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謂書法之「骨」?

何謂書法之「骨」?

總第663期;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shufarumen關注。

何謂書法之「骨」?


這是目前網路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三級課程「裹束」

第十一集|骨的作用


三種骨缐




何謂書法之「骨」?


|筆記|


L3-11 骨的作用


一、筋節和骨肉


三級課程裹束,筋節已經講過了,接下來要講講骨肉。裹束的基本概念,就是把大圈和小圈加在一起。骨肉就是把大小圈具體表現出來。

筋節等於造房子搭了一個架子,但等你造房工程完成,這架子是看不見的。

何謂書法之「骨」?



大圈是取筆勢,如這是一個瞑人勢,下面加一個豎筆勢,就是左右的「右」字。到這一步,取勢就完成了,書寫時筆鋒會走這兩條路。

何謂書法之「骨」?



行筆時還有各種調鋒動作,這是小圈。但大圈加小圈只是中線圖,還有什麼問題呢?那就是你具體書寫時,是用尖鋒寫還是側鋒寫。

何謂書法之「骨」?



你看這兩個「右」字,都是王羲之寫的。《聖教序》這個瘦硬,用尖鋒寫的。《蘭亭序》這個線條粗壯,用側鋒寫的。在書法中,這兩種寫法效果是不一樣的。

何謂書法之「骨」?



筋正如地圖上我們選定一條路,每個司機心中都有個路線。但心中的路不是實際的路,心中的路只需一條線,實際路段有些比較窄,有些比較寬,有些路比較平,有些路高高低低。有些地方要暫停,有些地方要急轉彎,這就是節。實際的路況,和你選定的心中那條路是兩回事。

何謂書法之「骨」?



書法中的中線圖,譬如一個「永」字,那是心中的路。中線在你心中明確了,筋節就已經確定了,中線圖只是在學習階段使用的,你書空也可以,那是虛寫。把筋節具體表現在紙面上,是實際書寫。一橫用尖鋒寫,那是骨線,一捺用側鋒寫,那是肉線。筋節用骨肉表現出來,筋節就隱藏在骨肉之下。


後代讀帖的人只看見骨線或肉線,作者當初怎樣取勢和調鋒,那就要好好研究一番。所以說中線圖是未寫之前的字,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一動筆寫,用尖鋒就是骨,用側鋒就是肉,這是筋節的具體表現,我今天先講骨。


二、骨線定義


骨的概念,我已經在一級課程中講起過,現在要進一步深入。

何謂書法之「骨」?



我們知道,書法用的毛筆分為兩層,中間是筆心,通常是用硬毫如兔毫做的。筆心外面是副毫,或稱為被,通常用軟毫。副毫和心毫不是一樣長的,組成一個圓錐形的筆頭時,心毫稍長一點。


這樣一來,如果把毛筆豎立起來,那就是用筆心的端點,寫出來就是骨線。如果筆心彎曲,副毫接觸到紙面,寫出來就是肉線。正因為「一支毛筆兩個鋒」,所以線條就分兩種。


以前我跟各位介紹過唐太宗《指意》 這句話:「以心毫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皮膚,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你看,唐人對毛筆兩個鋒的作用,分得清清楚楚。


用「心毫」就是寫筋骨,用「副毛」寫出來是皮膚。這裡「膚」指肉,我以前已經解釋過古文這一用法。

何謂書法之「骨」?



如果毛筆只有一根毫毛,看起來比較清楚。這根毛垂直於紙面,那就是用它的尖端。這根毛如果側一點,還是用它的尖端。但我上次講過,毫毛是軟的,很容易彎,如果彎到毛桿著紙,那是用它的側面寫字。

何謂書法之「骨」?



晉唐時期用韋誕筆,這是多層次的毛筆。筆心以硬毫為主製作,所以筆心的尖端不是一根毛,而是多根毛聚集。筆心外面有護心、筆柱和被,行話稱之為「三副」。筆心包裹在圓柱體中,主要功能就是使用它的尖端。有時候還特地把筆心捆紮起來,這樣一來更不容易散。所以當時書法家使用尖鋒來寫骨線,是比較容易的。

何謂書法之「骨」?



宋代以後用散卓筆,筆心很大,外面只有一層被,這種筆容易散,寫大字方便,鋪得開,寫骨線就不容易了。


簡言之:


筋是筆鋒運動的軌跡,實際表現分為骨肉。


骨線是尖鋒的軌跡,用尖鋒表現筋。


肉線是側鋒的軌跡,用側鋒表現筋。


三、骨線分類


既然骨線是尖鋒的軌跡,那仔細分起來有三種。


3.1 純骨線


第一種是純骨線。這是指筆管完全垂直紙面,筆心不彎曲,虞世南稱之為「豎管直鋒」。

何謂書法之「骨」?



