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獵人」——一個在紐西蘭你沒聽說過的職業
點上方「紐西蘭微財經」加關注
在外人看來,他們總是有些鬼鬼祟祟的讓人起疑。
要讓他們解釋在幹嘛,也很頭疼:
首先他們總是滿世界跑,撞上的人不見得都講英語,
其次,即便語言沒問題,也有人無法理解他們工作的意義——
他們是來自紐西蘭的「種子獵人Seed Hunters」。
簡單來說,他們的工作就是為了讓紐西蘭的牛和羊吃上更棒的草,而去全世界尋找最合適培育的種子。
Zane Webber和Michelle Williamson就是兩位這樣的「種子獵人」。
在塔吉克、突尼西亞、土耳其、中國、西班牙、希臘、葡萄牙等等地方都留下過他們尋找種子的足跡。
干這項工作的人其實各國都有,各地很多基因庫都會派出採集者去搜集植物材料——他們可能會跑到一些邊遠的地方比如卡薩克斯坦,帶回裝滿小種子的小信封給科學家們做研究用。
但紐西蘭的「種子獵人」則有著自己的特別之處——他們對牛和羊喜歡的草食品種的種子尤為痴迷。
在其他國家的採集者們在為人類的食物尋找更健康營養的麥子、穀物、土豆、木薯和稻米種子的時候,紐西蘭的「種子獵手」們在找草種。
假如有一天,像啟示錄那樣天下所有的糧食都突然消失,人類還大概可以靠在北極圈Svalbard建立的種子庫生存下來。
但一頭飢餓的奶牛,可能就得來到紐西蘭的北帕莫斯特,這裡的「草庫」一定會讓它們感動地流下淚來。
為了給牛羊們建立這樣的「草庫」,Webber 和 Williamson不知道受過多少委屈。在俄羅斯的阿爾泰山高地,他倆被一名拖拉機司機盯上了梢不久後,就有人停下了他的旅行轎車,把身份證在Williamson眼前使勁晃。
另一次,Webber則不得不靠模仿牛叫來試圖解釋自己的來意:「當然了,他們聽不懂英語,我只能哞哞哞地叫,然後發出吃食物的聲音:Num,num,num,哞~」。還有一次,對他們產生懷疑的人還試圖把他們採集來又老、又乾的種子放在嘴裡嚼,最後被嗆到了……
艱苦的工作環境
而這座位於紐西蘭的「草庫」,全名是The Margot Forde Germplasm Centre,距離北帕莫斯特城僅僅15分鐘步程。
在這片國有控股公司AgResearch擁有的草原學院里,擁有114000例種子樣本,它們被保存在室溫嚴格控制的儲存室里。
草庫中心的儲藏室
據草庫中心主管Kioumars Ghamkar介紹,紐西蘭農場主們所依賴的草種很少有來自本地的,紐西蘭草場的草原本是在地中海等地方廣泛野生,但它們現在卻面臨著瀕臨滅絕的危險。
根據全球農作物多樣化信託基金會的報告,根據當前的趨勢,有將近一半的野生植物都將面臨滅絕。
Webber和Williamson的經歷也證實了這一判斷,他們在搜集某種植物的種子時,發現該植物最後的生長地已經被一座城市公園給佔據了。
通常而言,中心一年可以承擔1-2次採獵種子的旅行,所以「種子獵人」們必須根據優選原則,選擇去那些能夠最大程度填補種子庫種類的地區採集種子。
旅途上也是困難重重,有些國家並不對外分享本地的基因資源,有時還有「生物海盜」從中作亂。他們會未經允許就採集種子,然後剽竊產品專利。
「有一次我們開車經過一處懸崖的時候,特別險,我們都以為我們肯定死定了。我當時在前座上,往下看都是懸空的。」
Webber談起他的第16次採獵行動時表示,每次他探險回來,都會跟Williamson說他再也不去了,但不久以後又會開始做出行的打算。
中心主管Ghamkar說,自己和同事們已經花了9個月的時間,來篩選出9種最不可遺失的植物種子。
今年Ghamkar就要帶著精選出來的種子,去把它們封藏在北歐的永久凍土之下了。「我們是人,難免犯錯,」Ghamkar說,
「萬一哪天草庫中心發生火災,我們可能就會喪失整個紐西蘭農業的歷史。」不過,有了在Svalbard的備份,應該就可以放心多了。

TAG:紐西蘭微財經 |
※鍾揚:我在西藏收集了十幾年的種子,只因不希望它們像我一樣消失在這世界上
※那顆叫做「夢想」的種子,你可曾陪孩子一起守護?
※說說景天自收種子那些事兒,教你用眼睛辨別多肉種子的好壞
※那個為人類未來收集種子的人走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
※痛心!復旦教授鍾揚倒在了尋找種子的路上,他曾在這部紀錄片里說: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
※一粒種子,前世誰種下你
※那些太空遊歷過的種子 種植出來這樣的東西
※她只想要個孩子,於是瞄準了一個優質男,偷了他的種子
※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
※年輕的我們就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
※農村這種花,沒想到它的種子能治這麼多種病!很神奇吧?
※給世界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你想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嗎?
※我是一粒被遺忘的種子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老司機,把你們要的種子傳遍天下……
※沒想到一粒小小的種子 卻是白髮的剋星!
※那些沒有出線的一號種子
※鍾胖胖:他留下了叫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