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如何練就書法之「氣韻」

如何練就書法之「氣韻」

如何練就書法之「氣韻」



識字的人會寫字,還希望寫的好看,如果用毛筆宣紙寫成中堂、條幅,可以讓人品評欣賞,如果寫的內容是詩詞、歌賦,還可以讓人凝思、動情。再如果下功夫學好筆法技法,從而興之所至,潑墨揮毫,又可以寄情、修神、養氣……這就是書法。若有知道人問: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你知道多少?我必答之,至少知道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有著三千多年的發展史,是中華民族獨有的、高尚的藝術。書法有法,必須是用毛筆墨汁宣紙寫成的漢字,活字活詞活文章,有筆法、結構、章法三大法則。對此歷代書論家有著詳細的論述。總的來說,書法藝術要具備兩大因素:一是外形優美,二是內涵豐富。

如何練就書法之「氣韻」



外形優美是把漢字寫的好看,內行豐富是書寫內容有豐富的思想感情。兩者完美統一,形成中國書法獨有的表情達意功能。這種功能要靠筆法的中鋒側鋒、提按、疾澀,結構的疏密避讓、虛實向背,章法的行間布白、上下相合等法則來實現。其中上下相合、左右連屬是衡量書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因為它能表現出一幅書法作品的氣韻,使人感到作品的活力,非此,就是死貓瞪眼的傻字一片。這種書法作品的氣韻就是書論家常說的行氣。

那麼具體講什麼是行氣呢?筆者曾把自己的一幅作品請人評點,人家看後說你寫完某字幹什麼去了,我說沒幹什麼,人家說,那怎麼行氣斷了?我愕然,後細想是自己寫完那字去接電話了,人家好一雙慧眼!真是行家看門道,原來書法的氣如此重要。

如何練就書法之「氣韻」



行氣,啟功先生說:「不好說清楚」,也有人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怎麼辦呢?還是找書論家找答案吧!啟功先生曾說:「行氣就是在書法作品中字與字的連接狀態。行與行的行氣叫橫行氣。字與字叫縱行氣。」清馮武論筆法十門第九門曰:「通氣門」亦曰「通水」,凡點劃會通其氣使血脈相通。


清笪重光說:「氣之舒展在撇捺,脈絡不斷在遊絲…」《毛筆書法大全》一書中「行氣貫通」一節講到,行氣是指上下字之間的氣勢,這種氣勢不可中斷,不只一行中,就是前後兩行也不中斷,這叫行氣貫通。上字的末筆與下字的手筆要呼應顧盼,氣韻貫通,在隸楷是暗的,在行草是明的。上下字(上下行)的點劃呼應,勾連得體,形成作品的動態感,即是脈絡通暢、血氣充盈。懷素的「自敘貼」中「人人慾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的「中妙懷」三字即是例證,還有行與行之間、一字與一字之間的體勢相應等尤以蘭亭序中行與字的行氣貫通更為明顯。

顯然,在一幅書法作品中,行與行、字與字不是獨立存在的,都有著緊密的聯繫,是由一個字一個詞的個體組成的,康有為曾說: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血濃骨老筋藏肉瑩,加之姿態奇逸,可謂美矣!可見書法與人一樣,同樣是鮮活的有機體,字裡行間應表現出豐盈的筋骨血肉。表現出氣韻的通暢,給觀者以遐想和共鳴。這就是書法行氣的微妙之處。

如何練就書法之「氣韻」



行氣體現在行與行,字與字的連接上,明連靠遊絲,暗連靠筆意,即筆斷意連。遊絲本是上字的末筆與下字的起筆在過渡時依據提按程度形成的粗細筆道。筆意是收筆的走勢,雖斷而連。上下行的連亦同樣道理,一是末字與首字連帶,二是行勢的照應,如果上一行筆勢收斂,下一行就有所放縱,或輕重有別,濃淡有序,彼此照應,通篇和諧。

如何練就書法之「氣韻」


行氣的圓滿靠功力,靠熟練,靠自然,啟功先生說:眼熟則記憶真,每筆起上軌道準確,如走熟路。熟能生巧,放到一字一行一篇均可一氣呵成,渾然一體,決不是看一字寫一字,個個獨立互不相關的。


行氣是一種精神,是書家長期養成的一股正氣一種思想境界,書寫時高度集中,不知有我。清代梁同書說:寫字要有氣,氣從熟中來,有氣則有勢,勢在字行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古人是這樣讀書的
黃庭堅行書《九陌黃塵》,越看越有味!
《老子》中最值得傳承後世的五大哲理
秋窗日午,小院無人,正宜讀書
據說愛寫字的女孩都是美女!

TAG:書法家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的氣韻
書畫之氣韻
書法|細節決定氣韻
書法 細節決定氣韻
書法創作,細節決定氣韻
氣韻藏於筆墨,筆墨都成氣韻——書法欣賞
名家桑作楷擅書,書作得蕭嫻之氣度、高二適之氣勢、林散之之氣韻
受教於鄭振鐸郭沫若,書作傳承古法而出新意,行筆飄逸而含氣韻
胡應明:觀邱漢橋繪畫藝術的「氣韻 氣勢 氣象」
氣韻蒼古、意態端嚴:北魏 楷書《介休令李明府墓誌》書法碑帖
書法史上學王右軍者,他獨得王之蕭散,氣韻勝米芾王鐸,可惜早逝
書法欣賞——氣韻: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
硯池滴音之三:謝赫六法氣韻
邱漢橋繪畫藝術的「氣韻 氣勢 氣象」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 吾不敢從!
以氣彈琴,氣韻傳神
米芾草書《德忱帖》,氣韻流暢,下筆如飛,人書俱老
「文人畫」如何氣韻生動?
書法:有氣韻,才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