那尖鋒接觸紙面就是一個很小的點,移動這個點寫出來的骨缐非常細。這是純骨缐,一點肉也沒有。純骨缐用處不大,骨缐太細就等於那條筋。


虞世南引用王羲之朋友虞安吉的話説:「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管直鋒則乾枯而露骨。」他對純骨缐是有批評的,整篇都用純骨缐寫那就好像鉛筆寫的,「乾枯」是指意像,好像一個人,一點肉也沒有。


虞安吉接下來説:「終其悟也,粗而能鋭,細而能壯......」尖鋒缐怎樣才能「細而能壯」呢?那就要開鋒。


3.2 開鋒後的骨缐


第二種是開鋒後的骨缐。要骨缐粗壯一點,只需開鋒就可以達到。


通常開鋒只要來回揉搓一下,依靠紙面摩擦力把尖端拉開一點,這樣寫出來的骨缐當然就比較粗了,所以骨缐也有粗細變化的。開鋒動作我在一級課程 16 課中講解過。


虞世南《筆髓論》還記録了王羲之一段話:「每作一點畫,皆懸管掉之,令其鋒開,自然勁健矣。」「掉」就是「搖」搖動筆管就可以開鋒。從「懸管掉之」這句話,可以知道王羲之必然是搖腕的,你轉手指捻管就不是「掉」。


但要注意,開鋒是有限度的,尖鋒可以開到多寬呢?

何謂書法之「骨」?



筆心本來是一個倒置的圓錐形,開鋒後就是倒置的圓台形,下底的寬度就是你拉開尖端的寬度,不能超過上面的直徑。如果超過了,筆心的毫毛彼此之間就不能聚集,散掉了。用這樣的筆鋒去寫,完全失掉了尖鋒的意義,就算寫出來,只是一條扁平的缐,不是骨缐了。

何謂書法之「骨」?



這裡要提一下,如果你要寫較粗的骨缐,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換一枝大毛筆去寫。大毛筆筆心用的毫毛當然較小毛筆為多,所以那尖端必然比小毛筆的尖端粗一點。


學書法久了,都喜歡用大筆。簡言之:「大筆可以寫小字,小筆不能寫大字。」


3.3 側鋒缐中的骨


第三種,側鋒缐中的骨側鋒缐不是肉缐嗎?怎麽會有骨呢?

何謂書法之「骨」?



我們知道,尖鋒垂直下紙,那是一個圓點,許多圓點排列起來就是純骨缐。但實際上你仔細觀察一下,筆尖總是有點彎的。當筆心彎曲的時候,下到紙面就是這樣一個形狀,行筆時後面是尖鋒的痕跡,前面是筆腰的痕跡。用側鋒就是彎多點,但如果尖鋒不散,它就會在側鋒缐中間,留下一條尖鋒的軌跡,所謂「肉中有骨」就是這種情況。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劉熙載《藝概》説:「蔡中郞《九勢》云:『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中郎」就是蔡邕,「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這句話,提出了中鋒的概念。你想想這句話的意思,純骨缐是只有尖鋒在行走,那就沒有中不中的問題。這句話一定是指側鋒著紙,所以才有保持尖鋒在中的問題。


劉熙載接下來講了歷史上的一個故事:「後如徐鉉小篆,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處,蓋得中郞之遺法者也。」筆畫中心有一根缐,那是一縷濃墨,這根缐是肉還是骨?那是尖鋒的軌跡,當然是骨缐。

何謂書法之「骨」?



徐鉉字鼎臣,南唐李後主手下的大臣。他對古文字很有研究,所謂《説文解字》大徐本,就是徐鉉等校注的。書法上徐鉉精於篆書,黑龍江省博物館藏有他的篆書《千字文》,不過這一件很可能是宋人臨摹的,字也比較小。

何謂書法之「骨」?



