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亂室佳人:地域歧視中,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亂室佳人:地域歧視中,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亂室佳人:地域歧視中,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文 |亂室佳人

我在國外上學的時候,為了省錢,學生們大都住在兩個房間的學生小公寓里。分配公寓的胖大叔不知是好心還是另有深意,總是將中國人和中國人分到同一間公寓。一次和實驗室的另一位中國姑娘一起吃午飯,問起她宿舍的情況,她皺起眉頭,拋給我一個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的複雜眼神,壓低了聲音只說了一句話,「我的室友是個河南人」。


今年北京春晚上郭冬臨的小品又讓河南人受到的地域歧視火了一把。小品騙子操著一口河南口音,刺痛了河南人的心。更有律師以「地域歧視」為名,想為委屈的河南人討個說法,把電視台和小品告上法庭。

亂室佳人:地域歧視中,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資料圖:郭冬臨小品劇照


其實,小品利用對方言和地域的刻板印象的做法早就有了。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小品這種要求在很短時間內展現人物個性和衝突的藝術形式,為了讓觀眾很快了解劇情衝突,是需要這種地域性的刻板印象作為支撐的。要說被小品利用,河南人遠不如東北人委屈,要說性質惡劣,也遠不如2011年的《失戀三十三天》中的直接嘲諷。郭冬臨的小品很難稱得上地域歧視,這位律師的動機恐怕並不純粹。但無論是小品還是電影,起到的作用並非無端端的抹黑,而是將一個本來就根深蒂固的問題放大。

亂室佳人:地域歧視中,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亂室佳人:地域歧視中,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資料圖:《失戀33天》劇照


歧視是偏見的一種升級形式,但是在普遍性的意義上絕不等同於偏見。人們總是將地域歧視看成是國民的劣根性,這種看法並不準確,一個人並不會毫無緣由地歧視別人。歧視的背後必然有著衝突和利益的驅動。澳大利亞社會人類學家Ghassan Hage在《White Nation》中指出,歧視的本質是空間管理問題。歧視發生的必要條件,是不同人群和文化的接觸。如果不同的群體老老實實的在家鄉待著,一個地域只對應著一個人群,一種文化,不同群體完全沒有接觸,歧視是不可能發生的。只有一種文化脫離了自己本來的土壤,來到另一種文化中,在一個空間里強行擠進了兩種文化,擠佔了原有的本地文化的空間,就會產生衝突。而在一個群體在各方面都明顯強於另一個群體時,歧視就會發生。所以,今天的河南人受到地域歧視,拋開歷史原因不談,表面上看似乎是毫無緣由的窩裡斗,其實是中國城市化過程必然導致的文化衝突的具體表現。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愈演愈烈,學生,外來務工人員,外省工作人員在全國大量流動。其規模從每年春運的大遷徙就可見一斑。我上學的時候,教科書上的中國城鄉人口比例還是二比八。在二三十年間,就變成各佔一半了。


在這股移民潮中,首當其衝的是一線大城市,這些城市接納了最大數量的,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這些來自不同地方,帶著不同歷史,操著不同地區口音,有著不同生活習慣的移民聚集在城市裡,就產生了人類學上稱為多元文化的現象。這本來是一個描述國際範圍內移民的名詞,但是在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亞文化共存的情況下也同樣適用。每個大城市都成了一個小型的多元文化社會。在一個理想的多元文化社會中,各種文化主體都能夠完美融合,沒有任何衝突。但是實際上,即使是如同紐約這樣成熟的多元文化城市,也很難做到完全平衡。而在中國,這種大城市中的多元文化模式才剛剛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多元文化的融合過程中,不同的群體對這種共存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和態度。我們來假設一個二元文化的移民社會,只有本地人和移民兩種文化。對於移民者來說,他們來到了一線城市,見到了繁華的大都市,認識了來自全國的移民,視野一下子開闊了許多,掙的錢也更多了。對他們中的大多人來說,這種體驗是新鮮的,是正面的。


但是本地群體的感受可就不那麼好了。每個人都有領地性,雖然和很多動物相比,人類的領地意識並不很強烈,但是仍然對領地有一種歸屬感。人可以對任何事物產生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可以是對人的,也可以是對物的,也可以是對某種虛擬概念的。但是當歸屬感來自於地域,事情就變得有些複雜。本來一個地方只是單純的地點,任何人都可以來,但由於歸屬感的排外性本質,本地居民會本能地排斥外來的個體。他們不會積極尋求讓兩方雙贏的辦法,而是讓不同群體的共存成了一種零和博弈。我對一個地方有歸屬感,你就不能有,這個城市是我的家,就不能是你的家。因此,對於本地群體來說,移民的到來在心理上通常是難以很快接受的。


強勢文化佔有的各種優勢決定了他們沒有必要去無條件接受另一個人群所代表的文化的衝擊。這樣,在這種對移民的有條件的接受的情緒下,本地文化就容不得移民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情。一旦本地文化的利益被侵犯,本地居民就會動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去攻擊移民。而這些權利中,最簡單好用的就是話語權。


河南人就是這種移民文化和本地文化衝突的代表。那麼,移民來自全國各地,為什麼單單河南人會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不僅僅是大城市的居民,全國各地的人都加入到歧視河南人的陣營中來?

