,以及做事的時候,小乘認為真正的業因是煩惱,你有煩惱了你才會去造作,如果沒有煩惱,可能就不會去造作,煩惱才是業的真正原因。難道善和惡都是「煩惱」嗎?對,無論你善心和噁心都是煩惱,因為這個「煩惱」的概念並不是我們常人所說的煩惱。這個煩惱的概念是佛教所固有的,是一種「無明」和「行」,會讓你產生一個行動。


在業因上,原始佛教對業因的解釋和大乘佛教對業因的「具體化」是有所區別的。大乘認為習氣也會造成業因,我們有吸煙的習氣,這也是個業因。怎麼分別出它是有記無記?不知不覺你就拿出根煙來吸它,那麼這個業因你能說是無記嗎?不能說是無記,它是習氣。那麼這習氣從哪來的呢?我們沒有辦法來分出第一因,因此這時候我們說它的真正的意義更接近小乘,就是說,你只要吸煙了,就會造成業力,就會有一個惡的業果。所以說,在業因上來分析它是一個非常繁瑣的複雜的系統,因果之間本身也是輪迴的。


講業力,我們造作的行為會形成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會推動事物的發展,會使我們向好的氛圍發展,也可能會向壞的方面發展,這就是我們有時候身不由己的原因。到了懸崖邊,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想掉懸崖,但後邊這個力在推動我們,這個力量不是別人,可能正是我們過去自己所造的,所選擇的,業因有時也是前面行為的業果。


誰來控制業力所引發的再發展?

打個比方:我們罵別人一分鐘,這種行為一分鐘就消失了,但這個力量是存在的,如果因緣成熟,它就會成為我們的果報,這就是所說的一種「連續」的力。這種連續性的業力從佛教來講,沒有控制者,也沒有主宰者,它本身就是自然的一種力量。往往在佛教中,在業力的承體上,辯論也非常多,原始佛教否認有「我」(靈魂),但同時又承認有業報輪迴,因此在理論和邏輯上必然要承認有輪迴業報的主體。部派佛教對此爭論激烈,有的堅持無「我」的看法,更多的派別則是變相地承認有靈魂存在。


其中,犢子部的本宗謂實有補特伽羅,認為不可以沒有一個業力的承受者,它就創造出一個補特伽羅的概念,這和認為有個恆常的我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了。那麼大乘佛教就要解決這個問題,既要不承認有個恆常不變的「我」來完成業力的連續性,又要讓業力主導的輪迴繼續下去,於是大乘佛教就把業力變成「種子說」,這就是大乘佛教業力理論完善的轉折點,因為我們很難在宇宙中找到一個規律,推動業力的連續性。那麼這種力量如何延續到幾世之後推動一把讓我們去做壞事?或者讓我去打他,或者讓別人來打我呢?那麼這種力量是怎麼延續的呢?如果把它形象化,這種力量是延續的話,我們就認為這力量像個種子,因為它沒有發芽,這個種子在哪裡呢?在唯識中,就有一個概念,叫如來藏識,對,在阿賴耶識里你所有的力量都存在阿賴耶識里。這種子當你有水澆到它就發芽了,有了這個思想後,大乘的業力理論趨於完善了。


後來的大乘不同派別在阿賴耶的思想概念上,又產生辯論,阿賴耶是有自性還是無自性,大家跟原始佛教印度教辯論區分之後,又產生一個很大的爭論,這些都是在解釋業力受體的範圍內產生的。


如何起用?


我們講這些辯論對我們有什麼用呢?我們如何來圓融這個概念來直接指導我們的修行?例如,小乘佛教思想區別於印度教思想的業力的受體「無我性」,是判斷佛教與外道之間的一個主要的概念,如果你關於業力的概念稍失偏頗,你就會偏於有自性的一個印度教的範疇里,所以說好多人都不知道,他們真正用的業力概念其實已經不是佛教的概念,已經是印度教的概念了,因此在這點上,我們必須要分清。

什麼叫業果?我們過去造業,因緣成熟,就形成業果了,這就叫業報。有了業因,就形成業力,但未必有果報。因為業力形成果報要依於外界的因緣來引發,所謂因緣成熟。這是大乘佛教無自性學說的主要的對業力改變的一個方法。比如說極樂世界,它的環境非常好, 你臨終往生極樂世界了,你往生前所造的業力雖然不滅,但是沒有什麼業緣了,那麼這種業報也不會顯現。如果沒有眾緣,就不可能形成果報。


經中也常說,「若經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匯聚時,果報還自受」,這是佛教一個出名的偈語。我們反過來看這句話,那麼也可以說「若經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不聚時,所做業不成」,這是反面上來分析業的果報。


