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米之「大」——「大」在改寫了中國歷史

大米之「大」——「大」在改寫了中國歷史

大米為什麼叫大米

我們被提問到這個問題時,都會下意識一愣,好像大米天生就該叫大米。

但是好像還沒人探究過,大米為什麼叫大米。

身處在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最大的稻米消費國以及稻米的老家,甚至每日還要與它們唇齒相依,我們是不是應該知道它們為什麼叫大米。

解決這種沒有頭緒的問題。我們不妨來逆向思考一下。

大米不叫大米了,它能叫什麼?

大米之「大」——「大」在改寫了中國歷史

一、大米不叫大米了,它叫什麼?

白米

為何叫白米?抓一把大米放在面前,一看便知。但真正大米的顏色不是白色的,是透明的,略微有些發黃的米色。白米,其實是經過精磨加工後的大米,雖然原有的營養成分已經大大減少,但是口感、外觀都比較好,所以大家比較願意挑選白米食用。但把大米叫做白米,太以偏概全,所以這個名字不能採用。

嘉蔬

這個名字十分具有中國風,我們先來解釋一下。

嘉代表美好,蔬這裡指的是可以食用的糧食。於是,嘉蔬合起來就是美好的糧食,那麼古代人認為能帶給他們美好的糧食是什麼呢?是大米。

所以,嘉蔬就是大米,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大米,是祭祀用的大米,可以考據的文獻記載是《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這裡的嘉蔬就是稻。

不過這個名字,一看就不會被採用。太複雜了,一點都不接地氣。

稻米

稻穀收穫以後,經過幾道清理工序製成大米。稻米這個名字就點明了大米是哪來的,所以用稻米代替大米這個名字,合情合理。

其實稻米也正是大米的學名。但是這個名字還是學究氣太重,不信你去反覆讀幾遍稻米與大米。你會發現大米比稻米更簡潔直接,也更朗朗上口。

所以,稻米只能做大米的學名,它代替不了大米。

一番尋找下來,我們反而發現了大米這個名字的優點,描述生動準確,簡潔有力,接地氣。

寫到這裡,應該能夠完整回答了大米為什麼叫大米。

但是,大米這個名字背後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二、大米,沒那麼簡單。

大米,也如平常養的牛、羊、豬、狗之類的家畜家禽,是馴化而來。

比較公認的一個觀點是野生稻米在12000年前開始種植,而馴化發生在10000年前的中國長江流域。

(綽敦遺址古水稻田中得到的碳化稻米粒)

中華民族栽植稻米歷史久遠,已有七千多年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浙江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稻穀,就證明是七千年前的產物。以後,在江蘇、湖北以及江西等地也陸續發現古稻穀的蹤跡。在殷商時代,中國人栽種水稻已達到一定的水平。西漢的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一書中記下了「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等字句。當時,水利家賈讓在治理黃河的同時,改造河北、河南及山東的「鹽滷下濕」之地,棄種粟、麥等農作物,改種水稻。

漫長的歲月中,人和大米在馴化中都發生哪些變化呢?

當下,野生的大米已經消失了,大米的繁殖需要人的播種,大米不再需要和雜草搶陽光,水分。自然會有耕種者在合適的時間,把它種到合適的土壤中。大米本身也變得更易收割,結出來的大米個頭更大,含有更多的營養成分。更適合於人類食用。有研究證明,大米的營養十分均衡,其中人類所必需的營養物質高達90%,是人類最主要的主食。

人呢,一日三餐都以大米為食,開始大量耕種水稻以獲取大米。大米也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美國科學家托馬斯·托爾漢姆提出了「大米理論」,認為大米深刻的影響了吃大米的人類的性格,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性。

大米和人類的榮辱與共實現了歷史上最久遠,最不易察覺卻最有價值的共贏。

、「大」米決定了它叫大米

看到了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了,大米並不是比小米大就叫做大米。是因為,在漫長的被人類訓化的過程中,結出來的子實比野草更大,更富有營養,所以,被叫做大米。

還有一個深層沒被發覺的原因,大米之所以叫大米,是因為大米讓中國歷史味道與眾不同。對中國意義很大,是為」大「米。

在詩經里是「彼黍離離」,那時候作為兩黃文明(黃土文明和黃河文明)代表的中國先人,還是以小米、麥子為主,到了宋代才有了」稻花香里說豐年「,紅樓夢裡才有了:「一畦春韭碧綠 十里稻花香」。

在美麗詩詞背後發生了一個驚天動地大事:水稻挽救了中華文明。

水稻產量非常高,農民撒下去的種子通常可以收穫20倍左右的稻穀。這與小麥4倍於種子的產量相比顯然是非常可觀的。再加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可以種植兩季甚至三季,這意味著同樣面積的土地,可以種植的水稻要比小麥多出好幾倍。

這對於因為糧食危機不斷陷入動亂的古代中國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福音。

從北宋開始,中國古代王朝的經濟重心便正式從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與小麥農業一同衰落的中華文明也在水稻農業中重獲生 。

世界歷史上,一個時代的危機,往往可以成為開啟下一個時代的契機。古代西歐的人們與北宋以前的中國人一樣,常常面對糧食供應不足的危機。自從羅馬帝國衰亡之後,歐洲分裂成為大大小小的民族國家,(就像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長期缺糧使他們內亂頻繁,戰爭不斷。他們並沒有水稻來救急。於是便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解決生存問題,包括大力發展工商業,用工業產品從遠方換來糧食。飢餓讓歐洲腳踏實地地走向了世界,並最終找到了工業化的道路(這是下期的主題,外國人,主要指歐洲人主食為什麼不是米飯)。

正因為有了水稻的大面積種植,才使得中華文明有所賡續,「天人合一」、「中正平和」等發源於農業文明上的文化得以傳承,也使得中華文明成為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大米,在被馴化的歷程中,也悄悄的反馴化著人類。

所以說大米叫大米,是大米和人類互相馴養的結果。此之謂「大」也。

人類和大米,互相馴養依然在進行中。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客江湖 的精彩文章:

不僅劍刺、刀劈——盤點歷史上那些暗殺的武器
呂布背叛董卓 到底誰的問題更大?
情人節——最喜歡你那一「刀」的溫柔
刀客說|什麼是手工產品的價值
冷兵器的輓歌——漢家威儀到清末成了外國人眼中的笑話

TAG:刀客江湖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最強大的十個大帝國!
盤點歷史上對中國貢獻最大的十大皇帝
歷史上國土面積最大十大帝國,最大的竟不是蒙古帝國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名馬
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兩大佛界高僧是誰?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劍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醫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古都
美國歷史上的大皇帝
中國歷史五大謎團,若能證實必會大大提高中華影響力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
都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兩大佛界高僧是誰,有多大影響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大時代
中國歷史上對疆域貢獻最大的朝代,大家卻大多討厭它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戰神
盤點歷史上最強大的七大帝國:中國唐、漢、元三朝上榜
中國歷史十大未解之謎
大清王朝的中國歷史之最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