剛才說的話里,有一個默認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本地文化也是強勢文化。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成立的。在極少數情況下,移民文化則成為強勢文化。比如詹姆斯·庫克船長發現澳洲後,完全無視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裡的土著居民,宣稱這片大陸無人居住,歸英女王所有。土著人民雖然委屈,但在幾乎所有方面都明顯弱於對方的情況下,他們又能說什麼呢?所以,本地文化並不一定是強勢文化。特別是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只要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其中一方面佔有優勢,任何文化都可以成為強勢文化。

亂室佳人:地域歧視中,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資料圖:詹姆斯·庫克船長


行業歧視也是同樣的問題。在現實情況中,假如有一大群人,從事的都是基礎生產工作,對其中來自經濟落後地區的人,我們會覺得是正常的。如果其中有人來自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我們就會很好奇他為什麼會成為這群人的一員。然而大城市同樣有農民,也會出城打工,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種很不自然的現象。但是很少會因為這些從事底層行業的人而對整個大城市產生偏見。如果這種情況如果真的發生了,也很可能是因為大城市本身發生了動蕩,這樣我們對這個地方的刻板印象也會隨著改變。一個衝突比較明顯的例子,法國的超市收銀員,麵包店收銀員,工廠工人,建築工人之類僅需要很少培訓就能上崗的職業中,從業者很多是來自中東或南美的移民,但在數量上絕對比不上法國本地人。但是大家一提到這些移民,就會覺得他們大多住在市郊(因為有點錢的要麼住在城裡,要麼住在鄉村裡的大房子),更多從事體力勞動,完全忽略掉這些行業里的本地人才是絕大多數這個事實,而在很多公司管理基層中,也有大量移民存在。這雖然嚴格意義上不是地域歧視,更像是種族歧視,但是性質其實是一樣的。


城市中的芸芸眾生,就這樣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來自經濟條件較好地區的人會因其代表的經濟優勢而加入強勢文化主體,在北京的上海人,深圳人,雖然可能承受偏見,卻很少被歧視,而來自少數民族地區和真正非常窮苦地區的人卻正相反。和河南情況相似的四川,同樣也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外出打工人數也很多,因為有著當地獨特的文化,比如美食。在大部分地方,四川人受到的排擠和歧視都少於河南人。這些強勢群體就這樣在同體效應的作用下站在一起,將彼此看成自己人。


再來看看河南。在經濟上,河南是人口大省,又是最大的農業省,再加上近代歷史上的河南經曆數次災荒,直到最近幾十年情況才有所好轉。而最值得河南人驕傲的,悠久燦爛的中原文化,也因為商業和貿易的發展,失去了文化上的正統地位,河南省會從開封遷都到鄭州,也大大影響了河南整個省份的文化形象。


地域歧視和種族歧視,甚至近來盛行的民族主義是一樣的,都源於發生接觸的文化主體間地位的不平等,並由這種不平等進而導致的話語權的喪失。一個文化想要整合進另一個文化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不能觸犯強勢文化的利益。在文化碰撞的過程其實就是相互擠占生存空間的過程,所以衝突來臨時,強勢文化的主體會會毫不猶豫地使用自己手中的優勢。所以,理論上,希望多元文化社會完全平和穩定,強勢文化主體手中的權力必須移除,創造權力平衡,才能徹底根除歧視。但理論上說得好聽,實際操作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亂室佳人:地域歧視中,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資料圖:網上流傳的各地差異圖


路遙曾稱河南人是中國的吉普賽人。他自己可能也意識到這個比喻的不確切性,因此在後面加了一句自我否定的話作為注釋,在我看來,後面這句自我否定比比喻本身更有道理:「他們和吉普賽人不一樣。吉卜賽人只愛漂泊,不愛勞動。但河南人除個別不務正業者之外,不論走到哪裡,都用自己的勞動技能來換取報酬」。在這地域歧視的場景下,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注】本文題圖為資料圖:北京春運。


【作者簡介】


亂室佳人|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古生物學家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張曉舟:反動國歌的另一面
人們喜歡的,不過是對古詩的幻想
吳鉤:為爭大位手足相殘,這事兒怎麼破?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地域歧視惹人煩,太平天國如何歧視外地人
關於河南:拒絕地域黑和地域歧視!中國人什麼樣,河南人就什麼樣
生活在南非的白人妓女,遭受黑人的歧視與刁難
中國人的地域歧視,古代更嚴重!
地域歧視是中國傳統陋習,在明朝就很普遍,江浙人被稱為「鹽豆」
把外地人叫做硬碟,上海人為什麼歧視外地人
律師告郭冬臨地域歧視:但這次河南人中了假槍
地域歧視把南方人說成「南蠻入侵」
明朝的地域歧視也很嚴重,江西人叫「臘雞」,江浙人叫「鹽豆」
黑人變白人"多芬廣告種族歧視風波,誰是真正的歧視者?
上海,真如傳說中那麼歧視外地人?
令人震驚:世界上最歧視中國人的竟然是他們
亞裔女孩談在美受歧視:我越拒絕中國人身份,越受歡迎
華裔女孩談在美受歧視:我越拒絕中國人身份,越受歡迎
非洲國家的貧民窟竟全是白人,備受歧視又飽受打壓
我是東北人 東北人不應被歧視
實拍非洲一地區:白人遭受歧視,生活很艱難
誰說上海人小氣又排外?|地域歧視的傲慢與偏見
南非貧民區實拍 白人窮困淪為妓女受黑人歧視