最好最方便的目標:發願往生西方極樂


如何解決生生世世所累積的業的問題,對於現在的惡業眾生來講,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要發心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在那裡,你的業想成熟都成熟不了。因為那裡沒有惡業成熟的條件,還有諸佛菩薩的加持,因此在五濁惡世的我們,惡業已經形成很多的我們,唯有往生極樂世界,才能消除所有的惡業、惡報、惡果,能夠真正的成就,這就是從業果上來分。可以看出,只有大乘的業力理論才能支持極樂世界凈土法門的存在性。


對共業不共業的解釋,大小乘的區別不是很大,這裡我講的是對定業和不定業的轉變性,可能在區別上就很大了。小乘認為的定業是不可改的,大乘佛教中認為沒有不可改的業。我們知道在經典中,經常讚歎經典的功德,念誦經典的功德甚至可以轉五逆十惡罪業,這在小乘經典中是並不存在的。因此我們要看出,佛教它針對不同根器,針對不同業力顯現的眾生是用不同的對治方法的。

原始佛教時期,傳法的眾生業力比較輕,不用太重的葯。大乘發展過程中,人們的根器差、共業重,佛菩薩就要用重葯。因此對業力發展的變化,我們要看佛和菩薩對業力的解釋,是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業力解釋。


大乘和陀羅尼乘區別


大乘佛教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公元六世紀,有一部著名的經典出現了,就是《大集經》。為什麼在這裡要講《大集經》的影響?就是當金剛乘出現的時候,就是陀羅尼經典出現的時候,這個業力對輪迴的影響,由過去的主導地位變得越來越小了。「業力對輪迴的影響」在公元六世紀的時候,《大集經》這個佛學思潮認為它是小於咒力佛力的影響。業力變成形象化了,業力變成鬼神了, 為什麼業力變成鬼神呢?類似於現在我們比較流行的說法,修行不好是冤親債主纏著你,這個思想實際上是公元六世紀才出現的,這時候我們知道它是有起點的,這是對業力形象化的一種說法。


利用鬼神來教化

鬼神的觀點其實在佛教中早有,鬼神只是六道輪迴的一道眾生,就像我們看不到鬼,鬼也看不到我們一樣,各行各道。那麼當佛教廣泛流傳的時候,抽象的業力很難滿足佛教徒對惡業、惡報輪迴的一個理論支撐,馬上就有人把它形象化,所有的惡業都變成惡神,都變成冤親債主,彷彿後邊有無數的手拽著我們,不讓我們做好事一樣。那麼成佛修行的影響也從你個體的修行,變成諸神,山神、天神所左右了,由善神、惡神所左右,由波旬所主導,而不是自己了。


既然是外力對我們影響大,我們同樣也由外力解救我們,我們要持咒要修行,但有的走向極端了。比如某些派別的修行者就有些極端,修行已經不念佛咒了,他念山神的咒,本地的神咒。他認為影響自己成就的,給自己帶來成就的是能不能取悅於這個山神,取悅於本地的護法,取悅於本地的土地了。這是佛教發展到一定階段,又一個業力與輪迴的一個解釋,這當然不是說不對,每個眾生緣起不一樣,因緣不一樣,顯現也是不一樣的,這個觀點思想發展是有它歷史性的、地域性的文化特點的,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大方等大集經》。


儘管歷來佛教不否認鬼神的存在,但這些鬼神只是輪迴世界的一份子,和我們一樣,這些鬼神其實也是受業報法則影響,他們是不能左右國運啊人的福禍的,他們沒有這些力量。甚至有些鬼一見人就跑了,甚至根本看不到人,只有你開了鬼眼,你才能看到他們,這是佛教原始的一個觀點。


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為了度化一部分有著特殊情結的眾生,佛也示現了以鬼神的觀點救度這些眾生。有部分人在業力的範圍內徹底改變了佛教的固有的鬼神觀念,把這些鬼神賦予他們更高的能力,似乎鬼神可以縱橫六道,想上人道就上人道,想上天道就上天道,同時把鬼神分為善惡兩大類,惡鬼以波旬為首,專門破壞佛、法、僧三寶。善神如果不保護你,惡神就給你製造各種困難,使人們相互殘殺,甚至國家產生災難,都認為是鬼做的事情,善神都變成了佛教的皈依者,對佛教徒起保護作用,令惡鬼不能得逞。發展到這一階段,有些人認為,決定人命運的業力已經微不足道了,所以有些人更加聽命於鬼神的擺布,更加聽命於善神或惡神的擺布。擺在他們面前唯一的道路就是信仰佛教,因為一信仰佛教之後,在他們的概念中,鬼神對信仰佛教的人就沒有辦法了,這是佛教發展到西域跟民族文化結合產生的變化。