上海圖書館有徐鉉《許真人井銘》拓本,水平確實相當好。


但古人說徐鉉的篆書真跡對著陽光看,線條中間有一縷濃墨缐,我們現在是看不到真跡原本了。那是尖鋒凝聚留下的痕跡,這根線就是肉缐中的骨。所以側鋒肉缐也分三種。


簡言之:


肉中有骨:中間尖鋒聚集留下的軌跡是骨缐。


肉中粗骨:尖鋒處於開鋒狀態,則骨缐比較粗。


肉中無骨:尖鋒側鋒都散開鋪平,是純肉缐。


四、骨對意像的影響


這個問題無須我來說,古代有大量的論述。


梁武帝說:「純骨無媚,純肉無力。」注意這裡説了兩個「純」。純骨缐一堆骨頭,乾枯無媚,純肉缐有肉無骨,所以是無力。


剛才唐太宗《指意》這句話也是這個意思:「以心毫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皮膚,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用「心毫」寫筋骨,那是「勁健」。用「副毛」寫皮肉,那是「溫潤」。


傳説顔真卿和張旭老師有這麽一段對話,張老師問:「又曰:『力謂骨體,子知之乎?』曰:『豈不謂趯筆則點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之謂乎?』長史曰:『然。』」


趯鋒就是錐劃沙,頂住紙面産生躍動,彷彿有生命一樣,結果就是「自然雄媚」。


宋代米芾有一段話值得注意:「筋骨之說出於柳(公權),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不知不怒張,自有筋骨焉。」


很多人搞錯了,以為抒發心中怒氣、狂怪張掦就是有筋骨,所以寫起字來近乎發洩、發怒、發瘋。書法是優雅的藝術,骨法是用筆表達筋,無須那樣嚇人的。


謝謝各位。


【老師示範】(參看視頻)


今天講了三種骨線,我們來練習一下。第一種就是「豎管直鋒」,筆管和筆心都是垂直於紙面。這樣子下筆,咬住紙,拉過來,這是純骨線。


第二種開一下鋒,開鋒就是搖腕。那個方向你可以斜一點,這個方向。你不要這?子,這?子的話一寫呢,那個鋒又會聚住,稍微斜一點。好,咬住紙,拉過來,收。


第三種呢,是側鋒線中有骨線。側鋒線,你譬如說我現在大約兩分筆,拉過來,但是尖鋒不要散,拉過來,尖鋒不散。等到他乾了以後,你可以看到中間有一個濃墨線。


前兩堂課我們寫了那個「口」字,它的筋是這樣子的。在這個地方你可以揉搓,抬筆移位。如果你要培養那個節奏感,你可以把它拉開寫。就是長長短短,你看這樣子,長長短短。經常寫寫這種長長短短的,培養自己的節奏感


現在我們寫個「口」字,全一部用那個骨線寫。三面換你可以當它一個揉搓,然後寫上來。再來,來到這兒,抬筆移位。揉搓一下,可以粗一點,收鋒。這是純骨線寫的「口」。


本節要點:


筋節須用骨肉去表現。


骨缐是尖鋒的軌跡。


三種骨缐。


複習思考:


是否只要用尖鋒寫,必定可以得到勁健的效果?用尖鋒寫會不會有綿軟的缐條?


勁健的骨缐跟行筆速度有沒有關係?是否行筆越快,缐條就越有力?

何謂書法之「骨」?



「黃簡講書法」


三級課程|裹束


01、什麼是裹束?


02、裹束得到什麼?


03、筋的作用


04、取勢


05、如何結字(1)


06、如何結字(2)


07、節的作用(1)


08、節的作用(2)


09、節節加勁


10、讀懂小圈


一級課程:用筆(共51集)


二級課程:用筆(共35集)


可在底部菜單中隨時調取閱讀


編輯/老伍


【歡迎轉載,歡迎轉發】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如何處理銳鉤與鈍鉤筆法?——田蘊章《每日一字》
為什麼說行書沒基礎,不宜學《蘭亭》
陳老蓮:孤傲一生,高古意趣
華夏珍寶——和大師有約
為何一塊壽山石璽拍賣1.6億

TAG:書法入門 |

您可能感興趣

何謂書法之「肉」?
何謂書法味道?
這種合體字書法,還能稱之為書法嗎?意義何在呢?
王羲之的書法為什麼好?
書法「五德」有何講究?
書法中的「顏筋柳骨」是什麼意思?
書法機器人是如何寫書法的?
如何練就書法之「氣韻」
書法愛好者何雙勝的榜書情緣
現代書法就是無恥書法和白痴書法!
書法如何運腕?
書法大家何紹基之孫何維朴書法作品
如何正確鑒賞書法之美?
他是王羲之真正的書法啟蒙者,書畫皆能,筆法高妙!
王羲之書法放大看,才知他為何被稱作「書聖」!
書法為何使人痴狂?
不修心,何以練書法?
如何確定書法之主筆?
王羲之書法如何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