共業在修行上的現實意義


從理論上推導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也是眾生的不共業越來越少,共業越來越多,共業不僅跟你周圍的人結合在一起了,而且這共業跟你本地的山神,跟你本地的六道都有關聯了,這種共業更大,六道的共業,當這種共業出現的時候,唯一的辦法是什麼?是求助於佛菩薩,如何求助於佛菩薩呢?那麼陀羅尼法門,這時候就起到了它自己的作用。同時佛教中更加重視了護法的修行,比如金光明經里四天王天,度化成佛教的護法了,天龍八部也成為佛教的護法,天龍八部,所謂的二十八部鬼神都成為佛教的護法,這是業力理論的又一個發展,共業的力量大於和取代了個業的時代開始了。


隨著這種業力概念對輪迴作用的發展,佛教徒的修行也發生了變化,從過去戒定慧三學的修行增加到菩薩行的四種瓔珞莊嚴。什麼是四種瓔珞莊嚴呢?就是戒、定、慧修行以外,還有個必學的就是陀羅尼,因此我們看大乘經典中,如在《心經》中,在最後都有個密咒,有個真言咒語,這就是菩薩的四種莊嚴。以前共業小,現在共業大,就要有四種莊嚴了,除了戒定慧以外,還有陀羅尼,甚至發展到最後,戒定慧可以用陀羅尼來代替,就是所說的圓咒思想。我們在看《心要》的十大功德中,就會看到圓密的陀羅尼思想,已經涵蓋了戒定慧三學。


當這種共業已經滲透到六道之中,你的解脫跟六道都有關係的時候,你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難修成的,那麼這時的修法跟佛陀在世的時候原始佛教的修法著力點是完全不同的。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另一個重要的區別,業力的影響力。這種業力的發展形勢,我們要看到已經有變化了。從業力的不能轉,到業力的能轉;從個業的影響大,到個業的影響小,最後個業的影響已經變得微乎其微了。五逆十惡的業力,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所有的業力如果放到陀羅尼的海洋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的心量有多大,對業力的轉變能力就有多大,業能不能轉,從金剛乘的角度來講,就看我們的心量有多大。我們的心就是大海,每個人已成的個業就像你手中的一把鹽一樣,如果你的心量小,就像把鹽放到杯子里;如果你的心量夠大,就像把這把鹽放到臉盆里一樣;如果你的心量足夠大,像大海一樣,這把鹽撒在大海里,對大海是沒有影響的。佛力願力的海洋,佛力咒力的海洋,佛力福報就是海洋,如果我們的心量夠大,我們的願力與佛同願,我們的身口意與佛相應,那麼你個人的業力就相當於放到了陀羅尼的海洋里。


自力與佛力的故事


在毗盧遮那佛時,某個修道人,心甚慈悲。彼時有一大河與湖相連,因天旱水涸,致河水與湖水,亦因之干斷。湖內之魚,天天被乾死者甚多。某人乃天天將湖內之魚撈起來,一擔一擔送到河裡去。但天旱甚劇,將此一擔魚送到河裡去,待回到湖時,又見有許多魚都乾死了。某人嘆氣說:「得救的眾生少,不得救的眾生多,眾生真難度!」彼時毗盧遮那佛化身對他說:「眾生度眾生,當然得度的眾生甚少;如以佛法度眾生,則眾生自能普度。」


某人聞此言,即求毗盧遮那佛傳授普度眾生之法。毗盧遮那佛乃授其佛咒。某念咒七遍後,所有已死之魚均往生西方極樂凈土;未死之魚,均消滅無量業障,隨後均得往生成佛。


(未完待續)


轉染為凈,利樂無邊有情(點擊閱讀法會主頁)


第八屆全球大凈觀法會已經開始報名,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積資凈障,消業增福,一年一度殊勝良機,切莫錯過!


=====|分享即是法布施|=====


關注公眾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准提家園 的精彩文章:

高手是如何交朋友的?
心不疑佛母同在,頑劣男孩變優生
千僧供祝大福田,一念隨喜福澤長
高七師開示:什麼是業力?(一)

TAG:准提家園 |

您可能感興趣

高七師開示:什麼是業力?(三)
高七師開示:什麼是業力?(一)
高僧開示︱星雲法師:阿難尊者的七個夢
佛源老和尚禪七開示:什麼是禪?禪是什麼?
印光大師開示佛七:打七怎麼打
印光大師:對持咒的六點開示
星雲大師開示:為何要供養佛法僧三寶
【法師開示】四十八超世大願的來歷
三皈五戒開示
南懷瑾老師開示:八字、命、相的奧秘(二)命運是怎麼來的?
【法師開示】省 思
弘一大師開示:改過十訓
南懷瑾老師開示:八字、相、命的奧秘(一)
【法師開示】大願、大業、大力
印光大師開示:如何拜經?
【法師開示】最寶貴的供養
印光大師心要開示四則
明證法師關於念佛的開示(六)
明證法師關於念佛的開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